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传染性

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传染性

一、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感染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盼盼[1](2021)在《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人类面临新发再发传染病、生物恐怖袭击和生物技术谬用等严重生物威胁,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挑战。我国亟需加强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对于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对国家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美国高度重视生物防御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加强生物防御研究,启动了大量生物防御科研项目;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邮件生物恐怖事件以后,美国大幅度加强生物防御研究经费投入,发布了多项生物防御相关的国家战略及科研计划,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此外,近些年美国部署的部分生物防御项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生物安全风险的担忧。目前,国内尚缺乏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的系统梳理与分析。美国资助和开展生物防御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卫生与公众服务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高级研发管理局(BARDA)和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等机构。系统梳理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部署情况及研究特点,分析其部分项目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可为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文献计量、案例研究、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美国NIH、BARDA、DARPA和DTRA等机构的生物防御项目部署情况,分析了部分项目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此外,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了中美COVID-19的研究布局。一.NIH生物防御及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NIH是美国资助和开展生物防御研究的重要机构。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NIH 2009-2018财年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从项目经费投入、承担机构分布、主要资助领域等角度分析了NIH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的5项建议;梳理了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了NIH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的特点以及美国科技政策对NIH冠状病毒研究的影响。二.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BARDA是美国生物防御相关医学应对措施高级研发的主要机构。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2005~2018年BARDA资助或管理的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合同,从经费投入,机构分布和主要研究领域等方面分析了BARDA生物防御研究的特点;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BARDA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三.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及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美国国防高级研究研究计划局(DARPA)是美军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机构。上世纪90年代开始,DARPA着眼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安全的重大生物威胁,聚焦生物防御相关领域前沿技术,部署了一系列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DARP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DARP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基于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了DARPA部分科研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四.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及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是美军重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应对机构,也是美军生物防御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核心部门和主要协调机构。自1998年成立以来,DTRA通过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和国防部化学与生物防御计划科学与技术研究类项目进行了大量生物防御工作。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DTRA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及DTRA管理的国防部化学生物防御计划(CBDP)科学与技术类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DTR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基于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了DTRA部分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五.COVID-19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及中美研究比较分析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相关文献在期刊发表或提交到预印本平台。在本研究中,我们检索了已正式发表并被Web of Science(Wo S)数据库收录或提交到bio Rxiv、med Rxiv、Preprints和SSRN预印本平台的COVID-19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和研究类别的统计,分析了全球COVID-19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美国发表的文献最多,其次为中国;Wo S收录文献中,美国在非药物干预、治疗和疫苗等研究类别发表的文献最多,中国在临床特征与并发症、病毒学与免疫学、流行病学等研究类别发表的文献最多。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NIH、BARDA、DARPA和DTRA等美国生物防御研究主要机构部署的科研项目和中美在COVID-19研究中的侧重点,分析了美国生物防御研究的布局重点与研究特点以及部分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为我国生物防御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管理部门了解美国生物防御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丛佳南[2](2021)在《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筛选和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β类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SARS-CoV-2主要有4个结构蛋白(棘突糖蛋白S、囊膜蛋白E、膜蛋白M、衣壳蛋白N)和16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16)。