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党史若干问题

陕甘宁边区党史若干问题

一、关于陕甘宁边区党史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1](2021)在《张庚年谱简编》文中研究表明例言一、本谱的家族史部分,资料来源主要为家谱、官报及家族史着作等;个人史部分,资料来源主要为个人日记、论着及相关档案等。因谱主交游甚广,且与其交往的不少为文艺界、戏剧界知名人士,所以也从相关者的年谱、日记、回忆文章中采取可用之线索。

郭蔚然[2](202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于延安时期的历史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下提出的,在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中,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其中,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教育,突出反映了当时党领导现实革命运动的必要性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思想、进行党的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这样的语境下,延安时期的历史教育,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呈现出从"国史"到"党史"的变化,也体现了这时期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联价值。

江必新,戢太雷[3](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法制建设历程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的百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困难中艰难起步、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挫折后恢复重建、在新时代赢得辉煌的百年。这一百年历程,大体可以分为摸索与尝试、初创与严重挫折、恢复与发展、深化与创新四个基本阶段。百年法制建设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主要有:既要坚持厉行法治,又不能排斥政治、德治、自治的作用;既要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又要保持党的廉洁和清醒,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又要善于传承和借鉴;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又要搞好统一战线;既要坚持法治服务大局,又要遵循法治建设和发展规律;既要坚持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又要坚持法治基本价值;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基层创造;既要有法可依,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又要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善治。

汪德华,侯思捷,张彬斌[4](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审计:百年历程与发展启示》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审计监督在立党执政、为公为民等方面被赋予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审计监督,以强化党内财务纪律为起点,并逐步拓展范围和完善制度,有力护航了新政权的诞生,也为社会主义审计的建立贡献了宝贵的制度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审计机构在短期存续后被撤并。以"审计机关"在1982年被写入《宪法》、1994年《审计法》实施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逐步确立并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为标志的审计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职能拓展到"全覆盖"的新空间,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党统一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已经确立。回顾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百年发展历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离不开审计监督,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是国家审计的根本职责;党的统一领导为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指明了前进方向,增强了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必须守正创新,结合国情创新管理体制、拓展职能空间。

岳子璇[5](2021)在《太行区群英会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奋斗,并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部广泛、深入发动人民的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采用各种办法放手发动群众,召开群众性大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苦心经营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太行根据地战略位置紧要。中国共产党于1944年、1946年在此召开了两届规模较大的区级群英大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太行根据地各县域群英会也纷纷召开,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各有特色。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于1944年11月21日到12月7日召开,会议表彰了抗战和灾荒中出现的英雄模范并总结交流了杀敌与生产经验,发挥了英雄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由于时值战争年代且在1942、1943年大灾荒之后,根据地领导人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黎北县南委泉村作为会议地址。由于各种阻力,会议的筹备工作经历了一些曲折,筹委会的成立使得会议筹备工作滞后的情况有所好转,党政机关、英雄模范都直接参与到了大会的筹备工作中。此次会议具有明显的战时性与暂时性特征,通过实物展览、交流座谈、选举表彰等方式对英雄模范进行激励、动员,获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会议使先进的经验得到推广、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激发,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深刻地影响了太行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的召开。太行区第二届群英大会于解放战争初期召开,旨在表彰抗战胜利后太行区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总结经验、推广传播,以促进战斗、生产、翻身运动的发展,使太行区人民在心理和行动上实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转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会期从1946年12月2日到12月21日,共计19天,第二届群英会的准备工作同样纷繁复杂,太行区各县市政府、机关团体、社会各界、英雄模范的广泛参与保障了会议流程、秩序的合理及完备。与第一届群英大会相比,第二届群英大会在参会英雄的广度、英雄交流的深度及选举表彰的力度方面均有所提高。会后,各解放区新英雄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此次大会是共产党在太行区召开的最后一届群英大会,深远地影响了新中国劳模表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除两届区级群英会外,太行县域群英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以黎城县群英会最为典型。黎城县群英会在1944年到1946年间召开了三次,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筹备会议,黎城县政府努力克服财政紧张问题,积极开展筹备工作,评选并表彰了一批英雄模范代表。黎城县生产、纺织、合作运动的发展在太行各县优势突出,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也在此落地生根。黎城县群英会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它所凝结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延绵不绝、代代相传。总之,太行区群英大会的召开是根据地时期太行军民的大事,不论是区级群英会还是县域群英会均对太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塑造英雄模范的方式进行社会动员也可以看出根据地时期共产党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和管理。

