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哲学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汪宁宁[1](2021)在《从“山上运河”到“圆梦工程”:引洮工程的传播话语空间及其社会记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志强[2](2021)在《UGC类短视频的视觉伦理失范及其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月[3](2021)在《网络时代好莱坞电影中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招凤仪[4](2021)在《从“奇胎又观”到解剖图解 ——近代中国孕产图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近代中国新闻报刊中孕产主题的图像为研究对象,以图像学和图像证史为研究方法,分析近代中国大众传播对孕产的视觉呈现。中国近代新闻中的妇产图像经过明显的变化:清晚期流行“奇胎又现”“产异”主题的石印插画,而民国时期,大众媒体中的孕产图像以西医图解、病理摄影与助产事业摄影报道为主。本文主要探讨这一嬗变中,传播场域中的孕产图像如何从主观想象色彩强烈的、形成固定图式的产怪插画,转变成以西医解剖学为基础的“科学图像”,前者反映了中国古典医学的身体观、疾病观与志怪的叙事传统,而后者建立在身体器官可被观察的基础之上,作为生产场所的女性子宫从不可视逐步变为可视。此外,本研究还探讨如下内容:其一,孕产主题的图像中反映分娩空间从家庭这一私领域转向医院这一公领域转变;其二,在西医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民众的身体观与医疗观发生更迭,从剖腹产手术主题的图像中,可发现民众已逐渐脱离“采生折割”的恐惧;其三,摄影与印刷等媒介技术发展使民众改变对孕产的观看方式;其四,以现代助产事业为主题的摄影报道反映了民国后期图像报道中的科学传播倾向。
高芮[5](2021)在《视觉传播语境下数字档案信息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佳琪[6](2020)在《市井与医疗:《时事画报》医药广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05年潘达微、高剑父等人创办的《时事画报》,是广东第一本石印画报,于1913年停刊,共出版142期,现存139期。《时事画报》以其激进的政治性和鲜明的艺术性,不仅在晚清画报史中占有一席之位,刊载的时事新闻和岭南曲艺也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与此同时,画报中的医药广告受到了冷落,鲜有问津。《时事画报》刊登的医药广告共包括285种药品、75条医生诊例和1种医药卫生期刊,其中,285种药品可细分为滋补性药品、治疗性药品和保健性药品。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式,运用历史学、医学等学科知识,引入“新文化史”的研究视角,解读广告以及配插图像的潜藏语境,勾勒《时事画报》医药广告的全景,以期鸟瞰近代广州医疗文化和疾病谱系的变迁。医疗文化方面,西医东渐后,药品广告的中医元素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西医学术语,在碰撞中,广告中出现了中、西医话语穿插使用的情况,表面上是两种医学找到了接洽的方式,实际上是药品商为了消除公众对西药的疑惧所设下的幌子;另一方面,广告中的药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滋补品的消费人群一般为社会上层阶级,而用于治疗传染病的药品,购买者多是底层百姓,是公众的一种自发站队,符合布迪厄的“消费分层”理论;《时事画报》的主体受众为乡野妇孺,“中式卫生观”更贴合他们的既往认知,因此,以“卫生”为卖点医药广告,文案中的“卫生”的语义仍多为“保卫生命”,而不是“清洁防疫”,这种“反主流”行为是晚清社会非上位者的一次叛逆,也是近代卫生史的另一图景;热衷于攀附“强种”言论的药品广告,是社会男性个体的一场自救,而专事女性的药品,虽然也套用“文明开化”等话语,但事实上仍停留于身体层面的关怀,并未真正触及“女权主义”。疾病谱系方面,以“瘴气”为主线,结合古今学者对“瘴气”的不同解读,陈说《时事画报》医药广告中出现治疗疟疾、鼠疫、霍乱、水土不服、皮肤病以及防疫等药品的合理性;通过分析用于鸦片戒断的“戒烟药”和治疗梅毒的“花柳药”的组成,发现“戒烟药”加入(类)鸦片成分,可以避免戒毒者在戒断过程中暴毙,而“花柳药”以轻粉(水银)为主要成分,疗效逊色于西方的“606”制剂,但结合文化、经济因素,汞剂“花柳药”更适用于社会下层人群,两种药物的医疗价值应予肯定。将医药广告置于医学专业视阈,着眼于药品的功效,观察到药品广告虽有良善者,但由于文案的措辞模糊和过度书写,极大地危及了购服者的性命安危;此外,《时事画报》75名医生的诊例广告拼凑而成的“就诊名录”和2家施赠西法接生的善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州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也成为近代医疗体系转型过程中的一条缓冲带,是众多广告中最大的亮点。《时事画报》的医药广告如同一本由社会公众合着的日记,虽然不像政治史、经济史史料一般,叙事恢弘,但藉由本身浓厚的“市井之气”,收容了近代中国的种种,既有逐利背义的蝇营市侩,也有丹心碧血的医界赤子;下至花柳、烟毒等社会疮痍,上而强种图存的维新自救。人们总能从纷纭的广告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自己的焦虑与诉求。医药广告不具深意鸿旨,但它用自己的方式刻绘民生百态,搭建了一个由芸芸众生共同主演的舞台,阳春白雪,巴人下里,展现了清末民初真实的生活场景。
余皓洁[7](2020)在《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及其历史经验研究》文中指出
