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中的“中国佣兵”

八国联军中的“中国佣兵”

一、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燕[1](2015)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研究》文中认为19世纪末,由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华北地区爆发了具有极强排外性质的义和团运动。作为世界霸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以此为借口大肆进行侵华活动。作为近代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的始作俑者,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攫取了大量利益。到了 19世纪末期,英国因工业发展放缓,深陷布尔战争的泥潭,海军实力的相对衰落,在远东地区与其他列强的博弈中力不从心,进退维谷。义和团运动期间,西方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予以剿灭。英国不仅最早派出兵舰来大沽口示威,同时还是各国武力镇压的急先锋。在派遣西摩尔率领联军进军北京的同时,英国还积极怂恿日本单独出兵华北,因遭其他列强的一致反对而作罢。因此,英国不得不改弦更张,放弃要求日本出兵为其火中取栗的计划,转而从英属殖民地派出军队。于是,一支主要由英印陆军和英澳海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就成了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的工具。英国除了在北方进行武装侵略外,还在中国南方策划、导演了“东南互保”。事后英国深感世易时移,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政策很难适应国际形势特别是远东局势变化,因此酝酿对传统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在此期间西方驻华使馆人员、传教士及记者等人对义和团的相关记叙、报道对“黄祸论”的扩散、英国人“中国观”的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本森[2](2015)在《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午战后,列强在远东造成以“占领海军基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远东危机”,英国在华一国独大的局面就此打破。面对列强竞争时代的来临以及延至远东的英俄大博弈,如何维护在垄断时代获得的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在华外交的关键,然而其外交决策显得迟缓而低效。多种尝试失败之后,在“中国人愿意提供威海卫给英国”的情报下,英国最终于1898年2月选择租占威海卫,以制衡俄国。租占威海卫的谈判较为顺畅。然而租占之后,在列强看来“得之不足贵、失之不足惜”的威海卫,是否存在军事价值成为英国政府内部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英俄协定签署、庚子之役后远东局势平静下来,威海卫的军事价值锐减。威海卫先后从海军部、陆军部流转至殖民部,成为“大英帝国的灰姑娘”。然而,英国政府并未随便将其放弃。威海卫的命运与英国远东外交政策的调整紧密相关,无论是日俄战争后英国拒绝归还威海卫、一战之后华盛顿会议声明归还,还是1922—1924年交还谈判、1929—1930年的最终谈判及归还,英国都将威海卫置于大的远东外交中考虑,每一个决定都反映了英国的外交思想:通过每一个决定的做出,获得更大意义上的外交利益。英国在威海卫成立“威海卫行政公署”,任命行政长官,以“尽可能维持现状”的方式进行殖民统治。在威之初,英国与当地百姓发生过冲突,成立了雇佣军“华勇营”,并将其投入八国联军侵华的战场。总体上,在局势动荡的近代中国,英国人较好地维护了威海卫的和平。但是,在发展威海卫上英国人做得并不好:财政投入不多,开支中的53%是个人薪俸(尽管公署只有12—14人);经济没有取得大的发展;市政、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虽有改观,但投入比例非常小。威海卫农村“仍藏在传统的保守主义的城墙后面”,不过商埠区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社会事务的主导。英国人在威海卫所做的,是一个近代化的起步。要而言之,英国租占威海卫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列强在华竞争时代来临、英国在远东政策调整、英国殖民史这一系列更大视野中的一个局部。

刘本森[3](2012)在《英租威海卫史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关于英租时期的威海卫,一百多年来学界已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析。通过按照不同主题介绍现有研究成果,并分析目前研究的特点、不足以及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以期推进更深入的研究。

