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材的科学利用

浅谈木材的科学利用

一、浅说科学利用木材(论文文献综述)

李坚,甘文涛,王立娟[1](2021)在《木材仿生智能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木材是人类最先注意和最早利用的材料之一,千百年来,一直被用作建筑和家居耗材。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如何优质和高效利用木材已成为木材工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卡脖子"问题。向自然学习,创生具有仿生结构的智能木材,是实现木材的自增值性、自修复性、自诊断性和自适应性,使木材从更高技术层面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近年来仿生构建先进木基功能材料在能源、环境和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战略性作用开展论述,梳理代表性功能木材开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凝练木材仿生智能材料在加工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提出木材仿生科学发展的重点方向。

何拓,焦立超,郭娟,殷亚方[2](2021)在《木材信息学:发展、应用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木材科学和信息学发展以及信息学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木材信息学"概念,分别从定义和框架、研究内容和应用等方面对"木材信息学"进行阐述,并展望"木材信息学"的发展。

聂康晨[3](2021)在《木材基力敏智能传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从木材自下而上的天然层级结构出发,开发出了两种仿肌肉纤维的木材基/聚电解质复合水凝胶和一种制作简单的木切片活性隔膜,并尝试研究这类材料作为电容式应力传感器双功能介电层的可行性。此外,通过构建不同微表面的电极,并与不同介电层/电解质的组装,研究了电极与介电层变化对双电层电容器的影响,开发出了相应的高灵敏、宽量程传感器,具体如下:(1)以木材纤维素纤维为增强骨架和绝缘隔层,铝离子络合的聚丙烯酸凝胶作为聚电解质网络,开发离子导电的木材/聚丙烯酸水凝胶。其保留了原始木材横、径、弦方向切片的力学各向异性。弦切向和径切向切片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3MPa和0.6MPa,最大断裂应变分别为69.4%和47%。以还原氧化石墨烯膜(r GO)为电极,不同纹理木材凝胶切片作为隔膜兼固态电解质,组装后发现,弦切片的传感器在整个应力测试范围内显示出最理想的梯度灵敏值,由于木纤维骨架的支撑,传感器能够用于大应力,宽量程传感。(2)木材/聚离子液体水凝胶,整合了木材纤维的各异力学强度、电子绝缘性,和聚离子液体柔性、离子传导的主要特性。本章研究了木材纹理变化以及交联剂(BIS)含量对水凝胶力学性能和传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包含1%BIS的弦切向凝胶切片(tan1.0)表现出最为优异的压缩回弹性和断裂应变(73.3%)。另外,电极在传感装置的灵敏性与稳定性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发现,tan1.0与r GO电极的组合拥有最高的灵敏性(1.13-19.70MPa-1),而tan1.0与泡沫镍的组合则在整个应力测试范围内稳定性最佳,灵敏度为0.33-9.67MPa-1。(3)开发了一种简单而绿色的策略来制备超高灵敏木材基触觉传感器。通过组装导电的仿生硅橡胶(PDMS)底部电极和不同纹理木材/离子液体(IL@wood)介电层构建电容式传感装置。研究发现由IL浸渍的横切片和仿荷叶表面的PDMS制成的传感器在80k Pa应力下的最大响应电容值达到100μF·cm-2量级,拥有出色的信噪比和响应稳定性,灵敏度达到2.09k Pa-1,循环500次后无衰减,能够应用于超高灵敏的触觉传感。

