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物探的技术现状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筱,佟晶,张婉,姚国涛,张玄杰[1](2022)在《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在南极调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认识极地区域构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回顾和分析南极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在南极地区取得的主要成果。归纳出南极地壳结构研究、南极古大陆重建与恢复、南极火山与岩浆作用调查和南极冰架与地质相互作用研究等4方面典型实例,航空地球物理勘探为南极地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南极部分区域仍为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的空白区,可将成功的经验应用于下一步的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将航空重、磁方法与航空冰雷达探测方法相结合,已成为解决南极冰层与基岩相互作用问题的未来趋势,也为我国南极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方向。
李飞[2](2020)在《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反演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频率域航空电磁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地貌适应性强等优点,除了可提供地下基础电性参数之外,还可广泛应用于矿产、水文、环境、工程等各类地质调查领域,支撑我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研究了频率域航空电磁法快速成像、一维层状反演和二维反演方法原理,然后利用国产HDY系列三频航电系统在内蒙古地区典型高质量实测数据,开展三种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以视电阻率转换为基础,针对三频航电系统开发的快速成像,可直观地反映出地电断面的电性变化,是十分适合三频航空电磁法的解释方法。一维层状反演的Brent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收敛稳定等优点,对初始模型要求不严格,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二维反演方面,正演模型计算是基于等参有限元方法的二次基函数公式,沿走向方向的波数域磁场和电场分量的求解采用直接波前法。灵敏度矩阵的计算基于伴随方程法,该方法在每个接收点需要计算一个额外的源。二维反演的规则化方法使用阻尼特征参数法,该方法反演参数的数量可以超过数据点数,基于层状模型假设也能反演出相对光滑的模型,且不需要任何强制的约束条件。总之,任何反演方法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并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论文最后将频率域航空电磁法快速成像、一维反演、二维反演引入到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重点航电异常实测数据的解译中,并将三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快速成像可快速有效的提供大数据量地下电性分布解译信息,一维反演可提供稳定的、具一定深度的反演结果,二维反演则具有明显的横向、纵向分辨率优势。
熊盛青[3](2020)在《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简要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内航空物探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航空物探技术,尤其是航磁多参量、矢量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物探技术创新过程中,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能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国家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对航空探测技术的需求,未来中国航空物探测量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实用性将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在加强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等传统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将拓展及加强在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部地热调查、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军事及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李西子[4](2020)在《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数据频率域处理与转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磁的总场、三分量、张量梯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已成为我国航空物探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标量测量,三分量与张量梯度的各分量能互为参考,且所包含的地质信息也更为完整。但是,因不同类型的磁异常所反映的地质体信息不尽相同。因此,研究磁总场、三分量、张量梯度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磁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有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位场理论,分析了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的基本原理,以偶极子场为例介绍了磁总场、三分量、张量梯度和总场梯度的空间域正演计算过程,并通过频率域转换因子实现了不同异常间的相互转换。以笛卡尔坐标系下总场与三分量、三分量与张量梯度的导数关系为基础,用频率域导数算子实现不同异常间的转换。在频率域转换所得磁异常的不同影响因素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1)各异常信噪比与噪声能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转换三分量的噪声不会被放大。(2)在同一测区,测点间距增大能提高信噪比。(3)目标体磁性较弱时,综合张量梯度各个分量计算解析信号值,能够突出场源位置。(4)确定深部异常位置时,使用带通滤波处理垂向分量既有效压制噪声也突出了异常位置与形态。开展了利用张量梯度数据求解归一化磁源强度(NSS)的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显示:张量梯度数据计算的归一化磁源强度矢量与磁化方向无关,且其幅值仅受磁化强度影响。开展了NSS欧拉反褶积估计场源位置方法研究,模型及实测数据的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围岩及剩磁的干扰,较为准确的估计复杂目标体位置。