黄彦涵[6](2021)在《陕甘宁边区的债权立法探析 ——以民间借贷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艳[7](2021)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教育研究》文中提出

雷鸣[8](2021)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合陋习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丽莎[9](2021)在《晋察冀根据地儿童保育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孙燕子[10](2021)在《抗战时期陇东分区社会教育研究》文中指出

二、关于陕甘宁边区党史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陕甘宁边区党史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张庚年谱简编(论文提纲范文)

例 言
1911年
1912-1916年
1917-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7月
    9月
    10月
1927年
    5月
    7月
1928-1931年
1932年
    1-5月
    本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月
    10月
    12月
    本年
1936年
    2月
    3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37年
    1月
    2月
    5月
    7月
    8月
    12月
    本年
1938年
    1月
    2月
    3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本年
1939年
    1月
    2月
    3月
    5月
    7月
    10月
1940年
    1月
    2月
    5月
    6月
    7月
    9月
    12月
1941年
    4月
    6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1942年
    1月
    2月
    5月
    7月
    9月
    10月
    12月
    本年
1943年
    2月
    3月
    4月
    12月
    本年
1944年
    4月
    5月
    6月
    本年
1945年
    4月
    6月
    11月
    12月
1946年
    1月
    4月
    6月
    7月
    8月
    11月
    12月
1947年
    1月
    3月
    5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本年
1948年
    1月
    2月
    3月
    4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1月
    12月
1949年
    1月
    2月
    3月
    6月
    7月
    9月
    11月
    本年
1950年
    1月
    4月
    5月
    本年
1951年
    1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2月
    本年
1952年
    5月
    6月
    7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53年
    2月
    3月
    4月
    6月
    10月
    11月
    本年
1954年
    1月
    3月
    6月
    10月
    11月
    12月
1955年
    6月
    7月
    8月
    9月
    11月
    本年
1956年
    3月
    5月
    6月
    7月
    9月
    10月
    12月
    本年
1957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10月
    12月
    本年
1958年
    1月
    2月
    3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2月
    本年
1959年
    1月
    3月
    4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本年
1960年
    1月
    2月
    3月
    6月
    7月
    8月
    11月
1961年
    1月
    4月
    7月
    8月
    12月
    本年
1962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7月
    8月
    9月
    11月
    本年
1963年
    1月
    2月
    3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2月
    本年
1964年
    1月
    6月
    8月
    10月
    本年
1965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966-1976年
1977年
    3月
    5月
    10月
    11月
1978年
    1月
    5月
    6月
    10月
    11月
    12月
1979年
    1月
    2月
    3月
    5月
    6月
    7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80年
    1月
    3月
    4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1月
    12月
1981年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本年
1982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83年
    1月
    2月
    3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2月
1984年
    2月
    3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85年
    2月
    4月
    5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86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11月
1987年
    2月
    4月
    5月
    7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88年
    1月
    2月
    4月
    5月
    6月
    7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89年
    1月
    3月
    5月
    9月
    10月
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7月
    9月
    12月
    本年
1991年
    3月
    4月
    5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92年
    1月
    2月
    3月
    4月
    6月
    7月
    9月
    12月
    本年
1993年
    1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94年
    1月
    2月
    3月
    4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95年
    1月
    2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96年
    1月
    3月
    4月
    6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97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98年
    1月
    2月
    4月
    5月
    6月
    7月
    10月
    11月
    12月
    本年
1999年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12月
    本年
2000年
    7月
    9月
    10月
    12月
2001年
    1月
    2月
    5月
    6月
    7月
    9月
    10月
    本年
2002年
    8月
    本年
2003年
    2月
    6月
    7月
    9月
    本年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于延安时期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历史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对中国史教育的重视
    (二)对党史教育的重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延安历史教育
    (一)中国史教育阶段
    (二)党史教育阶段
三、延安时期党的历史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