徐璐璐[4](2021)在《木质气凝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和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电子设备大规模使用造成的电磁污染严重威胁着生物系统、信息安全和电磁兼容性。同时,由于国内外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含有生物毒性、致癌性的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不断被释放到水环境中。放射性重金属离子会破坏生物体的蛋白质结构并导致功能性突变,危害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天然可再生的多羟基纤维素由于其固有的轻质、高强度、亲水性、多羟基和生物降解性在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本研究首先以天然木材为初始原料,通过“自上而下”法化学处理直接制备了三维结构的木材纤维素气凝胶。然后,以其作为基质,采用原位锚定或水热法构建了三种轻质、多层的木质基微波吸收剂和重金属离子捕捉剂。结果显示,通过天然木材转化的多羟基木材纤维素气凝胶不仅起到结构载体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微波或重金属离子在木材气凝胶层间多次吸收。本研究所制备的木质基微波吸收剂和重金属离子捕捉剂成功实现了微波的高效吸收和重金属离子的安全高效处理,为木质基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本工作利用天然木材制备木材纤维素气凝胶,原位锚固磁性Fe3O4/ZIF-67菱形十二面体,构建了一种低密度的分级多孔Fe3O4/ZIF-67改性木气凝胶(Fe3O4/ZIF-67@WA)。由于兼具气凝胶多层级和磁性Fe3O4/ZIF-67功能颗粒的优势,微波在进入木材复合气凝胶后,可以在层间多次被Fe3O4/ZIF-67功能颗粒反射吸收,经过多层反复的吸收损耗后,微波被有效吸收。因此,Fe3O4/ZIF-67@WA展现出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最大反射损耗值(RL)达到-23.4 d B,此外,木材复合气凝胶显示出4.5 GHz的宽吸收带。制备的绿色磁性Fe3O4/ZIF-67@WA将成为一种轻质的微波吸收材料应用于多个领域。(2)开发新型水质净化材料实现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至关重要。受木材纤维素气凝胶层状结构和氨基螯合作用的启发,构建了一种将乙二胺官能化的MIL-101(Cr)八面体锚定在木材气凝胶层内部(MIL-101(Cr)-ED/WA)的高效水处理剂。得益于木材气凝胶分级框架结构的多级过滤作用以及能够与金属离子螯合的-NH2的存在,制备得到的MIL-101(Cr)-ED/WA具有出色的净水性能,其对有毒Pb2+离子的吸附能力可达6.46 mmol g-1。此外,它显示出优异的可回收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还适用于处理其它多种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其它木质基重金属废水处理材料提供了重要指导。(3)开发有效、稳定、经济的吸附材料对有毒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钛酸盐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在材料合成、吸附效率和可回收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中,通过机械加工法将木材纤维素气凝胶破碎为纤维素溶液,制备了Ti3C2Tx MXene衍生的富含羟基的钛酸盐/纤维素膜吸附剂,以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毒的重金属离子。由于相似的层状结构,从Ti3C2Tx MXene到钛酸盐的转化过程很容易实现。另外,由此合成的钛酸盐继承了前驱体Ti3C2Tx中丰富的羟基,富羟基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衍生的钛酸盐的吸附效率。此外,引入纤维素以制造钛酸盐/纤维素膜可以极大地缓解粉末吸附剂难以回收的问题。因此,与传统的钛酸盐材料相比,构建的Ti3C2Tx MXene衍生的富羟基的钛酸盐/纤维素膜吸附剂(M-NTO/CM)表现出2.63 mmol/g的高Cu2+吸附容量,并且仅需5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另外,相对于传统的钛酸盐,新型M-NTO/CM的耐酸碱性和可回收性也有了显着提高。

何吉来[5](2021)在《橡胶木疏水阻燃改性配方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橡胶木具有纹理清晰、色彩柔和、机械性能好的特点,深受家具和建筑行业的青睐。同时也存在易吸水形变、易霉变、易燃烧等缺点,因此对其进行疏水阻燃改性势在必行。以高含氢硅油(MS)、羟基硅油(HS)及氨基硅油(AS)为主要疏水原料、水为连续相,制备了三种水包油微乳液(HSAS、MSAS、MSHS)。考察了微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种硅油微乳液中,HSAS的稳定性最佳,MSAS次之,MSHS最差。通过加压浸渍工艺,利用硅油微乳体系和阻燃配方体系对橡胶木进行改性,并考察了改性橡胶木的疏水性能和阻燃性能,得到如下结果:(1)单独使用硅油微乳体系虽然能提高橡胶木疏水性能,使其水接触角(WCA)提高到58.39°,但阻燃效果不明显。单独使用阻燃配方体系(硼酸:硼砂:磷酸氢二铵=1:1:1,mol/mol)能提高橡胶木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值达到33.7%,但材料的疏水性能未改善。(2)利用阻燃配方体系和硅油微乳体系通过两次加压浸渍工艺对橡胶木进行改性,橡胶木的疏水性能得到显着提升,最大WCA达128.07°,且MSAS和HSAS微乳体系对橡胶木疏水性能的影响要高于MSHS。相比于纯木材,MSAS体系处理橡胶木的吸水率、体积膨胀率、气干干缩率和绝干干缩率分别下降35.35%、45.05%、49.65%和24.58%;HSAS处理橡胶木则分别下降49.04%、53.56%、50.69%和31.18%。(3)两次加压浸渍工艺改性橡胶木的阻燃性能明显提升,最大LOI值达到29.7%,且橡胶木的第二热释放峰值(pk-HRR2)降低39.84%,总热释放量(THR)降低7.77%,总烟释放量(TSP)降低21.90%,残炭量提高45.48%。说明改性配方具有良好的抑热和抑烟性能,且成炭作用显着。(4)三种改性体系均具有良好的气相和凝聚相阻燃作用。但含有氨基硅油的改性体系可促使改性材生成连续性更好、石墨化程度更高、硅元素及稳定化学键的含量更高的炭层,且处理材在分解过程中产生NH3、NOX等不燃性气体,气相阻燃效果更显着。(5)空气气氛下,改性材的热分解速率明显降低。说明改性配方可以抑制橡胶木的分解,减少可燃性气体的释放,起到抑制火势扩散和阻燃作用。