其中结构蛋白S是最主要的,包含S1和S2两个亚基,S1亚基内部包含受体结构域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可以与SARS-CoV-2入胞的重要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病毒感染。由于痘苗病毒基因组大、易于操作等生物学特点常被用作病毒载体。但痘苗病毒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含有的毒副作用成为研究过程的中的阻碍,所以构建基因缺失型的痘苗病毒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坛株痘苗病毒为载体,为达到减弱病毒毒力和缩小病毒宿主范围的目的,实验采用Cre/loxp系统敲除天坛株痘苗病毒上的E3L基因并且与SARS-CoV-2 RBDEPI基因同源重组,构建表达SARS-CoV-2 RBDEPI的重组痘苗病毒rVTTΔE3L-RBDEPI。首先通过CCK-8增殖抑制的检测、结晶紫染色、一步生长曲线检测基因缺失型痘苗病毒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经鼻腔接种感染BALB/c小鼠观察缺失型痘苗病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分析其毒力水平。其次经肌肉注射BALB/c小鼠的两后肢股四头肌位置处,同时以相同剂量注射野毒VTT和PBS作为对照,初次免疫后间隔21天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后的每周对小鼠进行尾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加强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脏分离脾淋巴细胞,利用ELISPOT检测试剂盒检测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来分析重组痘苗病毒的免疫原性;并于加强免疫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取小鼠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等器官进行病毒残留的检测,分析重组痘苗病毒的安全性。经研究发现,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型的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且病毒毒力明显低于野毒VTT,连续传代40代检测没有野毒存在,证明遗传稳定性良好。免疫小鼠后可引起机体发生明显的免疫反应,其免疫原性良好,器官的病毒残留检测发现没有明显的病毒残留,证明构建的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安全性较好。

胡宇嘉[3](2021)在《《空气生物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气溶胶的研究。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研究所和实验室更加重视气溶胶研究工作。本次翻译实践项目受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的委托,由笔者和他人合作翻译一本关于气溶胶研究的英文书《空气生物学》,以便研究所进行内部参考。笔者自2020年8月初接到本次项目后,开始对第一章和第二章进行翻译。2020年9月末完成了全部翻译工作。本报告以笔者所负责翻译的内容为例进行撰写,翻译内容涉及生物学和医学两方面。翻译质量由研究所的研究员进行监督。根据本次实践项目,笔者主要从项目描述、项目过程、译前准备、案例分析和总结五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总结生物医学类文本英译汉的特点和翻译策略。笔者从阅读并分析平行文本、分析文本特点、选择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以及准备翻译理论这四方面介绍了译前准备工作,并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对典型译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最后针对整个项目的翻译过程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笔者希望自己参与翻译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气溶胶研究人员,并且希望本实践报告中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为从事与生物医学类文本翻译相关的译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杜文琪,夏立叶,李桂梅,单虎[4](2020)在《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相芯片技术是整合了激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分析和核酸检测中。液相芯片技术支持单重和多重分析,可在多种测定方法中对蛋白质和核酸靶标进行高通量检测,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重复性好、特异性高、所需样品量少、更灵敏稳定、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渐代替传统检测和定量病原体的工具,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系统(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方法。动物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殖业健康发展,一些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高效灵敏的诊断系统将有助于在传染病暴发期间筛选大量样本,防止感染扩散。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检测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平台。作者简要概述了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和优点,重点阐述了液相芯片技术在检测动物疫病,包括猪病、禽病、兔病、犬病、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相信今后液相芯片技术会成为临床诊断、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防范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分析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与进步。

张雪萍[5](2020)在《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及其缺失对宿主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流行。羊痘病毒含有5个ANK基因,推测其与病毒的宿主范围有关,本论文对5株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的ANK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在缺失ANK基因的情况下研究其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6株羊痘病毒ANK基因30个,经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ANK基因138共有55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25个氨基酸产生突变;ANK基因140共有44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17个氨基酸产生突变;ANK基因141.2共有40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23个氨基酸产生突变;ANK基因145共有55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26个氨基酸产生突变。从遗传进化树来看,新疆株与印度株亲缘关系最接近,特别是ANK010基因,新疆株直接与印度毒株独立聚于一支,与其他毒株有明显差异。对于其他4个ANK基因,各新疆株均与其他参考株分别聚成GTPV和SPPV两个种系,且同种系中新疆株与印度株仍然较为亲近。不同的是新疆分离株GTPV-SS,其5个ANK基因均与SPPV种系聚于一簇,推测该毒株可能是SSPV跨物种传播给山羊的结果。2.