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蔬差压预冷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1](2021)在《苹果的垂直送风压差预冷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压差预冷是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的预冷措施,采用垂直送风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水平送风方式一般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专注于对果蔬特定包装下预冷的工艺研究,对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工艺参数产生影响的原因介绍较少,同时缺少针对垂直送风压差预冷设计的包装与堆垛形式。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冷却性能,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苹果压差预冷模型的建立。在实际物理模型基础上忽略对冷却过程影响较小的因素后,建立了压差预冷的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在近壁面流动表现较好的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壁面函数处理流域,考虑了苹果表面的耦合传热以及表面热阻,将水分流失的蒸发潜热以热源形式施加在果皮处。该模型与箱装苹果冷却速率、压降与失水量的实验数据吻合地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压差预冷过程中流动、传热与传质现象进行描述。2.垂直送风参数与开孔情况对冷却性能的影响总结及分析。对不同送风速度、温度与箱体开孔面积下箱装苹果的冷却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各因素对冷却速率、均匀性、压降与失水率的影响状况,并结合流场对各因素的影响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垂直送风后单个箱体的7/8冷却时间降低了18%;送风速度增大时苹果的冷却速率与均匀度显着提升,送风温度与开孔情况对冷却速率影响有限;苹果的表面风速是各送风参数影响性能的重要媒介。3.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堆垛的性能分析。介绍了垂直送风压差预冷的常规堆垛形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传统水平送风预冷的流场与冷却性能进行对比,阐明了顶端空隙在压差预冷过程中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垂直送风时堆垛的气流不存在向顶部富集的趋势,7/8冷却时间和不均匀度分别降低了17%与40%,每层苹果的冷却时间沿流动方向的增长值由1.65分钟降低至1.31分钟,箱体间的冷却差异更小。4.垂直送风压差预冷新型包装与堆垛的设计与优化。通过对表面风速、入口射流以及流道截面变化的作用进行总结,设计了两种新型包装,采用侧面开孔的情况下实现了箱体内竖直流动的气流组织。通过对单个箱体进行计算发现采用侧面顶/底部开孔的箱体性能最好,为其设计了相应的堆垛方式,并对堆垛整体的性能进行了验证。与水平送风压差预冷堆垛相比,该设计的堆垛能够节约18%冷却时间与30%风机能耗,占用空间上升但是单个堆垛能够安排更多箱体。该设计改善了原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堆垛的压降性能,使得其冷却性能全面超越水平送风压差预冷堆垛。
王璇,陈爱强,刘昊东,关文强,刘斌[2](2020)在《差压预冷技术与装备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差压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差压风机抽吸作用在果蔬包装箱内外两侧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促使冷空气通过包装箱上的通风孔进入到箱体内部,与果蔬进行对流换热,从而达到降低果蔬温度、延长贮藏期目的的空气预冷技术。该技术具有预冷速度快、冷却均匀、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文对果蔬采后差压预冷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差压预冷设备,以期为果蔬的差压预冷相关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宫亚芳[3](2020)在《苹果差压预冷过程模拟及包装箱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为确保冷链物流各环节果蔬品质,延长储存期和货架期,新鲜果蔬采收后快速预冷去除田间热是冷链物流的第一环节,也是提升冷链物流全链条经济效益的关键。差压预冷过程的冷却性能和冷却速率与通风包装箱设计密切相关,装有内部衬垫和果蔬的包装箱内部结构复杂,是导致冷却异质性的直接原因。本文以苹果差压预冷为例,构建包含包装箱体、内部衬垫和苹果的真实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苹果预冷过程中冷空气的流动及其与苹果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着眼于内部衬垫设计对苹果预冷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对单箱级和堆栈级苹果预冷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优化内部衬垫在气流分布、预冷效果和预冷能耗三方面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为优化预冷过程中包装箱设计提供新思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三维CFD数值模型的构建及能量源项对苹果预冷效果的影响。