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雷面波在填海造地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桥[1](2021)在《剪切波波速测试在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评价是工程的重要难题,依托武汉地铁12号线中一路站的软土地基加固检测工程实例,在介绍剪切波评价地基加固效果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采用剪切波波速测试技术对场区加固前后的地质体进行了波速观测,分析了波速变化规律,计算加固前后的压缩模量,并与静力触探方法计算的压缩模量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剪切波波速可划分各层土的土层、加固前后土层波速变化,为加固效果的力学特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水泥土搅拌桩对各层土的加固效果较为均匀,土的力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剪切波波速测试与静力触探测试可得到相同结果;采用剪切波波速测试成果获取的压缩模量对定量评价加固效果具有可行性。
欧阳锋,文辉辉[2](2020)在《瑞雷面波在注浆加固及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瑞雷面波法勘探是一种浅层物探勘探方法,可应用于公路、铁路、海港码头等多个工程领域,如工程勘探,岩土原位测试,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以及地基评估等方面。瞬态瑞雷面波法能够快速检测地层的剪切波速度,进行地层划分、评价地基场地类型、分析地基处理效果。本文介绍了瑞雷面波法勘探的原理以及现场工作参数的选取,并通过检测地基注浆加固效果以及检测强夯地基加固效果应用实例,说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韩力,帅海乐,葛枝华,何飞,宋勇,谭祖彪,汪太珩,张克利[3](2020)在《强夯填土地基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强夯填土地基的密实度差异性大,这造就其地球特征参数不同。通过对强夯填土地基的地球物理特征理论分析总结,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对特征参数和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联度,最终用以评价地基的加固效果。
胡瑞庚[4](2018)在《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滨海和山区城市将填海造地与削峰填谷作为缓解土地需求的方法。填海造地与削峰填谷形成的高填方地基虽经分层夯实,但沉降还是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发生,这些因素包括原地基的性状、填土材料、夯实方法、夯实程度和排水效果等。当上部结构对变形不敏感或要求不高时,可直接使用夯实填土作地基,当填土厚薄、地质差异较大或建设荷载较大、对变形敏感的结构时,还需在填土中打设桩基。当桩侧土沉降大于桩身沉降时,就会导致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负摩阻力的性状如何严重影响到工程造价甚至建(构)筑物的安全与成败,因此,在填海造地与削峰填谷形成的迅速推广过程中,高填方地基夯实和夯实后桩侧负摩阻力计算问题日益凸显。高填方地基影响桩侧负摩阻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方面:1)如何夯实和夯实效果是影响填土地基变形的重要因素;2)填土地基土体变形的大小是桩基负摩阻力产生与否及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高填方地基夯实和夯实后桩侧负摩阻力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四川南充某化工厂高填方地基处理项目,对高填方地基从夯实和负摩阻力两个角度进行了现场原位试验研究,一方面从控制负摩阻力的角度设计强夯参数处理高填方地基,并从设计优化(探究强夯能级与室内击实试验及最优含水量的关系)、施工优化(提出以夯沉量检测夯实度的方法控制强夯处理效果)对强夯参数进行优化,所得结论用于指导现场强夯施工。另一方面采用现场原位试验与室内试验、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变化规律、夯实地基考虑固结效应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以变形控制桩侧负摩阻力的设计方法三方面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击实试验击数对最优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击实试验的击数宜按现场单体积击实能与击实试验单体积击实能基本相等的原则确定。利用夯后沉降量Δh与夯后土体夯实度λc的拟合公式通过夯沉量控制土层夯实度,其值与现场实测夯实度相差3.25%,误差较小,说明利用拟合公式由夯沉量估算夯实度是可行的。(2)3根试桩未处理填土层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均呈现“负摩阻力-正摩阻力”变化的现象,强夯未处理填土层均出现负摩阻力,且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端承桩负摩阻力区段大于摩擦桩。在7~11m深度范围,摩擦桩桩周土层产生的平均最大桩侧负摩阻力约3.9kPa,端承桩约为6.9kPa,在11~15m深度范围,摩擦桩桩周土层产生的最大桩侧负摩阻力约24.4 kPa,端承桩约为30.4 kPa。