王玥[5](2020)在《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地形校正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是将航空伽马能谱仪系统安装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测量K、U、Th等放射性元素含量,用于铀矿勘查、辐射环境监测和核应急监测等领域。作为一种效率高、操作方便、作业范围大、极具效益的航空物探方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适用于大面积工作、受地理条件限制少,但是复杂地形影响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精度,因此需要一个较准确的地形改正方法提高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精度。而目前我国航空伽马能谱测量中以高度校正为主,因此开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地形校正方法技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形对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以及传统的高度校正方法的不足之处,基于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推导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强度计算公式,研究和实现了离散积分地形校正方法,解决了复杂地形校正中的积分难题。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论文基于辐射场的分布特征和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理论,建立了静态和动态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理方程,分析了高度、地形对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结果的影响;(2)论文将地表离散化处理,采用离散化积分方法实现航空伽马能谱测量中面积校正和高度校正,并计算了典型地形的校正系数。(3)论文研究了DEM数据的获取和使用方法,并结合地形校正方法需求,对DEM数据进行网络化处理,获取高程数据网格,并利用MATLAB软件实行了测区地形校正方法。(4)论文对某测区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进行了地形校正处理,通过数据比对分析,验证了地形校正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地形校正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形影响带来的数据异常,从而真实反映地面辐射场的异常情况。论文由于受时间影响,未能完成动态飞行的测量数据的处理,今后可在该方向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金鼎坚,王建超,吴芳,高子弘,韩亚超,李奇[6](2019)在《航空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航空遥感技术是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阐述航空遥感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航空遥感平台、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以地质灾害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海岸带地质调查、矿山监测和航空物探遥感综合勘查等为例介绍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典型应用。该研究可为从事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7](2019)在《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以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研发高精度重磁探测技术、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地震探测、钻探和井中探测技术和装备.经过4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铯光泵磁场传感器、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等1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和升级了地面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质子磁力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探测系统、分布式多参数电磁探测系统等18套勘探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创新和完善了20余项勘探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正反演方法,研发和完善了2套适合金属矿数据处理及解释的大型软件系统,和8套其他专用软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本文旨在介绍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首先回顾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李海镪[8](2019)在《航空磁放与遥感综合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康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安康北部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缘,区内基底火山岩及外围的炭硅质岩中成矿元素丰度较高,在区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次的热液-构造改造作用,成矿元素富集形成安康大河口大型金红石矿床、流芳、沙沟、吴家湾、长沟以及鹿鸣等众多中小型金矿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前人研究表明该区具有一矿变多矿、矿点变矿床的潜力。但该区地势险峻,植被覆盖程度高,地表进行全面的地质、矿产勘探具有一定困难。