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绵羊睾丸原代细胞,且能够稳定传代至10代左右,能够在冻存,复苏后继续良好的生长。构建了30个ANK基因缺失的表达载体,与各自毒株重组得到了30个重组病毒,经挑斑法纯化,得到了rM1?ANK141、rThx?138、rThx?141.2等3株纯化的基因缺失重组病毒。对rM1?ANK141毒株、M1毒株分别液接种Vero、293T、BHK-21以及羊睾丸细胞,观察重组病毒与原病毒在24 h、48 h、72 h、96 h对不同细胞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M1?ANK141毒株在羊睾丸原代和Vero细胞中生长情况良好,与M1毒株的生长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在293T细胞和BHK-21细胞上初期有明显的荧光出现,但随着时间延长没有明显的增多现象,相对M1毒株生长较好。3.对ANK基因141.2进行RNA干扰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GO分析表明:富集项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差异表现在细胞组成部分,主要影响核小体、DNA包装复合体、呼吸链以及呼吸链复合体的功能,其差异基因由10到15个不等,GO注解的基因均为377个;下调基因差异也体现在细胞组成部分,主要影响与呼吸链相关的功能;上调基因主要差异分布在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生物过程主要影响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以及pro-B细胞分化调控过程,而细胞组成部分主要影响与染色体和DNA包装有关的功能。KEGG分析表明:RNA干扰对宿主细胞的12个通路受到了影响,其中有3个富集项,分别是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综合症)信号通路、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Metabolic pathways(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对于病毒基因拷贝数的分析表明,共检测到120个病毒基因,与对照相比,RNA干扰后24个基因拷贝数上调,39个基因拷贝数下调,57个基因基本没有变化。推测ANK基因对病毒各基因的转录有影响,但对整个病毒复制的影响不确定。

王莹[6](2020)在《多种猪源性外来病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猪源性外来病能够通过国际间贸易交流、野生动物携带及昆虫媒介传入我国,一旦传入将会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是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水疱性口 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W)以及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5 种猪源性病毒为研究对象,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利用多重PCR扩增得到带有修饰的扩增产物,然后与微球杂交、孵育,并验证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期构建多种猪源性外来病的液相芯片检测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种猪源性外来病单重PCR体系的建立建立的ASFV、NiV、VSV、SW和FMDV的单重PCR检测方法,敏感性结果最低检测量分别为 39.0copies/μ L、4.6copies/μ L、29.9copies/μ L、36.8copies/μ L和20.9copies/μ L;特异性结果为每种病毒的单重PCR检测方法只对目的基因特异性扩增,对其余4种对照病原无扩增。2.多种猪源性外来病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在单重PCR的基础上,对多重PCR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多重PCR反应条件和检测体系。敏感性结果中ASFV、NiV、VSV、SVV和FMDV扩增单一质粒时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90x102copies/μL、4.60x104copies/μL、2.99x104copies/μL、3.68x102copies/μL、2.09x102copies/μL;扩增混合模板时 ASFV最低检测量为 3.90x103copies/μL、SVV 最低检测量为 3.68x104copies/μL、FMDV最低检测量为2.09x103copies/μL,NiV和VSV在凝胶电泳图上不易区分先不做分析。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只扩增特异性目的条带。3.多种猪源性外来病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将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微球杂交,再与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孵育,孵育后利用Luminex 200液相芯片仪检测荧光中位值。对杂交时间、杂交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杂交条件。所有阳性判定结果的MFI值均≥3倍阴性对照,且阴性对照≤300。ASFV、NiV、VSV、SVV和FMDV的敏感性实验结果中单一质粒液相芯片检测最低检测量分别为 39.0copies/μL、4.60x1 04copies/μL、2.99x103copies/μL、36.8copies/μL和2.09x102copies/μL;混合质粒液相芯片检测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90x102copies/μL、4.60x104copies/μL、2.99x105copies/μL、3.68x103copies/μL 和2.09x102copies/μL。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只对研究的五种病毒特异性反应,与其余对照病毒无交叉反应。同批次3组重复实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本实验成功建立了 ASFV、NiV、VSV、SVV和FMDV五种病毒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为猪源性病毒病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病原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熊颖黎[7](2020)在《猪细小病毒诱导猪胎盘滋养层细胞自噬性死亡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是引起初孕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病原。PPV能感染多种猪原代和传代细胞,其中猪胎盘滋养层细胞(placental trophoblast cells,PTCs)是其主要靶细胞。PTCs是构成猪胎盘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胎盘形成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免疫保护功能。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证实,PPV感染PTCs可引起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然而PPV引起的PTCs自噬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以及PPV感染PTCs中是否存在细胞自噬性死亡,迄今尚不清楚。本论文首先探讨PPV感染诱导PTCs自噬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检测PPV感染PTCs是否引起细胞自噬性死亡,并明确这种细胞死亡方式的特征,最后,研究细胞自噬对PPV诱导PTCs自噬性死亡的影响。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以1 MOI PPV感染PTCs,DNA Ladder检测结果显示,PPV感染36 h.p.i.,PTCs染色体DNA开始出现片段化,且在48 h.p.i.、60 h.p.i.、72 h.p.i.都能检测到明显的细胞染色体DNA片段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感染0 h相比,PPV感染PTCs12 h.p.i.细胞凋亡率极显着升高(p<0.01),24 h.p.i.和36 h.p.i.细胞凋亡率均极显着升高(p<0.01)。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感染0 h相比,PPV感染12 h.p.i.