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轨式附着自控升降脚手架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大帅,王会明[1](2021)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文中提出附着式吊架是我国建筑施工人员独有的,在高层建筑技术施工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施工技术,附着式吊架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目前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本次研究将对目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进行介绍,并在这一基础上总结该技术的相关施工经验。
严文兵[2](2020)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区域开始加大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力度,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外围护架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因为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等优点,逐步替代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成为高层、超高层施工重要的外围护架体,在施工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的安装、拆除、使用过程均存在巨大风险,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生产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加大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研究,分析影响全过程安全的风险因素,采取安全管控措施,提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安全性,加速其推广应用,助力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通过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架体构造、施工工艺等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历年来三起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探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日常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专家访谈方式研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点监管环节,最终提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全过程安全管控措施,并在具体工程项目上进行应用,证明安全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研究表明,影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安全的问题有管理方面、技术方面、环境设备方面及相关单位监管等四方面的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能够将事后补救改为事前控制,有效的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落实各项措施既有助于推进施工各责任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做好安全监管提供监管思路。更能推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徐勇[3](2020)在《高层建筑典型进度优化路径影响及决策分析》文中指出就当下而言,高层建筑项目开发越来越广泛,因其工程量不仅大而且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过程要求非常高,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以及运用好资源进行项目管理。因此需要寻找先进的高层建筑进度控制路径和决策方法解决工序和资源冲突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高层建筑进度优化路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四种典型的高层建筑进度优化路径: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体系、主体结构穿插验收、内外装饰装修穿插施工、市政先行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分析上述四种路径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述影响程度逐一量化和赋值;再通过系统分析法分析16种高层建筑进度优化决策模型,四种高层建筑优化路径的不同组合均能提升高层建筑的进度,因此最后优化出八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高层建筑进度优化决策模型,并通过亚运村项目及绿城项目的开发要求进行具体案例分析验证了高层建筑进度优化的两种决策模型。
邓坚[4](2020)在《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及装置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亟需提高的建造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决定了工程建造智能化、精益化这一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建造延续着机械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不足、技术体系落后等的粗放生产模式,严重影响了建造质量和施工速度。因此,在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探索混凝土自动化浇筑的新型施工技术,开展以混凝土浇筑工艺为基础的智能建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工程建造发展历程,研究混凝土工艺及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演变与发展,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传统建造模式的问题与不足,以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策略。重点以BIM为基础信息平台,研究建筑3D打印、当前建造体系的模板架体等工程、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等集成的智能化浇筑工艺与装置的技术路线;梳理了智能设计与规划、智能装备与施工和智能管理与运维为特征的智能建造理论,阐述了新型现浇混凝土结构工业化智能建造的支撑技术,构建了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的理论框架、技术体系。论文其次从工艺构件设计出发,介绍了基于BIM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以解决对BIM模型信息的存储、提取和利用问题。基于建筑3D打印原理,结合构件的浇筑工艺,对梁、板、柱等模型构件进行数据处理,探索了构件模型到工艺模型集成的过程,开展了基于BIM平台的Revit二次开发应用研究,实现BIM信息可用于集成浇筑设备的智能化施工。论文接着进行了以建筑3D打印为原型的臂式和框架式两类集成化的浇筑装置的三维设计研究。创建了与浇筑装置功能匹配的族库;对智能化浇筑装置对应的工艺流程作了简要分析,并对浇筑装置的运动、控制和给料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思路。同时,研究了BIM模型与有限元软件模型链接,进行浇筑装置及外架不同工况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以实现浇筑装置结构的快速验算、优化,提高了设计效率。论文最后为整合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的众多信息,构建了基于BIM的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BIM的混凝土智能浇筑文档管理系统开发思路,对其控制程序等核心技术难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验证了该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还进行了BIM与混凝土智能化施工和装置结合的具体应用研究,通过引入数学综合评价体系,验证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的应用价值。智能化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已有建造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为装配式建筑及现浇整体式建筑原位工业化、半自动化施工建造带来一个新的视角,推动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智能化发展,可为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工法。