(3)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强夯未处理填土层可能会由初期提供的正摩阻力变化为负摩阻力。故对高填方地基,应考虑填土深度范围由于固结效应产生的负摩阻力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4)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作用于桩身的下拉荷载趋于定值,作用于端承桩的下拉荷载比摩擦桩高41.2%~55.4%,对高填方地基,强夯预处理后选择摩擦桩能减小未处理填土层产生的下拉荷载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5)基于荷载传递法,理论推导得到考虑固结效应的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差分法将该方法得到的微分方程离散为差分方程求解,得到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该方法计算的桩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计算的中性点深度与实测结果相差约12.9%,基本满足工程使用要求。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值约是现场实测值的2倍,有待于更多的工程实测验证,实际应用时可将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值乘以0.6的折减系数。(6)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建立填土场地桩基模型,研究不同填土处理厚度时桩顶及桩周土沉降、桩身轴力与负摩阻力的变化关系,得到合理、经济的填土处理厚度,根据填土处理厚度确定强夯能级,建立以变形控制桩侧负摩阻力的设计方法。
赵永祥[5](2017)在《高能级强夯在大亚湾石化区扩容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惠州炼化项目二期工程地质条件,试验研究了高能级强夯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强夯设计方法,对夯后地基土进行了检测评价,指出高能级强夯法加固处理填海场地地基效果显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伊梦祺[6](2015)在《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广泛实施,越来越多的大规模投资建设项目在西北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航空运输产业。但是不同于中东部地区,机场建设场区多在山区地带,多面临高填方,高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及气候环境异常等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因此高填方地基处理及稳定性研究成为了西北地区机场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陇南成州机场建设项目为背景,论述了国内外高填方项目工程的研究现状及施工技术的进展,根据对该场区特殊地质情况的勘查与调研,设立相应合理与正确的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地基处理及填筑碾压的适用技术,最后对高填方地基处理试验进行分析且就其稳定性开展数值模拟计算与研究。具体试验与研究工作如下:(1)在广泛查阅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强夯法加固机理的深入探究,设计现场强夯试验。调查资料显示,强夯法作为地基处理方法是非常高效且可行的,该场区地基处理应首先选择强夯法。(2)通过对现场填筑碾压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可知:振动碾压及振动碾压结合强夯法的土方填筑方法可操作性强且处理效果良好,并且无论上述哪种工艺,填土含水量都是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此问题。通过试验结果与处理效果相比对,给出适用于本机场场区合理的压实建议。(3)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强夯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与计算,总结了不同夯击次数下地表沉降量及作用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现场强夯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判断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说明采用强夯法对地基加固处理是可行的。
倪宏革,李璞晟,李桂花[7](2014)在《强夯法加固风化花岗岩高路堤现场试验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风化花岗岩混合料,对潍坊市郊区深坑中高填路堤进行分层强夯填筑,通过不同夯击能下的强夯土体变形试验,确定了关键施工参数.采用压实度、载荷试验和瑞利面波等原位测试手段测定了强夯前后路基的压实程度和力学性能,显示强夯施工后填料层变形模量能普遍提高1.6—3.5倍,锤底下填料层的变形模量要大于地表夯点间的变形模量,干密度和孔隙比数值变化也反映类似规律.在填土深度5m范围内,夯后面波速度明显提高,达到240—320m/s左右,加固效果明显.建立了瑞利波波速和土基变形模量以及干密度间的表达式,达到快速检测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和评价路基整体质量与力学性能的目的.