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显着增加(p<0.05),24 h.p.i.和36 h.p.i.极显着增加(p<0.01)。结果表明,PPV感染能够诱导PTCs凋亡。以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100 n M)或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5 m M)分别预处理PTCs后,1 MOI PPV感染细胞24 h.p.i.,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用3-MA抑制细胞自噬后PPV感染PTCs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用RAPA诱导细胞自噬使PPV感染PTCs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结果表明,诱导细胞自噬可以抑制PPV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而抑制细胞自噬则促进了PPV诱导细胞凋亡。2.1 MOI PPV感染PT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结果显示,PPV感染24h.p.i.细胞死亡率达到31.23%±1.98%,利用caspase特异性抑制剂z VAD-fmk(10 m M)预处理PTCs后,PPV感染仍能引起10.71%±1.12%的细胞死亡,提示在PPV感染的细胞中存在非凋亡通路介导的其它细胞死亡形式。在z VAD-fmk存在的情况下,以5m M 3-MA或100 n M RAPA预处理PTCs,在PPV感染PTCs 24 h.p.i.,3-MA抑制细胞自噬使PPV感染引起的细胞死亡率显着降低(p<0.05);RAPA诱导细胞自噬使细胞死亡率显着升高(p<0.05);特异性si ATG5抑制细胞自噬能使PPV感染引起的细胞死亡率显着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PPV感染能诱导PTCs自噬性死亡。流式细胞术检测PPV感染PTCs溶酶体膜通透性变化,结果显示,1 MOI PPV感染PTCs24 h.p.i.细胞中lysosome tracker DND26平均荧光强度(DND26 MFI)显着降低(p<0.05),z VAD-fmk预处理细胞后,PPV感染亦引起PTCs中DND26 MFI显着降低(p<0.05),但是在z VAD-fmk存在的情况下,3-MA预处理后PPV感染PTCs中DND26MFI与Mock细胞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PV感染促进组织蛋白酶D和组织蛋白酶L从溶酶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且3-MA能显着减少PPV感染细胞胞浆中的组织蛋白酶D和L(p<0.05),而z VAD-fmk则没有这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PPV感染PTCs可以诱导以溶酶体损伤为特征的细胞自噬性死亡。3.流式细胞术检测1 MOI PPV感染72 h内PTCs死亡率和溶酶体膜通透性变化,结果显示,在z VAD-fmk预处理后,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细胞死亡率不断增加,与感染0 h相比,PPV感染PTCs 24 h.p.i.、48 h.p.i.和72 h.p.i.细胞死亡率均极显着增加(p<0.01),与细胞死亡率结果一致,PPV感染PTCs 24 h.p.i.细胞中DND26 MFI显着降低(p<0.05),48 h.p.i.和72 h.p.i.极显着降低(p<0.01),这表明PPV感染引起的以溶酶体损伤为特征的细胞自噬性死亡率呈时间依赖性。细胞自噬性死亡率检测结果显示,与PPV感染组相比,100 n M RAPA预处理诱导PTCs完全自噬使PPV感染PTCs的自噬性死亡率显着增加(p<0.05),DND26 MFI显着降低(p<0.05),但是100 n M RAPA&100 n M BAF预处理诱导PTCs不完全自噬,对PPV感染PTCs的自噬性死亡率和DND26荧光强度无明显影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DND26 MFI变化一致,在72 h.p.i.,细胞中组织蛋白酶D和组织蛋白酶L从溶酶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且与PPV感染组细胞相比,RAPA预处理诱导细胞完全自噬促进组织蛋白D和组织蛋白L向细胞浆中释放(p<0.05),而RAPA&BAF预处理诱导细胞不完全自噬对PPV感染细胞中组织蛋白D和组织蛋白L的释放无明显影响(p>0.05)。上述结果表明,诱导细胞完全自噬促进PPV感染引起的PTCs自噬性死亡,而诱导细胞不完全自噬对PTCs自噬性死亡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明确了诱导PTCs自噬可以抑制PPV诱导的细胞凋亡,而抑制PTCs自噬促进了PPV诱导细胞凋亡。发现了PPV感染引起了以溶酶体损伤为特征的PTCs自噬性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完全自噬促进PPV诱导的PTCs自噬性死亡,而细胞不完全自噬对PTCs自噬性死亡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阐明了PPV诱导PTCs自噬与凋亡的关系以及不同细胞自噬对PPV诱导PTCs自噬性死亡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PP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麦文慧,陈少金,陈东科,朱雄,王日[8](2019)在《念珠状链杆菌引起鼠咬热1例》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一株念珠状链杆菌及其引发的鼠咬热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微生物室和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方法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因被老鼠咬伤左手拇指引起发热就诊,入院后进行血培养,并用美华Ma120、梅里埃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杭州滨河微量生化管、梅里埃TM质谱仪和16SrRNA基因测序进行细菌鉴定。临床给予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2 d。结果血培养分离出革兰阴性呈链状、菌体有念珠状肿胀的L型细菌;该菌用美华Ma120、梅里埃Vitek 2细菌鉴定系统、杭州滨河微量生化管、梅里埃TM质谱仪均无法鉴定;16s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与念珠状链杆菌的相似度为100%;临床确诊为念珠状链杆菌型鼠咬热,用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有效。结论念珠状链杆菌能引起人类鼠咬热,该菌用16sRNA基因测序能准确鉴定,常规细菌鉴定仪和质谱仪均难以鉴定。临床医生对于有鼠咬史的患者,血液中检出革兰阴性呈链状、菌体有念珠状肿胀的L型细菌时需考虑念珠状链杆菌引发鼠咬热的可能。。

张红云[9](2018)在《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痘是一种严重危害禽鸟的病毒性疾病。禽痘病毒自然感染约278种禽鸟,主要侵害鸡、鸽子和火鸡,引起部分濒危珍禽的生存危机。根据典型临床症状,禽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其中黏膜型和混合型致死率高于皮肤型。国际上对水禽痘报道比较罕见,与水禽痘病毒相关的研究几乎空白。近年来广西麻鸭痘有零星报道,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了麻鸭源禽痘病毒的诊断、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一系列动物试验。2016年广西邕宁同场混养的麻鸭和阳江鹅的喙、眼睑和脚先后出现痘疹,发病率约为20%,没有死亡病例,采用q PCR方法诊断为禽痘病毒感染。痘疹样本负染电镜观察,可见大小为330 nm×280 nm×200 nm呈卵圆形的病毒粒子,且表面呈不规则管状结构;痘疹样本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囊膜内包含一个双凹核心结构,两侧凹陷中各有一个侧小体,表现为典型的痘病毒粒子形态。组织切片HE染色镜检,在病变的上皮细胞胞浆中可见嗜酸性、呈环状的胞浆包涵体,符合痘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特征。将痘疹样本处理后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于9~12日龄SPF鸭胚,培养64 h后观察到绒毛尿囊膜增厚水肿,胚体眼睛出现白色结节。病变的绒毛尿囊膜在研磨处理后接种DEF细胞,培养3天出现50%的细胞病变。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在细胞中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病毒培养三代后用PCR方法鉴定为禽痘病毒阳性,证实分离到一株麻鸭源禽痘病毒,命名为YNY。