宫藏大观——明清艺术收藏

宫藏大观——明清艺术收藏

一、宫廷庋藏蔚为大观——明清时期的美术鉴藏(论文文献综述)

高睿[1](2019)在《主事奎章司校理 ——张珩古书画鉴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国初期,文博事业百废俱兴,张珩担任文物处副处长之际,为中国的书画鉴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珩作为一名鉴藏家,对于书画的收藏与研究,不仅“辨真伪、明是非”,而且在书画的鉴定过程中,他所总结的鉴定方法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其鉴藏活动的梳理,完善其交游与鉴藏经历,总结其收藏的特点;通过分析张珩的古书画鉴定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总结其学术成就的时代性及其对古书画鉴定学科的意义和贡献。

冯嘉安[2](2019)在《江南箧向岭南去: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递藏史及其文化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自宋代以来历经递藏,如今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之一。此图因传递出“夷齐不臣于周”之精神和代表着李唐“画风之一变”而倍受历代鉴藏家珍视。本文试图尽可能地还原《伯夷叔齐采薇图》自宋元及明清至二十世纪以来完整的递藏链条,考证此图如何在皇室内府与士大夫之间、鉴赏家与好事者之间易手,如何在江南、岭南和北方之间递藏,如何由私人收藏变为公共收藏,并以此揭示此图所折射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鉴藏思想。本文还着重关注清季以来《伯夷叔齐采薇图》与众多江南收藏的历代书画“北渡”入皇室内库相反的“南渡”过程。在这段从江南到广东再到香港,最终在二十世纪中叶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递藏轨迹中,本文将考证清代岭南的文人士大夫、十三行商人与现代商人收藏家对此图表现出来各具时代色彩的鉴藏行为,并以此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王照宇[3](2019)在《奕世尚古 ——明中叶无锡华氏家族古书画鉴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代中叶(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1436—1566年),常州府无锡县的旧家巨族——华氏家族,涌现出了“尚古楼”之华珵、“绿筠窝”之华景安、“真赏斋”之华夏、“剑光阁”之华云等多位古物收藏大家,他们不仅收藏三代金石鼎彝,而且收藏前朝法书名画,且颇多巨迹。此外,他们的古物收藏也呈现出“家族式”的特点,且多能世守先祖之旧藏,绵延至清代乃至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藏世家。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时风的由俭入奢,在嘉靖帝在位的漫长时间里彻底夯实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础,直至其孙万历帝时,更将社会的转型与变化推向更高的水平。而华氏家族在藏家人数与收藏规模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之同步的有趣现象,显示出社会裂变大背景下,对古物收藏的间接影响。伴随着收藏商品化的风尚,华氏家族中的一些藏家也时常活跃在古物流通的浪潮中,他们以“锡山华氏”、“梁溪华氏”或者“无锡华氏”等不同的称谓出现在了文人墨客的笔下,更多时候则是以钤印于书画藏品之上的形式。元以来的华氏族谱中,就血亲而言,诸多华姓藏家皆出于南齐孝子华宝一脉,然其聚居区域和家族世系实却枝折条分,纷繁复杂。其中华珵居阚庄,华夏居荡口,华察与华叔阳父子居东亭,华麟祥、华云父子则世居无锡南门,且相互都不属于同一个支系,但他们多能孝悌力田,富而好礼。而其中从事于文学,袭儒衣冠,涉足收藏者,更是项背不绝。由于无锡地近苏州,故华氏一族和苏州文人多有往来,其中尤以文徵明家族最为突出。本论文立足于无锡地方文献和博物馆收藏的古书画藏品资源,其中尤以近年来旅居海外的华氏后裔所捐献的家族文物为重点,专注于古代书画鉴定与收藏的研究视角,重点研究诸多华氏藏家行状、藏品与藏印、藏品的鉴赏与流动等内容。

