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市场打造生态旅游新区——襄樊渔凉洲开发区发展概况

依托市场打造生态旅游新区——襄樊渔凉洲开发区发展概况

一、依靠市场 建设生态旅游新区——襄樊鱼梁洲开发区发展纪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雷[1](2020)在《湖北襄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襄阳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湖北省五大革命老区、全国十二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全国和湖北省的红色旅游发展态势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发襄阳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对推动襄阳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截至目前,有关湖北襄阳红色旅游无论是研究文献还是实践研究都很少,这与蕴含着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襄阳不相适应,本文首次提出襄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襄阳红色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积极与帮助作用。本文研究首先在国内外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实地深入襄阳红色旅游景区及相关部门调研,结合襄阳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归纳总结出当前存在的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产业发育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主要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从襄阳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发展、挑战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最佳组合策略;然后重点介绍了襄阳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主要价值,分别采取定性、定量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再结合部分景区的调查问卷结果,对襄阳红色旅游的市场趋势、市场消费特征及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以加快襄阳红色旅游开发,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等为目标,提出适合襄阳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主要包括精品项目谋划、积极开发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品、加强统筹规划和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投入、多措并举加大市场宣传营销力度以及注重人才开发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陈姚[2](2020)在《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安全问题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地解决水问题、实现水安全,各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实践。当前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存在理论研究匮乏、重项目轻系统统筹的问题。本文从跨城乡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城市水文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地理信息数据、文献统计数据、问卷调研数据,综合应用了文献综述法、空间分析法、现场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研究源起——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策略提出”的逻辑思路,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水安全评价模型理论构建、水安全问题识别实证分析、水安全问题导向的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等问题。理论构建部分,基于对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并明确了各系统评价的范围、指标、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城市水安全状况进行分区、分级、分类问题识别,划分安全风险等级,识别出城市“水量-水质-水患-水活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水安全问题识别实证分析部分,基于水安全评价模型,采用襄阳市近几年的水文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经济社会数据、网络监测数据,分别从市域、中心城区、次流域等空间单元对襄阳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关键问题识别。结果表明:樊城和襄城存在城市蓄水压力大、社会用水压力大、社会管理差等问题;七里河、普陀沟、小清河、清河口、护城河、南渠流域存在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城市排水工程设施不足、城市净水能力弱等问题;陈家沟、七里河、唐白河、清河口、护城河存在基本孕灾环境差、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设不足、社会救援能力不足等问题;东西葫芦、七里河、清河口、小清河、唐白河存在河道建设基本情况差、社会破坏力度大、水生环境保护与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水安全问题导向的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部分,基于对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安全主要问题识别,确定了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主要空间布局,分别提出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水资源高效利用机制、水资源保护意识提升的资源保障对策,源头控制、中间环节管控、末端治理等环境改善对策,防洪涝绿色基础设施、洪涝工程设施、水灾害安全相关设施建设等水灾害防治对策,河道综合服务效能提升、水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两项生态恢复对策。本文立足水系统的复杂性,基于多角度、多尺度、多源数据构建了城市水安全评价的综合模型,作为精准识别城市水问题及关键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依据,对于水生态修复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同时需要通过规划实践不断反馈优化。