以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双层瓦楞苹果包装箱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箱体、内部衬垫厚度及内部导热的前提下,建立了真实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UDF(User-Defined Function,用户自定义函数)将苹果预冷过程中涉及到的呼吸热、蒸发热及冷凝热3种传热模型添加到数值模拟过程中,分别研究了呼吸热及蒸发热对包装箱内苹果预冷效果的影响,为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预冷过程中包装箱内的传热特性提供理论基础。(2)内部衬垫设计对单箱级苹果预冷效果的影响。以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双层瓦楞苹果包装箱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衬垫与箱壁间空隙宽度对包装箱内气流分布、苹果预冷效果及预冷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衬垫与箱壁间空隙宽度是改善包装箱内气流分布,提高苹果预冷效果,降低预冷过程能耗的有效途径。综合考虑空隙宽度对气流分布、预冷效果和能耗的影响,给出了空隙宽度增量的最佳值。其次,研究了在衬垫上增设通风孔对包装箱内气流分布、苹果预冷效果及预冷过程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通风孔位置可以改善包装箱内气流分布,提高预冷效果,降低预冷能耗;不合适的通风孔位置反而会对苹果的预冷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最后,综合考虑衬垫与箱壁间空隙宽度和在衬垫上增设通风孔两方面的影响,给出了内部衬垫的优化设计方案。此方案能够显着改善包装箱内气流分布,提高预冷效果,降低预冷过程能耗。(3)堆栈级苹果包装箱预冷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构建托盘化苹果包装箱的三维物理模型。对比分析了现有双层瓦楞苹果包装箱和优化后的包装箱在差压预冷过程中,托盘化处理时的气流分布、苹果预冷效果和预冷过程中的能耗,验证了优化后的包装箱在托盘化处理时的有效性。
张金铭[4](2020)在《果蔬压差预冷装备回风通道模拟及预冷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链物流作为果蔬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经过我国多年以来的研究发展,现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最先一公里”及“最后一公里”,预冷就是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预冷有多种方式,其中压差预冷具有预冷速度快,预冷均匀,果蔬适用性广等优点。但压差预冷操作较为复杂,针对不同果蔬的预冷工艺技术也需细化研究。本文针对现有压差预冷技术的特点和不足,开展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1)通过CFD仿真模拟软件构建了不同码垛方式下的压差装置回风通道模型,对其预冷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了九种不同长度、高度回风通道参数条件下的流场分布;通过模拟结果可知压差回风通道靠近回风口处风压大,随着码垛列数的增加,整体预冷均匀性随之下降,但码垛层数增高,对整体预冷效果影响较小;同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四种不同尺寸的压差通风装置的预冷过程,回风通道过窄,通风孔开孔单排的预冷效果较差,据此在四种尺寸中选取了回风通道宽度150mm,两排直径70mm开孔的方案。(2)利用现有的压差预冷装备,以葡萄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关于预冷工艺优化的实验。为验证模拟结果,对四列一层、两列两层、一列四层码垛方式下葡萄的预冷时间、预冷均匀度、失重率进行数据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码垛层数和列数的增多,预冷速率都会相应减小,但层数加高差异不明显,而列数增加的冷却速率差异性较大;码垛方式对失重率也有一定影响,越靠近回风口处失重率越高;随着列数的增多,预冷均匀性也随之下降。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四层一列码垛方式的整体预冷效果最好,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3)为进一步对压差预冷技术进行优化,以半冷却时间和7/8冷却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在送风速度0.5m/s、1 m/s、1.5 m/s、2 m/s、2.5 m/s和送风温度0℃、0.5℃、1℃、1.5℃、2℃参数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送风温度越低,送风速度越大,预冷时间越短;送风速度越大,失重率越高,送风温度对失重率无明显影响;送风速度在半冷却时间前对预冷速度影响较大,送风温度在半冷却时间后对预冷速度影响较大。以此实验结果为基础设计了双因子影响变送风参数实验,综合考虑预冷时间、失重率、预冷均匀性、耗电量等因素,验证出葡萄的最佳预冷工艺组合,半冷却时间前送风速度2m/s,送风温度1.5℃、半冷却时间后送风速度0.5m/s、送风温度0℃时整体的预冷效果最好。