肖伟[4](2019)在《《宣和画谱》绘画着录及递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宣和画谱》是中国历史第一部以“画谱”为名的官修绘画着录文献,是在北宋从宫廷到民间的浓郁的收藏风气影响下编撰的。《宣和画谱》在书画着录文献上有开创之功,最早对绘画作品进行系统、科学地分类、命名,并记录作者生平及绘画评价。其编撰借鉴了传统目录学的着录方式,对精选的6396件绘画作品着录,虽然有不完善之处,却是中国书画目录学相对成熟的着录文献,其绘画目录编撰方式对为后世的公私绘画着录提供了范式。作为绘画目录学着作,面对数量庞大的宫廷收藏,分类与命名是最重要的工作,《宣和画谱》的分类是以绘画题材为标准将众多作品分为十门。这种分类方法虽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但是较细致、科学的分类法。《宣和画谱》的绘画着录中反映了对画家及画作的品第,宋前名作为重,入宋后的画家入谱与帝王推重有重要的关系。而宋代的翰林图画院画家因身份与资质的原因入谱的机会很小。《宣和画谱》所创立的绘画命名也比前人更科学。除了沿用前人文献,还有大量的重新命名,宋徽宗题名也是其命名的一部分,各门类绘画命名都遵循的一定的原则,这种命名原则对后世文献中的绘画的命名以及后人的收藏和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靖康之难后《宣和画谱》着录绘画从北宋宫廷中散佚,这是公私收藏的一大浩劫。在这场劫难中幸存的画作在金和南宋的公私收藏中流传递藏。这些作品在元明清的宫廷和民间收藏中成为备受青睐的古画名作。历代宫廷收藏、文人藏家的书画题跋中,《宣和画谱》着录的画作,可以考见其流传情况。这些画作有少部分流传至今的,保存在中外各大收藏机构中,虽经专家鉴定,多为后世摹本,但也是世人认识《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参考。

郭怀宇[5](2018)在《何为具眼 ——詹景凤的书画鉴赏活动及其观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对明代徽州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詹景凤的书画鉴赏活动展开的研究。首先试图通过明晰其世系、家族的情况讨论其早年经历和书画鉴赏的启蒙。其次通过对其科举、仕宦生涯的梳理,明晰书画鉴赏在其人生中的价值与意义。并进一步的讨论詹景凤的鉴赏圈,即所交往的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商,以了解詹景凤鉴赏观的形成原因、主要观点,以及对当时鉴赏家的评价和整个鉴赏界的状况。最后,集中关注詹景凤的鉴定方法的特征,和鉴赏观的独特价值。最终,通过这一研究,对明代吴门鉴赏权威文征明去世后,松江鉴赏权威董其昌崛起之前,书画鉴赏界的主要情形得出有据的认识。

李文婷[6](2017)在《米芾书画品评观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米芾《书史》、《画史》等着作中所涉及的书画品评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北宋文化与鉴藏全面兴盛的背景下展开研究。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厘清“品评”这一核心范畴,然后梳理了先秦至北宋的书画品评渊源及嬗变,总结历代书画品评对北宋的书画收藏和品评观念的影响,并通过考察米芾与同时代的鉴藏家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薛绍彭、刘泾等人书画鉴藏活动,找出他们的鉴藏与品评观念之异同,以确定他们对米芾书画品评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细致分析米芾《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宝晋英光集》、《海岳名言》、《海岳题跋》等传世论着中书画相关的品评内容,归纳总结出米芾书画鉴藏与品评中崇尚真率、自然、古雅以及魏晋法度的审美取向。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米芾审美理想中的“晋人格”,考察米芾“崇晋”思想的由来、发展以及对其艺术生活的全面影响,并最终确立米芾以“晋人格”为中心的书画品评观念。

刘正军[7](2015)在《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之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绘画教育理论的引入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多元化,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受到很大冲击和挑战。如今,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依然有强大的优势,其审美方式和艺术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吞噬,现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发展也承受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人文内涵被边缘化,出现了借鉴甚至照搬西洋绘画教育来改造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做法,这背离了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内容和文化逻辑。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对世界绘画教育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中西绘画教育走过了数百年的冲撞与融合。面对开放和多元化的世界,在多元共生的审美文化教育格局中,中国传统绘画教育逐渐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和阐释。怎样更好地发掘、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理论并用以指导中国绘画教育实践,以及建构现代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理论,这都是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当前涉及到本课题相关内容的论述较多,但从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研究视角来看,当前学界对该论题的研究还很罕见,更没有相关的系统论述。借用“虚实之境”范畴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教育,既是一个宏观上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课题,其研究价值极大。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对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点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释说,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从哲学、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对本主题作了详尽阐述。第三章深入论述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实境,包括其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师生及其活动方式等。第四章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境分析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想境界、理念和目标诉求来谈。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想境界主要概括为“天人合一”、“自然无为”和“出神入化”。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师徒同体”、“体验妙悟”、“外师造化”和“道技合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目标诉求主要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知识技能和绘画思想,丰富绘画者的人格与素养。第五章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转化是指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的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师生及其活动方式等是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境实现的实践基础,实境可以孕育和实现虚境的理想境界、理念和目标诉求。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境的发展又可以反作用于实境,影响实境的发展,甚至可以指引实境。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与虚境的转化推动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发展,实现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想境界。第六章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转化的策略是为完成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目标,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所有教学因素进行综合调控,达到教学最优化的行为活动方式。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意念教学策略、知识性教学策略、实践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策略。结语部分进一步对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实境、虚境及其二者的转化作出评价,经过本文的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力图揭示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与虚境的转化推动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发展,实现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发展又有助于保持中国的民族艺术特色,深化民族文化根基,保持中国民族艺术悠久的血脉,更好的建设当代民族艺术文化。