刘占昆[8](2020)在《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兴的拍摄方式,无人机航拍技术正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对新闻摄影来说,无人机表现出了及时性、独特性、便捷性以及完整性的特征,拥有独特视角、机动灵活、价格低廉以及能够保证记者安全等优势,不仅使得新闻摄影作品拥有更宽广的视角,给读者呈现全新的视觉效果,还能给新闻从业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安全。然而,技术的进步在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与局限性,包括摄影师面临“黑飞”的困扰,无人机摄影侵犯公民隐私权等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兴起和发展,结合具体的新闻案例,系统总结了无人机新闻摄影的主要特征、突出优势等,并梳理了无人机新闻摄影报道的基本流程。特别是针对无人机新闻摄影在各题材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论述。此外,对于无人机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局限和问题,本文也从政府、企业、行业、个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思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无人机将给未来新闻摄影业的面貌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对此,本文基于目前技术、行业、政策等因素,对无人机新闻摄影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与5G、VR、AI等新技术的结合,进行了个人思考和趋势判断。
杜银龙[9](2020)在《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研究 ——以2019年四川宜宾地震为例》文中提出传统媒体时代,灾难报道是易于出现伦理问题的报道类型之一,因而常常引发学界和业界对新闻伦理问题的讨论。过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以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进入新媒体时代,灾难性事件开始与短视频这种传播形式相结合,产生的伦理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灾难性事件的伦理问题,探寻新媒体环境下的伦理规范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当前新媒体传播环境,以新闻伦理的视角切入,提出研究问题。第一,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体平台在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中呈现了怎样的“灾难景观”?第二,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体平台在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中表现出的伦理问题有何差异?第三,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体平台在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中表现出的伦理问题的成因与解决路径有哪些?本研究以应用伦理学的一般原则和学者们对灾难性事件的案例分析作为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灾难性事件短视频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即生命至上原则、真实准确原则、客观平衡原则和理性参与原则。并以伦理原则为指导,梳理了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中易于出现的伦理问题,探讨了灾难性事件短视频的伦理规范。在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规范框架下,以伦理问题建构内容分析类目,分别对梨视频、澎湃视频、抖音自媒体发布的宜宾地震短视频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个平台呈现了不同的灾难景观,梨视频呈现出监控中的“灾难景观”、澎湃视频呈现出故事化的“灾难景观”、抖音自媒体呈现出娱乐化的“灾难景观”。在伦理问题的表现方面,梨视频呈现出最多的伦理问题,客观性问题和消费灾难现象严重,职业素养缺失。澎湃视频通过故事化的表现方式报道灾难性事件,但却出现渲染悲情与二次伤害的伦理问题。抖音自媒体平台,以个人为主体发布的视频内容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消费灾难与侵犯隐私现象泛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是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信息监管方式乏力,缺乏短视频相关伦理规范作为指导,传播者伦理抉择失衡和自媒体用户缺乏媒介素养等原因。最后,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以社会责任作为网络伦理的价值基础,以人文关怀作为伦理规范的约束条件,以美德原则作为伦理实践的引导方式的解决路径。