本文以汉中-安康地区航磁、航放测量项目为依托,在前人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与野外实地测量的基础上,以区域实测地层岩石物性特征为依据,利用航磁、航放数据,结合遥感影像,通过不同层次的数据融合,对研究区内进行构造、岩性识别与矿产预测研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评价航磁、航放、遥感数据在植被覆盖区进行构造、岩性识别的效果。本次研究共解译主要断裂构造18条,其中13条主要断裂构造为新解译断裂;新解译环状构造13个,利用环状构造,解译出火山机构一组,隐伏岩体两组。共解译出岩石单元28组,其中新解译出一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以及7组岩脉。在构造、岩性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矿产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区域矿产的成矿机制,分析已知矿产相关的航磁、航放、遥感异常特征,解释成矿与异常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已知矿产的异常特征,提出划分热液型金、金红石矿产成矿远景区原则为:表示还原环境的比值为0.5的U/Th等值线与表示岩石蚀变程度的K×U/Th高值区(带)有较好的套合性,且比值约为0.2表示氧化还原过渡环境的等值线沿K×U/Th的中值区套合较好的特征,可能指示蚀变晕的存在。根据此原则,划分出13个成矿远景区,其中3个一级成矿远景区与1:5万矿产调查圈定的找矿靶区相吻合。构造、岩性识别以及矿产预测结果表明,利用航磁、航放、遥感数据在植被覆盖区进行地质填图与指导找矿是有效的。
李怀渊,江民忠,陈国胜,全旭东,常树帅[9](2018)在《我国航空放射性测量进展及发展方向》文中认为简要回顾了我国航放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航放测量的技术现状,指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航放测量技术体系。对60年来我国航放测量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认为我国航放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成果从矿产勘查拓展到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与监测等领域。探讨了今后航放测量技术发展的7个主要方向:高精度大比例尺方向,放、重、磁、电综合集成化方向,无人值守和无人机方向,高原和高山无人区方向,成矿预测向多元信息综合方向,由地质找矿向环境调查方向扩展,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方向;梳理了航放测量工作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建议。
朱小宁[10](2018)在《航空物探无人机飞行姿态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航空物探”)在油气资源探测、地质结构调查、军事国防建设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无人机为载体的航空物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作业方式,因其高效性和灵活性,已成为国内外航空物探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物探数据的质量与无人机的姿态测量技术紧密相关。九轴姿态测量系统虽是一种常用的无人机姿态测量方法,但其校正技术和姿态解算方法并不直接适用于物探无人机。所以,本文针对物探无人机的作业方式和数据处理特点,为提高其姿态测量精度和计算效率而展开的研究工作和取得成果有:(1)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快速校正技术九轴姿态测量系统中加速度计和磁传感器在物探工作前需要进行快速校正。所以,在野外现场有限的设备条件下,如何完成较高精度的校正工作是提高姿态测量精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无需外部参考的椭球拟合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该方法只能校正传感器的比例系数、不正交度和常值误差,却不能校正未对准误差的原因。针对椭球拟合法独立进行校正的不足,利用重磁矢量间点积不变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椭球拟合法与点积不变法组成的联合校正方法。并用物探现场必备的经纬仪作为水平参考,进一步完善了这项联合校正方法,形成了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在物探现场完整的三步联合校正技术。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椭球拟合法对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器独立校正的不足。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三步联合校正方法相比椭球拟合法,校正精度提高了62%69%。(2)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姿态测量技术姿态测量系统中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是关键的姿态信息来源,但是易受磁环境和运动加速度干扰。所以,如何在物探无人机的噪声特点下,提高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姿态测量精度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对这两种传感器的两种常用姿态测量方法:电子罗盘和TRIAD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了两种方法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姿态解算精度,指出了两种方法不能在物探无人机的干扰特点下进行高精度的姿态测量。并以TRIAD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基于重构矢量的动态最优TRIAD改进方法,该方法根据航空物探无人机的动态干扰特点调整了算法参数,形成了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最优姿态测量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相比电子罗盘和TRIAD算法,精度最大可提高50%。实验结果表明:最优TRIAD算法对不同规格的测量系统的姿态测量精度都有显着提高。(3)航空物探无人机的实时姿态估计算法姿态测量系统需要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实时提供姿态信息,用于物探数据的姿态补偿。所以此阶段的姿态估计算法要兼顾计算量和精度。本文对基于互补滤波的姿态估计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该方法不能根据外部动态干扰条件调整自身截止频率的局限性。所以,本文采用了一种时变互补滤波与最优TRIAD组合的姿态估计算法进行物探无人机的实时姿态解算。实验结果表明:时变互补滤波与最优TRIAD组合的姿态估计算法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精度基本一致。而本文提出的这种组合算法计算效率提高了3倍,适应了实时性要求。