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合化疗合并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1](2021)在《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指南》文中提出
张曙红[2](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研究的纳排标准,观察及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至临床观察表中,随后进行临床数据统计,汇总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最后,运用SPSS 21.0软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国际TNM分期、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共132例。各中医证型组间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中,尚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其中腺癌中气阴两虚证型患者最多,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鳞癌患者中痰湿蕴肺证型最多,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相关性研究中,显示二者显着相关(P<0.01),且成正相关(r=0.262)。I期患者以瘀阻肺络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II期患者以痰湿蕴肺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瘀阻肺络证型、阴虚毒热证型;III期患者以阴虚毒热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IV期患者气阴两虚证型最多见,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相关性研究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与不同的中医证型显示出相关性(P<0.05),且成正相关(CEA:r=0.241;CYFRA:r=0.215),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CA125)与不同的中医证型尚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CEA的阳性表达以瘀阻肺络证型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CYFRA的阳性表达以瘀阻肺络证型多见,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结论:NSCLC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CEA、CYFRA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NSCLC客观辨证分型的依据,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分期配合使用合适化瘀、祛湿、运脾、补气、滋阴等中(成)药。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2019)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提出1概述原发性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PL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潘磊[4](2019)在《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风”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联系及风药治疗肺癌的内在机理;总结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方法与规律,为临床应用风药治疗肺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1)回顾历代医家对“风药”理念的认识,概述风药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纳入风药的范围进行界定;(2)对“风邪致癌”、“风药抗癌”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探讨“风药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在机制。2.统计分析:对近3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伍用风药治疗肺癌的验案方剂、经验方等进行筛查收集,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4.0对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西医治疗、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中风药应用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使用Weka3.8.3对不同条件下方剂中使用的各风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一共得到1076首现代方剂,共涉及454味中药,17个门类;总计18177味次,其中风药有164味(16类),共计6976味次(占所有药物味次综合的38.4%);以发散祛风药使用味数(19味)最多,其次是祛风解毒药(14味)和祛风除湿药(13味);风药类型以健脾息风药应用频次最高,总味次的18.1%,其次是祛风润燥药(13.8%)、祛风化痰药(11.1%)、养阴息风药(8.17%)、祛风解毒药(7.78%)、搜风通络药(5.91%)等,高频风药分别为黄芪、白术、半夏、薏苡仁、杏仁、地黄、桔梗、北沙参、神曲、蚤休、山药、露蜂房、蜈蚣、夏枯草、白芍、鳖甲、壁虎等。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有白术-黄芪,黄精-黄芪,黄精-白术-黄芪,白术-蚤休-黄芪,北沙参-鳖甲,淫羊藿-白术-黄芪,山药-薏苡仁-白术,蟾皮-黄芪,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升麻-黄芪,露蜂房-蚤休-黄芪,龙骨-牡蛎,天南星-半夏,桔梗-杏仁、蜈蚣-全蝎等;其它药物类型中药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补虚药(14.35%)、清热药(12.24%,其中清热解毒药在所有清热药中的占比为67.10%)、化痰止咳平喘药(9.75%)等。结论:1.风药有广义狭义之分,从治风的角度考虑,应取其广义。2.风邪的致病特点与肺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肺脏易受风邪外侵和内熏最终产生癌变的病理基础,且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可表现为不同的风邪夹杂症状;风药治疗肺癌所发挥功效的主要机制除风药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外,还主要在于开通玄府。3.针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不同转移范围、不同并发症、不同西医治疗史及不同联合治疗方法等,常用风药类型及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有一定差异,但皆以健脾息风、祛风润燥、祛风化痰、祛风解毒、养阴息风等风药类型为主。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之间最为常见的配伍类型为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类风药之间的配伍,其次是相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以及各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4.风药应用贯穿肺癌治疗全程,还常配伍(药用频率从高到低)补虚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其它类型中药,以达协同抗癌之效。