陈亚菊,陈世教[5](2020)在《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构造措施》文中提出本文从对比普通型、半装配型和装配型3种形式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出发,分析了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主要结构的构造特点,总结归纳了其在设计上的必须设置以及安装使用中需重点检查的构造措施。
杨红果[6](2019)在《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美好居住愿望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在房地产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以技术手段达到更好的建筑质量与建筑效率,是一件有益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事情,同时也是进一步满足我国居民居住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法。在现有的房地产建筑技术中,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以其安全和快速的特点,在企业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应用。在本文的研究中,将结合目前国内外房地产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中仍然需要得到完善的部分进行分析和介绍,从而能够达到进一步提升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的目的,进一步巩固当前的房地产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的良好发展,并对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适当的预测,以便于企业能够在发展和引用技术的同时,能有更好的判断。
王斯海,刘浩宇,潘雪[7](2018)在《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脚手架已经很难满足高层施工要求,整体式建筑施工平台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智能、快速的特点,得到建筑企业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国内外整体式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概况,对其中仍需要提升和解决的技术问题,如动力装置、同步控制系统、架体安全装置、智能电磁屏蔽系统等展开研讨,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温雪兵,张淼,王峰[8](2018)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摩擦力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简要对常用且不同提升方式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进行简要受力分析,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两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摩擦力大小,提出摩擦力对架体的影响,总结了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为产品研发设计人员及现场使用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包海明[9](2018)在《智能化新型液压爬升模板的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液压爬升模板(简称液压爬模)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工艺,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液压爬模工程是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尤其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中,现有液压爬模不能很好地满足施工需要,同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必要对该系统进一步研究,在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改进。本文在提高液压爬模系统安全性与结构创新升级方面进行了探讨,研发了智能化新型液压爬升模板并进行应用。目前现有液压爬模在整体同步爬升时,对水平升差值是否超出规范参考值范围以及油缸工作过程中,荷载是否超过设计值,超过设计值如何应对处理,均没有合理的解决措施,针对以上问题,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同步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控制同步爬升,该装置通过微型计算机对爬模各机位的同步性和荷载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实时显示每个机位的荷载值,具有超载、失载预警和自动停机功能。本文就结构升级方面对人货两用升降机在液压爬模中进行了开创性地应用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了人员及小型物料在爬模内垂直交通问题,这标志着液压爬模产品在应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可以给现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确保液压爬模自身安全性,本文严格按照液压爬模相关规范中的规定,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对液压爬模架体进行了设计计算,使其在施工状态、爬升状态和停工状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具备了足够的安全储备。本文依附深圳某塔楼核心筒结构施工作为课题研究参照,对工程的基本概况、施工特点及难点、爬模方案、复杂节点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说明,归纳出该核心筒施工过程中液压爬模施工方案制作要点,为超高层建筑爬模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案例。
