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期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军,李建伟,张景春,魏兵[1](2021)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32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2~6周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拟定手术方案,统计分析术前、术后后凸角、侧凸角、血沉、VAS、ASIA,术后观察其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联合抗结核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前后后凸角、侧凸角、血沉、VAS、AS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全部病例无结核复发,内固定无失效,骨性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5个月。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是一种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安全可靠、临床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刘波[2](2021)在《侧前方手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融合术在治疗胸腰段结核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结核仍然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胸腰段是胸椎前凸和腰椎后凸的交界区。目前很多学者对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入路未达成一致,本研究就是探讨对胸腰段结核患者应用侧前方手术入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HIS系统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胸腰段结核并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54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8例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为对照组(A组),26例行侧前方手术入路为实验组(B组)。我们收集了每位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伴随疾病等一般资料。同时也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跟踪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凸畸形矫正角度(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的变化,我们也跟踪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的变化。将收集的临床信息及理化检查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α=0.05作为组间比较的检验水准。对于描述性统计量,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满足条件的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分析模型,不满足球形假设时用Greenhouse-Geisser法校正。组内两两比较用LSD-t法。结果:1.侧前方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花费和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跟踪两组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和VAS评分发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组内四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患者术后疼痛也有明显缓解,证明两种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但是这似乎无法说明那种手术入路更有优势。3.我们也在随访时测量了两组患者平片的Cobb角后发现,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相比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证明两种手术均有明显的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但是,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数值大于术后1个月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患者从术后1个月开始下地行走导致植骨塌陷,从而导致Cobb角增大。4.我们记录了每个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显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组间每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组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5.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侧前方手术入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结论:侧前方入路具有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花费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且可以获得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该入路不进入胸腔和腹腔,同时允许同一切口进行内固定,是值得开展的手术方式。但能否替代前后路联合入路则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长期随访及更大的样本量。
魏峰[3](2020)在《一期后路改良切口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胸椎是脊柱结核比较常发生的部位,近年来,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一期两路手术进行了切口改良,即采用弧形切口后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脊柱内固定术,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本次临床研究我们对改良弧形切口一期后路与传统一期两路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证据支持。目的通过对一期改良弧形切口后入路与传统一期两路两种手术方式应用于胸椎结核治疗效果的对比,探讨两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为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胸椎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选择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即一期后路改良弧形切口入路组(行改良弧形切口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肋横突关节病灶清除、植骨融合32例),对照组即传统一期两路组(行后路钉棒内固定、侧方入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术36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影像学观察指标(Cobb’s角矫正角度)、实验室检验观察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核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Cobb’s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矫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1月、3月血沉与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小于对照组复发率的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结核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一期后路改良弧形切口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比采用一期两路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后凸畸形矫正更好,脊柱稳定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
朱建平[4](2020)在《Wiltse入路结合病椎置钉的改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一期Wiltse入路结合病椎置钉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改良前后路联合术式与传统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改良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脊柱组共收治的6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资料,其中采用一期Wiltse入路结合病椎置钉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改良前后路联合术式34例(A组),采用传统的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一期后正中入路无病椎置钉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前后路联合术式)32例(B组)。两组患者手术由相同主刀医师完成,比较A、B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术后药物化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指标。术前、术后ASIA功能分级,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Cobb角及其矫正率及丢失率,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前及术后分别1、3、6、12个月JOA评分、JOA改善率及ODI评分,记录两组病人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的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6例患者均完整完成术后门诊随访记录,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6.75±5.80)个月,至末次随访时结核均治愈且无结核复发病例;通过分析A、B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得知,在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化疗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血沉和C-反应蛋白、术前和术后ASIA分级、术前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结核复发情况等指标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A组少于B组(P<0.05);在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方面,A组均优于B组(P<0.05);在术后1个月JOA、ODI评分和JOA改善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3、6、12个月JOA、ODI评分和JOA改善率方面,A组改善情况较B组好(P<0.05)。