郭晓[4](2012)在《英租时期威海卫社会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98年,英国租占威海卫,开始了对威海卫长达32年的殖民统治。这段历史在威海卫城市发展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研究英租时期威海卫的历史,不仅可以挖掘威海卫的历史文化、提升威海卫文化品位,而且对丰富山东地方史以及租界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文化是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她眼光向下,关注下层民众生活与观念互动关系。以社会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英租时期威海卫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是一次对社会文化史理论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全文主体结构共分七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英国对威海卫的统治及其社会文化政策。英国通过军事占领、行政管理和经济控制开启了对威海卫的殖民统治。由于威海卫战略地位的下降,殖民政府制定了“最低成本管理威海卫”的治理方针,而“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政府行政长官骆克哈特和庄士敦大力推行“保留中国传统风俗和习惯”的社会文化政策。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威海卫乡村结构与社会控制的变动。为了树立英国对威海卫的统治权威,殖民政府对以宗族、村董制为主干,保甲为补充的传统乡村组织做了较大改革,建立了新的乡村管理体制——总董制。社会控制的变动主要体现在殖民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的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舆论宣传的监督等。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威海卫民众价值观的因循与变异。英国占领威海卫后,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威海卫民众“贱利”的价值观逐渐让位于“趋利”的价值取向。商品大潮的冲击不仅没有使威海卫民众“重义”的价值观受到削弱,反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社会伦理上,威海卫传统社会本已孕育的民主平等观念在新的环境下也得以发芽、成长。威海卫民众价值观的变化还体现在喜诉之风盛行。第四章主要介绍威海卫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英租时期,威海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值得注意的是西式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因素。殖民政府注重改善路况、引入新式交通工具、严格交通管制,这些措施给威海卫民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环境。殖民政府在公共事业上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给威海卫民众生活带来了新气象。第五章分别从婚姻风俗、祭祀风俗、节日风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陋习情况来介绍英租时期威海卫社会风俗的变化。由于外国人与当地中国人的交际圈相对隔绝,中国的传统社会风俗习惯也得以保留和延续,西式风俗对威海卫民众影响甚微。对威海卫当地人而言,西方风俗徒增新奇而已。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威海卫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随着殖民统治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威海卫民众对待英国人统治的态度也发生了由对抗到接受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以及其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刺激,威海卫民众出现了纯简质朴与趋新猎奇的矛盾心态。结论部分主要对前六章作简要的归纳和概括,并分析和总结英租时期威海卫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当代威海社会文化的影响。

小雅[5](2009)在《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军团”》文中研究表明1898年7月1日,英国政府迫使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租威海卫专条》。当时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清楚地认识到,

王晓莉[6](2009)在《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军团”》文中研究指明1898年,沙皇俄国通过强租旅顺口和大连湾,使中国的东北沦为它的势力范围,引起了英国的强烈不满。1898年3月27日,中俄《旅大租地条约》正式签订。次日,英国政府即电令驻华公使窦纳乐,并照会清政府,正式提出英国租借威海卫。

雪儿简思[7](2008)在《八国联军中的“华勇营”》文中认为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行动中,德、英两军中的中国雇佣军们"表现优异",尤其是英军中的华勇营更是赢得了西方舆论的高度评价,在西方军史界"声名显赫"。华勇营的表现,足以推翻西方人对华人无能的偏见,"证明了中国人所需要的只是(优秀的)领导人而已"。

孙洪军[8](2005)在《晚清对外战争中的华人通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晚清对外战争中华人的种种通敌行为,增强了侵略者的军事势力,便利了侵略者对清军的攻击,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是导致清朝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通敌华人中有官员、贫民、文人、教民、及与洋人关系密切的奸商;其通敌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原因,而各种原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适合通敌华人滋生的土壤。通敌华人破坏清朝的反侵略战争,威胁满清王朝的统治,因而清政府采取舆论宣传、推行保甲、编练团练等措施来遏制华人通敌行为的产生与蔓延,并采用捕杀与招降的办法以求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军事废弛、文化落后、民族意识淡漠与法律滞后等原因,清政府并没有有效地解决华人通敌问题。

刘守华[9](2005)在《当家园的记忆出现缺失的时候》文中研究指明

二、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论文提纲范文)