本文从码垛方式、压差通风装置、不同送风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保证预冷效率的同时又起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对实际生产过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张金铭,李晓燕,刘升[5](2019)在《国内压差预冷技术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按照国内压差预冷技术发展的时间线,从压差预冷技术的特点、技术工艺的优化和数学模型几个方面,总结了压差预冷技术的研究对象、方法、成果,通过分析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并据此对今后国内压差预冷技术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贺红霞[6](2019)在《垂直送风差压预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果蔬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预冷作为果蔬冷链物流过程中首要环节,可极大程度保持果蔬品质。差压预冷具有操作便捷、预冷效率较高与所需能耗低等特点,但也存在堆码复杂、送风短路等缺点。通常差压预冷采用水平送风方式进行,由于果品自重与搬运、堆码过程中的震荡问题,造成顶层果品与顶盖间存在“顶层间隙”,造成冷空气送风短路与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学术研究过程中包装箱形式与实际生产中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文本在实际生产应用广泛的包装箱结构形式基础上,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探究垂直送风差压预冷的可行性与最佳送风条件,为预冷效果与能源利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支撑与实际指导工作。垂直送风差压预冷作为强制对流换热的一种工况,其送风参数与包装箱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预冷时长、预冷效果与系统能耗。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验过程中,均采用实际预冷生产、贮藏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B4型塑料包装箱(开孔率约为28%),并以苹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送风参数(送风速度、送风温度)、送风方式(水平送风与垂直送风)对预冷时长与预冷效果(预冷均匀度、迎风面最大温差、冷却系数、进出风端面压差与果品失重率)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探究垂直送风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垂直送风差压预冷提出最佳送风参数条件。首先,基于差压预冷非稳态冷却降温过程,利用能量守恒方程以及热质传递方程建立垂直送风差压预冷过程单果品与层装果品热质传递模型,采用MATLAB编写M文件求解二维球坐标系下果品传热微分方程。并利用COMSOL软件求解不同风速下箱体内温度分布情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预冷过程中,果品不同位置其降温曲线不同:靠近表面处单位时间内降温幅度较大,果品中心处降温较为缓慢;随着风速的增加,果品各点处温差逐渐缩小。随着风速的增加,所需预冷时长逐渐缩短;当风速超过2.5m/s-3m/s后,其对应的预冷时间与预冷效果虽有少许改善,但幅度较小,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比系统所需能耗要低。通过对现有差压预冷实验台进行改造,进行垂直送风与水平送风两种送风方式对预冷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差压预冷不同送风方式过程中存在最佳送风速度与送风温度当冷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时,随着预冷过程的进行,垂直送风与水平送风两种送风方式条件下果品降温趋势相近:均呈现前期近似指数分布迅速降低,预冷后期降温速率逐渐降低,呈线性分布,并逐渐趋于预冷终温与冷库温度。同时,随着预冷风速的增加,其预冷时长不断缩短,果品降温速率与预冷均匀性提高,即差压预冷过程中预冷风速的提高有利于预冷效果的提升。当风速达到2.5m/s时,其冷却系数与所需预冷时长趋于稳定。随后风速的进一步增加,其预冷效果无显着提升,即差压预冷过程中存在临界风速使得预冷效果与系统能耗达到最佳匹配,建议在垂直送风差压预冷过程中预冷风速选用2.5m/s-3m/s。相同送风条件下,随着送风温度的降低,其达到预冷终所需的时间显着缩短,包装箱内预冷均匀性与失重率降低,不同送风温度对进/出风端面压差无显着影响。预冷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预冷速度的提升,但系统能耗也将提升。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选择送风参数平衡预冷效果与系统能耗间关系。(2)相比水平送风,垂直送风有利于预冷时长的缩短与预冷效果的提高在相同条件下,与水平送风相比,垂直送风可有效提高预冷速度,其预冷时长仅为水平送风的63%-75%,预冷速度提高24%-36.8%;水平送风过程中第一迎风面与最后迎风面间最大温差约3℃,而垂直送风过程中仅为1.3℃,垂直送风较水平送风预冷均匀度有效提高了30%-43.9%;对于进/出风两端面压差,水平送风约为垂直送风1.32倍,垂直送风可有效降低包装箱进/出风两端面压差17.6%-32.3%;同时垂直送风过程中果品失重率约为0.9%-1.5%,与水平送风相比,垂直送风有效降低失重率24.7%-25.9%。水平与垂直送风过程失重率远小于贮藏保鲜最大失重率5%。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忽略差压预冷过程尤其是垂直送风差压预冷过程中果品的失重现象。与水平送风相比,垂直送风差压预冷具有良好的预冷效果,更适合我国实际需要,可结合产地预冷进行相关装置的开发与推广。