(4)航空物探无人机的后处理姿态估计算法在航空物探数据的后处理阶段,要求姿态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尽量高精度的姿态信息。所以,如何利用姿态数据后处理的特点,提高姿态测量精度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航空物探数据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航空物探数据的后处理特点。并对目前主流的无迹卡尔曼滤波姿态估计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滤波算法中观测模型改进为最优TRIAD后,又进一步指出了该方法不能利用物探数据后处理的局限性。为提高后处理阶段的姿态信息精度,采用了一种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与固定区间反向平滑器组合(R-T-S,Rauch-Tung-Striebel)的姿态估计算法,进行物探无人机的后处理姿态解算。仿真结果表明:以最优TRIAD为观测模型的无迹卡尔曼滤波配合R-T-S反向平滑器可提高姿态测量精度64%73.9%。无人机飞行实验结果表明:该后处理算法相比传统无迹卡尔曼滤波进一步提高了姿态测量精度60.1%,将原整体精度的技术指标0.38提高到了0.15,满足了航空地磁梯度勘探的要求。
二、航空物探的技术现状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物探的技术现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在南极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南极航空物探发展现状 |
1.1 南极航空物探发展历程 |
1.1.1 独立调查阶段 |
1.1.2 联合调查阶段 |
1.2 极地航空飞行平台与测量仪器现状 |
1.2.1 测量飞行平台 |
1.2.2 航空重力仪 |
1.2.3 航空磁力仪 |
1.2.4 航空电磁系统 |
1.3 极地现有航空重、磁数据情况 |
1.3.1 ADMAP磁场数据库 |
1.3.2 AntGG重力场数据库 |
2 极地航空物探应用现状 |
2.1 南极地壳结构研究问题 |
2.2 古大陆重建与恢复 |
2.3 南极火山与岩浆作用 |
2.4 南极地质与冰盖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2.4.1 南极冰下地形与地貌研究 |
2.4.2 南极地热通量计算 |
2.4.3 航空电磁方法揭示海冰厚度与地下水分布 |
3 结语与建议 |
(2)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反演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典型测量系统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总体研究现状 |
1.2.2 二维反演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3.1 快速成像研究 |
1.3.2 一维反演研究 |
1.3.3 二维反演研究 |
1.3.4 三种反演技术应用对比研究 |
1.4 论文进展与创新点 |
2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快速成像研究 |
2.1 航空视电阻率 |
2.2 航空视电阻率转换 |
2.2.1 实、虚分量法 |
2.2.2 幅值飞行高度法 |
2.3 快速成像原理 |
2.4 三频航电快速成像经验公式 |
2.5 理论模型试验 |
2.6 小结 |
3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一维反演研究 |
3.1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一维正演 |
3.1.1 电磁场基本方程 |
3.1.2 一维水平磁偶极子场 |
3.1.3 数值计算方法 |
3.2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一维反演 |
3.2.1 反演模型的选择 |
3.2.2 基本方程的建立 |
3.2.3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 |
3.2.4 层状理论模型反演 |
3.2.5 初始模型选择问题 |
3.3 小结 |
4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二维反演研究 |
4.1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2.5维正演 |
4.1.1 正演方法 |
4.1.2 数学公式 |
4.1.3 数值实现 |
4.1.4 计算精度验证 |
4.1.5 小结 |
4.2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二维反演 |
4.2.1 反演方法 |
4.2.2 灵敏度矩阵的数值计算 |
4.2.3 阻尼特征参数反演 |
4.2.4 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反演算例 |
4.2.5 小结 |
5 三种反演技术应用研究 |
5.1 测区概况 |
5.1.1 项目基本概况 |
5.1.2 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 |
5.2 典型航电异常反演 |
5.2.1 乌日尼图巴嘎异常 |
5.2.2 准苏吉花敖包异常 |
5.2.3 达布哈尔哈沙异常 |
5.2.4 舒特音萨日布其异常 |
5.2.5 阿拉盖乌拉异常 |
5.2.6 查干敖包异常 |
5.3 三种反演技术对比分析 |
5.3.1 反演效果对比 |
5.3.2 反演参数的选择 |
5.3.3 计算效率对比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空物探技术 |
1.1 航空磁测技术 |
1.2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 |
1.3 航空电磁测量技术 |
1.4 航空放射性测量技术 |
1.5 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测量技术 |
1.6 航空地球物理软件平台技术 |
1.7 高分辨综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 |
2 航空物探应用 |
2.1 基础地质应用 |
2.2 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应用 |
2.3 能源勘查与评价应用 |
2.4 水文地质调查 |
2.5 工程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应用 |
3 展望 |
3.1 航空物探技术创新 |
3.2 航空物探应用 |
3.3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学技术体系建设 |
4 结语 |
(4)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数据频率域处理与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磁测仪的发展与应用 |
1.2.2 磁测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
2 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数据频率域转换原理 |
2.1 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物理定义 |