杜西领[6](2021)在《载银木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水处理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水是生命的源泉,社会水平的进步、工业迅猛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例如有机染料和清洗剂污染物的释放、石油泄漏等,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环境安全,缓解清洁淡水供应短缺的全球性问题迫在眉睫。本文有效利用巴尔沙木多尺度分级结构,使得木材内部负载Ag NPs,表面覆盖吡咯(PPy)薄层,制得多功能载银木基复合材料,具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水包油乳化液分离、油性物质的吸附等功能,同时可以实现海水淡化,解决了传统滤膜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功能与污染物处理种类单一、应用面窄、处理效率低、强度不足等缺陷。(1)天然木材具有三维孔道结构,通过银氨溶液原位还原法将Ag NPs颗粒修饰在木材孔道,制备Ag@Wood过滤器。Ag NPs的负载不影响木材的孔道,仍旧保持较高的水通量以及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Ag@Wood过滤器具有多功能性,可进行油水分离和一步法去除水中的有机染料;Ag@Wood过滤器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分离水包油乳化液,可达到97.2%以上的回收率。此外,Ag@Wood过滤器可以有效地从水中去除亚甲基蓝(MB),以及模拟太阳光照条件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Rh B)。MB去除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基过滤器的厚度,具体地,使用7 mm厚的Ag@Wood过滤器进行常压过滤,显示出94.4%的高MB降解效率和4577 L·m-2·h-1的高水通量,10 h太阳光照条件下催化降解Rh B可以达到81.3%的效率,多功能Ag@Wood过滤器为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为了实现过滤器的多功能化,Ag@Wood表面原位聚合聚吡咯(PPy)薄层,从而赋予其海水淡化功能,同时实现木材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与油水乳化液分离应用。通过SEM、XPS和FT-IR分析得知,Ag NPs与Ag Cl均匀分布在木材孔道,聚吡咯薄层覆盖于木材表面而不影响流体的传输。结果表明,得益于Ag Cl的生成,PPy@Ag@Wood光催化降解Rh B的效果大大提升(10 h内光催化降解Rh B>92%),实现了染料降解效率的优化。PPy薄层不影响木材的孔道,水通量为4276 L·m-2·h-1,多种水包油乳化液的回收率在96.2%以上。此外,木材的多孔道结构、高亲水性、隔热性的特点与PPy(宽带和高太阳吸收能力)的优点相结合,可快速产生蒸汽,这使得PPy@Ag@Wood成为理想的太阳能蒸发器,在模拟1个太阳照射条件下,拥有高蒸发能力(1.31 kg·m-2·h-1)和高热转化效率(93.8%)。此外,使用PPy@Ag@Wood作为太阳能蒸汽发生器获得的净水显示出低的离子浓度(淡化后的水中,Na+为22.3 mg·L-1,K+为9.6 mg·L-1,Ca2+为12.6 mg·L-1,Mg2+为48.9 mg·L-1),表明PPy@Ag@Wood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优异的能力。(3)将7 mm厚的PPy@Ag@Wood进行硬脂酸疏水改性,然后进行简单的处理将样品一侧的疏水面和聚吡咯薄层刮去,露出具有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的Ag@Wood内层,从而制得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研究表明,将亲水侧朝上,利用常压过滤多种水包油乳化液的效果明显,回收率均大于97%,利用疏水侧进行油的吸附,吸油能力最高可达自身重量的8.5倍。此外,1个太阳光照条件下,疏水层能够防止样品被完全润湿,相同条件使得表面温度比PPy@Ag@Wood要高,从而使得蒸发速率提升。将Janus木膜作为太阳能蒸发器用于海水淡化,其蒸发速率为1.32 kg·m-2·h-1以及热转化效率95.33%。

徐东年[7](2021)在《类芬顿功能化薄木的构筑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及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可再生、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兼具高效处理性能的膜材料是当前膜材料设计追求的目标,也是膜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的重点问题。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的资源,具有廉价易得、绿色环保、加工性好等优点,而由天然木材刨切的薄木作为商业化的家具饰面材料产品本身具有厚度薄、柔韧性好及含特殊的孔结构等特点,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膜材料。本文以杨木和杉木刨切的薄木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BET比表面积分析、力学拉伸测试等方式分析了 2种木材的基本性质及用作过滤膜的可行性,并测试了其对亚甲基蓝的过滤截留性能。其次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负载有类芬顿催化剂的薄木膜,通过SEM、XRD、XPS、FTIR、力学拉伸测试等方式表征分析了薄木膜的形貌结构、组成及机械强度,并研究了其催化截留性能,进一步分析了其催化降解机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对2种木材薄木的基本性质及用于亚甲基蓝的过滤截留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木和杉木均存在横纵交错的微纳米级的三维孔结构胞腔通道,为流体输送提供了丰富的水传输通道,杨木和杉木在气干态的顺纹拉伸强度分别高于饱水态约1.3倍及1.2-1.9倍,且2种木材均在HCl、HNO3、NaOH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对亚甲基蓝的截留测试发现,树种、薄木厚度及过滤压力均会对亚甲基蓝的截留能力有影响。杨木膜中存在较大孔径的导管通道,其通量比杉木膜高95.7%,对亚甲基蓝的去除能力两者则相差25.8%;膜厚度由0.2 mm增加到0.6 mm时,杨木膜的通量出现84.3%的下降,而杉木膜出现了 98.4%的下降,截留率的提升杨木较小而杉木较大(11.1%);而过滤压力从0.005 MPa增加至0.030 MPa时,两者的通量分别提升了 2.05倍和5.38倍,杨木膜截留率由59.6%降低至43.4%,杉木膜则由95.0%降低至75.9%,显着降低了去除效果。(2)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地将纳米二氧化锰固载于薄木上制备出具有类芬顿催化功能的薄木膜。SEM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木材仍较好地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且纳米二氧化锰相对均匀地固着在木材的细胞腔表面,主要以纳米线状及颗粒状的固体薄层形式存在。XRD及XPS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成的二氧化锰中伴随有其他杂质出现。水热处理后获得的二氧化锰/木材膜的强度与对应的杨木膜和杉木膜气干态下分别下降了 11.4%和49.8%,饱水态下分别下降了 55.1%和61.8%,仍具有相对优异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弯折性能,可满足应用要求。(3)功能化薄木膜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过滤截留测试结果表明,2种薄木膜对亚甲基蓝染料分子有良好的去除及催化降解性能,反应体系中类芬顿效应有效延缓了膜孔的堵塞、通量衰减快的情况,且树种、薄木膜厚度、高锰酸钾用量、pH、有无H2O2存在均对亚甲基蓝的截留性能有影响。两种功能化薄木膜重复使用5次后,截留率可分别保持在55%和85%以上。结构方面的差异使得二氧化锰/杨木膜和二氧化锰/杉木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大小与素材薄木膜具有类似的趋势;薄木膜厚度由0.2 mm增加至0.6 mm时,二氧化锰/杨木膜的通量由13748.54 L/m2h下降为2090.13 L/m2h,截留率由63.6%提高至84.3%,而二氧化锰/杉木膜的通量由40.88 L/m2h下降为3.18 L/m2h,但其截留率基本保持在95%-98%左右;高锰酸钾的用量由0增加至0.10mol/L时,二氧化锰/杨木膜的通量下降了 47.4%,其截留率(61.9%-63.6%)则基本保持不变,而二氧化锰/杉木膜的通量下降了 96.4%,截留率由87.7%上升至98.7%。研究还发现酸性条件下催化剂易出现脱落,不利于提高截留率。