何怡璇[10](2020)在《央视网《图说中国人的生活》视觉修辞研究》文中提出央视网整合优质资源,制作了“中国梦·实践者”专题,《图说中国人的生活》是该专题中的一档图片新闻栏目。《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用视觉文化产品传递“中国梦”,坚守主流媒体网络空间舆论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视觉认知框架,也在慢慢帮助受众适应用视觉思维认识周围世界。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借助视觉修辞理论搭建论文框架,以央视网《图说中国人的生活》为研究对象,从视觉修辞对象、视觉修辞方法和视觉修辞目的三方面分析该视觉文本。经研究发现,该栏目通过图像叙事,视觉隐喻,视觉转喻以及视觉列锦等修辞方法,设定相关图像议程,使“中国梦”的表达大众化和通俗化。在实际操作层面和受众解读层面所产生的三重意义构成了再现客观世界的视觉话语体系;最后回归实践层面,视觉劝服效果是使用视觉修辞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从传播者角度出发,《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的视觉修辞实践始终以一种平民视角来表现政治理念,以图片为载体,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视觉修辞对象转化为富有深刻含义的视觉意象,使“中国梦”的宣传更接地气,更易理解,在制作层面《图说中国人的生活》力求通过视觉修辞策略建立起视觉意象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正面连接关系;在受众解读时,框定一个视觉修辞框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受众的视觉媒介接受习惯,发明,激活和固定了受众的视觉修辞框架。
二、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哲学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4)从“奇胎又观”到解剖图解 ——近代中国孕产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概念辨析与界定 |
第二章 奇胎又现:志怪中的空间区隔和社会心理 |
2.1 “奇胎又现”主题的晚清画刊图像概览 |
2.2 街头与产房:公共空间与家庭空间的区隔 |
2.3 奇胎形象:异形之嗜、奇玩之癖与人兽之惧 |
第三章 剖腹出儿:西医东渐对本土孕产观的冲击 |
3.1 “兽代人产”的代孕想象 |
3.2 “采生折割”的社会恐慌 |
3.3 西医剖腹产:从“采生折割”到“神乎其技”的话语转变 |
第四章 解剖图解:孕产图像中的科学话语 |
4.1 媒介技术变革下孕产图像之变 |
4.2 西医图解:在解剖的基础上“看见” |
4.3 奇胎照片:摄影术改变观看方式 |
第五章 系列组照:现代助产事业中的科学传播 |
5.1 民国报刊中的孕产摄影报道 |
5.2 从稳婆到助产士:助产角色的形象更迭 |
结语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手研究材料编码表 |
后记和致谢 |
(6)市井与医疗:《时事画报》医药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时事画报》述要及其医药广告介绍 |
1.1 《时事画报》概况 |
1.1.1 代售点 |
1.1.2 发售价格与广告收费标准 |
1.1.3 主要内容 |
1.2 《时事画报》的创刊动机 |
1.2.1 引起社会对艺术的重视 |
1.2.2 唤醒国内群众的革命意识 |
1.3 《时事画报》的影响 |
1.3.1 “考物纪事,俱用图像”——广东画报的引领者 |
1.3.2 “开通群智,振发精神”——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
1.4 《时事画报》医药广告分类 |
1.4.1 药品广告 |
1.4.1.1 滋补品广告 |
1.4.1.2 治疗品广告 |
1.4.2 诊例广告 |
1.4.3 书籍与杂志广告 |
1.5 小结 |
第二章 《时事画报》医药广告中的社会文化 |
2.1. 医药广告中的消费文化 |
2.1.1 广告话语的变迁探源——以“滋补性药品”为例 |
2.1.2 贫穷与富裕的割裂——药品种类与消费人群 |
2.2 叛逆还是保守:医药广告中的“卫生”景观 |
2.3 医药广告中的国家政治:“强种论”与“女权主义”的萌芽 |
2.4 小结 |
第三章 《时事画报》医药广告中的近代疾病谱 |
3.1 “瘴乡”岭南与相关疾病 |
3.2 成效几何:关于近代“戒烟药”和“花柳药”临床效用的思考 |
3.2.1 戒烟药 |
3.2.2 花柳药 |
3.3 小结 |
第四章 《时事画报》的医药广告功过之辩 |
4.1 医药广告之过——以部分药品广告为例 |
4.2 医药广告之功 |
4.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兴起及其特征优势 |
2.1 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兴起 |
2.2 无人机新闻摄影的主要特征 |
2.3 无人机新闻摄影的突出优势 |
第3章 国内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应用现状 |
3.1 无人机新闻摄影报道的基本流程 |
3.2 国内无人机新闻摄影在各题材领域的应用 |
3.3 无人机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4章 无人机新闻摄影的未来发展 |
4.1 新兴技术的结合 |
4.2 新兴职业的衍生 |
4.3 新兴行业的发展 |
第5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研究 ——以2019年四川宜宾地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灾难报道中伦理问题及形成原因的论述 |
1.2.2 对灾难报道中伦理原则与解决路径的探讨 |
1.2.3 对短视频内容的伦理研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问题 |
1.3.2 媒体及研究样本选取 |
1.3.3 类目建构与编码设计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关键概念界定 |
1.5.1 灾难性事件与灾难报道 |
1.5.2 新闻伦理与伦理问题 |
第2章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规范与问题类型 |
2.1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规范 |
2.1.1 国内外新闻伦理规范评析 |