邹雅,戈伟,付敬国,赵振宇[5](2018)在《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2例肺癌合并SVCS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782岁,中位年龄62.4岁。均采用陀螺旋转式60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以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PTV),治疗剂量(DT)4050 Gy/810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行胸部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肿瘤变化,后期定期随访。结果 2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根据RECIST1.1标准,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3例,有效率为77.27%;治疗后中位缓解时间为6.8个月。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3.64%,2年生存率为4.55%,中位生存时间为9.4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依次为36.36%、9.09%、22.73%。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SVCS,可以获得较高的短期缓解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彭志敏[6](2018)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治》文中提出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管腔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导致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受阻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多种原因可导致上腔静脉管腔部分或全部性狭窄而发生阻塞,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SVCS的主要病因,且以肺癌最为常见。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基础疾病,阻塞的速度、程度和部位以及侧支循环是否充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以明确SVCS的诊断。患者一旦确诊SVCS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有手术、介入、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吴清木,张江灵,郑维斌,高清龙[7](2017)在《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姑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伴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疗效。方法 55例恶性肿瘤伴发SVCS采用伽玛刀联合同步化疗1周期,伽玛刀治疗结束后继续化疗46个周期;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以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60%等剂量曲线包绕90%以上GTV,DT 4554 Gy/1012次;观察症状缓解快慢、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5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SVCS症状均在伽玛刀治疗期间开始缓解,无未缓解或病情进展患者,中位治疗缓解次数6次;2周内完全缓解28例(50.9%),2个月总有效率(RR)为98.2%(54/55),无进展患者。全组随访时间为131个月,1年生存率为72.7%(40/55),2年生存率为43.6%(24/55);01级急性放射性肺炎4例,01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例,12级骨髓抑制9例,02级胃肠道反应12例,脱发4例;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癌性SVCS有缓解快、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耐受性好及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不失为治疗SVCS的好方法。
彭燕芬[8](2017)在《肺积康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肺积康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19例(肺积康方联合放疗,以下简称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单纯放疗,以下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体瘤大小、中医症候评分、卡氏评分和急性放射毒性反应等的变化情况。数据采用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结果:瘤体近期疗效判定观察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2例,无缓解3例,总缓解率84.2%,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无缓解4例,总缓解率77.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改善的患者观察组15例,对照组8例,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分别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卡氏评分改善有效的患者观察组为16例,对照组9例,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分别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急性放射毒性反应观察指标中白细胞下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两组对比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积康方联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均能缩小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瘤体体积,改善中医症候评分、卡氏评分,且肺积康方联合放疗改善中医症候评分、卡氏评分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其急性放射毒性反应观察指标中白细胞下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较低。
白帅婷,方文岩,赵成[9](2015)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例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辅以脱水、利尿及抗感染,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6例(26.1%),部分缓解(PR)14例(60.9%),病变稳定(SD)2例(8.7%),病变进展(PD)1例(4.3%),有效率(RR)为87.0%。随访12个月,6个月总生存期(OS)率为78.3%(18/23),12个月OS率为56.5%(13/23)。且治疗后未见明显血液及肝肾毒性,未见治疗相关的放射性损伤。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近、远期疗效肯定,不仅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且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冯宇,李绍旦,张印,王海明,李敏,曹科,叶宇飞,张昭[10](2012)在《中药配合放、化疗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33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 uper i or vena cava s yndr ome,SVCS)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应用放疗,12例患者应用化疗,3例患者应用放、化疗结合,3例保守治疗,同时均配合中药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患者上肢或头颈部肿胀、前胸部静脉扩张、胸闷憋气、颈静脉怒张及心悸的缓解率分别为88.9%、100%、83.3%、100%、100%。治疗总有效率为8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VCS能明显改善SVCS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疗效明确,其中中医特色疗效可能为增强侧支循环功能。