国际上对禽痘病毒基因分型是根据保守的病毒粒子核心蛋白P4b基因和DNA多聚酶蛋白基因(Popr)的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来划分的。本研究采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克隆邕宁麻鸭源禽痘病毒YNY、邕宁阳江鹅源禽痘病毒YNE、中国鸡痘疫苗弱毒株282E4和百色麻鸭源禽痘病毒MDUPV01/GX-2015的相应基因片段,测序后与62株禽痘病毒的相应序列进行核苷酸一致性比较,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YNY、YNE和MDUPV01/GX-2015划入A5亚群(水禽源);A5亚群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分支,其中MDUPV01/GX-2015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广西百色、崇左的3株麻鸭源禽痘病毒均属于A5.1分支,它们之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9.9%~100%;而广西邕宁毒株YNY和YNE属于5.2分支,它们之间核苷酸一致性高达99.9%。上述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禽群中至少有两种基因分支的禽痘病毒在同时流行。A5.2分支广西毒株与A5.1分支广西毒株的P4b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100%,但它们的Popr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87.4%~87.6%,却与A1亚群的Popr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9.5%~99.8%,根据时间推测A5.2分支是由A5.1分支和A1亚群经过基因重组形成。对2015年广西百色麻鸭源禽痘病毒MDUPV01/GX-2015的痘疹样品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病毒纯化。提取病毒DNA后利用高通量Illumina测序技术对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长为230805 bp的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其G+C含量为31.02%。将MDUPV01/GX-2015基因组序列与病毒数据分析资源库(Vi PR)中收录的六种禽痘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其与火烈鸟基因组相似性最高,并确定了201个开放阅读框(ORF),并将其与鸡痘病毒代表株FPVUS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和功能预测。MDUPV01/GX-2015含有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 PV)保守的90个基因,核酸总数占基因组长度的38.3%,主要位于基因组的中心区域,与病毒转录和m RNA生成、核苷酸代谢、DNA复制和修复、蛋白质修饰以及病毒的结构蛋白功能相关;鉴定了56个禽痘病毒基因家族成员,核酸总数占基因组长度的31.7%,主要位于中央编码区两端,推测其涉及病毒对宿主的免疫逃避、病毒对细胞的趋向性、免疫调节以及其他一些细胞功能。在MDUPV01/GX-2015基因组序列中未发现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序列。本研究通过动物同居感染试验发现邕宁麻鸭源禽痘病毒YNY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麻鸭、樱桃谷鸭和阳江鹅,但不能感染番鸭和三黄鸡。通过临床观察和病毒接种实验,了解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发病过程,潜伏期为5~7天;在接毒后10天进入明显期;接毒后19天进入转归期,整个病程持续1个月左右。在试验条件下,麻鸭源禽痘病毒感染麻鸭,主要出现皮肤型临床症状,表现为鼻周、喙、眼睑、翅膀、脚蹼出现痘疹;部分麻鸭表现混合型临床症状,除上述皮肤型症状外,在口腔黏膜、舌尖和咽喉出现痘疹;麻鸭的发病率可高达84.0%,死亡率8.0%。采用q PCR方法对发病麻鸭的597份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在多个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病毒DNA,其中以痘疹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为食管、喉头、气管。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证实鸡痘疫苗对麻鸭源禽痘病毒有一定保护力,保护率为64.7%。本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对麻鸭源禽痘病毒形态学和基因组认识的空白,阐述了麻鸭痘的发病经过和流行病学,为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分类、遗传衍化以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张君,成温玉,贾怀杰,牛贤云,程国锋,景志忠[10](2019)在《应用qRT-PCR方法检测鼠痘病毒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差异分布》文中研究说明鼠痘(mouse pox)是由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ECTV)感染实验小鼠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烈性传染病,为SPF小鼠必须排除的病原之一。本研究基于ECTV主要核蛋白P4b基因片段建立了实时定量PCR方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用于检测C57BL/6小鼠感染ECTV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皮肤中的病毒载量,并用病理组织学观察验证了qRT-PCR方法的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RT-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小鼠感染后d5和d7不同组织的病毒载量,d5不同组织中病毒载量低于d7,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qRT-PCR检测方法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可用于ECTV感染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分布和消长动态的定性定量检测。

二、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感染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感染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NIH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一节 NIH2009~2018 财年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二章 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一节 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BARDA资助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章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一节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DARP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节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第四章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分析
    第一节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DTR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节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第五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计量分析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1 美国生物防御研究主要特点
    2 美国生物防御相关部分项目存在潜在生物安全风险