宋美玲[8](2021)在《木基三维多孔电催化材料定向构筑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木材是一种蕴藏量丰富、天然可再生、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精巧的三维分级多孔结构、丰富的表面活性官能团和碳源,是制备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良好、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优异的电解水催化剂的理想材料。电解水制氢技术具有零排放、清洁无污染、制氢纯度高等优势,是缓解能源危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制氢效率,制备高效的催化剂是研究重点。目前最有效的催化剂是贵金属及其化合物,但是昂贵的价格以及稀少的储量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另外,传统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基底材料来源于石油化工材料,不仅成本高,而且高能耗、高污染,制备的催化剂界面耦合性差。本文针对传统电催化材料制备工艺复杂、基底材料昂贵、表界面耦合性差等问题,选择木材作为基底支撑材料制备了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界面耦合性好的绿色自支撑电催化剂。首先研究了木材孔隙结构和碳化温度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利用木材的天然结构、表面活性优势以及丰富的碳源,构筑了具有片层结构和具有均匀分散颗粒结构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900℃碳化杨木(Populus cathayana Rehd.)、巴尔杉木(Ochroma lagopus Swartz.)、松木(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得到三维多孔木炭,对比研究不同木炭的形貌、石墨化程度、导电性以及电催化性能发现,在4种木炭中,杨木多孔炭的孔隙结构丰富,孔径适中、导电性良好,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进一步探究碳化温度(600℃、700℃、800℃、900℃、1000℃)对杨木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900℃碳化得到的杨木多孔炭电催化活性最好。(2)杨木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均匀吸附大量的金属离子,碳化后保留木材的三维多孔结构并生成镍铁合金包裹在木基底上(NiFe/CW),进一步通过水热反应在NiFe/CW上合成镍铁氢氧化物(NiFe-LDHs),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多孔结构与异质结构的自支撑析氧反应催化剂(NiFe-LDHs@NiFe/CW)。结果表明:在碱性溶液中,利用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良好、电子结构合适的自支撑催化剂NiFe-LDHs@NiFe/CW 进行 OER(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反应,电流密度达到 50 mA·cm-2时,过电势仅需212 mV,塔菲尔斜率仅50 mV·dec-1,经过100小时的稳定性测试,电压仅上升4%,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DFT计算进一步表明NiFe-LDHs生长在NiFe合金上,形成了耦合界面,因其强相互作用,电子在耦合界面上重新分布,优化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最低的吸附能,从而加速催化动力学。(3)利用杨木丰富的孔隙结构吸附大量的钼前驱体,在高温碳化条件下,木材高分子链发生断裂释放大量的含碳气体与钼前驱体发生还原反应,在保留了三维分级多孔结构的木炭上原位生长成催化活性优异的β相碳化钼(Mo2C/CW)。通过这种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碳化钼牢固地锚固在木炭上,并且碳化钼颗粒尺寸仅有几十个纳米。当负载浓度为0.5 mol.L-1时,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的自支撑催化剂Mo2C/CW表现出最佳的HER(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反应活性:在酸、碱性溶液中,仅需过电势130 mV、113 mV即可达到100 mA·cm-2的电流密度,对应的塔菲尔斜率分别为65 mV·dec-1、62 mV·dec-1。另外,分别在酸碱性溶液中进行100小时的长时间稳定性测试,电压仅上升4.0%和2.6%,具有优异的稳定性。(4)将制备的NiFe-LDHs@NiFe/CW和Mo2C/CW自支撑催化剂组装起来分别作为阳极、阴极进行全水解测试。结果表明:NiFe-LDHs@NiFe/CW ‖ Mo2C/CW.全水解体系仅需要外加电压1.59 V即可达到50 mA·cm-2的电流密度,远低于贵金属体系(1.81 V),展现了木基自支撑电催化剂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利用木材的天然结构、丰富的表面活性官能团以及大量的碳源,解决了传统催化剂活性物质分散性不好、界面耦合差等问题,制备了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界面耦合性好且结构坚固的自支撑木基电催化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综合有效利用可持续的木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制备高活性自支撑电催化材料提供了思路。