孙超[8](2015)在《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代画学着述数量众多,编撰观念与着史方法上较前代也有许多转变和进步。清代中期江浙地区经济富庶,收藏之风盛行,画学着述层出不穷。文章通过对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进行梳理分类,总结那一时期绘画史学的研究状况和成果,进而分析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的整体特征、编撰观念与方法及其对后代画学理论着述的影响。清代绘画史学的发展成就体现在绘画通史、断代史、地方画史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绘画史学的成果,主要包括绘画专史、着录体画史、汇编体画史、笔记体画史、日记体、题跋体画史等诸多类型。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的发展成就不仅为其他地区画学着述编撰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画学理论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开创并完善了清代画史新的编撰的体例与方法。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在品评体、传记体画史和绘画断代史方面继承了明代的编撰体例和着史观念与方法,出现了一些特点鲜明、体例完备的画史着述,如着录体画史《红豆树馆书画记》、 《自怡悦斋书画录》等,地方画史《梁溪书画征》,传记汇编体《历代画史汇传》等。清中期还发展了一些富有特色、体例新颖的绘画专史,如着录书画的《辛丑销夏记》、 《庚子销夏记》、 《江村销夏录》以及专门记述闺阁书画家的《玉台书史》、 《玉台画史》等,这一时期大多数书画着录均仿照高江村《江村销夏录》体例编撰。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继承并发展的前代传记体画史编撰方法能够对我们记录和编写近现代美术家档案提供方法和体例上的参考。形式多样的画学着述,如地方画史、绘画专史、着录体、笔记体、日记体、题跋体、传记体画史等对我们当下多角度深层次地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画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作用,同时在方法和体例上也为我们编撰近现代代美术史提供了借鉴。以书画作品为重心绘画史编撰观念和方法自明代晚期开始形成,清代得以盛行。注重品鉴,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录、分类、整理,运用分析性的语言以及书画作品合编等,为我国近现代美术史学科学合理地发展和研究提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价值。清中期江苏地区绘画史学研究继往开来,对我们近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直接影响了近代绘画史学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同时为现代文博事业以及书画鉴定工作提供了极为翔实、珍贵的史料。

唐勇刚[9](2014)在《文征明书画鉴藏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关于中国书画鉴藏史的个案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明代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文征明。结合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方法,本论文力图尽可能地还原关于文征明的书画鉴藏活动,包括他参与的鉴藏诸事和他主导的鉴藏行为,通过对这些鉴藏活动的解读,了解文征明本人的鉴藏方法、鉴藏观念、鉴藏趣味,并将之放置在鉴藏史的整体范畴,讨论他的鉴藏活动所具有的特性和意义,并藉此管窥明代中期苏州乃至江南地域书画鉴藏的共性。文征明是中国绘画史上倍受推崇的大师,同时也是伟大的书法家、诗人、明代着名的文人。与此同时,文征明也是鉴藏史上着名的鉴赏家,他的鉴赏水平不光受到同时期收藏家们的认可,也受到其后各个时期的收藏家们广泛地赞誉。虽然文征明生前并未撰写过关于个人的收藏着录,但是他留存下来一定数量的书画题跋、题画诗,以及其撰写的许多包含与同时代文人、收藏家们往来的诗词、记、行状、墓志铭等等。我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和解读,可以部分地呈现其当时的鉴藏活动。文征明之所以能够成为眼力不凡的书画鉴赏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他生长在鉴藏风气盛行的明代苏州地区,他的老师沈周、吴宽、李应祯,长辈王鏊、史鉴,好友都穆、唐寅、祝允明等,都是负有鉴赏家名气之人,文征明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于书画鉴藏耳濡目染,鉴藏既是他学习书画创作时的需要,也逐渐成为他的爱好、学问和一种生活方式。在文征明接过沈周的衣钵成为吴门的领袖之后,他也愈发地笃好书画鉴藏,并与当时的许多收藏家如华云、华夏、何良俊、项元汴等频繁地互动与往来,发挥着他的影响。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中,可以称之为鉴藏家的不在少数,以他们的身份来区分,有统治者身份的鉴藏家、有文人官员身份的鉴藏家、有画家身份的鉴藏家、有美术史家身份的鉴藏家,甚至也包括商人身份的鉴藏家……。文征明这样的书画鉴藏家,具有文人画家身份的意味,这种类型的鉴藏家,如宋元以来的苏轼、米芾、赵孟頫等,文征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文征明的鉴藏活动中,表现出他文人的一面,即更重视“寓目”而非占有,重视书画鉴藏活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而非物质财富的炫耀。在文征明的晚年,他提出“真赏”的观点,明确了书画鉴藏的意义所在。从对于文征明书画鉴藏活动的研究中,我们既可以总结作为文人画家身份的鉴藏家其书画鉴藏的特点和观念,也可以将文征明视之为明代苏州文人收藏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员,了解到其时代性特征。以上,正是本论文通过对文征明书画鉴藏活动的研究,想要达到对于书画鉴藏史整体研究的微不足道的补充。