    3 对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A NIH2009~2018 财年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经费数前100)
附录 B 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经费数前50)
附录 C BARD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合同列表
附录 D DARPA2000 年以来主要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简介
附录 E DARP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合同列表
附录 F DARPA生命科学相关主要科研项目简介及发表论文数量
附录 G DARPA生物技术办公室项目经理基本信息及所管理项目
附录 H DARPA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项目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附录 I 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主要承担机构地理位置及官方网站地址
附录 J DTRA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项目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附录 K COVID-19 研究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致谢

(2)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筛选和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第2章 痘苗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E3L基因缺失型痘苗病毒的构建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表达SARS-CoV-2RBDEPI重组痘苗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SARS-CoV-2 RBDEPI重组基因缺失型痘苗病毒的免疫原性研究
        3.1 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三篇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空气生物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1.1 Task Introduction
    1.2 Task Requirements
    1.3 Task Significance
Chapter2 Task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 Translation
Chapter3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3.1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3.2 Analysis of Text Features
    3.3 Selection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ools
    3.4 Prepar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4.1.2 Translation of Specialized Words
    4.2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4.3 Textual Level
        4.3.1 Textual Structure
        4.3.2 Stylistic Features
Chapter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I Source Text
Appendix II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4)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液相芯片技术简介
2 液相芯片技术优点
3 液相芯片技术在不同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3.1 在猪病方面
    3.2 在禽病方面
    3.3 在兔和啮齿类动物疫病方面
    3.4 在犬病方面
    3.5 在其他动物疫病方面
    3.6 在野生动物疫病方面
4 总结及展望

(5)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及其缺失对宿主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羊痘
    1.2 羊痘病毒
        1.2.1 羊痘病毒理化特性
        1.2.2 羊痘病毒基因组
    1.3 病毒的重组与纯化
        1.3.1 病毒的重组
        1.3.2 重组病毒的纯化
    1.4 宿主范围因子与锚蛋白
        1.4.1 宿主范围因子
        1.4.2 锚蛋白
    1.5 RNA干扰
        1.5.1 RNA干扰的机制
        1.5.2 RNA干扰的应用
    1.6 转录组技术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6 株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序列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毒株
        2.1.2 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亚克隆载体的构建
        2.1.5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序列分析
        2.1.6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PCR扩增
        2.2.2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克隆的菌液PCR检测
        2.2.3 ANK010、138、140、141.2和145 序列分析
        2.2.4 ANK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ANK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其在不同细胞生长情况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毒株、菌株与细胞
        3.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3.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3.1.4 融合PCR
        3.1.5 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3.1.6 原代细胞的制备与病毒的培养
        3.1.7 ANK 基因缺失的山羊痘病毒的重组(以山羊痘病毒 SS 株为例,其他毒株方法与其相同)
        3.1.8 重组病毒的纯化
        3.1.9 重组病毒的纯化鉴定
        3.1.10 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的生长情况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分段PCR扩增
        3.2.2 融合PCR扩增
        3.2.3 质粒双酶切
        3.2.4 原代睾丸细胞培养
        3.2.5 病毒培养
        3.2.6 重组病毒的构建
        3.2.7 重组病毒的纯化
        3.2.8 重组病毒的纯化鉴定
        3.2.9 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的生长情况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ANK基因141.2 缺失对羊痘病毒与宿主细胞转录水平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与毒株
        4.1.2 试剂
        4.1.3 siRNA的设计
        4.1.4 传代细胞的培养
        4.1.5 病毒滴度的确定
        4.1.6 siRNA的转染
        4.1.7 RNA的提取
        4.1.8 转录组测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病毒滴度的确定