二、联合化疗合并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合化疗合并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2)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一般资料 |
2 纳排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诊断标准 |
3.1 肺癌的诊断标准 |
3.2 病理分型 |
3.3 TNM分期 |
3.4 肿瘤标志物 |
3.5 中医证型 |
4 资料提取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NSCLC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6.2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情况比较 |
6.3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TNM分期情况比较 |
6.4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情况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1.1 中医证型在肺癌领域的研究 |
1.2 中医药在肺癌领域的研究 |
2 西医对肺癌的认识 |
2.1 与肺癌中医研究中相关的客观临床指标 |
2.2 肺癌的西医治疗 |
3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1--2015版WHO发布的肺癌组织病理分类 |
附表2--TNM分期 |
附表3--临床观察登记表 |
附录4--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筛查和诊断 |
2.1 肺癌的危险因素 |
2.1.1 吸烟和被动吸烟 |
2.1.2 室内污染 |
2.1.3 室内氡暴露 |
2.1.4室外空气污染 |
2.1.5 职业因素 |
2.1.6 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
2.1.7 其他 |
2.2 高危人群的筛查 |
2.3 临床表现 |
2.3.1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 |
2.3.2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 |
2.3.3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
2.3.4 肺癌的肺外表现 |
2.4 体格检查 |
2.5 辅助检查 |
2.5.1 实验室检查 |
2.5.1. 1 实验室一般检测 |
2.5.1. 2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 |
2.5.2 影像学检查 |
2.5.2. 1 胸部X线片检查 |
2.5.2. 2 胸部CT检查 |
2.5.2. 3 MRI检查 |
2.5.2. 4 PET-CT检查 |
2.5.2.5超声检查 |
2.5.2. 6 骨核素扫描 |
2.5.3 内镜及其他检查 |
2.5.3. 1 支气管镜检查和超声支气管穿刺活检术 |
2.5.3. 2 纵隔镜检查 |
2.5.3. 3 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 |
2.5.4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
2.6.1 诊断标准 |
2.6.2 诊断规范 |
2.6.2. 1 标本处理要点 |
2.6.2. 2 标本大体描述及取材要求 |
2.6.2. 3 病理描述要点 |
2.6.2. 4 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检测 |
2.6.3 病理诊断报告 |
3 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
3.1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年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见表2。 |
3.1.2 腺癌 |
3.1.3 神经内分泌癌 |
3.1.4 其他类型的肺癌 |
3.2 肺癌的分期TNM分期 |
4 肺癌的治疗 |
4.1 外科治疗 |
4.1.1支气管和肺系统的外科解剖 |
4.1.2肺癌手术适应证 |
4.1.3 肺癌手术禁忌证 |
4.1.4 肺癌的完全切除概念 |
4.1.5 肺癌的淋巴结清扫 |
4.1.6 肺癌外科手术概述 |
4.1.7 肺癌外科并发症 |
4.1.7. 1 呼吸系统并发症 |
4.1.7. 2 肺断面漏气 |
4.1.7. 3 支气管胸膜瘘 |
4.1.8 肺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
4.1.8. 1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
4.1.8. 2 早期周围型肺癌手术方式选择 |
4.2 放射治疗肺癌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
4.2.1 放疗的原则 |
4.2.2 NSCLC放疗的适应证 |
4.2.3 SCLC放疗的适应证 |
4.2.4 预防性脑照射 |
4.2.5 晚期肺癌患者的姑息放疗 |
4.2.6 治疗效果 |
4.2.7 防护 |
4.3 药物治疗 |
4.3.1 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 |
4.3.1. 1 一线药物治疗 |
4.3.1. 2 二线药物治疗 |
4.3.1. 3 三线药物治疗 |
4.3.2 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的药物治疗 |
4.3.3 NSCLC的围术期药物治疗 |
4.3.3. 1 术后辅助化疗 |
4.3.3.2新辅助化疗 |
4.3.4 SCLC的药物治疗 |
4.3.4. 1 一线治疗方案 |
4.3.4. 2 二线治疗方案 |
4.3.5 肺癌化疗的原则 |
4.4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
4.5 N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
4.5.1 Ⅰ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
4.5.2 Ⅱ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
4.5.3 Ⅲ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
4.5.3. 1 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 |
4.5.3. 2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 |
4.5.4 Ⅳ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
4.5.4. 1 孤立性脑、肾上腺及肺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治疗 |
4.5.4. 2 Ⅳ期NSCLC患者的全身治疗 |
4.6 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
4.6.1 T1~2N0局限期SCLC |
4.6.2 超出T1~2N0的局限期SCLC |
4.6.3 广泛期SCLC ECOG PS 0~2及SCLC所致ECOG PS 3~4的患者应采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4.7 姑息治疗 |
5 预后 |
6 随访 |
(4)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风药概述 |
1 风药的概念 |
2 风药的范围与分类 |
二、风药治疗肺癌的中医理论研究 |
1 风邪致肺癌产生的病因病机 |
1.1 基于风邪致病理论的肺脏生理病理 |
1.2 风邪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