2.2 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频率域转换 |
2.3 本章小结 |
3 磁异常数据频率域转换不同影响因素分析 |
3.1 测点间距对异常值的影响 |
3.1.1 不同大小的噪声对转换异常的影响 |
3.2 磁异常频率域滤波处理 |
3.2.1 向上延拓/向下延拓 |
3.2.2 带通滤波及正则化 |
3.2.3 解析信号法 |
3.2.4 磁异常化极 |
3.2.5 平滑滤波 |
3.3 总结 |
4 张量梯度的归一化磁源强度估计目标体位置 |
4.1 理论基础 |
4.1.1 数学方法 |
4.1.2 模型试验 |
4.2 实测数据应用 |
4.2.1 区域地质概况 |
4.2.2 区域地球物理概况 |
4.3 实测磁异常处理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成果及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地形校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地形校正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伽马能谱测量基本原理 |
2.1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原理 |
2.1.1 地表的辐射源分布 |
2.1.2 地空界面伽马粒子注量分布 |
2.1.3 航空伽马能谱仪器 |
2.2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定量分析 |
2.2.1 空中航空伽马能谱仪计数率 |
2.2.2 地形对航空伽马定量分析影响 |
2.3 航空伽马高度校正方法原理和存在问题 |
2.3.1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高度影响 |
2.3.2 高度校正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形校正方法研究 |
3.1 地形校正的基本模型 |
3.1.1 静态数值解析 |
3.1.2 动态数值解析 |
3.2 基于离散积分的地形校正方法研究 |
3.3 典型地形的数学模型 |
3.4 地形遮挡校正 |
3.5 基于离散积分的地形校正软件设计及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DEM高程数据 |
4.1 地理信息系统 |
4.2 海拔基准点 |
4.3 经纬度与大地坐标系 |
4.4 DEM高程数据库建立及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空伽马地形校正应用实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6)航空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空遥感概念 |
2 航空遥感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 航空遥感技术发展历程 |
2.2 航空遥感技术现状 |
2.2.1 航空遥感平台 |
2.2.2 航空遥感传感器 |
2.2.2. 1 数字航摄仪 |
2.2.2. 2 倾斜航摄仪 |
2.2.2. 3 机载Li DAR |
2.2.2. 4 机载高光谱成像仪 |
2.2.2. 5 机载SAR |
2.2.2. 6 UAV遥感传感器 |
2.2.3 航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
3 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典型应用 |
3.1 地质灾害调查 |
3.1.1 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害应急调查 |
3.1.2 三峡库区航空遥感地质调查 |
3.2 矿产资源勘查 |
3.3 海岸带地质调查 |
3.4 矿山监测 |
3.5 航空物探遥感综合勘查 |
4 结论与建议 |
(7)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金属矿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
1.1 重、磁勘探技术 |
1.2 电法及电磁勘探技术 |
1.3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
1.4 井中物探及测井技术 |
1.5 硬岩深井岩心钻探技术 |
2 金属矿勘探技术新进展 |
2.1 重磁探测技术 |
2.1.1 进展概述 |
2.1.2 代表性成果 |
2.2 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 |
2.2.1 进展概述 |
2.2.2 代表性成果 |
2.3 金属矿地震探测技术 |
2.3.1 进展概述 |
2.3.2 代表性成果 |
2.4 钻探及井中物探与测井技术 |
2.4.1 进展概述 |
2.4.2 代表性成果 |
3 挑战及下一步研发方向 |
4 结论 |
(8)航空磁放与遥感综合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康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航磁、航放、遥感在地质矿产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1.4 完成工作量 |
2 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及遥感特征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地质特征 |
2.2.1 地层 |
2.2.2 构造 |
2.2.3 岩浆岩 |
2.2.4 矿产 |
2.2.5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 |
2.3 地球物理特征 |
2.3.1 区域岩石物性特征 |
2.3.2 磁场特征 |
2.3.3 能谱场特征 |
2.4 遥感影像特征 |
3 航空物探、遥感数据处理 |
3.1 航空物探数据处理 |
3.1.1 航磁数据处理 |
3.1.2 航空放射性数据处理 |
3.2 遥感数据处理 |
3.2.1 遥感数据选择 |
3.2.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3.3 数据融合 |
4 构造与岩性识别应用 |
4.1 构造识别 |
4.1.1 方法选择 |
4.1.2 遥感构造解译 |
4.1.3 航磁、航放构造解译 |
4.1.4 综合构造识别 |
4.2 岩性识别 |
4.2.1 方法选择 |
4.2.2 岩性单元划分 |
4.2.3 岩性识别 |
4.3 效果评价与综合分析 |
4.3.1 效果评价 |
4.3.2 综合分析 |
5 蚀变信息提取 |
5.1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
5.1.1 原理 |
5.1.2 植被覆盖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可行性分析 |
5.1.3 蚀变信息提取方法选择 |
5.1.4 遥感提取蚀变信息 |
5.2 航放蚀变信息提取 |
5.2.1 原理与可行性分析 |
5.2.2 航放提取蚀变信息 |
5.3 蚀变信息结果分析 |
5.4 蚀变提取的野外验证 |
6 矿产预测研究 |
6.1 控矿要素总结 |
6.1.1 地层与成矿 |
6.1.2 岩体与成矿 |
6.1.3 构造与成矿 |
6.2 已知矿床(点)异常分析 |
6.2.1 磁放遥特征 |
6.2.2 成矿机理与找矿标志 |
6.2.3 综合分析 |