牛萍[9](2021)在《基于木材自然特征的家居饰品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材料是设计的基础,如果认为设计是人类造物活动的设想和规划,还不如说设计是对材料的寻找以及应用。木质家居饰品近年来发展迅速,木材料的天然环保性、独特的自然美、良好的触感以及卓越的工艺性,使木质家居饰品无论是从外在形式还是从其深层内涵角度来看,都是人类对于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木材既能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又可以满足审美需求,具有人文特色和时代内涵。本论文以家居饰品作为研究对象,以木材自然特征、设计视角下的木材自然特征表现力、自然美与技术美、设计要素与设计原则、设计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总结归纳法,通过查阅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木材自然特征进行总结。用举例法、对比法、分析总结木材自然特征并进行分类,探究了木材的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及木节、树瘤的纹理色彩特征,以及自然特征与造型设计法,践行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及个性化设计原则。运用这些自然特征进行家居饰品设计,可以激发起设计师的创新性思维,同时也会为木质家居饰品设计提供参考。如今,在倡导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时代,尽可能对材料少加工,利用天然材料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运用木材自然纹理、天然材色进行设计实践并制作。设计案例一“和韵”运用黑柿木生动自然的山水纹,设计一款多功能收纳盒,可收纳手机、iPad、笔、优盘、名片等,满足日常小件收纳。四个长方形盒子可以自由组合、分解、重构,天然的山水纹尽显韵律美。设计案例二“浮香”选材红心柏木,其天然材色极具魅力,心材与边材色彩对比强烈,自然的木节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浮香”风格自然清新、形式简约,三部分可自由组合摆放,用于插花或摆件,突出了木质家居饰品自然美及个性化特点。基于木材自然特征的家居饰品设计是家居装饰设计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类设计方式,其简约纯真的风格是现代家居装饰的完美选择,是艺术与精神追求的体现,它传承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师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曹蕊[10](2021)在《刺槐良种“皖槐1号”木材的材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皖槐1号”良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采自皖北萧县人工林林场,因其速生、丰产在皖北地区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因此,以该树种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获取该良种木材的基础材性数据,以期为高效利用和木材材质改良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了该种木材的解剖性质,并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微纤丝角,同时还按照行业标准的实验方法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密度、干缩湿涨率、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指标),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含量),木材耐久性质(心材耐腐性和其提取物的抑菌性),并与20年生刺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皖槐1号”木材纤维形态均匀,纤维平均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分别为1232.97μm,21.41μm,10.31μm,11.10μm,长宽比为57.58,壁腔比为1.08,柔性系数为0.52;导管平均长度、宽度分别为226.13μm,154.31μm;木射线平均高度、宽度分别为271.79μm,28.48μm;木纤维、木射线、导管、轴向薄壁组织的组织比量分别为58.13%,13.87%,17.47%,10.53%;微纤丝角平均为15.85°。结果表明,当为制浆造纸和纤维板原料时,“皖槐1号”木材属“优”等木材。(2)“皖槐1号”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分别为0.79g/cm3,0.71g/cm3,0.65g/cm3;弦向、径向、体积的气干干缩率分别为3.85%,2.15%,6.47%,弦向、径向、体积的全干干缩率分别为7.53%,4.88%,12.86%,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分别为1.72和1.38;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52.71MPa,52.94MPa,12.07GPa。刺槐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分别为0.87g/cm3,0.78g/cm3,0.72g/cm3;弦向、径向、体积的气干干缩率分别为2.59%,4.45%,7.11%,弦向、径向、体积的全干干缩率分别为5.07%,7.15%,11.09%,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分别为1.79和1.41;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83.21MPa,49.46MPa,19.46GPa。结果表明,“皖槐1号”木材在与刺槐木材相差10年树龄的情况下其气干、全干、基本密度相差均小于10%,并没有因为速生使其密度下降,依据我国木材气干密度分级标准,属“重”级别;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也与刺槐木材差别不大,说明其不仅生长速度快且材质优良。(3)“皖槐1号”木材边材的化学组分: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为1.63%,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9.28%,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7.59%,α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4.12%,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3.48%;心材的化学组分: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为4.00%,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4.82%,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82.03%,α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2.22%,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9.81%。其边材和心材的化学组分均与刺槐木材相差不足10%,说明速生对“皖槐1号”木材的化学组分没有影响。(4)“皖槐1号”木材对褐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对白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刺槐木材对褐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对白腐菌的耐腐级别为Ⅰ级(强耐腐级);其心材部分苯醇抽提液和70%乙醇抽提液均对褐腐菌和白腐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褐腐菌有着更佳抑制作用,这一现象与刺槐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二、浅说科学利用木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说科学利用木材(论文提纲范文)