2.1.2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原则与伦理规范 |
2.2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类型 |
2.2.1 行为(动机)维度:消费灾难、二次伤害 |
2.2.2 内容(价值)维度:真实性问题、客观性问题、导向问题 |
2.2.3 形式(视觉)维度:血腥暴力画面、侵犯隐私画面、未成年人画面 |
第3章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比较分析 |
3.1 梨视频灾难性事件短视频的伦理问题 |
3.1.1 监控中的“灾难景观” |
3.1.2 伦理问题多样,职业素养缺失 |
3.2 澎湃视频灾难性事件短视频的伦理问题 |
3.2.1 故事化的“灾难景观” |
3.2.2 渲染悲情与二次伤害 |
3.3 抖音自媒体灾难性事件短视频的伦理问题 |
3.3.1 娱乐化的“灾难景观” |
3.3.2 消费灾难与侵犯隐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成因与解决路径 |
4.1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成因探析 |
4.1.1 监管乏力:灾难信息的商品化与灾难报道缺乏管理 |
4.1.2 规范缺位:传统新闻规范失效与灾难报道规范缺失 |
4.1.3 抉择失衡: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与价值观的取舍 |
4.1.4 权利滥用:伦理主体的扩大化与媒介素养有待提升 |
4.2 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解决路径 |
4.2.1 价值共建:以社会责任作为网络伦理的价值基础 |
4.2.2 规范重组:以人文关怀作为伦理规范的约束条件 |
4.2.3 自律机制:以美德原则作为伦理实践的引导方式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10)央视网《图说中国人的生活》视觉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视觉修辞视野下的《图说中国人的生活》 |
2.1 《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简介 |
2.2 视觉修辞视野下研究视觉文本的三个层面 |
2.2.1 视觉修辞对象:视觉元素是视觉修辞的基础 |
2.2.2 视觉修辞方法:修辞格和叙事方法 |
2.2.3 视觉修辞目标:视觉修辞之间的结构与关系 |
第3章 《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的视觉修辞对象 |
3.1 语言符号:文字信息帮助受众理解图片 |
3.1.1 文字符号的停泊作用制造视觉焦点 |
3.1.2 文字符号的中转作用缓解视觉疲劳 |
3.2 非语言符号:营造通感,传递信息 |
3.2.1 人物和景物:人景交融展示精神面貌 |
3.2.2 光线和色彩:对比营造情感氛围 |
3.2.3 构图:营造视觉中心,突出事件焦点 |
第4章 《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的视觉修辞方法 |
4.1 视觉修辞格的使用 |
4.1.1 利用修辞格呈现生活图景 |
4.1.2 利用修辞格表达精神风貌 |
4.2 运用图像叙事方法 |
4.2.1 聚焦“小”叙事和“大”事件 |
4.2.2 多结构展现主题 |
4.2.3 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 |
第5章 《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的视觉修辞目标 |
5.1 意义的建构:意义内涵的集合 |
5.1.1 制作层:视觉词语和视觉句型的意义组合 |
5.1.2 认知层:激活受众相关知识解读图片 |
5.1.3 情感层:画面内容的象征意义 |
5.2 呈现新型话语体系:亲和开放的视觉语境 |
5.2.1 呈现亲和力话语:官方内容,民间表达 |
5.2.2 呈现专业性话语:客观再现,专业表述 |
5.2.3 呈现互动性话语:专业内容,互动生产 |
第6章 《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的视觉劝服呈现 |
6.1 《图说中国人的生活》的视觉修辞框架 |
6.1.1 一种创作方法:构建共通意义的视觉文本 |
6.1.2 一种认知角度:培养受众的视觉思维 |
6.2 央视网图片类栏目的视觉修辞策略 |
6.2.1 视觉修辞对象契合传播主题 |
6.2.2 创新多元视觉修辞方法 |
6.2.3 灵活运用修辞意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山上运河”到“圆梦工程”:引洮工程的传播话语空间及其社会记忆研究[D]. 汪宁宁. 兰州大学, 2021
- [2]UGC类短视频的视觉伦理失范及其治理研究[D]. 张志强. 辽宁大学, 2021
- [3]网络时代好莱坞电影中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观研究[D]. 张月.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4]从“奇胎又观”到解剖图解 ——近代中国孕产图像研究[D]. 招凤仪. 中山大学, 2021
- [5]视觉传播语境下数字档案信息传播研究[D]. 高芮. 南昌大学, 2021
- [6]市井与医疗:《时事画报》医药广告研究[D]. 李佳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及其历史经验研究[D]. 余皓洁. 湘潭大学, 2020
- [8]无人机新闻摄影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D]. 刘占昆. 南昌大学, 2020(01)
- [9]灾难性事件短视频伦理问题研究 ——以2019年四川宜宾地震为例[D]. 杜银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0)
- [10]央视网《图说中国人的生活》视觉修辞研究[D]. 何怡璇. 新疆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