结论:一期Wiltse入路结合病椎置钉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改良前后路联合术式和传统前后路联合术式在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段脊柱结核上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改良的前后路手术在胸腰段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疗效显着,且在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师政伟[5](2020)在《一期单纯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与单纯后路术式比较,探讨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3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6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25人(A组),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1人(B组)。术前常规行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一般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时进行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ESR、CRP值、后凸Cobb角、矫正角、丢失角、矫正率、丢失率以及VAS评分、ASIA分级、植骨融合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5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为22个月。两组在手术前后ESR、CRP值、后凸Cobb角、矫正度、矫正率、VAS评分、ASIA分级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丢失度与丢失率方面,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植骨融合时间稍早于B组。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疼痛症状、神经功能均获得显着改善,后凸Cobb角得到有效纠正。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ESR、CRP等化验指标恢复正常,两组都达到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都获得临床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标准化治疗下,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可获得与单纯后路术式相同的临床疗效,单纯前路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单纯后路术式,但在后凸矫正角长期维持方面不如单纯后路术式。
鲁增辉[6](2019)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单间隙腰椎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临床分析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的单节段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间隙腰椎结核中的效果及优势。方法:纳入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单间隙感染的腰椎结核患者共计42例。分组依据为后路内固定方案选择的不同,分为2组:A组21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B组21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传统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或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30个月,平均(24.1±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ESR、CRP、VAS评分:A组分别为(13.5±5.5)mm/1 h、(4.7±2.0)mg/L、(1.9±0.8)分,B组分别为(12.9±4.9)mm/1 h、(5.2±3.2)mg/L、(2.2±1.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一0.68、一1.02,P值分别为0.747、0.500、0.312);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及后凸Cobb角丢失度数:A组分别为(11.6±6.3)°、(1.7±1.2)°,B组分别为(9.9±5.9)°、(1.4±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0.96、0.94,P值分别为0.343、0.355)。42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术前1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术前5例c级患者,4例恢复至D级,l例恢复至E级;术前26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对于单间隙感染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的单节段内固定技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短节段或长节段内固定术在临床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单节段的内固定技术置钉范围仅局限于病变椎体内,能更好地保护邻近的正常椎体。
李安安[7](2019)在《一期单侧经椎间孔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纳入的胸、腰椎结核病例进行分型,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适应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并获得有效随访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对胸、腰椎结核病例分型分为3型,从而将病例分为3组:A组9例,病灶只累及椎间盘;B组19例,病灶只累及椎体;C组61例,病灶累及椎体和椎间盘。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手术入路(TLIF)治疗胸、腰椎结核,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的差异。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Cobb角、ESR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P<0.05表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B、C组,以及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比B、C两组的都要低,且A组术前Cobb后凸角度小于B、C组,以及A组术前VAS评分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A、B、C三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B、C两组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年龄、术后Cobb角和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ESR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仅有一例患者术前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出现截瘫,其余无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一期单侧经椎间孔入路(TLIF)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靠,其中A组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最好。
谭秋霞[8](2018)在《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的护理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并分析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为后续护理服务方案的编制提供参照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统计并处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疼痛评分。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经系统化治疗与护理以后均顺利出院,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经对症处理以后症状显着改善,没有对治疗效率产生影响。结论对经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症状出现概率,推进患者出院进程,有助于预后。