        4.2.2 干扰RNA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4.2.3 干扰RNA对病毒基因组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多种猪源性外来病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五种猪病及病毒概况
        1.1.1 非洲猪瘟
        1.1.2 尼帕病毒病
        1.1.3 水疱性口炎
        1.1.4 塞尼卡谷病毒病
        1.1.5 口蹄疫
    1.2 液相芯片
        1.2.1 液相芯片原理
        1.2.2 液相芯片技术的特点
    1.3 液相芯片技术的应用
        1.3.1 猪病方面应用
        1.3.2 禽病方面应用
        1.3.3 反刍动物疫病方面
        1.3.4 实验动物疫病方面
        1.3.5 人兽共患病方面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多种猪源性外来病病毒单一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病毒和毒株
        2.1.4 培养基及相关的制备
        2.1.5 引物的设计、合成与筛选
        2.1.6 疫苗核酸的提取及反转录
    2.2 方法
        2.2.1 构建质粒
        2.2.1.1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1.2 重组质粒的提取
        2.2.1.3 重组质粒浓度的测定及拷贝数换算
        2.2.2 引物的筛选及单重PCR体系的建立
        2.2.3 单重PCR反应敏感性实验
        2.2.4 单重PCR反应特异性实验
    2.3 结果
        2.3.1 拷贝数计算
        2.3.2 引物的初步筛选
        2.3.3 单重PCR反应灵敏性结果
        2.3.4 单重PCR反应特异性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3 多种猪源性外来病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3.1.1 多重PCR退火温度的优化
        3.1.2 多重PCR方法敏感性实验
        3.1.3 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实验
        3.1.4 多重PCR方法重复性实验
    3.2 结果
        3.2.1 多重PCR退火温度的优化
        3.2.2 多重PCR方法的灵敏性实验结果
        3.2.3 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实验结果
        3.2.4 多重PCR方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4 多种猪源性外来病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病毒与毒株
        4.1.4 TAG的选择与修饰引物合成
    4.2 方法
        4.2.1 微球杂交缓冲液的制备及体系建立
        4.2.1.1 微球工作液的制备
        4.2.1.2 SAPE报告液的制备
        4.2.1.3 微球杂交体系的建立
        4.2.2 Luminex 200~(TM)液相芯片检测平台初始化
        4.2.3 PCR产物与微球杂交
        4.2.4 液相芯片杂交结果的判定
        4.2.5 液相芯片杂交条件的优化
        4.2.5.1 液相芯片杂交时间的优化
        4.2.5.2 液相芯片杂交温度的优化
        4.2.6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敏感性实验
        4.2.7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实验
        4.2.8 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稳定性实验
        4.2.9 临床样品检测
    4.3 结果
        4.3.1 液相芯片杂交时间优化实验结果
        4.3.2 液相芯片杂交温度优化实验结果
        4.3.3 液相芯片敏感性实验结果
        4.3.4 液相芯片特异性实验结果
        4.3.5 液相芯片稳定性实验结果
        4.3.6 临床样品检测
    4.4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猪细小病毒诱导猪胎盘滋养层细胞自噬性死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物病毒诱导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1.1 动物病毒诱导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1.1.1 细胞自噬概述
        1.1.2 动物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
        1.2 动物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1.2.1 细胞凋亡概述
        1.2.2 动物病毒诱导细胞凋亡
        1.3 动物病毒诱导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1.3.1 细胞自噬促进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1.3.2 细胞自噬抑制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猪细小病毒诱导的猪胎盘滋养层细胞自噬对细胞凋亡影响
        2.1 材料
        2.1.1 毒种和细胞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PTCs的培养
        2.2.2 PPV的增殖及鉴定
        2.2.3 PPV TCID50 测定
        2.2.4 PTCs DNA片段化检测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PTCs凋亡率
        2.2.6 PTCs中 Caspase活性检测
        2.2.7 PTCs自噬对细胞凋亡影响检测
        2.3 结果
        2.3.1 PPV的增殖及鉴定
        2.3.3 PPV的 TCID50测定
        2.3.4 PPV感染引起PTCs中 DNA出现片段化
        2.3.5 PPV感染引起PTCs凋亡率升高
        2.3.6 PPV感染引起PTCs的 caspase活性增强
        2.3.7 PTCs自噬抑制PPV诱导的PTCs凋亡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猪细小病毒感染诱导猪胎盘滋养层细胞自噬性死亡
        3.1 材料
        3.1.1 毒种和细胞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
        3.2.2 siATG5转染
        3.2.3 流式细胞术检测溶酶体膜通透性
        3.2.4 细胞浆蛋白提取
        3.2.5 western blotting检测
        3.3 结果
        3.3.1 PPV感染引起PTCs自噬性死亡
        3.3.2 抑制细胞自噬阻止PPV感染PTCs中 DND26 MFI降低
        3.3.3 PPV感染引起组织蛋白酶从溶酶体向细胞浆中释放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细胞自噬对猪细小病毒诱导自噬性死亡影响
        4.1 材料
        4.1.1 毒种和细胞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方法
        4.2.1 流式细胞术检测PTCs自噬性死亡率
        4.2.2 流式细胞术检测溶酶体膜通透性
        4.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蛋白酶从溶酶体向细胞浆中释放
        4.3 结果
        4.3.1 细胞完全自噬促进PPV感染PTCs自噬性死亡率增加
        4.3.2 PPV感染诱导PTCs中 DND26 MFI降低
        4.3.3 细胞完全自噬促进PPV感染PTCs中 DND26 MFI降低
        4.3.4 细胞完全自噬促进PPV感染后期组织蛋白酶从溶酶体向细胞浆中释放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念珠状链杆菌引起鼠咬热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
    2.2 细菌鉴定结果
    2.3 药敏结果
    2.4 疾病转归
3 讨论