杜娟[10](2013)在《王世贞书画鉴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关于王世贞书画鉴藏的研究。王世贞是明代中晚期着名的文人缙绅学者,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书画鉴藏家。王世贞一生以大量光阴浸淫于文学、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其在文学及史学上的成就绵延润泽于其后,同时,在书画史研究与书画鉴藏方面的造诣亦辉映于当时。本文试图通过对王世贞一生书画鉴藏活动及相关问题的深入考察,诸如王世贞的书画鉴藏实践、鉴藏活动分期、家族及江南地区书画鉴藏传统之影响、书画鉴藏交游圈及其交游活动、与明代中晚期不同类型书画鉴藏家的比较等等方面,来探究与廓清对王世贞的史观与方法论、书画史观、书画鉴藏观念、书画鉴藏标准与原则、书画鉴藏的目的与功能、书画鉴藏特点的认识,进而揭示出王世贞书画鉴藏的意义、文化价值、历史贡献与学术影响。

二、宫廷庋藏蔚为大观——明清时期的美术鉴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廷庋藏蔚为大观——明清时期的美术鉴藏(论文提纲范文)

(1)主事奎章司校理 ——张珩古书画鉴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张珩家世与生平
    (一)张珩家世
        1.祖父张石铭
        2.二祖父张静江
        3.伯父张芹伯
        4.七叔张叔驯
        5.父亲张乃骅
        6.太舅父庞莱臣
        7.其他亲属
    (二)张珩生平
二、张珩的古书画鉴藏活动
    (一)交游考
        1.与文人、收藏家
        2.与收藏同好、古董商人
    (二)鉴藏考
        1.九友画轴
        2.鉴藏印
        3.个人喜好
三、张珩的古书画鉴定方式与影响
    (一)个人着作
        1.《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2.《怎样鉴定书画》
    (二)鉴定方法
        1.主辅依据互补法
        2.真假作品比对法
        3.古今着录参照法
    (三)张珩书画鉴定方法的影响
        1.时代影响
        2.课题的超前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张珩家谱
附录二:张珩年表
附录三:张珩收藏作品辑佚
致谢