詹景忠[8](2013)在《强夯法在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强夯法由法国梅纳(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它是利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土强大的冲击和振动,以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的目的。强夯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广、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特别是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大幅增长,建设项目大量向城市周边山区扩张,越来越多的山地工程建设将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因此,对强夯法处理山地高填土地基的处理理论和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具有非常显着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本文对广泛应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综合论述,并着重说明采用强夯法进行高填方地基处理的原因。强夯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着、机械设备简单、施工工艺简便、节约施工材料、造价较低等优点,特别是在处理以块石、碎石为主的山地高填方地基有很大的优势。其次本文阐述了强夯加固处理高填方地基的施工工艺特点和工艺流程以及重点分析强夯法加固机理。以福州马尾沁园春(水岸君山)项目为例,进行强夯参数设计与确定,对于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间歇时间、夯点布置和间距等关键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设计时,不能仅单凭理论公式确定,应根据有关单位的设计、施工经验、机械设备条件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最后本文以福州马尾沁园春(水岸君山)项目为实例,采用瑞雷波面检测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绘制了面波波速等值线图、面波频散曲线图,分析产生原因并找出规律。平板载荷试验应用于该项目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强夯法地基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李勇[9](2012)在《瑞雷面波结合静载在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220kV临港变电站地基强夯检测工程为例,首先在试验区静力载荷试验点上布置瑞雷波试验点,将瑞雷波波速分层结果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有效结合在一起,并采用数学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瑞雷波速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模型,然后将此关系模型应用于该场地其他瑞雷波检测点处,以此推算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在承载力特征值偏低处,通过钻孔验证的方式,证明了瑞雷面波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李大维[10](2012)在《高速公路大粒径填石路堤修筑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路网不段完善,填石路堤作为一种特殊的路堤结构形式,已在山岭重丘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大粒径石料因其颗粒尺寸大、细料含量少、粒组变异性强等特点给施工和检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从填石料的压实特性入手,通过整理分析我国近年来填石路堤修筑工程实例,对填石料的压实方法和压实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广乐高速试验段现场研究,通过对填料最大粒径、松铺厚度、粒径组成,压实机械以及碾压遍数等影响压实效果因素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填石路基填料的摊铺与整平技术、压实机械选择、压实工艺以及边坡施工技术等关键问题,通过现场检测试验,从沉降量、沉降率、干密度、孔隙率等方面对压实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与工程实践相适应,能够有效反映压实质量的检测标准,进而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施工技术方法,指导现场生产实践。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大粒径填料更广泛的应用于工程作出了合理研究与探索。对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建设投资、确保工程施工工期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瑞雷面波在填海造地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瑞雷面波在填海造地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剪切波波速测试在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剪切波波速评价地基加固效果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1.1 剪切波波速评价地基加固效果的基本原理 |
1.2 现场剪切波波速测试方法 |
2 工程概况 |
3 加固前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 剪切波波速测试成果分析 |
3.2 与静力触探测试成果的比较 |
4 结论 |
(2)瑞雷面波在注浆加固及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瑞雷面波法的测试原理 |
1.瑞雷波与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 |
2.瑞雷波现场测试方法与原理 |
三、工程实例 |
1.瑞雷面波在地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
2.强夯地基瑞雷波检测及分析 |
四、结论 |
(3)强夯填土地基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强夯填土地基特性 |
2 强夯填土地基地球物理特征 |