(9)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
第1章 前言
    1.1 禽痘病毒简介
        1.1.1 禽痘病毒分类
        1.1.2 禽痘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
        1.1.3 禽痘病毒遗传进化
    1.2 禽痘病毒流行病学
        1.2.1 水禽感染禽痘病毒情况
        1.2.2 临床症状
        1.2.3 危害
    1.3 禽痘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1.3.1 病毒的分离培养
        1.3.2 电镜观察
        1.3.3 组织病理学观察
        1.3.4 诊断
    1.4 禽痘病毒的疫苗及保护情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序列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样本和SPF鸭胚来源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引物序列
        2.2.5 参考序列
        2.2.6 试剂配制
        2.2.7 Taq Man qPCR诊断
        2.2.8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和染色
        2.2.9 病毒粒子电镜检查
        2.2.10 鸭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2.2.11 鸭胚成纤维细胞接种
        2.2.12 间接免疫荧光
        2.2.13 基因克隆
    2.3 结果
        2.3.1 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
        2.3.2 病料诊断
        2.3.3 电镜观察
        2.3.4 包涵体检查
        2.3.5 鸭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2.3.6 鸭胚成纤维细胞接毒
        2.3.7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2.3.8 克隆基因的测序拼接
        2.3.9 进化树分析
        2.3.10 一致性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麻鸭源禽痘病毒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本来源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2.4 试剂配制
        3.2.5 病料的诊断
        3.2.6 病毒纯化
        3.2.7 纯化病毒的检测
        3.2.8 纯化病毒的核酸纯度和浓度检测
        3.2.9 电镜观察
        3.2.10 全基因组测序
        3.2.11 基因补缺
        3.2.12 基因预测与分析
    3.3 结果
        3.3.1 病料TaqMan qPCR诊断
        3.3.2 纯化病毒的核酸浓度和纯度检测
        3.3.3 电镜观察
        3.3.4 基因组测序
        3.3.5 基因补缺并拼接到基因组
        3.3.6 基因注释
        3.3.7 基因分析
        3.3.8 基因功能预测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动物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动物
        4.2.3 同居感染试验
        4.2.4 接毒试验
        4.2.5 组织嗜性试验
        4.2.6 保护力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同居感染试验
        4.3.2 接毒试验
        4.3.3 麻鸭源禽痘病毒的组织嗜性研究
        4.3.4 鸡痘疫苗对麻鸭源禽痘病毒的保护试验
    4.4 讨论
        4.4.1 麻鸭源禽痘病毒的接毒试验结果
        4.4.2 麻鸭源禽痘病毒可能是一种新的禽痘病毒
        4.4.3 麻鸭源禽痘病毒防控措施的探讨
    4.5 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讨论
        5.1.1 病毒分离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讨论
        5.1.2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讨论
        5.1.3 动物试验研究分析讨论
    5.2 全文创新点
    5.3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应用qRT-PCR方法检测鼠痘病毒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差异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株和试验动物
    1.2 试剂
    1.3 引物的合成与标准品的制备
    1.4 引物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分析
    1.5 感染小鼠组织的采集及病毒DNA的提取
    1.6 qRT-PCR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曲线
    1.7 qRT-PCR检测感染小鼠组织中ECTV载量
    1.8 感染小鼠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分析
2 结果
    2.1 ECTV 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1 ECTV qRT-PCR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2.1.2重复性试验
    2.2 小鼠不同组织病毒分布的含量检测
        2.2.1 肝脏和脾脏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分别于感染后
        2.2.2 ECTV感染小鼠的组织病毒载量检测与分析
3 讨论

四、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感染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D]. 王盼盼. 军事科学院, 2021
  • [2]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筛选和免疫原性研究[D]. 丛佳南. 吉林大学, 2021(01)
  • [3]《空气生物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胡宇嘉. 河北大学, 2021
  • [4]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杜文琪,夏立叶,李桂梅,单虎. 中国畜牧兽医, 2020(12)
  • [5]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及其缺失对宿主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D]. 张雪萍.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6]多种猪源性外来病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 王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7]猪细小病毒诱导猪胎盘滋养层细胞自噬性死亡作用研究[D]. 熊颖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念珠状链杆菌引起鼠咬热1例[J]. 麦文慧,陈少金,陈东科,朱雄,王日.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2)
  • [9]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动物实验研究[D]. 张红云. 华南农业大学, 2018
  • [10]应用qRT-PCR方法检测鼠痘病毒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差异分布[J]. 张君,成温玉,贾怀杰,牛贤云,程国锋,景志忠.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9(01)

标签:;  ;  ;  ;  ;  

鼠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传染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