(2)江南箧向岭南去: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递藏史及其文化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题跋及钤印考
    一、包首题签、引首与画心落款及钤印考
    二、历代题跋与钤印考
    小结
第二章 :江南递藏:周旋于鉴赏家与好事者之间
    一、宋:李唐的创作动机及南宋内府、宋宗室赵与懃的庋藏
    二、元:宋授之的鉴藏与定调后世
    三、明:江南收藏圈与分宜严氏父子
    小结
第三章 :岭南递藏:逆向“南渡”与收藏的现代化之路
    一、清:岭南士大夫的宦游展玩与及十三行商人的鉴藏
    二、二十世纪:出版传播、秘密收购及入藏北京故宫
    小结
余论
    一、作为美术史知识生产机制的鉴藏行为
    二、古今公私收藏的博弈与交融
    三、岭南鉴藏风气的兴起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奕世尚古 ——明中叶无锡华氏家族古书画鉴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江表甲族,衣冠文物
    第一节 惠山华宝与无锡华氏
    第二节 “十通五奇”与华氏联宗
    第三节 隆亭最古,荡口最盛
    小结
第二章 荡口华夏及其“真赏斋”的收藏
    第一节 华夏家系
    第二节 “真赏斋”主人
    第三节 “真赏斋”里的长物
    第四节 流动的藏品
    第五节 游中寓藏
    第六节 华夏鉴藏印
    小结
第三章 梁溪华云及其家族收藏
    第一节 华云的家系
    第二节 华云五世祖华景安与他的“绿筠窝”
    第三节 华麟祥:华云家族鼎盛的关键人物
    第四节 补庵居士——华云
    第五节 “真休园”与“剑光阁”
    第六节 华云的书画收藏
    第七节 华云与文徵明
    第八节 华云后裔
    第九节 “剑光主人”与“剑光先生”
    第十节 华云用印
    小结
第四章 “通六支”华理的“尚古楼”及其他华氏藏家
    第一节 华理的家系
    第二节 华珵的收藏与交游
    第三节 “通七支”华靖
    第四节 “通四支”华守器
    第五节 通四“山桂支”华德
    第六节 “通四支”华叔阳
    第七节 华云侄儿华玄禧
    第八节 华夏族孙华世荣
    第九节 通四“三省支”华珑
    第十节 “通四支”碧梧书屋主人
    小结
第五章 结语:世变与文艺
华氏家族世系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
    一、真赏斋书画藏品目录
    二、华云书画藏品目录
    三、华氏其他藏家书画藏品目录
    四、无锡市博物馆旧藏与华氏家族有关的书画和碑帖目录
    五、2011—2013年台湾华绎之家族捐赠的与华氏家族有关的书画、碑帖及古籍目录
    六、无锡市博物馆藏部分重要华氏家族书画图片
致谢