张新[7](2018)在《果蔬废热制冷控温库研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发展中国家果蔬产量巨大而冷藏设施容量明显不足、冷库行业急待发展而电力等能源却又十分短缺等产业难题,本课题在孟加拉国电厂余热制冷与果蔬相温保鲜技术研发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对模拟溴化锂废热制冷控温实验库的设计搭建、性能研究、性能优化、配套预冷技术测试及马铃薯亚常温贮藏模拟实验等方面实验,证实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技术应用于普通冷库的可行性与马铃薯亚常温贮藏的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库相关设计与建设。通过计算可得,20t实验冷库所需制冷量为2.8 kw,得2000t冷库制冷量为280kw,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耗电量约为14kw,获取同样制冷量氨机组需耗电量约29 kw,普通制冷一体机则需要消耗电量约46 kw。比氨机组节能50%,比传统电制冷机节能71%,具有较高节能效果。(2)废热制冷库性能测试。不同外部温度下,实验库空载降温均能控制在2 h以内、温度下限7℃,降温效果显着。不同入库温度、不同包装马铃薯预冷时间均能控制在400 min以内,且降温下限稳定在7.5℃。证明实验库应用于高田间热的果蔬降温,实现废热的高效转化,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3)废热制冷库参数优化。研究得出冷媒水温度5℃,流量15 L/min、冷风机风量3600 m3/h时整个试验台COP值最高,能源转化效率最高。夹套送风模式较单一送风、一拖二送风能更好维持库内温度场均匀性,降低降温下限。(4)配套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实验研究得出预冷效率原位大帐>隧道差压>静止预冷,预冷均匀性原位大帐>隧道差压>静止预冷,且差压预冷方式对打孔纸箱的预冷效率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尼龙袋>PE袋>裸框。(5)马铃薯模拟废热制冷库贮藏效果研究。实验结果8℃+0.3g/kgCIPC处理组基本与4℃低温贮藏效果等同,对马铃薯贮藏120 d后,失重率、发芽率、腐烂率、褐变度等指标优于其他组别,还原糖、淀粉、Vc干物质含量均优于对照,淀粉酶活、呼吸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控制,CIPC残留量符合国标要求。
郭兆峰,刘向东,刘旋峰,刘小龙[8](2017)在《新疆赛买提杏加湿差压预冷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果蔬预冷处理是冷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果蔬迅速去除田间热,并可为第二阶段冷藏做准备。为了延长赛买提杏的货架保鲜期,在差压预冷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新疆赛买提杏的加湿差压预冷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赛买提杏差压预冷过程中预冷时间、果实失水率、预冷均匀度的变化规律,得出新疆赛买提杏差压预冷设备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电机转速1 350 r·min-1(风机风量在130 m3·h-1),空气加湿器水汽量500 g·h-1,送风温度4℃时,预冷所需时间最短,为3.8 h;果实失水率最低,约为0.5%;预冷均匀度约为96%。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新疆赛买提杏冷藏贮存设备提供参考依据。
王美霞,刘斌,阎瑞香[9](2016)在《差压预冷工艺对预冷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从蒜薹差压预冷时的传热传质角度,运用泛化方程从理论上分析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对蒜薹预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合理的送风温度和速度不仅减少预冷时间,而且更好地降低失重率:同一预冷过程中降温速率随着预冷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直至趋近于零;较低的送风温度对降温速率影响较大,有利于果蔬更快地达到目标温度且更好地保持自身水分。这为进行差压预冷时确定最佳送风速度和最佳送风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付艳武,高丽朴,王清,韩聪,董海洲,左进华[10](2015)在《蔬菜预冷技术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蔬菜预冷是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将采后蔬菜的温度迅速降到工艺要求温度的过程。预冷技术可以降低蔬菜采后的新陈代谢速度,延长贮藏期,对保持品质及延缓成熟衰老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水预冷、冷库预冷、真空预冷、差压预冷等预冷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应适宜的蔬菜预冷参数,并提出今后我国蔬菜预冷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果蔬差压预冷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蔬差压预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的垂直送风压差预冷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冷链物流的价值 |