刘剑锋[10](2017)在《基于物联网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新的脚手架技术,其功能在于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现场施工提供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然而,从辩证的角度来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方便工程施工作业的同时造成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由于涉及到钢结构、力学、机械、电气及系统控制工程等众多专业,其安全管理要比传统的脚手架更加复杂,应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及方法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低效无序。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安全监控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则为创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将二者结合,研究论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在分别研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成、工作原理及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论证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的可行性。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作业的不同阶段为框架,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对脚手架施工各阶段的主要危险源进行识别与分析,并确定各阶段安全检查及监测重点。然后分阶段阐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方案设计。对使用阶段不同状态的保证项目控制点,设计实时监测预警流程及监测实施具体方案。结合保证项目控制点及现有的监测技术水平,确定使用阶段各状态的预警指标,并设置预警阈值,经综合考虑采用多指标并行预警方法进行预警,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监控预警体系。针对使用阶段的升降、使用状态分别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AHP-FCEM)方法的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辅以工程案例说明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最后,在对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及数据信息采集、通信链路与数据库等分模块设计的基础上,初步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监控管理系统,并对系统部分功能进行了展示。
二、导轨式附着自控升降脚手架的研究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轨式附着自控升降脚手架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的结构和优点 |
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的提升 |
3.1 提升附属起重设备 |
3.2 框架吊装 |
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操作过程控制要点 |
4.1 进场控制 |
4.2 工艺服务管理 |
4.3 脚手架的移除 |
4.4 用电安全措施 |
5 吊装设备运行监控 |
6 结束语 |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发展历程 |
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研究现状 |
1.2.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国内研究现状 |
1.2.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基础研究及风险因素综合分析 |
2.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基本工作原理 |
2.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体构造与结构 |
2.2.1 架体结构 |
2.2.2 升降机构 |
2.2.3 防倾覆装置 |
2.2.4 防坠装置 |
2.2.5 同步控制装置 |
2.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 |
2.3.1 施工准备阶段 |
2.3.2 搭设阶段 |
2.3.3 使用阶段 |
2.3.4 拆除阶段 |
2.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生产安全事故分析 |
2.4.1 西安凯旋大厦“9·10”重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坍塌事故 |
2.4.2 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 |
2.4.3 扬州中航宝胜“3·21”较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坠落事故 |
2.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危险因素分析 |
2.5.1 组织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5.2 技术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5.3 环境设备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5.4 相关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
2.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大危险因素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管控措施 |
3.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常规安全管控措施 |
3.1.1 组织管控措施 |
3.1.2 技术管控措施 |
3.1.3 环境与设备管控措施 |
3.1.4 相关单位安全管理责任 |
3.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重要安全管控措施 |
3.2.1 升降作业阶段安全管控措施 |
3.2.2 使用阶段安全管控措施 |
3.2.3 施工准备阶段及安拆阶段安全管控措施 |
3.2.4 特殊部位安全管控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工程应用 |
4.1 项目概况 |
4.2 施工脚手架方案比选 |
4.2.1 施工安全性能比选 |
4.2.2 施工进度比选 |
4.2.3 施工质量比选 |
4.2.4 经济性比选 |
4.2.5 综合比选 |
4.3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危险源辨识 |
4.4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管控措施 |
4.4.1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要安全管控措施 |
4.4.2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常规安全管控措施 |
4.5 本项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取得成果 |
4.5.1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4.5.2 取得良好的安全效益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层建筑典型进度优化路径影响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工程进度优化研究综述 |
2.2 国内工程进度优化研究综述 |
2.2.1 进度优化路径的文献综述 |
2.2.2 进度优化影响分析的文献综述 |
2.2.3 进度优化决策分析的文献综述 |
2.3 借鉴与启示 |
3 高层建筑进度优化路径分析 |
3.1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优化施工进度 |
3.1.1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优化施工进度优势 |
3.1.2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优化施工进度劣势 |
3.2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施工进度优化 |
3.2.1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进度优化优势 |
3.2.2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进度优化劣势 |
3.3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进度优化 |
3.3.1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进度优化优势 |
3.3.2 高层建筑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进度优化劣势 |