(4)《宣和画谱》绘画着录及递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上编《宣和画谱》绘画着录研究
    第一章 北宋宫廷绘事机构与藏画风气
        第一节 翰林图画院的设立
        一、翰林图画院的历史沿革
        二、翰林图画院的主要职责
        三、翰林图画院与画学
        第二节 宋代“崇文”政策下的宫廷收藏风尚
        一、北宋宫廷藏画机构
        二、宫廷书画雅集:帝治观赏和宫廷曝书会
        三、内臣参与
        四、《宣和画谱》——北宋宫廷收藏的产物
        第三节 北宋私人书画鉴藏群体
        一、相国寺——汴京地区主要的书画市场
        二、官僚、文人的书画收藏
        三、民间收藏
    第二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分类
        第一节 绘画分类的渊源
        第二节 传统绘画着录文献的分类方法
        一、以品分类
        二、以人分类
        三、以绘画题材分类
        第三节 《宣和画谱》的绘画分类
        第四节 《宣和画谱》绘画分类的不足
    第三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命名
        第一节 前代绘画文献绘画名称与《宣和画谱》绘画的命名
        一、《历代名画记》中的绘画命名
        二、《益州名画录》中的绘画命名
        三、《贞观公私画史》中的绘画命名
        第二节 宋徽宗题名——《宣和画谱》绘画命名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命名原则
        第四节 《宣和画谱》绘画命名的影响
        一、使后世绘画类书籍的绘画名称有本可依
        二、宋高宗及金章宗直接沿用宋徽宗题款
        三、为后世绘画的收藏及真伪鉴定提供了依据
    第四章 《宣和画谱》的绘画着录方式
        第一节 传统目录学与《宣和画谱》
        第二节 《宣和画谱》的绘画着录方式
        一、绘画目录的特点
        二、《宣和画谱》着录方式
        三、《宣和画谱》着录方式的评价
        第三节 对后世绘画着录编撰的影响
        一、张丑《南阳名画表》
        二、张泰阶《宝绘录》
        三、《秘殿珠林》与《石渠宝笈》
    第五章 从《宣和画谱》看北宋宫廷画作收藏原则
        第一节 宋前名家画作倍受珍视
        一、景仰画家
        二、摹本入谱
        三、徽宗摹古
        第二节 有宋以来名家画作初受重视
        一、五代入宋之画家
        二、宗室、宗妇、驸马等皇室贵族画家
        三、文臣、武臣、内臣等臣僚画家
        四、无官职的民间画家
        第三节 翰林图画院画家与《宣和画谱》
        一、翰林图画院画家的地位
        二、先朝画院画家入谱的条件
        三、当朝画院画家无缘入谱
下编《宣和画谱》着录绘画递藏研究
    第六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来源
        第一节 历代皇宫旧藏
        第二节 南唐西蜀绘画作品的增入
        一、南唐绘画进入北宋宫廷
        二、西蜀绘画进入北宋宫廷
        第三节 进献、购藏与赏赐——北宋宫廷绘画的流转形式
        一、进献
        二、购藏
        三、赏赐
        第四节 翰林图画院画家的作品
        一、北宋初期入谱的翰林图画院画家作品
        二、北宋中后期入谱的翰林图画院画家
    第七章 靖康之难后《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散佚
        第一节 靖康之难对收藏的影响
        第二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金代的流传
        第三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进入南宋宫廷收藏
        一、宋高宗引领下的南宋宫廷收藏
        二、《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南宋宫廷的流传
        三、金国流传的《宣和画谱》着录绘画进入南宋宫廷
        第四节 南宋私家收藏中的《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一、赵令畤的收藏
        二、赵与懃的收藏
        三、文人过眼及宋元笔记中的绘画流传
        四、贾似道的收藏
    第八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流传
        第一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元代的流传
        一、《宣和画谱》着录绘画进入元代宫庭收藏
        二、元代私人收藏中的《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第二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明代的流传
        一、明内府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二、明代私人收藏之《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第三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清代的流传
        一、清初收藏家所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二、清初书画着录中《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三、清代私家收藏进入宫廷收藏
        四、《宣和画谱》着录绘画在晚清的流传
    第九章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存世与辨伪
        第一节 《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存世情况
        一、国内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二、海外藏《宣和画谱》着录绘画
        第二节 存世《宣和画谱》着录绘画的辨伪
        一、确定真迹
        二、伪作及后世摹本
        三、存疑或待定
        四、真伪相杂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何为具眼 ——詹景凤的书画鉴赏活动及其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
    三、研究范围、方法与说明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詹景凤的人生与书画鉴赏
    第一节 世系渊源
    第二节 “贾而好儒”的家族志向
    第三节 举业、仕宦生涯与书画鉴赏
    第四节 书画鉴赏对詹景凤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所见何来与谁为具眼——鉴藏世界中的景观
    第一节 本乡收藏与鉴赏启蒙
        一、家族收藏
        二、休宁与歙县的收藏
        三、詹景凤与汪道昆兄弟
    第二节 朱氏收藏的“承继者”与仕宦趣味
        一、严氏收藏的籍没与散出
        二、詹景凤与以韩世能为核心的京城收藏圈
        三、詹景凤与项元汴
    第三节 詹景凤与吴门鉴赏家之关系
        一、吴门鉴赏家对徽州的影响
        二、詹景凤与吴门鉴赏家的交往
        三、詹景凤与王世贞兄弟
    第四节 詹景凤对吴门鉴定家的质疑与否定
        一、质疑吴门鉴定家的权威
        二、抨击吴门鉴定家参与作伪
第三章 古今真伪之辨——詹景凤的鉴定方法与依据
    第一节 静心细研、借观博览
    第二节 何为古法——鉴定中的时代问题
    第三节 笔墨与真伪
        一、临摹与体悟——了解笔墨的方式
        二、笔墨的内涵与真伪判定
    第四节 笔、墨、纸在鉴定中的作用
第四章 时代与身份——詹景凤的书画鉴赏观及其价值
    第一节 画极于宋——詹景凤对古今画坛的评价
        一、“尚元”的时代风尚
        二、“贬元”与“崇宋”
        三、“今不如古”的鉴赏观
    第二节 行家与戾家——詹景凤对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的评价
        一、画分“行、戾”与推重戾家的时代风尚
        二、不以身份论高低的鉴赏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詹景凤年表新编
致谢

(6)米芾书画品评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北宋书画鉴藏与评骘风气
    (一)古代书画品评渊源与嬗变
    (二)北宋公私收藏观念的形成与交融
        1、宋代以前的书画收藏概况
        2、北宋的公私收藏及鉴定
        3、与米芾关系密切的北宋收藏家
二、米芾的书画品评与藏品对应关系
    (一)崇尚真率、自然
        1、反俗
        2、天真、率意
        3、自然、平淡
    (二)崇尚法度
        1、字法、笔法
        2、少年书、老笔
三、米芾审美理想中的“晋人格”
    (一)“晋人格”一说的来源
    (二)米芾的“晋人格”
    (三)收藏崇尚晋代法书名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米芾书画收藏统计表
致谢