1.1.2 预冷的作用与分类 |
1.1.3 压差预冷技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基础研究 |
1.2.2 工艺研究 |
1.2.3 尚待解决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压差预冷苹果的数值模拟方法 |
2.1 数值计算模型 |
2.1.1 基本控制方程 |
2.1.2 湍流模型 |
2.1.3 冷却性能指标 |
2.2 苹果压差预冷物理模型 |
2.2.1 尺寸与物性 |
2.2.2 边界条件 |
2.3 数值计算方法 |
2.3.1 网格划分与无关性验证 |
2.3.2 求解设置 |
2.4 模型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箱装果品预冷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箱装果品压差预冷物理模型 |
3.2 送风方式对冷却性能的影响 |
3.3 送风参数与开孔对冷却过程的影响 |
3.3.1 送风速度的影响 |
3.3.2 送风温度的影响 |
3.3.3 开孔面积占比的影响 |
3.4 冷却性能分析 |
3.4.1 单果模型 |
3.4.2 冷却速率分析 |
3.4.3 冷却均匀性分析 |
3.4.4 失水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堆垛性能分析 |
4.1 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堆垛 |
4.1.1 堆垛形式 |
4.1.2 不同送风方式压差预冷堆垛数值模型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冷却性能 |
4.2.2 流场分析 |
4.2.3 与单箱苹果冷却规律的比较 |
4.2.4 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应用前景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垂直送风压差预冷包装及堆垛的设计 |
5.1 新型包装与堆垛设计方案 |
5.1.1 设计思路 |
5.1.2 新型包装箱体结构 |
5.1.3 箱体内部气流组织与堆垛形式 |
5.1.4 包装性能对比 |
5.2 新型堆垛性能分析 |
5.2.1 堆垛物理模型 |
5.2.2 冷却性能分析 |
5.2.3 系统能耗分析 |
5.2.4 系统空间利用率分析 |
5.2.5 箱体结构强度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差压预冷技术与装备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差压预冷技术的原理 |
2 差压预冷关键技术 |
2.1差压预冷的影响因素 |
2.1.1送风参数 |
2.1.2包装箱参数 |
2.1.3堆码方式 |
3 差压预冷装备及应用 |
4 差压预冷技术的应用 |
5 结论与展望 |
(3)苹果差压预冷过程模拟及包装箱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预冷介绍 |
1.2.2 包装箱设计研究方法 |
1.2.3 通风设计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1.2.4 存在的问题及趋势分析 |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章 数学模型的构建及能量源项的影响 |
2.1 模型构建与网格划分 |
2.1.1 物理模型 |
2.1.2 数学模型 |
2.1.3 数值方法及网格划分 |
2.2 算法检验 |
2.3 预冷性能评估 |
2.3.1 冷却速率 |
2.3.2 预冷均匀性 |
2.3.3 预冷过程能耗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包装箱内的气流分布 |
2.4.2 能量源项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2.4.3 能量源项对预冷过程中能耗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衬垫与箱壁间空隙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3.1 箱体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气流分布 |
3.2.2 预冷效果 |
3.2.3 预冷过程能耗 |
3.3 小结 |
第4章 衬垫上增设通风孔对苹果预冷效果的影响 |
4.1 箱体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
4.1.1 物理模型 |
4.1.2 数学模型 |
4.2 衬垫上增设通风孔的影响 |
4.2.1 气流分布 |
4.2.2 预冷效果 |
4.2.3 预冷过程能耗 |
4.3 衬垫设计的综合影响 |
4.3.1 气流分布 |
4.3.2 预冷效果 |
4.3.3 预冷过程能耗 |
4.4 小结 |
第5章 堆栈方式下苹果预冷性能分析 |
5.1 物理模型 |
5.2 数学模型 |
5.2.1 模型假设及控制方程 |
5.2.2 边界条件设置 |
5.2.3 数值方法及网格划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气流分布 |
5.3.2 预冷性能 |
5.3.3 预冷过程能耗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果蔬压差预冷装备回风通道模拟及预冷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预冷简介 |
1.2.1 冷库预冷 |