3.4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进度优化 |
3.4.1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进度优化优势 |
3.4.2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进度优化劣势 |
3.5 本章小结 |
4 高层建筑典型进度优化路径影响量化分析 |
4.1 不同进度优化路径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 |
4.1.1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优化进度对项目影响 |
4.1.2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优化进度对项目影响 |
4.1.3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优化进度对项目影响 |
4.1.4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优化进度对项目影响 |
4.1.5 本节小结 |
4.2 不同进度优化路径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影响的量化分析 |
4.3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项目影响的量化分析 |
4.3.1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工期影响的量化分析 |
4.3.2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质量影响的量化分析 |
4.3.3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成本影响的量化分析 |
4.3.4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安全影响的量化分析 |
4.4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施工对项目影响的量化分析 |
4.4.1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施工对工期影响的量化分析 |
4.4.2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施工对质量影响的量化分析 |
4.4.3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施工对成本影响的量化分析 |
4.4.4 高层建筑主体工程穿插验收施工对安全影响的量化分析 |
4.5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对项目影响的量化分析 |
4.5.1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对工期影响的量化分析 |
4.5.2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对质量影响的量化分析 |
4.5.3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对成本影响的量化分析 |
4.5.4 高层建筑外立面装饰和内部精装修穿插施工对安全影响的量化分析 |
4.6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对项目影响的量化分析 |
4.6.1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对工期影响的量化分析 |
4.6.2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对质量影响的量化分析 |
4.6.3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对成本影响的量化分析 |
4.6.4 高层建筑市政先行施工对安全影响的量化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高层建筑进度优化决策分析 |
5.1 不同的进度优化方法的约束条件分析 |
5.1.1 工期约束条件分析 |
5.1.2 质量约束条件分析 |
5.1.3 成本约束条件分析 |
5.2 不同的进度优化方法路径的风险分析 |
5.2.1 铝模爬架全混凝土外墙体系进度优化方法路径的风险分析 |
5.2.2 主体结构穿插验收进度优化方法路径的风险分析 |
5.2.3 内外装饰装修穿插施工进度优化方法路径的风险分析 |
5.2.4 市政先行施工进度优化方法路径的风险分析 |
5.3 不同的进度优化方法的决策 |
5.3.1 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5.3.2 决策方法 |
5.3.3 决策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案例分析 |
6.1 案例一 |
6.1.1 案例一说明 |
6.1.2 案例一分析 |
6.2 案例二 |
6.2.1 案例二说明 |
6.2.2 案例二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4)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及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建造工业化相关研究 |
1.3.2 建造信息化相关研究 |
1.3.3 建造智能化相关研究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研究 |
2.1 现浇工业化的建造模式 |
2.1.1 现浇工业化技术及发展状况 |
2.1.2 既有现浇建造体系 |
2.1.3 当前建造模式的启示 |
2.2 新型现浇混凝土工程工业化的智能建造 |
2.2.1 新型现浇混凝土工程工业化的目标 |
2.2.2 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 |
2.2.3 现浇混凝土工程工业化的智能建造技术 |
2.3 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的构建 |
2.3.1 引言 |
2.3.2 工法特点 |
2.3.3 工艺原理 |
2.3.4 工艺流程 |
2.3.5 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的工艺设计与混凝土信息化施工的应用模式 |
3.1 基于BIM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参数化设计 |
3.1.1 构件族的创建技术要点及步骤 |
3.1.2 构件的参数化处理过程 |
3.2 基于BIM平台的现场浇筑施工信息化集成研究 |
3.2.1 文档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
3.2.2 混凝土现场施工相关信息 |
3.2.3 混凝土现场施工文档管理系统开发路径 |
3.3 基于BIM的混凝土智能化机械浇筑施工研究 |
3.3.1 混凝土智能化机械浇筑施工的需求与实现 |
3.3.2 结合建筑3D打印原理的模型数据处理方式 |
3.3.3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自动化浇筑应用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的混凝土智能化浇筑装置集成设计 |
4.1 基于BIM的混凝土智能化浇筑装置设计方案 |
4.1.1 BIM在浇筑装置集成设计方面的优势 |
4.1.2 混凝土浇筑施工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方式 |
4.1.3 基于BIM的混凝土智能化浇筑装置概念设计技术思路 |
4.2 基于BIM的外爬桁架式浇筑装置设计 |
4.2.1 装置的总体设计 |
4.2.2 基于BIM的外爬桁架式浇筑装置的三维设计 |
4.2.3 外爬桁架式浇筑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
4.2.4 外爬桁架式浇筑装置的给料系统研究 |
4.3 基于BIM的内爬回旋式浇筑装置设计 |
4.3.1 混凝土浇注施工与安全装置的总体设计 |
4.3.2 基于BIM的内爬桁架式浇筑装置的三维设计 |
4.3.3 混凝土的泵送及泵管的布置优化 |
4.4 集成化的浇筑机械设备结构受力分析 |
4.4.1 有限元理论基础 |
4.4.2 结构分析原理 |
4.4.3 结构计算模型 |
4.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5 应力比验算与构件优化 |
4.4.6 结构的稳定性验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应用研究 |
5.1 模拟工程 |
5.2 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应用技术要点 |
5.2.1 构建可视化的工程项目模型及现场布置 |
