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痛兔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俞欣[1](2020)在《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前瞻性研究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脏复跳后肺动脉压的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30天死亡率等的影响。明确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改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作用;并探讨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病人52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电脑软件随机分为SGB组(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0.9%生理盐水星状神经节阻滞)。所有患者术前均排除局麻药过敏、激素使用及发热等影响炎症应激反应的疾病史。其中一例SGB失败,一例再次体外,最终共有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所有手术都由同一治疗组成员完成,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术前心功能、运动耐量、术前射血分数、术前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压、SGB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及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血量、停机后肺动脉及复跳后房颤、室颤发生率;术后情况(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30天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氧合损伤、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出血、认知功能等)并行Clavien Dindo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变量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发现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一共50例患者纳入统计,每组25例。超声引导下的左侧SGB操作安全,无一例患者出现血肿、喉返神经麻痹、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年龄、性别、BMI、ASA分级、心功能、疾病种类以及手术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SGB组行阻滞后10Min收缩压短暂下降(142.96±15.16vs 128.48±18.29,P<0.05)。2、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术中血量、术中血制品使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SBG组患者复跳后平均肺动脉压显着下降(4.32±7.71mm Hg vs 1.80±5.87mm Hg,P<0.05),室颤发生率明显下降(12%vs 36%,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SBG组患者氧合损伤、谵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拔管时间,SBG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射血分数、术后Troponin I升高程度,30天死亡率比较,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SBG组略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两组行Clavien Dindo并发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SGB组Clavien Dindo III-IV严重并发症评分明显降低(24%vs 4%,P<0.01)。4、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评级显着增加患者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P<0.01)。性别、年龄、吸烟史、ASA>3、SGB、插管时间、运动耐量<3是导致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而运动耐量<3是导致术后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左侧SGB操作安全,无一例患者出现血肿、喉返神经麻痹、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下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复跳时肺动脉压,减少复跳时室颤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心律失常、谵妄、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率,减轻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统计分析发现男性、高龄、吸烟史、SGB、拔管时间是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运动耐量<3是心脏术后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可以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其康复。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由于外科创伤、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免疫抑制,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改善心脏术后预后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mmune,NI)网络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而交感神经系统在维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稳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BG)通过对交感阻滞实现对机体炎症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动物和人体中得到证实。在第一分题临床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SBG可以显着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改善预后。本部分聚焦CPB后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控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严重并发症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5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纳入此研究。具体分组、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详细情况详见第一部分。记录两者患者术后24小时内白细胞计数、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数,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内SIRS的发生率。通过动态测量阻滞前(T1)及阻滞后6h(T2)、1d(T3)和5d(T4)四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浆TNF-α、IL-1β、IL-10等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符合24小时内SIRS诊断单项标准WBC>12×109/L或HR>90bmp患者,SGB组有所减少,但两者相比未达统计学意义。体温和呼吸指数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GB有效下调CPB术后6小时升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26+2.60 vs 89.5+3.42,P<0.01),而上调CPB术后5天下降的淋巴细胞百分比(10.94+6.15 vs 15.76+4.99,P<0.05)。SGB组和对照组24小时SIRS发生率分别是40%和72%,SGB能显着降低CPB术后24小时SIRS的发生率(P<0.05)2、和对照组相比,SBG有效抑制了阻滞后6小时{50.7(27.1,72.4)vs 28.2(24.6,39.3)}及1天{42.6(25.8,72.8)vs 25.7(24.1,44.4)}TNF-α的升高程度(P<0.05)。但两组白介素IL-1β、IL-10浓度比较,各个时间点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SBG能有效抑制CPB后血浆TNF-α的升高,促进上调的中性粒细胞和下调的淋巴细胞恢复,有效降低心脏术后24小时SIRS的发生率。但对主要促炎因子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等无显着影响。