戴欣[3](2019)在《长沙市磨盘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文中认为江心洲岛作为城市河流水系的组成部分,一般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江心洲岛,由农林生产用途,逐渐转变为城市公园、游园、风景区等。植物景观作为江心洲景观组成中重要的部分,在其营造功能绿色空间、展示地域特色风情、涵养净化水体、调节气候、改善生物生存环境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探讨江心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对于提高绿地生态效益、营造城市特色景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江心洲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景观的效果、生态、空间、功能四方面考虑出发,综合运用景观、规划、生态等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归纳了江心洲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手法。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运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实地调查拍照记录等研究手段,展开课题的研究。以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江心洲植物景观的关系为切入点,总结归纳了从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空间规划、植物色彩规划、植物群落设计等方面进行江心洲植物景观设计的规划设计方法。(2)对国内5个江心洲案例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及可借鉴经验。(3)对长沙市浏阳河磨盘洲景观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项目进行详细实地考察,分析项目周边土地、环境、文化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定位、交通、空间、服务对象各方面因素对磨盘洲景观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根据磨盘洲地形、雨季受水淹程度的不同,分区域规划植被,确定植物群落种植方案;确定了基调树种和景观特色树种;以保持原有生态基底为基础,进行植物结构规划;根据场地特色,进行植物空间、色彩与季相规划;根据项目各区域植物景观应用形式制定整体维护分级区域图;对项目五个核心节点进行了具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魏唯一[4](2019)在《陕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村落是指形成年代距今较远、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经济等价值,应给予关注与保护的村落。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较为稳定的社会单元,是中国广袤大地上一种实际存在、历史悠久、年代跨度最长至今仍在继续使用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陕西省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在我国境内排名属于靠后位置,截止2018年12月,共计有五批113处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占总数的1.7%,地域密度0.55/千平方千米,略低于全国的0.71/千平方千米的平均水平。根据笔者选取30处国家传统村落的调研可知,主要问题有传统村落基数小、保护不力、申报不积极等,境内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保存现状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得出陕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局部聚集、整体分散以及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多、渭河平原较少的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的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农业、手工业、商业水平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和历史文化等四方面因素影响;并根据村落的突出特征将传统村落分为历史文化、区域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军事寨堡、手工业、商业集聚、山水格局生态等六个类型。目前陕西传统村落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物质空间衰败、城乡经济不均衡发展、保护技术滞后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由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遗产价值的社会认知以及管冗杂的理体系等三大因素。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遵循真实性、整体性、活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内容应从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的保护、村落保护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村落保护与空间环境的协调发展、村落保护与现代经济的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最后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五大价值出发,建立陕西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估体系,展开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估,根据价值评估得出的结论,并结合三个地区出现的不同问题,秉持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对关中地区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陕北地区“一村一品”的推动和营造山南地区的地缘文化等建议。

王钰[5](2016)在《马鞍山市城乡建设节地挖潜路径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本文概述了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阐明城乡建设用地节地挖潜、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精明用地和粗放用地的内涵及其他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马鞍山市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找到马鞍山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归纳马鞍山市节地挖潜的实践经验。其次,在分析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和马鞍山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模型及潜力测算方法,采用基于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权重,根据所求实际值并参考其他城市的有关资料,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乡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并利用该体系评价出马鞍山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最后测算出各个级别的潜力值和马鞍山市的潜力值。根据城乡建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可得出马鞍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3.00761,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实施节地挖潜大有可为;从各影响因子看,除了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这一指标较为集约之外,其余指标值均不够集约,基本上都存在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潜力,尤其是城市综合容积率、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城市土地出让市场化率和闲置土地处置率等重要指标均显示马鞍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潜力值都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再次,基于马鞍山市城乡建设节地挖潜潜力评价技术的应用结果,本文提出基于马鞍山市节地挖潜实践与评价的思考。一是完善马鞍山市节地挖潜的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二是通过土地“供给侧”改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是集成了一套符合马鞍山市实际的城乡建设用地节地挖潜潜力评价体系,并测算出马鞍山市当前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二是基于马鞍山市城乡建设节地挖潜潜力评价的结果和马鞍山市节地挖潜的实践,提出进一步提高马鞍山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措施。

曹晖[6](2016)在《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立足于襄阳市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同等级和同区域城市的比较,统计本地招商项目,对已落户的企业进行调研、取样和类比,并查证历年数据,试分析和找出襄阳市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疲软、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为优化襄阳市的产业结构,促进今后本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对策。近些年,襄阳市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量,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招商引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项目建设平台亟待优化;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投资软环境有待提高;引进外资项目缓慢;招商主体失当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招商项目受产业基础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在湖北省内,襄阳市级投资环境竞争力偏低,在全国范围内,县区吸引力也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地方政府自身的原因,如受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约,受县(区)域经济考核制度的影响,政府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略滞后,各类资源要素相对欠缺,对外开放程度仍然偏低等。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进一步区别发展县(区)域经济,健全本地的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等要素改善投资环境,坚定地做好简政放权,健全项目评审、准入、退出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而实现襄阳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