5.2.2 自动浇筑程序的应用 |
5.2.3 BIM信息集成的应用 |
5.2.4 碰撞检查 |
5.2.5 施工仿真模拟 |
5.3 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评价 |
5.3.1 BIM与施工工法评价 |
5.3.2 可视化下三种建造技术施工工艺 |
5.3.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施工工法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构造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普通型、半装配型和装配型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结构 |
2 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结构特点 |
2.1 水平支撑桁架 |
2.2 竖直主(副)框架 |
2.3 架体构架 |
3 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备的构造措施 |
4 结束语 |
(6)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各种类型施工平台技术的发展概况 |
2 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建筑技术的改进方向与未来发展趋势 |
2.1 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建筑技术在中国的使用背景 |
2.2 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建筑技术的具体改进方向 |
2.2.1 齿轮动力提升装置智能化改造及同步控制技术设计 |
2.2.2 架体安全装置设置的创新设计 |
2.2.3 封闭式智能电磁屏蔽系统中的创新设计 |
3 结束语 |
(7)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整体装配式施工平台技术发展概况 |
2 我国施工平台智能性技术改进的研究方向 |
2.1 齿轮动力提升装置智能化改造及同步控制技术设计 |
2.2 架体安全装置设置的创新设计 |
2.3 封闭式智能电磁屏蔽系统中的创新设计 |
3 结束语 |
(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摩擦力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架体受力分析 |
2.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3. 摩擦阻力对架体的影响 |
3.1 影响架体同步性能及电动葫芦使用寿命 |
3.2 增大架体结构内应力 |
3.3 影响架体现在荷载自控系统的使用 |
3.4 下降过程中重大危险源 |
4. 如何减小架体升降阻力 |
5. 总结 |
(9)智能化新型液压爬升模板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液压爬模理论介绍 |
2.1 液压爬模的原理 |
2.1.1 液压爬模的工作原理 |
2.1.2 液压爬模的特点 |
2.1.3 液压爬模的术语介绍 |
2.2 液压爬模结构组成与工艺流程 |
2.2.1 液压爬模结构组成 |
2.2.2 液压爬模安装流程 |
2.2.3 液压爬模爬升流程 |
2.3 液压爬模的优点与不足 |
2.3.1 液压爬模的优点 |
2.3.2 液压爬模的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化新型液压爬模的研究 |
3.1 智能化新型液压爬模研究的主要内容 |
3.1.1 研发液压爬模智能化控制系统 |
3.1.2 研发人货两用升降机及其专用架体 |
3.2 智能化新型液压爬模 |
3.2.1 产品方案介绍 |
3.2.2 智能化控制系统构成 |
3.2.3 液压爬模的主要性能参 |
3.3 智能化新型液压爬模的结构设计计算分析 |
3.3.1 智能化新型液压爬模的工况分析 |
3.3.2 智能化新型液压爬模的荷载标准值计算 |
3.3.3 液压爬模有限元分析 |
3.3.4 计算工况 |
3.3.5 计算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货两用升降机在液压爬模中的应用研究 |
4.1 人货两用升降机安全保障 |
4.1.1 设备安全装置 |
4.1.2 监理控制程序 |
4.1.3 监理工作细则 |
4.2 人货两用升降机结构组成 |
4.3 人货两用升降机的核心优势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新型液压爬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5.1 工程概况、特点及施工部署 |
5.2 爬模机位布置方案与施工平台的划分 |
5.2.1 爬模机位布置方案 |
5.2.2 施工平台的划分 |
5.3 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 |
5.3.1 施工技术难点 |
5.3.2 解决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物联网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理论研究 |
2.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
2.2 物联网技术 |
2.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管理方案设计 |
3.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流程分析 |
3.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危险源识别与分析 |
3.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控制点的确定 |
3.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方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使用阶段安全监控预警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
4.1 使用阶段安全监控预警及安全性评价概述 |
4.2 使用阶段安全监控预警 |
4.3 使用阶段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功能分析与总体结构设计 |
5.2 数据信息采集 |
5.3 通信链路设计 |
5.4 数据库系统设计 |
5.5 系统功能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导轨式附着自控升降脚手架的研究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J]. 李大帅,王会明. 居舍, 2021(06)
-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及应用研究[D]. 严文兵. 长安大学, 2020(06)
- [3]高层建筑典型进度优化路径影响及决策分析[D]. 徐勇. 浙江大学, 2020(01)
- [4]基于BIM的智能化混凝土浇筑工法及装置研究[D]. 邓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5]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构造措施[J]. 陈亚菊,陈世教. 建筑机械, 2020(04)
- [6]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杨红果. 地产, 2019(18)
- [7]智能性建筑施工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王斯海,刘浩宇,潘雪. 住宅与房地产, 2018(33)
- [8]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摩擦力分析与研究[J]. 温雪兵,张淼,王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8(09)
- [9]智能化新型液压爬升模板的研发与应用[D]. 包海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10]基于物联网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究[D]. 刘剑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标签:脚手架论文; bim论文;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论文;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论文; 量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