尧章泉[2](2017)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文中认为急性肺损伤(ALI)是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最早出现的器官损伤之一,在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发展为脓毒症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PHSML)是ALI发生的重要机制与关键环节,寻找针对PHSML防治休克ALI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疼痛患者的治疗,并且已向其它疾病拓展,但SGB对于重症失血性休克、以及导致的器官损伤有何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细胞自噬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细胞自噬在失血性休克后器官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阐明,同时PHSML介导ALI的发生机制是否与细胞自噬有关?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在建立大鼠SGB技术的基础上,观察SGB对清醒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存活时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SGB及自噬工具药对失血性休克后ALI的作用,以及静脉输入PHSML对SGB的作用,明确SGB减轻失血性休克ALI的作用与细胞自噬机制,以期为防治失血性休克及其导致的ALI提供一定的实验资料。首先,建立了对星状神经节(SG)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模拟可逆性长效SGB的方法;应用股动静脉置管放血的方法建立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清醒模型;将12只健康雄性大鼠分成两个组,分别是休克组(shock)、Shock+SGB组,观察SGB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时间与存活率的作用;结果显示,Shock组的6只大鼠在24 h内死亡,Shock+SGB治疗组的6只大鼠的存活时间较Shock组显着延长。研究结果提示SGB对失血性休克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然后,应用12只健康雄性大鼠常规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液体复苏后行肠淋巴管插管,留取PHSML。在此基础上,使用48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n=6):假手术组(Sham)、Sham+SGB组、Shock组、Shock+SGB组、Shock+SGB+PHSML静脉输入(Shock+SGB+PHSML)组、Shock+3-甲基腺嘌呤(3-MA)组、Shock+SGB+雷帕霉素(RAPA)组、Shock+SGB+PHSML+3-MA组。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在低血压60 min、液体复苏结束后3 h或相应时间点,采集动物血标本,留取肺组织,制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组织切片,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湿/干比等指标,观察SGB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作用。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引起了大鼠肺组织结构损伤,表现在组织学评分、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显着升高;SGB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学评分、湿干重比、通透性指数;输入PHSML废除了SGB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学评分、湿干重比、通透性指数的作用;3-MA治疗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学评分、湿干重比、通透性指数;3-MA治疗进一步抑制了静脉输入PHSML对提高大鼠肺组织学评分、湿干重比、通透性指数的负性作用;RAPA对SGB发挥了较弱的作用。进一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肺组织细胞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LC3-II阳性表达在细胞质;Sham组与Sham+SGB组肺组织细胞LC3-II有少许阳性表达;Shock组LC3-II阳性表达明显增多;Shock+SGB组LC3-II阳性表达较Shock组弱;SGB治疗和3-MA治疗均降低了Shock组大鼠肺组织LC3-II表达;静脉输入PHSML、RAPA治疗废除了SGB降低LC3-II表达的作用;3-MA治疗减轻了静脉输入PHSML引起的LC3-II高表达。研究结果表明,SGB显着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进一步减轻失血性休克后的A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失血性休克导致的细胞过度自噬有关。
陈茜[3](2014)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D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SD大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离体心功能的影响,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临床改善心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8~10周龄﹑体重180~220克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LS组);(2)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RS组);(3)手术对照组(C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完成麻醉后,钝性分开左右胸头肌,沿食管旁找到星状神经节,埋管并缝皮,7天后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实验,观察是否出现霍纳综合征,并连续给药两周。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建立成功后,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建立SD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大鼠腹腔注射肝素后,仰卧位固定,迅速开胸,取出心脏,置于4℃冷的K-H液中分离主动脉,悬挂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上。K-H液灌注15~20分钟,达到平衡末时测定冠脉流量(CF),记录相关的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收缩期心室内压力升高速率(+dp/dt)﹑舒张期心室内压力升高速率(-dp/dt)。同时取下心脏离心后取上清,经过加标准品﹑加样﹑加抗体﹑洗涤以及加底物等步骤后,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肽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结果:1.与C组相比,RSGB组LVDP﹑+dp/dtmax﹑-dp/dtmax﹑CF及HR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RSGB组的LVEDP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相比,LSGB组LVDP﹑+dp/dtmax﹑-dp/dtmax及CF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SGB组的LVEDP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B组相比,RSGB组LVDP﹑+dp/dtmax及-dp/dtmax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RSGB组LVEDP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C组相比,RSGB组和LSGB组EPI﹑NE﹑NPY及VIP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LSGB组相比,RSGB组EPI﹑NE及NPY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增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对SD大鼠离体心功能有促进作用;2.左右两侧星状神经节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区域不同,两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增强心功能的效果更佳。