李梦琴[7](2015)在《城市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文中提出位于江河中的城市江心洲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日益成为了各城市特色展现的重要窗口。而城市江心洲岛的过快开发导致城市空间环境问题愈发凸显,例如城市江心洲岛的建筑尺度比例不协调、景观特色和公共空间的缺失、生态环境破坏性严重等。当前关于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理论还不完善,本文尝试探索城市江心洲岛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思路,使其更好的参与重构滨河岸线的空间形态,依托城市江河对城市江心洲岛空间形态进行理性的塑造和城市特色的建立。本文以江心洲岛的平面和空间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城市江心洲岛空间形态的设计思路。首先,阐明城市江心洲岛的相关概念以及其自身形态特征,就城市江心洲岛的开发背景、开发类型以及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和归纳。然后,分析空间形态设计的要素,进而得出各要素对空间形态感知的影响方式。最后,从建筑组群空间形态、天际线形态和道路交通设计三个方面对不同平面形态的城市江心洲岛进行研究归纳,从而得出与江心洲岛平面形态相适应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法与策略。

冯玉强[8](2014)在《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势在必然。本文认为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等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对城乡生态进行体系性统筹保护、建设。因此,无论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解决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态难题寻找出路,还是从为城乡生态资源共享、科学布局提供指导出发,都应当统筹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国内外对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虽然起步不同,发展的成熟情况不同,但认为城乡生态不能分割,必须统筹保护、建设,必须从城乡区域的角度推进生态体系建设等观点是高度一致的,按照城乡生态一体化理念推进的生态建设的案例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为当前和今后的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作为一个地级城市,襄阳与全国其它许多地方一样,在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必须明确城乡生态一体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法规制度保障,从思想和行动上突破城乡生态二元体制束缚,坚持城乡生态整体性原则、体系性原则、生态自平衡原则和人类科学作为原则,突出抓好城乡绿化生态一体化、水系生态一体化、风道生态一体化、生态设施一体化等几项核心具体载体的建设,并从统一思想认识、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经费保障、执法执纪五个方面提供强力保障,这样才能真正将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转化到实际效果上,实现城乡区域性“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生态目标。

沈洁[9](2014)在《襄阳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影响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便是工业化,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同时也需要产业来支撑,工业化反过来又是推进城市化所必须依赖的产业所在。而产业集聚则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工业化与产业集聚的相互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集聚的现状和作用。近些年以来,襄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产业集聚状况及产业集聚的影响与作用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襄阳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现状的研究分析,不仅对本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省内其他城市亦可借鉴研究成果指导其经济的发展。本文分为六章展开:第一章是绪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指出工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及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接着介绍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本文研究基础。分别介绍了工业化以及产业集聚的内涵、特点及关系。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两者的研究现状以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三章介绍了襄阳市工业化发展状况及产业集聚现状。概述了现阶段襄阳市工业化和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等总体特征,列举了产业集聚的测量方法,总结出襄阳市产业集聚的空间特征。第四章为结论。通过前文的分析,总结出襄阳市产业集聚对工业化发展的作用。提出继续推进襄阳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就必然要依靠产业集聚。最后探讨了目前阶段襄阳市产业集聚存在的几点问题。第五章提出推进襄阳市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主要从5点着手针对襄阳市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第六章为结语部分。主要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韩忠,袁本宇[10](2013)在《湖北省近城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对湖北省近城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心洲生态安全格局、经济开发、城镇规划等方面,研究对象以百里洲、天鹅洲、天兴洲、鱼梁洲等少数面积较大的洲为主。今后宜加强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不仅要进一步探讨生态经济开发模式,还要关注移民等社会问题,并且要重视面积相对较小的个体。