(1)木材仿生智能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资源利用现状及趋势
    1.1 林业资源概况
    1.2 社会发展需求
2 木材仿生智能科学
    2.1 木材的结构学基础
    2.2 木材仿生智能科学的现有理论
    2.3 仿生构筑高性能功能木材契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需求
3 木材仿生功能材料的发展
    3.1 轻质高强特种木材
    3.2 光热管理木材
    3.3 能量存储木材
    3.4 智能木材
    3.5 磁性木材
    3.6 木基荧光碳材料
4 展望

(2)木材信息学:发展、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材科学与信息学的发展
    1.1 木材科学发展
    1.2 信息学发展
    1.3 信息学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
        1.3.1 木材解剖
        1.3.2 木材化学
        1.3.3 木材物理
        1.3.4 木材力学
2 木材信息学定义和框架
    2.1 定义
    2.2 框架
3 木材信息学研究内容
    3.1 基础信息数字化
        3.1.1 树种信息
        3.1.2 标本信息
        3.1.3 加工利用信息
        3.1.4 图像信息
        3.1.5 文献信息
    3.2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3.2.1 数据库
        3.2.2 软件工具
        3.2.3 算法模型
    3.3 信息标准
4 木材信息学应用
    4.1 理论研究
    4.2 技术创新
    4.3 产业应用
5 建议与展望