1.2.2 真空预冷 |
1.2.3 冷水预冷 |
1.2.4 冰预冷 |
1.2.5 压差预冷 |
1.3 国家政策背景 |
1.4 国内外压差预冷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国内现有研究不足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不同码垛方式下回风通道模型建立求解与结果分析 |
2.1 引言 |
2.2 不同码垛方式回风通道模型建立 |
2.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2.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2.3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
2.2.4 不同尺寸回风通道模型流场分布 |
2.2.5 不同尺寸回风通道模型结果分析 |
2.3 压差通风装置结构优化及模拟 |
2.3.1 压差通风装置结构设计 |
2.3.2 压差通风装置回风口模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果蔬预冷过程理论分析 |
3.1 果蔬分类及预冷方法 |
3.2 果蔬的热物性 |
3.2.1 热导率 |
3.2.2 比热容 |
3.2.3 呼吸热 |
3.2.4 冰点 |
3.3 果蔬预冷实验中主要应用的理论公式 |
3.3.1 失重率 |
3.3.2 半冷却时间 |
3.3.3 冷却均匀性 |
3.4 本章小结 |
4 不同码垛方式预冷实验研究 |
4.1 实验装置与材料 |
4.1.1 实验装置 |
4.1.2 实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
4.2 不同码垛方式实验方案及过程 |
4.2.1 实验方案 |
4.2.2 实验过程及方法 |
4.3 实验数据及处理 |
4.3.1 一列四层包装箱码垛方式预冷时间、失重率、冷却均匀性 |
4.3.2 两列两层包装箱码垛方式预冷时间、失重率、冷却均匀性 |
4.3.3 四列一层包装箱码垛方式预冷时间、失重率、冷却均匀性 |
4.3.4 三种码垛方式预冷实验结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不同工况条件下预冷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不同送风速度压差预冷实验 |
5.2.1 送风速度参数选择 |
5.2.2 不同送风速度预冷降温过程 |
5.2.3 不同送风速度预冷失重率和耗电量 |
5.3不同送风温度压差预冷实验 |
5.3.1 送风温度参数选择 |
5.3.2 不同送风温度预冷降温过程 |
5.3.3 不同送风温度预冷失重率和耗电量 |
5.4双因子送风参数压差预冷实验 |
5.4.1 双因子送风参数实验方案 |
5.4.2 双因子送风参数预冷降温过程 |
5.4.3 双因子送风参数预冷失重率和耗电量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国内压差预冷技术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压差预冷的特点 |
2 压差预冷工艺研究历程 |
3 压差预冷数学模型研究历程 |
4 结束语 |
(6)垂直送风差压预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果蔬保鲜与冷链物流 |
1.1.2 预冷工艺及预冷效果评价标准 |
1.2 国内外差压预冷研究进展 |
1.2.1 预冷模型 |
1.2.2 送风参数 |
1.2.3 包装与堆码工艺 |
1.2.4 预冷装置 |
1.3 本课题组目前研究状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果蔬差压预冷理论分析 |
2.1 果蔬的热物性 |
2.1.1 含水量 |
2.1.2 比热容 |
2.1.3 热导率 |
2.1.4 热扩散率 |
2.1.5 呼吸热 |
2.2 果蔬差压预冷传热机理 |
2.3 果蔬差压预冷传质机理 |
2.4 球形果蔬垂直送风差压预冷数值模拟 |
2.4.1 物理模型 |
2.4.2 假设条件 |
2.4.3 传热控制方程 |
2.4.4 单球体果品预冷模型及求解 |
2.4.5 层装果品预冷模型及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垂直送风差压预冷实验研究 |
3.1 实验装置简介 |
3.2 制冷系统与控制系统 |
3.3 数据测量系统 |
3.3.1 温度采集系统 |
3.3.2 风速采集系统 |
3.3.3 压差采集系统 |
3.3.4 果蔬失重测量 |
3.4 实验方案设计 |
3.4.0 实验目的 |
3.4.1 实验材料 |
3.4.2 实验方案 |
3.5 实验步骤 |
3.6 实验数据处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
4.1 垂直送风送风速度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4.2 垂直送风送风温度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4.3 送风方式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4.3.1 水平送风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4.3.2 送风方式对预冷效果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果蔬废热制冷控温库研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冷库行业发展状况 |
1.1.1 冷藏设施设备发展历程 |
1.1.2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现状 |
1.1.3 发展中国家冷库行业发展现状 |
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 |