二、依靠市场 建设生态旅游新区——襄樊鱼梁洲开发区发展纪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靠市场 建设生态旅游新区——襄樊鱼梁洲开发区发展纪略(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襄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五、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襄阳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襄阳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二、襄阳红色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主题不具备特色
        (二)景区开发投入不足,配套基础设施薄弱
        (三)景区各自为阵,缺乏区域统筹规划,难以树立旅游品牌
        (四)红色旅游产业发育程度低,未发挥带动效应
        (五)景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第3章 襄阳红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红色资源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厚
        (二)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市场发展较好
        (三)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条件良好
        (四)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区位条件
    二、劣势分析
        (一)缺少全方位的规划
        (二)缺乏专业化旅游人才队伍
        (三)管理体制和管理意识还存在障碍
    三、发展机遇
        (一)旅游市场的需求
        (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四、挑战分析
        (一)周边区域竞争激烈
        (二)环境硬约束日趋明显
        (三)客源市场的挑战
        (四)其他方面挑战
    五、总体分析
第4章 襄阳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一、红色旅游资源介绍
        (一)襄阳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二)主要价值
    二、红色旅游定性和定量评价
        (一)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二)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
第5章 襄阳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一、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加快转型
        (二)旅游发展的目标多元化
        (三)红色旅游市场发展前景明朗
    二、游客属性和行为特点调查分析
        (一)游客客源市场
        (二)游客身份属性
        (三)游客出游目的及方式
        (四)游客出游时间
        (五)游客消费情况
        (六)展陈方式偏好
    三、红色旅游市场消费特征和定位分析
        (一)市场消费特征分析
        (二)市场定位分析
第6章 加快襄阳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一、精品项目谋划
        (一)襄阳红色主题游
        (二)省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省外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开发特色商品和游客体验产品,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一)深度开发体验型、参与型和娱乐型的旅游产品
        (二)积极开发和设计特色红色旅游商品
    三、树立品牌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开发
        (一)加强全域红色旅游景区的统筹规划
        (二)丰富开发模式,整合全域旅游资源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投入
        (一)制定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二)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五、多措并举加大市场宣传营销力度
        (一)强化旅游广告宣传
        (二)细分市场,开展精准营销
        (三)围绕主题经常性开展活动
    六、注重人才开发与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一)加大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力度
        (二)提高服务质量,整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致谢

(2)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概念解析及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相关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构建
    3.1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构建总体思路
    3.2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范围确定
    3.3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选取
    3.4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方法
    3.5 基于“PSR”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1 襄阳城市概况
    4.2 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范围及分析单元确定
    4.3 襄阳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4 襄阳城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5 襄阳城市水灾害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6 襄阳城市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
    4.7 本章小结
5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
    5.1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目标及空间布局
    5.2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资源保障对策
    5.3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环境改善对策
    5.4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灾害防治对策
    5.5 水安全问题导向的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恢复对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项目实践
附录2 评价计算数据

(3)长沙市磨盘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
        1.4.1 江心洲
        1.4.2 江心洲景观
        1.4.3 植物景观设计
        1.4.4 带状滨水植物景观
        1.4.5 湿地植物景观
    1.5 技术路线
    1.6 江心洲景观的发展现状
        1.6.1 国外发展现状
        1.6.2 国内发展现状
    1.7 江心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进展
        1.7.1 国外发展现状
        1.7.2 国内发展现状
    1.8 有关城市中作为公共绿地的江心洲开发实例
2 江心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
    2.1 理论基础
        2.1.1 现代水利工程学
        2.1.2 景观生态学
        2.1.3 植物群落学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5 环境心理学
    2.2 江心洲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2.1 生态性原则
        2.2.2 功能性原则
        2.2.3 地域性原则
        2.2.4 美学原则
        2.2.5 低维护原则
    2.3 植物种类选择
        2.3.1 以乡土植物为主
        2.3.2 以适地适树为主
        2.3.3 以可自播繁衍植物为主
        2.3.4 与场地环境相协调
    2.4 植物景观规划
        2.4.1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
        2.4.2 植物色彩规划
    2.5 植物景观设计
        2.5.1 植物景观空间构架形式
        2.5.2 植物配置形式
        2.5.3 植物群落设计
3 案例研究
    3.1 长沙橘子洲风景区
        3.1.1 项目概况
        3.1.2 植物景观分析
        3.1.3 借鉴之处
    3.2 长沙巴溪洲水上乐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植物景观分析
        3.2.3 植物景观借鉴
    3.3 长沙月亮岛
        3.3.1 项目概况
        3.3.2 植物景观分析
        3.3.3 植物景观借鉴
    3.4 南京江心洲
        3.4.1 项目概况
        3.4.2 植物景观分析
        3.4.3 植物景观借鉴
    3.5 金华燕尾洲
        3.5.1 项目概况
        3.5.2 植物景观分析
        3.5.3 植物景观借鉴
4 长沙市磨盘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片区概况
        4.1.2 自然条件
        4.1.3 植被现状
        4.1.4 SWOT分析
    4.2 设计总则
        4.2.1 设计依据
        4.2.2 参考资料
    4.3 长沙市磨盘洲景观总体规划
        4.3.1 景观总体规划
        4.3.2 功能分区
        4.3.3 道路规划
        4.3.4 竖向设计
    4.4 长沙市磨盘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
        4.4.1 植物规划的定位与原则
        4.4.2 植物种类选择思路
        4.4.3 基调树与植物景观特色
        4.4.4 植物结构规划
        4.4.5 植物空间规划
        4.4.6 植物季相与色彩规划
        4.4.7 植物景观维护分级
    4.5 主要节点设计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长沙市磨盘洲植物名录
致谢