陈勇[4](2013)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18~20月龄,体重500~7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6):正常对照组(C组)、手术处理组(O组)、生理盐水+手术处理组(NS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手术处理组(SGB组)。O组浅麻醉后解剖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但不行阻滞;SGB组浅麻醉后解剖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并用0.25%布比卡因0.15mL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NS组浅麻醉后解剖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后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15min时O组、SGB组和NS组均实施剖腹探查术,维持手术探查时间30min,C组不给予任何操作。分别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前(T1,基础状态)、手术结束时(T2)、术后12h(T3)、24h(T4)及48h(T5)五个时间点经大鼠尾静脉采集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术后12h(T3)、24h(T4)、72h(T6)各时间点每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取海马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余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结果:(1)与C组比较,O组和NS组术后1~5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SGB组术后1、2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O组、NS组和SGB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O组比较,NS组术后2~4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SGB组术后1~5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2)与C组比较,O组、NS组和SGB组T2~5时血清S100β及NSE浓度升高(P<0.05);与O组比较,NS组T3~5时血清S100β浓度降低(P<0.05),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SGB组T2~5时血清S100β及NSE浓度降低(P<0.05)。(3)C组各时点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未见异常;O组、NS组和SGB组T3、T6时CA1区少量海马神经元出现细胞变性,偶可见细胞核固缩、细胞核溶解等征象,O组和NS组T4时变性的海马神经元数量增多,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出现细胞核固缩、细胞核溶解征象加重,观察到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与NS组比较,SGB组T4、T6时出现变性的、细胞核固缩或细胞核溶解的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观察到的神经元数量增加。结论:手术操作可致老龄大鼠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通过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浓度,改善大鼠术后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贺纯静,聂浩雄,罗依然,冯亚平[5](2012)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缓解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spasm,CV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模型成功的健康雄性大耳白兔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A组)、SAH组(B组)、SAH加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组(C组)。分别于第1次注血前(T1)、注血后30 min(T2)、第1次注血后7 d(T3)取静脉血及脑脊液各2 ml于低温冰箱保存备用,并行脑血管造影测量基底动脉值。并于T3记录神经系统损害级别。结果三组T1时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B、C两组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均小于A组,B组又小于C组(P<0.01)。三组T1时血浆、脑脊液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均低于T1,B、C组又低于A组(P<0.01)。T3时B、C组的神经功能均低于A组,C组又优于B组(P<0.01)。结论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缓解SAH后CVS,提高血清、脑脊液NO含量及NOS的活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范国明,龚遂良,戴加平,周红梅,陈刚[6](2012)在《股神经阻滞对骨关节炎模型兔血清P物质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骨关节炎致痛后兔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成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1周,ELISA法测三组血清P物质的变化。结果:股神经阻滞后一周,空白组血清P物质29.34±1.43,对照组43.18±15.55,实验组28.66±2.92,空白组和对照组及对照组和实验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骨关节炎模型致痛后兔血清P物质增高,股神经阻滞能使血清中P物质释放受抑制,镇痛作用与兔行为学及关节病理学表现一致。
范国明[7](2011)在《股神经阻滞对兔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股神经阻滞对兔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对膝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成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1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测三组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变化。结果:股神经阻滞后,空白组血清P物质29.34±1.43,对照组43.18±15.55,实验组28.66±2.92.空白组和对照组及对照组和实验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脊髓P物质免疫组化光密度空白组9.60±2.79,对照组24.46±4.78,实验组21.56±6.94,对照组和实验组无显着性差异,滑膜中未测得P物质阳性颗粒。结论: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神经阻滞后血清中P物质释放受抑制,脊髓P物质变化不明显,单一股神经阻滞治疗膝疼痛效果不全:
曾德亮[8](2010)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择期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SGB组(S组)。患者入室后局麻下左颈内静脉穿刺逆行置管至颈静脉球部备采集血标本,S组以0.25%罗哌卡因10ml行右侧SGB,出现Homer综合征为有效,C组不行SGB。分别于左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即刻(T0)、主动脉开放后10min(T1)、术后2h(T2)、6h(T3)及24h(T4)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8ml,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丙二醛(MDA)、氧化氮(NO)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内皮素-1(ET-1)、神经组织蛋白(S100β)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第7天分别用简易智能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评分,并观察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T1-T4血浆TNF-α、IL-8、MDA、ET-1、S100β及NSE浓度降低,IL-10浓度及SOD、cNOS活性升高,NO在T1升高,T2、T4降低,iNOS活性在T3、T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组NO/ET-1比值在T1-T2低于To和S组,T3时仍低于T0(P<0.05或0.01),S组NO/ET-1比值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C组13例、S组10例患者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但S组MMSE评分高于C组。两组出现POCD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浆S100β及NSE浓度均高于相应组的无POCD患者,但和C组比较,S组降低(P<0.05)。结论:SGB有利于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脑损伤,有一定的脑保护效应。可能与SGB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颅内过度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调节NO和ET-1的释放,维持NO/ET-1相对平衡,改善围CPB期脑组织灌注有关。
聂玉艳,李季,韩伟,赵恒兰[9](2008)在《60例子宫次全切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作用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B组在手术关腹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C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及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4、6、8、12h疼痛的VAS,A组要低于B组和C组(P<0.05);术前3组血浆P物质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各组的P物质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在术后12h血浆P物质的浓度达高峰;术中和术后A组血浆P物质升高的幅度要小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穿刺前静脉应用氯诺昔康在子宫次全切术中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而间接抑制血浆P物质来减轻术后疼痛。