2.1 强夯地基的波特征 |
2.2 强夯地基的电阻率特征 |
2.3 强夯地基的地球物理特征差数分析 |
3 强夯填土地基的地球物理特征解释 |
4 结语 |
(4)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强夯处理后桩基承载特性研究 |
1.2.2 桩侧负摩阻力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高填方地基强夯试验与参数优化研究 |
2.1 概述 |
2.2 工程、地质概况 |
2.3 高填方地基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
2.3.1 密度、(界限)含水量试验 |
2.3.2 颗粒分析试验 |
2.4 强夯设计参数确定 |
2.5 强夯参数优化 |
2.5.1 强夯能级与击实试验击数关系 |
2.5.2 最优含水量与击实试验击数关系 |
2.5.3 强夯设计参数优化与现场实施 |
2.6 现场试验 |
2.6.1 夯实度测试 |
2.6.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
2.6.3 动力触探试验 |
2.6.4 瑞利波测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
3.1 高填方夯实地基负摩阻力问题 |
3.2 桩侧负摩阻力作用机理 |
3.2.1 负摩阻力的概念 |
3.2.2 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 |
3.2.3 单桩负摩阻力的时间效应 |
3.3 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受力性状试验 |
3.3.1 钻孔灌注桩参数设计 |
3.3.2 桩身内力测试 |
3.3.3 中性点位置测试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桩身轴力 |
3.4.2 桩侧摩阻力 |
3.4.3 土层沉降 |
3.5 考虑桩侧负摩阻力桩基设计研究 |
3.5.1 桩侧负摩阻力取值 |
3.5.2 下拉荷载对桩型的影响 |
3.5.3 高填方夯实地基桩基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
4.1 负摩阻力常用计算方法 |
4.1.1 极限分析法 |
4.1.2 荷载传递法 |
4.1.3 弹性理论法 |
4.1.4 剪切位移法 |
4.2 考虑固结效应的负摩阻力计算公式 |
4.2.1 计算公式的提出 |
4.2.2 桩土相对位移计算 |
4.2.3 桩土荷载传递函数建立 |
4.2.4 界限位移值确定 |
4.2.5 计算公式的数值解法 |
4.3 计算公式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以变形控制桩侧负摩阻力的桩基数值模拟分析 |
5.1 概述 |
5.2 MIDAS GTS NX软件介绍 |
5.2.1 软件特点 |
5.2.2 软件求解过程 |
5.3 填土地基单桩负摩阻力模型建立 |
5.3.1 基本假定 |
5.3.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5.3.3 网格拓扑和质量检查 |
5.4 计算结果分析 |
5.4.1 桩周土沉降 |
5.4.2 桩顶及桩身沉降 |
5.4.3 桩身轴力 |
5.5 以变形控制桩侧负摩阻力设计计算 |
5.5.1 上部结构变形控制 |
5.5.2 桩侧下拉荷载计算 |
5.5.3 强夯能级选择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5)高能级强夯在大亚湾石化区扩容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述 |
2 工程地质条件 |
3 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 强夯分区 |
3.2 布点方式及夯击数 |
3.3 试夯区的质量检验 |
4 强夯设计 |
5 效果检测及分析 |
6 结语 |
(6)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强夯法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强夯法与振动碾压法加固地基土的机理分析 |
2.1 强夯法加固机理 |
2.1.1 夯击能的传递机理 |
2.1.2 强夯振动波压密理论 |
2.1.3 强夯时效理论 |
2.2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 |
2.2.1 经验公式法 |
2.2.2 能量守恒法 |
2.2.3 动力模型法 |
2.2.4 规范查表法 |
2.3 强夯法数值计算模型 |
2.4 强夯法控制高填方沉降量的机理研究 |
2.5 强夯结合碾压对沉降量进行控制 |
2.5.1 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加速沉降 |
2.5.2 分层碾压的物理过程 |
2.5.3 碾压密实与土体强度关系 |
2.5.4 孔隙水压力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场强夯试验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
3.2.1 工程地质条件 |
3.2.2 水文地质条件 |
3.3 现场强夯试验 |
3.3.1 选取合适试验段 |
3.3.2 具体试验方案 |
3.3.3 试验段现场试夯 |
3.3.4 试夯效果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现场填筑体碾压试验研究 |
4.1 填方施工 |
4.1.1 填料选择要求 |
4.1.2 密实度 |
4.2 振动碾压试验 |
4.2.1 试验参数确定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4.3 振动碾压结合强夯试验 |
4.3.1 试验参数确定 |
4.3.2 试验结果分析 |
4.4 补充试验:挖填交接处和坡脚处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限元数值分析处理 |
5.1 强夯有限元模拟研究 |
5.1.1 本构模型与强度准则 |
5.1.2 数值模拟的基本假定 |
5.1.3 土层参数 |
5.1.4 变形模量的增长模式 |
5.2 强夯数值分析与研究 |
5.2.1 土层参数变化规律 |
5.2.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强夯法加固风化花岗岩高路堤现场试验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风化花岗岩填料层试验及强夯设计 |
1. 1风化花岗岩填料工程特性分析 |
1. 2强夯现场试验 |
2强夯施工效果综合检验 |
2. 1用探坑试验测试干密度 |
2. 2平板载荷试验 |
2. 3瞬态瑞利波测试 |
3强夯施工综合检验方法讨论 |
3. 1瑞利波速与路基压实度关系研究 |
3. 2瑞利波速与路基变形模量的关系研究 |
3. 3 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
4结论 |
(8)强夯法在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强夯法的起源及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