(1)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与英国侵华行动
        (二) 英国侵华远征军研究概况
        (三) 英国侵华行动与外交政策调整
        (四) 义和团运动与英国侵华行动相关资料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四、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世纪之交英国侵华背景分析
    第一节 世界工厂、军事霸主地位相对下降
        一、工业发展逐渐被美德超越
        二、军事实力不再“一枝独秀”
    第二节 与列强远东博弈日益激烈
        一、英国强租威海卫
        二、与德国明争暗斗
        三、与俄国激烈交锋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各国的应对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反应
第二章 义和团运动前期英国的侵华行动
    第一节 英国在北方的交涉与侵略行动
        一、英国的前期交涉
        二、西摩尔率联军进军北京
        三、英军在天津的军事行动
    第二节 英国在南方策划“东南互保”运动
        一、英国力图独占长江流域
        二、英国图谋的失败及原因
第三章 英国组建“远征军”及其在华行动
    第一节 英印远征军的组成及其在华行动
        一、英印远征军的组成和派遣
        二、英印远征军的在华行动
        三、对英印殖民军侵华行动的评价
    第二节 英澳远征军的组成及其在华行动
        一、英澳远征军的组成和派遣
        二、英澳远征军在华行动
        三、澳洲侵华行动对其本国的影响
第四章 英国侵华行动的后续影响
    第一节 英日结盟与“光荣孤立”政策的结束
        一、均势外交与“光荣孤立”
        二、英德《扬子江协定》的签署与失败
        三、英日结盟与“孤立主义”政策结束
    第二节 “黄祸论”的滥觞和兴盛
        一、“黄祸论”的滥觞
        二、“黄祸论”的兴盛
    第三节 英国人“中国观”的改变
        一、关于中国“文明观”的演变
        二、侵华行动对其“中国观”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问题、综述与材料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先行研究述评
    三 本文的侧重与史料说明
    四 关于行文的一些说明
外篇 烕海卫与中英外交
    第一章 列强的扩张与威海卫
        一 全球化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二 英俄大博弈
        三 列强在远东的竞争
        四 威海卫的地理空间与历史沿革
    第二章 英国政府租占威海卫决策的出台
        一 远东危机与英国的反应
        二 “积极政策”:借款与联俄
        三 内阁的分歧与决定的做出
        四 结论
    第三章 “以威海租英”:清政府联英之议的实践
        一 已有研究的介绍和分析
        二 “联英之议”从地方走进中央
        三 威海卫交涉的经过
        四 结论
        附录
    第四章 外交之外:时人对租占威海卫的观感和议论
        一 英国的意见分歧
        二 中国的反应
        三 列强的反应与举动
        四 总结
    第五章 远东形势变化与威海卫的流转和交涉(1899—1907)
        一 海军部接管威海卫
        二 形势变化与威海卫的前途
        三 日俄战争与归还威海卫
        四 结论
    第六章 一战前后远东局势与威海卫交涉(1915—1924)
        一 日占青岛后英国对威海卫的考虑
        二 华盛顿会议与英国放弃威海卫的声明
        三 1922—1924威海卫谈判
        四 结论
    第七章 英国对华政策调整与威海卫归还(1927—1930)
        一 英国对华新政策
        二 重启威海卫谈判
        三 威海卫交接
        四 结论
内篇 英国人在烕海卫
    第八章 英租之前:日本占领威海卫(1895—1898)
        一 日本占领威海卫的原委与准备
        二 日本威海卫占领军及其活动
        三 军民关系:从对抗到缓和
        四 清朝完成条约与日军撤离
        五 结语
    第九章 谣言与暴力:1900年威海卫税收与勘界纠纷
        一 平静:1900年春天以前
        二 谣言:高税收和投毒
        三 暴力:中英交涉与百姓之死
        四 尾声
    第十章 英国威海卫华勇营研究(1899—1906)
        一 英国人成立华勇营
        二 保障·训练·管理·生活
        三 华勇营参与的主要军事行动
        四 为谁而战:华勇营形象分析
        五 解散华勇营的考虑与结果
        六 结语
    第十一章 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及其运转
        一 行政公署的机构沿革
        二 行政长官
        三 法律·司法·巡捕
        四 结语
    第十二章 威海卫的财政与经济
        一 威海卫的财政
        二 威海卫的经济
        三 结语
    第十三章 威海卫的公共事业
        一 市政与公共卫生事业
        二 医疗事业
        三 教育事业
        四 结论
    第十四章 威海卫的社会变迁
        一 威海卫乡村30年之变迁
        二 商埠与商会的发展
        三 结论
总结
    一 英国政策考量与租占威海卫
    二 归还威海卫与英国的外交思想
    三 威海卫与英国的殖民统治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成果
后记
附图