(3)中国共产党百年法制建设历程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摸索与尝试
        1. 建党早期(1921年7月到1927年7月)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到1937年7月)
        3.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到1949年9 月)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法制建设的初创与严重挫折
        1. 法制初创时期(1949年10月到1957年6 月)
        2. 严重挫折时期(1957年6月到1978年1 2 月)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
    (四)新时代法制建设的深化与创新
二、百年法制建设的内容进展
    (一)宪法及其相关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宪法及其相关法的探索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宪法及其相关法的曲折发展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宪法的新发展
        4. 新时代宪法及相关法的全面深化发展
    (二)民事法律
        1. 婚姻家庭法制
        2. 民法典的制定
    (三)行政法
        1. 土地法律法规
        2. 法治政府建设
    (四)经济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五)刑事法律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刑事法律法令的探索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刑事法律的发展与挫折
        3. 改革开放后,刑事法律建设的新发展
    (六)司法与诉讼制度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司法与诉讼建设的摸索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司法与诉讼制度的曲折发展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司法与诉讼制度的恢复发展
        4. 新时代司法与诉讼制度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七)党内法规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法规的探索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法规建设的发展和挫折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法规的建设
        4. 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实现新飞跃
    (八)反腐保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腐保廉的探索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反腐保廉的发展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腐保廉的深化
        4. 新时代反腐败工作的法治化
    (九)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学教育与研究的起步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与挫折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恢复与发展
        4. 新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全面发展
三、百年法制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既要坚持厉行法治,又不能排斥政治、德治、自治的作用
    (二)既要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又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三)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又要善于传承和借鉴
    (四)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又要搞好统一战线
    (五)既要坚持法治服务大局,又要遵循法治建设和发展规律
    (六)既要坚持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又要坚持法治基本价值
    (七)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基层创造
    (八)既要有法可依,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又要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善治
四、结语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审计:百年历程与发展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1921—1949年:从硝烟与战火中的党内审计走向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
    (一)党内审计:发轫于工人运动之勃兴和党的组织机构壮大
    (二)国家审计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审计
        1.审计监督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零星形成
        2.国家审计伴随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走向体系化
        3.审计业务开展
    (三)在抗日战争中历经锤炼:在财审分离与财审合一间摆动
    (四)寓审计于财政规范:与人民解放事业共生长
二、 1949—2011年:在波折中随改革开放重新启航的国家审计
    (一)审计机构设置
    (二)探索拓展审计职能
三、 2012年至今: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拓展进入新阶段
    (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
    (二)审计职能的拓展
四、 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

(5)太行区群英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空前大事: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述论
    第一节 重筹备:第一届群英会之前期酝酿
        一、战争、天灾中酝酿会议
        二、会址的选择
        三、材料收集与英模推选
    第二节 稳落实:第一届群英会之具体议程
        一、实物展览激励
        二、交流座谈鼓舞
        三、选举表彰带动
    第三节 促革命:第一届群英会之会后效应
        一、争当杀敌英雄
        二、努力达到“耕三余一”
        三、蓬勃发展的文化生活
    小结
第二章 再攀高峰: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探析
    第一节 忙中有序:纷繁复杂的会前工作
        一、选举参会英雄
        二、布置大会展览馆
        三、确保会议秩序
    第二节 不断调整:灵活多样的会议内容
        一、资格审查与领导报告
        二、英雄的经验创造
        三、英雄受奖荣归
    第三节 空前绝后:第二届群英大会的独特效应
        一、新英雄主义迅速发展
        二、翻身英雄大显身手
        三、太行区最后一届群英会
    小结
第三章 典型案例:太行区群英会影响下的黎城县群英会
    第一节 思想引领:黎城县第一届群英会
        一、历史与现实的加持
        二、曲折的筹备工作
        三、英雄的彰显
    第二节 思想到技术的转型:黎城县第二届群英会
        一、群英会的资金来源
        二、英雄模范的“发明”与“检讨”
        三、“组织起来”的创造
    第三节 技术到组织的再转型:黎城县第三届群英会
        一、以石寸金为代表的劳动英雄
        二、纺织英雄与合作英雄的独特经验
        三、参战自学模范与模范干部的特征
    小结
结语
    一、太行区群英会的特征分析
    二、太行区群英会的发展演变
    三、太行区群英会的历史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关于陕甘宁边区党史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庚年谱简编[J]. 张静. 艺海, 2021(10)
  •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于延安时期的历史考察[J]. 郭蔚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3]中国共产党百年法制建设历程回顾[J]. 江必新,戢太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审计:百年历程与发展启示[J]. 汪德华,侯思捷,张彬斌. 财贸经济, 2021
  • [5]太行区群英会研究[D]. 岳子璇. 山西大学, 2021(12)
  • [6]陕甘宁边区的债权立法探析 ——以民间借贷为中心[D]. 黄彦涵.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7]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教育研究[D]. 张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合陋习改革研究[D]. 雷鸣. 西北大学, 2021
  • [9]晋察冀根据地儿童保育工作研究[D]. 李丽莎.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10]抗战时期陇东分区社会教育研究[D]. 孙燕子. 西北大学, 2021

标签:;  ;  ;  ;  ;  

陕甘宁边区党史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