2 风邪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现特点 |
2.1 风-寒-湿与肺腺癌相关 |
2.2 “风-热-毒”与肺鳞癌相关 |
2.3 “风-燥-热毒”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 |
3 风邪致病特点与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3.1 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与“风为种子传播的媒介” |
3.2 肿瘤转移的潜伏性与“风气内伏” |
3.3 肿瘤的转移多变与“风善行而数变” |
3.4 常见转移部位与“风”的致病特点相关 |
4 风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 |
4.1 风药治疗肺癌作用机理的研讨现况 |
4.2 从“风-玄府”视角看风药治疗肺癌的机制 |
三、风药抗肺癌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
1 单味风药抗肺癌研究进展 |
2 风药主方抗肺癌研究与临床应用举隅 |
2.1 麻黄附子细辛汤 |
2.2 三生饮 |
2.3 阳和汤 |
2.4 桑菊饮 |
2.5 青蒿鳖甲汤 |
2.6 升阳益胃汤 |
2.7 独活寄生汤 |
2.8 血府逐瘀汤 |
2.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四、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应用研究 |
1 建立相关方剂数据库 |
1.1 方剂来源 |
1.2 纳排标准 |
1.3 规范处理 |
1.4 录入方法 |
1.5 录入说明 |
1.6 统计运算 |
2 结果 |
2.1 肺癌治疗常用方剂 |
2.2 肺癌治疗常用风药 |
2.3 不同病理分型风药应用 |
2.4 不同TNM分期风药应用 |
2.5 不同治疗方法风药应用 |
2.6 不同并发症风药应用 |
2.7 不同转移范围风药应用 |
2.8 其它配伍药物及类型 |
讨论 |
1 风药应用因不同病理类型而异 |
2 风药应用因不同TNM分期而异 |
3 风药应用因联合不同西医治法而异 |
4 风药应用因不同转移范围而异 |
5 风药应用因不同并发症而异 |
6 治疗肺癌方剂中常用风药的组合规律探讨 |
6.1 其它类型风药与扶正型风药的配伍组合 |
6.2 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
6.3 不同类型风药之间的配伍组合 |
结论 |
创新性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治疗肺癌常用风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随访方法 |
1.2.3 疗效判定 |
1.2.4 不良反应判定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 |
2.2 毒副反应评价 |
2.3 生存时间 |
3 讨论 |
(7)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姑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伽玛刀治疗 |
1.2.2 化疗 |
1.2.3 支持治疗 |
1.3 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近期疗效 |
2.3 远期疗效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8)肺积康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病例选择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或终止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安全性观测指标及方法 |
4 疗效性观察指标及方法 |
4.1 实体瘤评价 |
4.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
4.3 生活质量评分 |
4.4 急性放射毒性反应评定 |
5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分析 |
1.1 性别情况 |
1.2 年龄情况 |
1.3 引起上腔静脉受压的肿块位置、大小情况比较 |
1.4 疾病病理类型对比情况 |
2 安全性及实验室指标检查 |
3 疗效观察 |
3.1 瘤体近期疗效情况 |
3.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 |
3.3 卡氏评分疗效评定 |
3.4 急性放射毒性反应 |
4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西医对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认识 |
2 中医对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认识 |
3 肺积康方的组方分析及相关研究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配伍意义 |
4 问题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临床观察表 |
附录C 文献综述 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9)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中药配合放、化疗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3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临床特征 |
1.3 影像学特征 |
1.4 治疗方法 |
1.4.1 西医治疗 |
1.4.2 中医治疗 |
1.5 疗效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病因 |
3.2 临床症状体征 |
3.2.1 静脉回流障碍的表现 |
3.2.2 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 |
3.3 临床诊断 |
3.4 鉴别诊断 |
3.5 SVCS的治疗 |
3.5.1 一般治疗 |
3.5.2 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
3.5.3 手术治疗 |
3.5.4 介入治疗 |
3.5.5 中医药治疗 |
4 小结 |
四、联合化疗合并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指南[J].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5)
- [2]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曙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03)
- [4]治疗肺癌方剂中风药的配伍规律研究[D]. 潘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邹雅,戈伟,付敬国,赵振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8(04)
- [6]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治[J]. 彭志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03)
- [7]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姑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吴清木,张江灵,郑维斌,高清龙.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05)
- [8]肺积康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D]. 彭燕芬.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4)
- [9]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白帅婷,方文岩,赵成. 临床军医杂志, 2015(08)
- [10]中药配合放、化疗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33例[J]. 冯宇,李绍旦,张印,王海明,李敏,曹科,叶宇飞,张昭. 西部中医药,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