6.3 矿产预测 |
7 结论与不足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我国航空放射性测量进展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放测量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
2 航放测量现状 |
2.1 航放测量工作程度 |
2.2 航放测量技术现状 |
3 航放测量重大技术进展 |
3.1 仪器设备方面的进展与创新 |
3.1.1 仪器设备更新换代 |
3.1.2 仪器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
3.2 航放生产方面的进展与成果 |
3.2.1 航放测量完成的工作量及直接成果 |
3.2.2 航放测量获得的间接成果 |
3.3 航放测量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成果 |
4 航放测量技术发展方向 |
4.1 向高精度大比例尺方向发展 |
4.2 向放、重、磁、电综合集成化方向发展 |
4.3 向无人值守和无人机方向发展 |
4.4 向高原和高山无人区方向推进 |
4.5 成矿预测向多元信息综合方向发展 |
4.6 由地质找矿向环境调查方向扩展 |
4.7 向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方向发展 |
5 航放测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10)航空物探无人机飞行姿态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航空物探技术的研究背景 |
1.1.2 航空物探无人机姿态测量技术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校正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2 九轴传感器姿态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姿态测量基础理论与实验系统构建 |
2.1 引言 |
2.2 航空物探坐标系描述 |
2.3 姿态角定义及数学模型 |
2.3.1 欧拉角 |
2.3.2 方向余弦 |
2.3.3 四元数 |
2.4 九轴姿态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 |
2.4.1 系统组成原理 |
2.4.2 传感器测量原理 |
2.5 最优姿态估计理论 |
2.5.1 互补滤波器 |
2.5.2 无迹卡尔曼滤波器 |
2.5.3 固定区间反向平滑器 |
2.6 实验系统构建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校正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统一误差模型研究 |
3.2.1 误差来源分析 |
3.2.2 统一误差模型建立 |
3.3 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独立校正技术研究 |
3.3.1 基于椭球拟合的独立校正方法 |
3.3.2 基于点积不变的独立校正方法 |
3.4 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联合校正技术研究 |
3.4.1 无外部参考的联合校正方法 |
3.4.2 有外部参考的联合校正方法 |
3.5 数值模拟 |
3.6 实验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的姿态测量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常用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
4.2.1 电子罗盘算法 |
4.2.2 TRIAD算法 |
4.2.3 电子罗盘与TRIAD算法的对比研究 |
4.3 动态最优TRIAD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
4.3.1 两种常用TRIAD改进方法 |
4.3.2 基于重构矢量的TRIAD算法研究 |
4.3.3 基于重构矢量的TRIAD协方差矩阵研究 |
4.3.4 动态最优TRIAD算法研究 |
4.3.5 调参方法 |
4.4 数值模拟 |
4.5 实验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九轴传感器融合的姿态估计算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时变互补滤波的实时姿态估计算法研究 |
5.3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与R-T-S平滑的姿态后处理算法研究 |
5.3.1 改进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
5.3.2 R-T-S反向平滑算法 |
5.4 数值模拟 |
5.5 飞行实验 |
5.5.1 实验方法 |
5.5.2 实验数据预处理 |
5.5.3 实验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 |
6.2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航空物探的技术现状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在南极调查中的应用[J]. 李筱,佟晶,张婉,姚国涛,张玄杰. 物探与化探, 2022
- [2]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反演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李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J]. 熊盛青.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5)
- [4]磁总场、三分量及张量梯度数据频率域处理与转换研究[D]. 李西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地形校正方法研究[D]. 王玥.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6]航空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 金鼎坚,王建超,吴芳,高子弘,韩亚超,李奇.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4)
- [7]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J]. 吕庆田,张晓培,汤井田,金胜,梁连仲,牛建军,王绪本,林品荣,姚长利,高文利,顾建松,韩立国,蔡耀泽,张金昌,刘宝林,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0)
- [8]航空磁放与遥感综合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康地区为例[D]. 李海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9]我国航空放射性测量进展及发展方向[J]. 李怀渊,江民忠,陈国胜,全旭东,常树帅. 物探与化探, 2018(04)
- [10]航空物探无人机飞行姿态测量技术研究[D]. 朱小宁. 吉林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