张涛,郑超,伍骥,黄蓉蓉,吴迪,杜俊杰,周兴,付理强,吴狄,王亮,汪萌[9](2017)在《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优势》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前路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一期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植骨融合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和ASIA分级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177.3±14 5)min,术中出血量为(492.5±170.1)ml。随访1872(36.9±12.7)个月,所有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38(5.5±1.1)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17.6°±6.4°)减小至术后的(2.5°±1.3°),末次随访为(3.8°±1.5°),没有显着的矫正角度的丢失(1.3°±0.6°),其中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中可以达到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任忠明,张远,张翊,吴宏飞,张玉良,舒亮[10](2016)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的必要性及内置物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7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治疗,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376岁,平均31.9岁;病程428个月,平均11.7个月;胸椎21例,胸腰段30例,腰椎19例,腰骶段2例;累及4个椎体3例,3个椎体11例,2个椎体27例,1个椎体31例;其中42例显示干酪样坏死组织或死骨侵犯相应椎管,35例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26例合并病变区域不同程度的后突畸形。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36例,E级27例。术前至少2周以上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个化性方案分别对患者行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植物固定手术,药物化疗的总疗程时间为121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经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7个月。其中3例术后复发再次切开引流、病灶清除或穿刺置管引流灌冲,最终痊愈;2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2例出现股神经牵拉痛,3例出现取髂骨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中毒症状均消失,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评分标准:B级1例,C级2例,D级8例,E级6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断裂,植骨区见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促进植骨区骨融合和椎体结核愈合。
二、一期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期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论文提纲范文)
(1)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术前准备 |
2.1.2 手术方法 |
2.1.3 术后处理 |
2.2 随访及疗效评定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2)侧前方手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融合术在治疗胸腰段结核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收集患者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椎 |
1.3 术前准备 |
1.4 手术方法 |
1.5 术后处理 |
1.6 评价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住院费用(万元)、下地时间(天)对比 |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6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血沉(mm/h)变化 |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6 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CRP指标对比 |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2.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ODI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2.7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2.8 A组和B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 |
2.9 两组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对目前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特点等现状的讨论分析 |
3.2 关于目前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优缺点的讨论分析 |
3.3 侧前方手术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优缺点的对比讨论分析 |
3.4 结合本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分析 |
3.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侧前方手术入路典型病例 |
前后联合入路入路典型病例 |
致谢 |
(3)一期后路改良切口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典型病例 |
综述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对照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Wiltse入路结合病椎置钉的改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及步骤 |
2.3.1 术前准备 |
2.3.2 手术方法 |
2.3.3 术后处理 |
2.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2.4.1 观察指标 |
2.4.2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A、B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 |
3.2 A、B两组手术前后ASIA分级情况 |
3.3 A、B组 VAS评分情况的比较 |
3.4 Cobb角纠正及丢失情况 |
3.5 A、B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对比 |
3.6 A、B组 JOA评分情况的比较 |
3.7 A、B组 ODI的比较 |
3.8 A、B组术后化疗时间及植骨融合时间比较 |
3.9 改良前后路联合手术经典病例 |
第4章 讨论 |
4.1 前后联合术式的优势、不足及适应症 |
4.2 Wiltse入路的优势 |
4.2.1 胸腰段椎旁肌的解剖及作用 |
4.2.2 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的损害 |
4.2.3 Wiltse入路保护椎旁肌、减少出血 |
4.3 结合病椎置钉的后路内固定矫形 |
4.4 彻底病灶清除与短疗程化疗问题 |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5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经典病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一期单纯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流行病学 |
1.2 遗传易感性 |
1.3 临床特点 |
1.4 手术发展史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步骤 |
2.2.3 术后处理 |
2.2.4 评价指标 |
2.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3.2 两组间影像学相关指标比较 |
3.3 两组间化验指标及临床效果比较 |
3.4 术后随访与并发症 |
典型病例1 |
典型病例2 |
第四章 讨论 |
4.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4.2 病灶清除范围和植骨材料选择 |
4.3 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术式的可行性 |
4.4 单纯前路术式的优缺点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词汇缩略表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单间隙腰椎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引言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一期单侧经椎间孔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美国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ASIA 损伤分级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的护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卧位护理: |
1.2.3 引流管护理: |
1.2.4 饮食护理: |
1.2.5 心理护理: |
1.2.6 术后并发症护理: |
1.2.7 康复训练: |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一期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论文参考文献)
- [1]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复杂性胸腰椎脊柱结核32例[J]. 黄建军,李建伟,张景春,魏兵.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1(12)
- [2]侧前方手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融合术在治疗胸腰段结核的比较研究[D]. 刘波. 青岛大学, 2021(02)
- [3]一期后路改良切口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分析[D]. 魏峰.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4]Wiltse入路结合病椎置钉的改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D]. 朱建平. 南昌大学, 2020(08)
- [5]一期单纯前路与后路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D]. 师政伟. 兰州大学, 2020(01)
- [6]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单间隙腰椎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D]. 鲁增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7]一期单侧经椎间孔清创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D]. 李安安. 南昌大学, 2019(01)
- [8]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的护理观察[J]. 谭秋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1)
- [9]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优势[J]. 张涛,郑超,伍骥,黄蓉蓉,吴迪,杜俊杰,周兴,付理强,吴狄,王亮,汪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03)
- [10]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J]. 任忠明,张远,张翊,吴宏飞,张玉良,舒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