2.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
2.2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
2.3 地基处理方法规划程序和选用原则 |
2.3.1 地基处理规划程序 |
2.3.2 选用原则 |
2.4 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原因分析 |
2.4.1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优点与适用性分析 |
2.4.2 采用强夯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三章 强夯法加固机理综述 |
3.1 强夯法加固机理研究现状 |
3.2 波动理论 |
3.2.1 弹性半无限空间的波体系 |
3.2.2 波的传播过程 |
3.2.3 波对山地高填方地基的加固机理 |
3.3 强夯加固机理分析 |
3.3.1 动力固结理论 |
3.3.2 非饱和土强夯加固机理 |
3.3.3 饱和土强夯加固机理 |
3.3.4 复合式强夯加固机理 |
3.4 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地基加固机理 |
3.4.1 假定 |
3.4.2 碰撞理论 |
3.4.3 夯锤与土的作用时间 |
第四章 强夯设计及工程运用 |
4.1 强夯设计步骤 |
4.2 强夯参数设计 |
4.2.1 有效加固深度 |
4.2.2 单击夯击能 |
4.2.3 夯锤面积 |
4.2.4 加固范围 |
4.2.5 单点夯击次数 |
4.2.6 夯点的布置 |
4.2.7 夯间距 |
4.2.8 夯击遍数 |
4.2.9 夯间间隔时间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及场地情况 |
5.1.1 地形地貌 |
5.1.2 场地岩土层结构 |
5.1.3 场地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
5.1.4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的确定 |
5.1.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5.1.6 场地地震效应 |
5.2 强夯施工步骤 |
5.3 强夯夯击施工路线和夯击方法 |
5.4 施工技术参数 |
5.4.1 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 |
5.4.2 加固范围的确定 |
5.4.3 夯击能的确定 |
5.5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
5.6 强夯施工管理控制 |
第六章 强夯地基检测技术 |
6.1 强夯加固质量监测 |
6.2 强夯加固质量检测 |
6.2.1 原位试验 |
结论和展望 |
1. 结论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瑞雷面波结合静载在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瑞雷面波检测的方法原理 |
2 瑞雷面波波速VR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的关系模型 |
3 工程实例 |
3.1 瑞雷波检测工作方案 |
3.2 钻孔验证 |
4 结论 |
(10)高速公路大粒径填石路堤修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填料的压实方法 |
2.1 压实机具的发展 |
2.2 填石路堤压实方法 |
2.3 大粒径石料的压实特点 |
2.3.1 石料压实影响因素 |
2.3.2 石料压实质量检测 |
2.4 小结 |
第三章 填石路堤修筑现场试验 |
3.1 试验路段工程概况 |
3.2 试验路段现场修筑方案及测试项目 |
3.2.1 压实机械的选择 |
3.2.2 松铺厚度和最大粒径的选择 |
3.2.3 试验方案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静载 20T 单机振动碾压试验结果 |
3.3.2 静载 25T 单机振动碾压试验结果 |
3.3.3 振动碾压与冲击碾压组合试验结果 |
3.3.4 瞬态瑞雷面波测试结果 |
3.3.5 填料级配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 |
4.1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 |
4.1.1 填料的开采 |
4.1.2 填料的运输 |
4.1.3 填料的摊铺方法 |
4.1.4 填料的整平 |
4.1.5 填石路堤碾压 |
4.1.6 填石路堤边坡码砌 |
4.2 填石路堤质量检测 |
4.2.1 压实标准的提出 |
4.2.2 沉降差检测 |
4.2.3 沉降率检测 |
4.2.4 干密度检测 |
4.2.5 孔隙率检测 |
4.3 小结 |
第五章 填石路堤的施工检测暂行规定 |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瑞雷面波在填海造地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剪切波波速测试在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 朱文桥. 福建建材, 2021(03)
- [2]瑞雷面波在注浆加固及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J]. 欧阳锋,文辉辉.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04)
- [3]强夯填土地基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J]. 韩力,帅海乐,葛枝华,何飞,宋勇,谭祖彪,汪太珩,张克利. 低温建筑技术, 2020(01)
- [4]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D]. 胡瑞庚.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6)
- [5]高能级强夯在大亚湾石化区扩容工程中的应用[J]. 赵永祥. 山西建筑, 2017(09)
- [6]陇南成州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D]. 伊梦祺. 兰州理工大学, 2015(03)
- [7]强夯法加固风化花岗岩高路堤现场试验检测[J]. 倪宏革,李璞晟,李桂花.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4(01)
- [8]强夯法在山地高填方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詹景忠. 福州大学, 2013(09)
- [9]瑞雷面波结合静载在强夯检测工程中的应用[J]. 李勇. 广东科技, 2012(13)
- [10]高速公路大粒径填石路堤修筑技术研究[D]. 李大维.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