(7)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之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现状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虚实之境研究现状
        四、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内容
        二、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一、论文框架
        二、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之境释说
    第一节 虚实之境
        一、虚
        二、实
        三、境
        四、虚实之境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之境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之虚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之实
        三、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之境
        四、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之境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多学科阐释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美学观照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哲学阐释
        三、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心理学分析
        四、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之境的文化学意蕴
第三章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实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师生及其交互关系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中的教师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中的学生
        三、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中的师生交互关系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内容分析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类别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形式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的途径
    第四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的教学手段
第四章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天人合一
        二、“自然无为”
        三、“出神入化”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理念
        一、“师徒同体”
        二、“体验妙悟”
        三、“外师造化”
        四、“道技合一”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目标诉求
        一、绘画知识
        二、绘画技能
        三、绘画人格
        四、绘画思想
第五章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转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从实到虚
        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中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中教育理念的引领
        三、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实境中教育目标的确立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从虚到实
        一、理想境界的达成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二、虚境的理念应指引绘画教学实践活动
        三、虚境的目标应实现在绘画教学实践活动中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转化
        一、虚实转化推动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发展
        二、虚实转化象征着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理想境界的达成
第六章 中国传统绘画教育虚实转化的策略
    第一节 意念教学策略
        一、“感”
        二、“思”
        三、“悟”
    第二节 知识教学策略
        一、“观”
        二、“问”
        三、“融”
    第三节 实践教学策略
        一、“品”
        二、“摹”
        三、“写”
    第四节 情境教学策略
        一、“亲师合一”
        二、“心师造化”
        三、“交游切艺”
    第五节 创新教学策略
        一、“转益多师”
        二、“艺随世移”
        三、“通便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8)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理论价值
        (三) 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一、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整体特征
    (一) 体例丰富、内容详尽
    (二) 画家品评转向作品赏鉴
    (三) 实事求是的着史理念
二、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特点成因分析
    (一) 朴学成为清代学术正统
    (二) 绘画史学自身发展规律
        1. 品评与考据相互依存
        2. 绘画着述的地域性特征
        3. 考据学与地方志写作结合
        4. 画史着述与作品流传
三、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编撰体例及分类
    (一) 着录体画史
    (二) 笔记体画史
    (三) 传记体画史
    (四) 题跋体画史
四、江苏地区画学着述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一) 浙江地区
    (二) 上海地区
    (三) 天津地区
    (四) 广东地区
    (五) 福建地区
    (六) 山东地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画学着述汇总
致谢

(9)文征明书画鉴藏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征明研究综述
    第二节 书画鉴藏史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第二章 从停云馆到玉磬山房
    第一节 始以文显
    第二节 学有所宗
    第三节 游于艺笃于行
        一、吴中才子
        二、屡试不售
        三、从受荐到辞官
第三章 鉴古往昔
    第一节 明代苏州地区私家收藏概况
    第二节 文征明与同时代鉴藏家们
        一、文征明与沈周
        二、文征明与吴宽、王鏊、李应祯
        三、文征明与都穆
        四、文征明与华夏、华云
        五、文征明与何良俊、顾从义、项元汴
    第三节 书画鉴赏方式
        一、借观和往观
        二、同观和雅集
    第四节 由题跋及其它文献所反映的部分藏家购买情况
第四章 文征明的书画鉴定方法和鉴藏观念
    第一节 鉴定方法和依据
    第二节 文征明的鉴藏观念
第五章 文征明的书画收藏、寓目作品与《停云馆帖》
    第一节 文征明的书画藏品及部分寓目作品例举
        一、唐摹《通天进帖》
        二、怀素《自叙帖》
        三、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四、王诜《渔邨小雪图》
        五、钱选《画牡丹卷》和《荔枝图卷》
        六、赵孟頫《画箕子授书图并书洪范》
        七、倪瓒《水竹居图》
        八、王蒙《会阮图》
        九、朱德润《浑沦图》
        十、沈周《江山清远图》
    第二节 建立于鉴藏活动基础之上的《停云馆帖》
结语:文征明书画鉴藏活动研究的意义
附录:文征明收藏鉴考书画、刻帖一览表
参考书目
鸣谢