1.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原理 |
1.2.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特点 |
1.2.3 溴化锂制冷技术应用现状 |
1.2.4 溴化锂制冷技术发展现状 |
1.3 发电厂余热利用现状 |
1.3.1 烟气余热利用的研究发展现状 |
1.3.2 循环水余热利用的研究发展现状 |
1.3.3 废热制冷技术 |
1.4 马铃薯贮藏技术现状 |
1.4.1 马铃薯概述 |
1.4.2 国外马铃薯的贮藏现状 |
1.4.3 国内马铃薯的贮藏现状 |
1.4.4 马铃薯贮藏期间品质变化 |
1.5 马铃薯抑芽剂CIPC简介与应用 |
1.5.1 马铃薯抑芽剂CIPC简介 |
1.5.2 马铃薯抑芽剂CIPC作用机理 |
1.5.3 马铃薯抑芽剂CIPC使用及残留检测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设备 |
2.2 实验设计 |
2.2.1 废热制冷库设计与搭建 |
2.2.2 废热制冷库性能测试 |
2.2.3 废热制冷库参数优化 |
2.2.4 配套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 |
2.2.5 马铃薯模拟废热制冷库贮藏效果研究 |
2.3 实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2.3.1 实验库性能测定 |
2.3.2 实验库性能优化 |
2.3.3 配套简约隧道式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 |
2.3.4 马铃薯贮藏生理指标 |
2.3.5 马铃薯贮藏营养指标 |
2.3.6 马铃薯贮藏储藏指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模拟实验库相关计算与设备配型 |
3.1.1 模拟实验库库所需制冷量计算 |
3.1.2 模拟实验库库设备配型与试验台搭建 |
3.1.3 发电厂余热可提供制冷量计算 |
3.1.4 废热制冷节能计算 |
3.2 废热制冷库性能测试 |
3.2.1 空库降温性能 |
3.2.2 模拟溴化锂余热制冷试验库的湿度研究 |
3.2.3 溴化锂余热制冷试验库的风力速度场研究 |
3.2.4 模拟果蔬余热制冷预冷效果研究 |
3.3 废热制冷库参数优化 |
3.3.1 体型优化 |
3.3.2 冷媒水参数优化 |
3.3.3 冷风机参数 |
3.4 配套差压预冷设备性能测试 |
3.4.1 预冷方式对马铃薯预冷效果的影响 |
3.4.2 预冷方式对不同马铃薯包装预冷效果的影响 |
3.4.4 预冷方式对马铃薯预冷均匀度的影响 |
3.5 马铃薯模拟废热制冷库贮藏效果研究 |
3.5.1 马铃薯贮藏期间生理指标 |
3.5.2 马铃薯贮藏期间营养指标 |
3.5.3 马铃薯贮藏期间储藏指标变化 |
4 结论 |
4.1 全文结论 |
4.2 论文创新点 |
4.3 论文不足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 致谢 |
(8)新疆赛买提杏加湿差压预冷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冷原理与装置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2. 1 失水率 |
2.2.2. 2 预冷均匀度 |
2.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 |
(9)差压预冷工艺对预冷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差压预冷的原理和组成 |
1.1 差压预冷原理 |
1.2 差压预冷系统组成 |
2 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对冷却速率的影响 |
2.1 送风速度影响冷却速率的理论分析 |
2.2 送风温度影响冷却速率的理论分析 |
2.3 蒜薹冷却速率的实验结果 |
3 送风温度对失重率的影响 |
3.1 送风温度影响失重率的理论分析 |
3.2 蒜薹失重率的实验结果 |
4 结论 |
(10)蔬菜预冷技术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预冷方式及研究现状 |
1.1 水预冷 |
1.2 冷库预冷 |
1.3 真空预冷 |
1.4 差压预冷 |
2 展望 |
四、果蔬差压预冷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的垂直送风压差预冷数值模拟研究[D]. 李博. 浙江大学, 2021(07)
- [2]差压预冷技术与装备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 王璇,陈爱强,刘昊东,关文强,刘斌. 保鲜与加工, 2020(04)
- [3]苹果差压预冷过程模拟及包装箱优化[D]. 宫亚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20(03)
- [4]果蔬压差预冷装备回风通道模拟及预冷实验研究[D]. 张金铭.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08)
- [5]国内压差预冷技术发展历程研究[J]. 张金铭,李晓燕,刘升. 冷藏技术, 2019(04)
- [6]垂直送风差压预冷技术研究[D]. 贺红霞. 天津商业大学, 2019(09)
- [7]果蔬废热制冷控温库研发与应用研究[D]. 张新.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8]新疆赛买提杏加湿差压预冷试验研究[J]. 郭兆峰,刘向东,刘旋峰,刘小龙. 保鲜与加工, 2017(04)
- [9]差压预冷工艺对预冷效果的影响[J]. 王美霞,刘斌,阎瑞香. 冷藏技术, 2016(04)
- [10]蔬菜预冷技术的研究现状[J]. 付艳武,高丽朴,王清,韩聪,董海洲,左进华. 保鲜与加工, 2015(01)
标签:苹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