(4)陕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编综合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选题背景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村落
        1.3.2 历史文化名村
        1.3.3 传统村落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历程
        1.4.2 国内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现状
        1.4.3 目前存在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
    第二章 陕西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2.1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概况
        2.1.1 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分布情况
        2.1.2 中国传统村落区际分布
        2.1.3 中国传统村落族际分布
        2.2 陕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现状
        2.2.1 市域分布
        2.2.2 区际分布
        2.3 陕西传统村落分布特征
        2.3.1 局部聚集、整体分散
        2.3.2 黄土高原、秦巴地区多,渭河平原少
        2.4 陕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2.4.1 自然环境因素
        2.4.2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
        2.4.3 人口分布格局
        2.4.4 历史文化因素的沉淀
        2.5 陕西传统村落的分类
        2.5.1 历史文化型
        2.5.2 区域政治中心型
        2.5.3 交通枢纽型
        2.5.4 军事寨堡型
        2.5.5 手工业、商业集聚型
        2.5.6 山水格局生态型
        2.6 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评析
        2.6.1 村落空间的衰败
        2.6.2 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2.6.3 保护技术的滞后
        2.7 传统村落保护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2.7.1 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
        2.7.2 遗产价值的社会认知
        2.7.3 管理体系的冗杂制度
    第三章 陕西传统村落保护价值评估体系
        3.1 陕西传统村落保护原则
        3.1.1 村落保护的真实性原则
        3.1.2 村落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3.1.3 村落保护的活态性原则
        3.1.4 村落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3.2 陕西传统村落保护内容
        3.2.1 村落保护与空间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村落保护与现代文明的协调发展
        3.3 陕西传统村落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传统村落价值评估体系评估
        3.3.3 传统村落价值综合评估体系参数及释读
        3.4 基于AHP体系下陕西省传统村落价值评估
        3.4.1 历史价值评估
        3.4.2 文化价值评估
        3.4.3 艺术价值评估
        3.4.4 科学价值评估
        3.4.5 社会价值评估
        3.4.6 陕西省传统村落综合价值评估
        3.5 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策略探析
        4.1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策略
        4.1.1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简况
        4.1.2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现状评述
        4.1.3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建议
        4.2 陕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策略
        4.2.1 陕南地区传统村落简况
        4.2.2 陕南地区传统村落现状评述
        4.2.3 陕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建议
        4.3 陕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策略
        4.3.1 陕北地区传统村落简况
        4.3.2 陕北地区传统村落现状评述
        4.3.3 陕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建议
        4.4 小结
下编田野调查
    第一章 关中地区传统村落
        1.1 渭南市
        1.2 咸阳市
        1.3 铜川市
        1.4 宝鸡市
    第二章 陕北地区传统村落
        2.1 榆林市
        2.2 延安市
    第三章 陕南地区传统村落
        3.1 安康市
        3.2 汉中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马鞍山市城乡建设节地挖潜路径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境外的研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启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节地挖潜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节地挖潜
        2.1.2 精明用地
        2.1.3 粗放用地
    2.2 基础理论
        2.2.1 土地区位理论
        2.2.2 地租地价理论
        2.2.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2.4 集聚效应理论
        2.2.5 土地规划理论
        2.2.6 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3 马鞍山市概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马鞍山市概况
        3.1.1 自然条件
        3.1.2 经济社会条件
    3.2 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3.2.1 建设用地结构
        3.2.2 建设用地布局
        3.2.3 建设用地动态变化
    3.3 马鞍山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3.1 建设用地供给矛盾突出
        3.3.2 建设用地供给结构不尽合理
        3.3.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3.4 马鞍山市节地挖潜实践
        3.4.1 挖掘潜力, 盘活存量用地
        3.4.2 改造旧城,节约集约用地
        3.4.3 拓展空间,优化开发区用地
        3.4.4“两退两进”,推进优地优用
        3.4.5 创新模式,推进土地立体利用
        3.4.6 化废为宝,实现土地资源再生利用
        3.4.7 监管并重,杜绝违法用地
4 基于马鞍山市实践的城乡建设用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基本思路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依据
        4.2.1 构建原则
        4.2.2 构建依据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4.4 建立评价模型
        4.4.1 原始数据无纲量化处理
        4.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 马鞍山市城乡建设用地节地挖潜潜力评价
    5.1 评价级别的构建
    5.2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5.3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因子分级及指标值标准化
    5.4 潜力级别的划分
    5.5 马鞍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分析
        5.5.1 马鞍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单因子分析