(10)王世贞书画鉴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序言
    一、课题缘起
    二、学术史的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 书画鉴藏——王世贞仕隐生涯中的雅趣与生命方式
    第一节 王世贞的家族与生平
    第二节 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的书画赏鉴风尚
    第三节 王世贞仕与隐中的书画鉴藏活动
        一、前期书画鉴藏活动
        1、出仕之前的鉴藏活动(嘉靖二十五年之前)
        2、前期仕隐之间的书画鉴藏(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间)
        二、后期书画鉴藏活动
        1、退隐——文人生活中的书画鉴藏(隆庆四年冬至万历元年春夏)
        2、江行——行旅中的书画赏鉴(万历元年夏秋之际)
        3、郧阳——宦游中的书画雅玩(万历三年至万历四年间)
    第四节 书画鉴藏在王世贞生活中的功能与意义
    小结
第二章 典范——文坛领袖、史学学者身份的书画鉴藏家王世贞
    第一节 王世贞与明代中晚期的书画鉴藏圈的交游
        一、书画鉴藏家的定义
        二、书画鉴藏家的身份
        三、王世贞的书画鉴藏交游圈
    第二节 王世贞、王世懋兄弟的书画鉴藏与交游
        一、王氏兄弟的家族书画鉴藏
        1、王世贞兄弟的书画鉴藏题跋与藏品
        2、以几件藏品的个案研究考察王世贞书画鉴藏特点
        (1) 《书兰亭诗文》卷
        (2) 《萧翼赚兰亭图》卷
        (3) 《烟江叠嶂图》卷
        二、王世贞书画鉴藏的收藏方式
    第三节 王世贞与明代中晚期不同类型的鉴藏家之比较
        一、上层缙绅显宦鉴藏家——以严嵩、严世蕃父子为例
        二、中下层文人官吏兼退隐乡贤鉴藏家一以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为例
        三、文人布衣鉴藏家——以莫是龙为例
        四、富商豪绅鉴藏家——以项元汴为例
    小结
第三章 史家鉴藏——王世贞书画鉴藏中的史观意识
    第一节 基于史观的书画史立场与书画鉴藏观
        一、真实性原则与考据学鉴考方法
        1、对人物画中历史题材绘画的重视
        2、对人物画的考据学鉴考方法
        3、对人物画早期大师顾恺之的审视
        二、王世贞的书画鉴藏标准与鉴藏观念
        1、神妙能三品的鉴赏标准与对“逸品”的认识
        2、鉴藏观的重要原则——法
        3、“古雅”的鉴藏标准与观念
        4、元四家与赵孟頫
    第二节 王世贞的鉴藏意识与不同于董其昌的绘画史观
        一、史学意识下的书画史观
        1、作为书画鉴藏观基础的书画史观
        2、书画史观与书画鉴藏在认识上的互动关系
        二、王世贞与董其昌——两种不同倾向的绘画史观与画史建构
        1、对职业画家的关注
        2、两种不同倾向的绘画史观与画史建构
    第三节 王世贞对明代苏州地区书画史的总结与书画鉴藏
        一、明代苏州地区书画的盛衰
        二、王世贞对吴门地域书画的总结与书画鉴藏
        1、书法上对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的鉴藏与推崇
        2、绘画上对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的鉴藏与推崇
        (1)、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的鉴藏与推崇
        (2)、文徵明书画的鉴藏与推崇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宫廷庋藏蔚为大观——明清时期的美术鉴藏(论文参考文献)

  • [1]主事奎章司校理 ——张珩古书画鉴藏研究[D]. 高睿. 天津美术学院, 2019(02)
  • [2]江南箧向岭南去:李唐《伯夷叔齐采薇图》递藏史及其文化意义[D]. 冯嘉安. 广州美术学院, 2019(12)
  • [3]奕世尚古 ——明中叶无锡华氏家族古书画鉴藏研究[D]. 王照宇.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4]《宣和画谱》绘画着录及递藏研究[D]. 肖伟.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5]何为具眼 ——詹景凤的书画鉴赏活动及其观念[D]. 郭怀宇. 中央美术学院, 2018(08)
  • [6]米芾书画品评观念研究[D]. 李文婷. 广州美术学院, 2017(02)
  • [7]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虚实之境研究[D]. 刘正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3)
  • [8]清中期江苏地区画学着述研究[D]. 孙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8)
  • [9]文征明书画鉴藏活动研究[D]. 唐勇刚. 中央美术学院, 2014(08)
  • [10]王世贞书画鉴藏研究[D]. 杜娟.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7)

标签:;  ;  ;  ;  ;  

宫藏大观——明清艺术收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