(3)木材基力敏智能传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力敏传感器及传感材料
        1.1.2 木材基与复合材料
    1.2 研究设计思路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意义
        1.2.2 研究创新点
2 木材/聚丙烯酸凝胶力敏传感器的设计与调控
    2.1 引言
    2.2 实验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木材纤维骨架的构建
        2.2.3 木材/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合成
        2.2.4 还原氧化石墨烯褶皱电极的制备
        2.2.5 木材/聚丙烯酸凝胶力敏传感器的组装
        2.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木材/聚丙烯酸水凝胶的表征
        2.3.2 木材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2.3.3 褶皱电极的表征
        2.3.4 力敏传感器的性能调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木材/聚离子液体凝胶力敏传感器的设计与调控
    3.1 引言
    3.2 实验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木材/聚离子液体水凝胶的合成
        3.2.3 木材/聚离子液体凝胶力敏传感器的组装
        3.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材/聚离子液体水凝胶的表征
        3.3.2 电极材料的设计与表征
        3.3.3 力敏传感器的性能调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木材切片/荷叶微结构力敏传感器的设计与调控
    4.1 引言
    4.2 实验与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银纳米线合成
        4.2.3 仿荷叶微结构电极的制备
        4.2.4 离子液体/木材切片的制备
        4.2.5 木材切片/荷叶微结构力敏传感器的组装
        4.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仿荷叶电极的表征分析
        4.3.2 离子液体/木材切片的表征分析
        4.3.3 力敏传感器的性能调控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主要结论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木质气凝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和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电磁污染处理的现状
    1.3 放射性重金属污水处理的现状
    1.4 木材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1.4.1 纤维素气凝胶的研究现状
        1.4.2 木材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1.5 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2 Fe_3O_4/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合成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Fe_3O_4/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制备
        2.2.3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e_3O_4/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制备
        2.3.2 Fe_3O_4/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相关表征
        2.3.3 Fe_3O_4/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磁性性能研究
        2.3.4 Fe_3O_4/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电磁吸收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Cr-MOF/木材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重金属污水处理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MIL-101(Cr)-ED/木材气凝胶的制备
        3.2.2 表征
        3.2.3 系列吸附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IL-101(Cr)-ED/木材气凝胶的表征
        3.3.2 MIL-101(Cr)-ED/木材气凝胶的吸附性能研究
        3.3.3 MIL-101(Cr)-ED/木材气凝胶的吸附机理研究
        3.3.4 外部环境对MIL-101(Cr)-ED/木材气凝胶的吸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钛酸盐/纤维素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纤维素溶液的制备
        4.2.3 钛酸盐/纤维素膜的制备
        4.2.4 材料表征
        4.2.5 系列吸附试验
        4.2.6 循环和浸出测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NTO/CM的制备和表征
        4.3.2 M-NTO/CM的比表面积分析
        4.3.3 M-NTO/CM 的吸附性能研究
        4.3.4 M-NTO/CM的吸附机理
        4.3.5 外部环境对M-NTO/CM吸附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橡胶木疏水阻燃改性配方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木材疏水改性研究
        1.2.1 溶胶凝胶法
        1.2.2 沉积法
        1.2.3 层层自组装法
        1.2.4 水热法
        1.2.5 浸涂改性法
        1.2.6 表面接枝共聚
    1.3 木材阻燃改性研究
        1.3.1 木材的燃烧及阻燃机理研究
        1.3.2 木材阻燃剂的研究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活性硅油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试剂及仪器
        2.2.2 性能测试
    2.3 试验方法
        2.3.1 HLB值的测定
        2.3.2 微乳液制备
        2.3.3 拟三元相图绘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HLB值
        2.4.2 乳化条件
        2.4.3 拟三元相图
        2.4.4 微乳液性质
    2.5 本章小结
3 单一改性体系对橡胶木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3 改性橡胶木的制备
    3.4 性能测试
        3.4.1 载药率
        3.4.2 接触角
        3.4.3 极限氧指数
    3.5 结果与讨论
        3.5.1 载药率
        3.5.2 微乳配方处理材的性能
        3.5.3 阻燃配方处理材的性能
    3.6 本章小结
4 复合改性体系对橡胶木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3 改性橡胶木的制备
    4.4 性能测试
        4.4.1 载药率测试
        4.4.2 接触角测试
        4.4.3 吸水性和吸湿性
        4.4.4 干缩性测试
        4.4.5 微观形貌
        4.4.6 极限氧指数(LOI)
        4.4.7 锥形量热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载药率
        4.5.2 疏水性能
        4.5.3 尺寸稳定性
        4.5.4 微观形貌
        4.5.5 阻燃性能
        4.5.6 燃烧性能
    4.6 本章小结
5 改性橡胶木阻燃机理
    5.1 引言
    5.2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3 性能测试
        5.3.1 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
        5.3.2 石墨化程度
        5.3.3 化学组成
        5.3.4 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行为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改性橡胶木炭层性质
        5.4.2 改性橡胶木分解行为及产物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6)载银木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水处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木材概述
        1.2.1 孔道结构
        1.2.2 细胞壁结构
    1.3 木材在水体净化领域的应用
        1.3.1 有机染料去除
        1.3.2 油水分离
        1.3.3 海水淡化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性
    1.7 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2章 Ag@Wood过滤器的制备及其水体净化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2.4.1 材料表征
        2.4.2 性能测试
        2.4.2.1 催化降解性能检测
        2.4.2.2 表面润湿性检测
        2.4.2.3 油水分离实验
    2.5 结论与分析
        2.5.1 Ag@Wood过滤器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2.5.2 Ag@Wood过滤器催化性能分析
        2.5.3 Ag@Wood过滤器润湿性能分析
        2.5.4 Ag@Wood过滤器油水分离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PPy@Ag@Wood膜的制备及其水体净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Ag@Wood的制备
        3.3.2 PPy@Ag@Wood的制备
    3.4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3.4.1 材料表征
        3.4.2 性能测试
        3.4.2.1 催化降解性能检测
        3.4.2.2 表面润湿性检测
        3.4.2.3 油水分离实验
        3.4.2.4 蒸发性能测试
    3.5 结论与分析
        3.5.1 PPy@Ag@Wood过滤器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3.5.2 PPy@Ag@Wood过滤器催化性能分析
        3.5.3 PPy@Ag@Wood的润湿性能及油水分离性能分析
        3.5.4 PPy@Ag@Wood的海水淡化功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的制备及其水体净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Ag@Wood的制备
        4.3.2 PPy@Ag@Wood的制备
        4.3.3 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的制备