        5.5.2 马鞍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总体分析
6 基于马鞍山市节地挖潜实践与评价的思考
    6.1 完善马鞍山市节地挖潜的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
        6.1.1 以信息化促进土地管理精准化
        6.1.2 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6.1.3 制定妥善的安置补偿方案
        6.1.4 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6.1.5 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6.1.6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动态监测管理
        6.1.7 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
    6.2 通过土地“供给侧”改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
        6.2.1 充分运用价格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化配置
        6.2.2 建立并完善的土地使用成本约束机制
        6.2.3 增加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机制
        6.2.4 以节约集约用地考核机制促进土地结构优化
        6.2.5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2.6 强化土地规划的法律效力
        6.2.7 制定合理的集约用地总体实施方案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取得的成果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6)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目的
    1.2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
2 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现状
    2.1 招商引资概念界定
    2.2 襄阳市对本市的发展定位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定位
    2.3 襄阳市招商引资的发展历程和成绩
    2.4 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目前的状况
3 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3.1 项目建设平台亟待优化
    3.2 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
    3.3 投资软环境有待提高
    3.4 外资项目引进缓慢
    3.5 招商主体失当
4 造成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问题的原因
    4.1 产业现状不均衡
    4.2 市级和县级竞争力均存在差距
    4.3 法律和政策的制约
    4.4 县(区)域经济考核制度影响招商成效
    4.5 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4.6 各类资源要素相对欠缺
    4.7 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5 完善襄阳市招商引资的建议
    5.1 区别发展县(区)域经济
    5.2 健全较为完备的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
    5.3 强化招商引资中各类资源要素的作用
    5.4 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5.5 完善项目评审、准入和退出机制
    5.6 扩大对外开放
结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7)城市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城市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研究
    2.1 江心洲岛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江心洲河型
        2.1.2 江心洲河型的分类
        2.1.3 江心洲岛
    2.2 江心洲岛自身空间形态特征
        2.2.1 洲岛的平面形态特征
        2.2.2 洲岛的岸线形态特征
        2.2.3 洲岛平面尺度及其与河道的关系
        2.2.4 洲岛竖向形态及其与河道的关系
    2.3 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理论
        2.3.1 城市设计
        2.3.2 城市空间形态
        2.3.3 城市空间形态的感知
        2.3.4 城市空间形态的美学规律
3 城市江心洲岛空间形态的现状解析
    3.1 洲岛开发设计的背景与条件
        3.1.1 洲岛开发设计的背景
        3.1.2 洲岛开发设计的条件
    3.2 洲岛开发设计的类型
        3.2.1 根据洲岛的区位分类
        3.2.2 根据洲岛的功能开发分类
    3.3 洲岛在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的演进模式
        3.3.1 跨越式发展模式
        3.3.2 中心外向式模式
        3.3.3 协同式发展模式
    3.4 洲岛的城市空间形态问题
        3.4.1 洲岛的空间结构缺乏整体性
        3.4.2 洲岛的空间尺度比例缺乏协调性
        3.4.3 洲岛的路网形态缺乏合理性
        3.4.4 对洲岛的生态环境有严重破坏性
4 城市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4.1 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要素
    4.2 洲岛自身形态影响分析
        4.2.1 洲岛的自身平面形状
        4.2.2 洲岛的平面规模大小
        4.2.3 洲岛自身平面尺度比例关系
    4.3 洲岛道路交通结构影响分析
        4.3.1 合理的对外交通设计
        4.3.2 适宜的交通系统
    4.4 洲岛建筑组群空间影响分析
        4.4.1 建筑组群布局形态
        4.4.2 建筑尺度的控制
        4.4.3 滨水建筑与河岸边界的协调控制
    4.5 洲岛城市天际线影响分析
        4.5.1 天际线的构成元素
        4.5.2 天际线的基本特征
        4.5.3 天际线形态的组织
5 城市江心洲岛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法与策略
    5.1 长条形洲岛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
        5.1.1 道路交通设计
        5.1.2 建筑组群布局形态设计
        5.1.3 天际线形态设计
    5.2 椭圆形洲岛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
        5.2.1 道路交通设计
        5.2.2 建筑组群布局形态设计
        5.2.3 天际线形态设计
    5.3 半椭圆形洲岛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
        5.3.1 道路交通设计
        5.3.2 建筑组群布局形态设计
        5.3.3 天际线形态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论证方法
    1.4 文献综述
2 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及成果
    2.1 推进的主要思路
    2.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3 取得的主要成果
3 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思想统筹不够到位
    3.2 建设行动不够统一
    3.3 现有生态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4 国内外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案例分析
    4.2 国内案例分析
    4.3 有关案例对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的启示
5 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对策
    5.1 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5.2 树立明确的目标定位
    5.3 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5.4 着重推进的主要内容
    5.5 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 2 文章名词解释