(4)英租时期威海卫社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
        (一) 选题来源
        (二) 选题原因
        (三) 选题简介
    二、选题论证
        (一) 理论意义
        (二) 学术价值
        (三) 现实作用
    三、学术史综述
        (一) 关于英租威海卫的研究综述
        (二)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综述
    四、学术要点
        (一) 选题切入点
        (二) 新学理视点
        (三) 学术考量重点
        (四) 学术辨析焦点
        (五) 学术探讨难点
        (六) 学术创新点
    五、相关界定
        (一) 时间
        (二) 空间
        (三) 概念界定
第一章 英国在威海卫的殖民统治与社会文化政策
    一、英国在威海卫的殖民统治
        (一) 英国对威海卫的军事占领
        (二) 英国对威海卫的行政管理
        (三) 英国对威海卫的经济管理
    二、英国统治威海卫社会文化政策的变迁
        (一) 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分析
        (二)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政策
第二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控制的变动
    一、乡村组织的变化
        (一) 以宗族、村董制为主干,保甲为补充的传统乡村组织
        (二) 新的殖民地乡村管理体制——总董制
    二、社会治安控制的变化
    三、法律制度的变化
        (一) 立法控制
        (二) 司法控制
        (三) 执法控制
    四、舆论控制的变化
第三章 民众价值观念因循与变异
    一、从贵义贱利到重义趋利
        (一) 从固守单一的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到接纳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
        (二) 由“耻于言利”到“逐利”的转变
        (三) “贵义”价值观的坚守
    二、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化
    三、喜诉之风盛行
第四章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威海卫城市建设的起步
        (一) 汲取威海卫民居特点的欧式官邸
        (二) 休闲娱乐场所
        (三) 公共及社会文化性建筑
    二、威海卫行旅交通的嬗变
        (一) 陆路交通的变化
        (二) 水路交通的发达
        (三) 严格的交通管理制度
        (四) 地名的殖民化
    三、威海卫公共事业的兴起
        (一) 公共卫生
        (二) 邮政
        (三) 电报
        (四) 电话
        (五) 电力照明
第五章 社会风俗的变化
    一、婚姻风俗的变革
        (一) 传统婚姻风俗
        (二) 新式婚姻风俗
    二、祭祀风俗
        (一) 墓祭
        (二) 家(庙)祭
        (三) “招魂”风俗
    三、千姿百态的节日及娱乐风俗
        (一) 传统节日风俗与戏曲娱乐
        (二) 新式娱乐活动
    四、宗教信仰的变化
        (一) 传统宗教信仰
        (二) 西方宗教的传入
    五、社会颓风陋习
        (一) 久盛不衰的女人缠足
        (二) 屡禁不止的赌博业
        (三) 非法吸食鸦片的的猖獗
第六章 中西冲撞下的复杂社会心态
    一、抵触、对抗英国的殖民占领与接受、欣赏英国统治方式的矛盾心态
    二、纯简质朴与趋新猎奇心态的矛盾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7)八国联军中的“华勇营”(论文提纲范文)

英国人的创举:设立华勇营
职业雇佣军
参加八国联军
驻防京畿
推翻西方的偏见

(8)晚清对外战争中的华人通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华人通敌行为及危害
    (一) 助敌作战
    (二) 搜集出卖情报
    (三) 提供后勤支持
    (四) 充当傀儡
    (五) 从事破坏活动
    (六) 进行反动宣传
二、华人通敌原因种种
    (一) 贪财求稳,平民通敌叛国
    (二) 素质低下,官吏被敌利用
    (三) 教士诱惑胁迫,教民从敌为逆
    (四) 科途渺茫,失意文人投敌害国
    (五) 劣性难改,奸徒恃敌做恶
    (六) 贪求暴利,奸商接济敌人
三、清政府应对华人通敌行为的措施
    (一) 防范通敌华人的措施
    (二) 对通敌华人的惩办
    (三) 对通敌华人的招降
    (四) 清政府应对华人通敌措施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当家园的记忆出现缺失的时候(论文提纲范文)

触摸渺茫的记忆
打捞消失的记忆
拼接残缺的记忆
唤醒沉睡的记忆
追索丢失的记忆

四、八国联军中的“华人雇佣军”(论文参考文献)

  • [1]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研究[D]. 崔晓燕. 南京大学, 2015(06)
  • [2]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D]. 刘本森.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3]英租威海卫史研究综述[J]. 刘本森. 东方论坛, 2012(06)
  • [4]英租时期威海卫社会文化研究[D]. 郭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5]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军团”[J]. 小雅. 文史月刊, 2009(05)
  • [6]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军团”[J]. 王晓莉. 龙门阵, 2009(04)
  • [7]八国联军中的“华勇营”[J]. 雪儿简思.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01)
  • [8]晚清对外战争中的华人通敌研究[D]. 孙洪军. 苏州大学, 2005(05)
  • [9]当家园的记忆出现缺失的时候[J]. 刘守华. 中国档案, 2005(03)

标签:;  ;  ;  

八国联军中的“中国佣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