朱建军[10](2007)在《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血浆及其相应脊髓节段P物质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行为学及血浆和相应脊髓节段SP的影响,初步探讨SP在电针干预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神经痛动物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假电针组。电针组电针大鼠“环跳”穴和“委中”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7日。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外周血及相应脊髓节段SP的变化。结果:1.造模后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潜伏期比造模前显着缩短(P<0.01);2.电针干预后电针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相比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3.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各组无明显差别(P>0.05);4.血中SP含量各组无明显差别(P>0.05);5.脊髓相应节段SP的含量电针组显着增高(P<0.05),模型组比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无明显差别(P>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电针对神经痛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电针通过降低或减少神经性痛所致的脊髓SP的释放,使脊髓中SP储存增加,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痛兔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痛兔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序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 |
2.2 一般资料 |
2.3 两组患者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
2.4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
2.5 SGB对体外循环复跳及术后预后影响 |
2.6 SGB对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 |
2.7 并发症严重程度对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2.8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采集、保存 |
2 检测指标 |
2.1 SIR指标 |
2.2 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检测 |
2.3 SIRS的诊断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SGB组与对照组手后24小时内SIRS发生情况及诊断单项指标比较 |
3.2 SGB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 |
3.3 SGB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致炎/抗炎反应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D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1.1 动物分组 |
1.2 建立星状神经节阻滞模型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物及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准备 |
2.2.2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制备 |
2.2.3 大鼠心脏保存 |
2.2.4 ELISA 分析大鼠心肌中 EPI﹑NE﹑NPY 及 VIP 浓度 |
2.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大鼠心脏功能指标 |
3. 三组大鼠心肌组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 Y 及血管活性肠肽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1 |
参考文献 |
综述 2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实验药品的配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3 认知功能测试 |
2.2.4 标本采集 |
2.3 观察及检测指标 |
2.3.1 一般情况 |
2.3.2 行为学指标 |
2.3.3 血清 S100β蛋白及 NSE 浓度的测定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Morris 水迷宫结果 |
3.3 血清 S100β及 NSE 浓度 |
3.4 海马 CA1区神经元光镜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
4.1.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解剖结构 |
4.1.2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方法 |
4.1.3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作用机理 |
4.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
4.3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今后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股神经阻滞对兔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药物及试剂 |
2.2 方法 |
2.3 图像采集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用 |
3 结果 |
3.1 大体形态学表现 |
3.2 骨关节炎模型兔子行为学表现 |
3.3 兔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改变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持课题和发表论文 |
作者简历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2 星状神经节阻滞脑损伤的影响(综述) |
3 致谢 |
4 附录 |
作者简历 |
(9)60例子宫次全切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标本的采集与测定 |
1.4 监测项目和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
2.3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浆P物质浓度 |
3 讨论 |
(10)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血浆及其相应脊髓节段P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综述 |
四、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痛兔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俞欣. 浙江大学, 2020(01)
- [2]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D]. 尧章泉. 河北北方学院, 2017(02)
- [3]星状神经节阻滞对SD大鼠离体心功能的影响[D]. 陈茜. 皖南医学院, 2014(05)
- [4]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 陈勇. 南昌大学, 2013(06)
- [5]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J]. 贺纯静,聂浩雄,罗依然,冯亚平. 中华创伤杂志, 2012(08)
- [6]股神经阻滞对骨关节炎模型兔血清P物质含量的影响[J]. 范国明,龚遂良,戴加平,周红梅,陈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04)
- [7]股神经阻滞对兔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影响[D]. 范国明. 浙江大学, 2011(01)
- [8]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 曾德亮. 遵义医学院, 2010(03)
- [9]60例子宫次全切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J]. 聂玉艳,李季,韩伟,赵恒兰. 中国妇幼保健, 2008(09)
- [10]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血浆及其相应脊髓节段P物质含量的影响[D]. 朱建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