(9)襄阳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工业化与产业集聚概念界定
        2.1.1 工业化的概念
        2.1.2 产业集聚的概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 襄阳市工业化与产业集聚总体特征
    3.1 襄阳市工业化特征
    3.2 襄阳市产业集聚特征
    3.3 产业集聚测量及分析
    3.4 小结
4 结论
    4.1 产业集聚对襄阳市工业化的影响
    4.2 襄阳市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5 推进襄阳市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5.1 严格落实战略发展目标
    5.2 优化襄阳市产业空间布局
    5.3 加快科技创新及人才引进
    5.4 发挥政府高水平的领导作用
    5.5 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湖北省近城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北省近城江心洲的生态安全格局
    1.1 地理环境演变
    1.2 基础设施建设
    1.3 生态保护
2 湖北省近城江心洲的经济开发
    2.1 经济开发的历史沿革
    2.2 经济开发的主要方式
3 发展规划研究
4 结语与展望

四、依靠市场 建设生态旅游新区——襄樊鱼梁洲开发区发展纪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襄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王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策略研究[D]. 陈姚.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长沙市磨盘洲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D]. 戴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4]陕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 魏唯一. 西北大学, 2019(01)
  • [5]马鞍山市城乡建设节地挖潜路径与技术研究[D]. 王钰.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6]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作研究[D]. 曹晖. 华中科技大学, 2016(11)
  • [7]城市江心洲岛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 李梦琴. 西南科技大学, 2015(03)
  • [8]襄阳市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D]. 冯玉强.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 [9]襄阳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研究[D]. 沈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10]湖北省近城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 韩忠,袁本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6)

标签:;  ;  ;  ;  ;  

依托市场打造生态旅游新区——襄樊渔凉洲开发区发展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