    4.4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4.4.1 材料表征
        4.4.2 性能测试
        4.4.2.1 催化降解性能检测
        4.4.2.2 表面润湿性检测
        4.4.2.3 油水分离实验
        4.4.2.4 蒸发性能测试
    4.5 结论与分析
        4.5.1 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的催化性能分析
        4.5.2 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的润湿性能分析
        4.5.3 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分析
        4.5.4 Janus型特殊润湿性木膜的海水淡化功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类芬顿功能化薄木的构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类芬顿催化研究进展
        1.2.1 类芬顿催化简介
        1.2.2 类芬顿催化剂
        1.2.3 类芬顿催化体系
    1.3 木材的结构及功能化应用
        1.3.1 木材的结构
        1.3.2 木材的功能化应用
    1.4 论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类芬顿功能化薄木膜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主要试验试剂
        2.2.2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薄木的基本性质与性能
        2.3.2 类芬顿催化功能薄木膜的制备
        2.3.3 类芬顿催化功能薄木膜的表征方法
        2.3.4 类芬顿催化功能薄木膜的过滤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薄木的基本性质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薄木的结构分析
        3.2.2 薄木的机械强度与耐腐蚀性能分析
        3.2.3 薄木膜过滤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类芬顿催化功能薄木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催化剂的选择
        4.2.2 类芬顿功能化薄木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4.2.3 类芬顿功能化薄木的组成与机械强度分析
        4.2.4 类芬顿功能化薄木膜的过滤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木基三维多孔电催化材料定向构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木材
        1.2.1 木材化学成分及结构特点
        1.2.2 木材功能化应用
    1.3 电催化分解水
        1.3.1 电解水主要性能参数
        1.3.2 电催化析氧反应
        1.3.3 电催化析氢反应
    1.4 木材在电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木材天然孔隙结构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孔隙结构多孔木炭形貌分析
        2.3.2 不同孔隙结构多孔木炭结构与组成分析
        2.3.3 不同孔隙结构多孔木炭电催化性能分析
        2.3.4 温度对杨木多孔炭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木材吸附金属离子锚固镍铁氢氧化物及电催化析氧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基催化剂NiFe-LDHs@NiFe/CW制备
        3.3.2 木基催化剂NiFe-LDHs@NiFe/CW形貌分析
        3.3.3 木基催化剂NiFe-LDHs@NiFe/CW结构与组成分析
        3.3.4 木基催化剂NiFe-LDHs@NiFe/CW析氧性能分析
        3.3.5 木基催化剂NiFe-LDHs@NiFe/CW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木材作碳前驱体原位生长碳化钼及电催化析氢性能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木基催化剂Mo_2C/CW制备
        4.3.2 木基催化剂Mo_2C/CW形貌分析
        4.3.3 木基催化剂Mo_2C/CW结构与组成分析
        4.3.4 木基催化剂Mo_2C/CW析氢性能分析
        4.3.5 木基催化剂Mo_2C/CW稳定性分析
        4.3.6 木基自支撑催化剂全解水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主要课题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木材自然特征的家居饰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研究路线
2 设计视角下的木材自然特征
    2.1 木材自然特征
    2.2 木材自然特征的分类
        2.2.1 心材与边材
        2.2.2 年轮、生长轮
        2.2.3 木材花纹
        2.2.4 树皮
        2.2.5 木节
    2.3 木材自然美与技术美
        2.3.1 自然美
        2.3.2 技术美
    2.4 木材自然特征符合大众对原生态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5 木材自然特征符合对生态环保的社会需求
    2.6 本章小结
3 木质家居饰品设计要素与原则
    3.1 设计要素
        3.1.1 人的要素
        3.1.2 物的要素
        3.1.3 环境要素
    3.2 设计原则
        3.2.1 绿色设计原则
        3.2.2 可持续设计原则
        3.2.3 经济性原则
        3.2.4 个性化原则
    3.3 木材自然特征与造型的关系
        3.3.1 依材料形态特征,因材施艺
        3.3.2 简单加工,彰显自然美感
        3.3.3 顺物自然,强化天然质感
    3.4 本章小结
4 设计实践
    4.1 设计目的及定位
        4.1.1 设计目的
        4.1.2 设计定位
    4.2 方案设计与制作工艺
        4.2.1 设计案例一: “和韵”
        4.2.2 设计案例二: “浮香”
    4.3 效果展示与设计评价
        4.3.1 效果展示
        4.3.2 设计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刺槐良种“皖槐1号”木材的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国内木材的现状
    1.2 人工林木材的材性研究
    1.3 我国刺槐的引种历史与研究
    1.4 “皖槐1号”的优势与经济价值
    1.5 研究的目的
    1.6 研究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的采集
        2.1.1 样木的选择与采伐
        2.1.2 试材采集
    2.2 试样制备
    2.3 “皖槐1号”木材主要解剖因子的测定
        2.3.1 切片的制作
        2.3.2 解剖分子特征的测定
        2.3.4 射线形态特征的测定
        2.3.5 组织比量的测定
        2.3.6 微纤丝角的测定
    2.4 “皖槐1号”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2.5 “皖槐1号”主要化学性质测定
    2.6 “皖槐1号”木材天然耐久性测定
        2.6.1 材料与仪器
        2.6.2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2.6.3 受试菌种
        2.6.4 供试菌的接种和培养
        2.6.5 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
        2.6.6 木材提取物的抑菌性试验方法
        2.6.7 提取物化学成分GC-MS检测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皖槐1号”木材宏观构造特征
    3.2 “皖槐1号”木材微观构造特征
    3.3 “皖槐1号”与刺槐木材各项解剖分子特征比较分析
        3.3.1 纤维长度
        3.3.2 纤维直径
        3.3.3 纤维腔径
        3.3.4 纤维双壁厚
        3.3.5 纤维长宽比
        3.3.6 纤维壁腔比
        3.3.7 纤维柔性系数
        3.3.8 导管分子长度与宽度
        3.3.9 木射线高度与宽度
        3.3.10 组织比量
        3.3.11 微纤丝角
    3.4 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研究
        3.4.1 木材密度比较分析
        3.4.2 木材干缩湿涨率比较分析
        3.4.3 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分析
    3.5 木材化学成分分析与研究
        3.5.1 木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2 木材α-纤维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3 木材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4 木材木质素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5.6 木材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
    3.6 木材天然耐久性比较分析
        3.6.1 木材天然耐腐性的比较分析
        3.6.2 木材抽提物抑菌性能的比较分析
    3.7 木材提取物化学成分GC-MS分析
        3.7.1 “皖槐1 号”木材不同抽提物成分的GC-MS分析
4.结论
    4.1 试验结果
    4.2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浅说科学利用木材(论文参考文献)

  • [1]木材仿生智能材料研究进展[J]. 李坚,甘文涛,王立娟. 木材科学与技术, 2021(04)
  • [2]木材信息学:发展、应用与展望[J]. 何拓,焦立超,郭娟,殷亚方. 木材科学与技术, 2021(04)
  • [3]木材基力敏智能传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聂康晨.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4]木质气凝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和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 徐璐璐.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5]橡胶木疏水阻燃改性配方工艺研究[D]. 何吉来. 中北大学, 2021(09)
  • [6]载银木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水处理应用[D]. 杜西领. 北华大学, 2021(12)
  • [7]类芬顿功能化薄木的构筑与性能研究[D]. 徐东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8]木基三维多孔电催化材料定向构筑与性能研究[D]. 宋美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9]基于木材自然特征的家居饰品设计[D]. 牛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10]刺槐良种“皖槐1号”木材的材性研究[D]. 曹蕊.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浅谈木材的科学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