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高耗能企业的用电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贤,康军胜[1](2019)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策略》文中认为主要阐述了负荷紧张条件下以客户用电需求为导向的台区有序用电管理策略,围绕客户负荷基数统计分析、参与有序用电方式确认、技术措施执行等各个环节,介绍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有序用电措施。
王楠[2](2019)在《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电能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电能供需矛盾突出,在环境恶劣的西藏地区这一现象尤其严重,而且电能损耗现象较为普遍,电能损耗率较高,这一情况下提出研究西藏地区高耗能企业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藏H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西藏H公司在供电系统电能损耗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同类用电企业在供电系统电能损耗原因分析以及对策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鱼骨图分析方法分析西藏H公司电能损耗的原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立关键因素,用对标管理法对H公司的供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提出对策,从人员管理组织架构、用电安全管理、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流程、新技术应用不足和设备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以西藏H公司近一年多来电能损耗指标的变化,例证了以上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本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降低西藏H公司的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西藏H公司的供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相关管理经验也可以为其他用电企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陈科[3](2019)在《H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电网2009年提出的智能电网发展纲要和总体投资规划分三个阶段的落实,智能电网的建设初显成效。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近十年的迅速发展和建设,基本达到了国家电网全覆盖的战略目标,需求进入了相对稳定期。智能仪表企业的竞争近一步加剧,行业必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然而,伴随着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战略的提出,能源电力行业深刻变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5G等通讯技术加快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持续活跃。国家电网在未来的战略部署中,将会接入智能电表及智能终端达5.4亿台,这将带给智能仪表企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H公司作为中国知名的智能仪表企业,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迅速转型、适应发展、抓住机遇,将成为新的课题。本文结合智能电表行业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制定符合H公司实际的营销策略,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竞争力。首先,对国外与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了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确立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主要是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和营销管理4P理论。其次,以H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分析模型,分别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充分了解公司的外部环境;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别从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五个方面进行行业环境分析,充分的掌握了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再次,从H公司的营销管理现状入手,找出当前公司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运用营销管理“4P”经典理论对H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当前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公司在营销管理中存在产品定位和技术质量、定价机制不灵活和价格偏高、营销渠道过于单一、促销管理失效和促销模式落后等问题。最后,根据公司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公司存在的问题,结合营销管理经典理论,提出适合于H公司持续良性发展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本文实现对H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营销策略的重新调整建立,以使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同行业其他智能仪表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李能学[4](2016)在《基于需求响应的大用户负荷调度及效益分析》文中指出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根据电力市场的电价信号或者政策激励,从而改变固有的用电模式,起到调整负荷的作用。这样能够很好的节省社会资源,并且维护电网的稳定。工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负荷特性对其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耗能企业用电负荷的不规律性使电网运行的不经济,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用电成本。因此,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让企业通过电网侧的需求响应信号,进行合理的负荷优化调度就变得十分有意义。针对国家新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迅猛发展,高耗能企业传统的供能方式已经缺乏经济性,把新能源纳入企业能源结构中,并且结合需求响应的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节约社会资源。本文以需求响应为背景,以高耗能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对电力需求响应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总结了需求响应的分类,介绍了实施需求响应所需的一些必要技术条件,并给出了分析需求响应实施效果的一般方法,为下文打下了坚实基础。(2)对高耗能企业的负荷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且建立峰谷分时电价模型,讨论了高耗能企业基于价格DR的可转移负荷的优化调度策略,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转移调度的高耗能企业负荷调度方法,以企业用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得出了最优用电模式,从而起到维护电网稳定的作用。(3)建立了含风电与自备电厂的高耗能企业新能源微网模型。针对风电的间歇性特点以及高耗能企业电力负荷在需求响应方面的巨大潜力,分析高耗能企业消纳风电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并且通过算例仿真,证明了新能源微网以及需求响应在降低经济成本、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巨大经济效益,为高耗能企业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雷涛[5](2015)在《需求侧管理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与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2010年,中国以名义GDP58786亿美元,越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受制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确实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逐年递增,可以说,中国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尽管中国资源储备总量要处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其他各国。故为了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中国推出了节能减排政策,并将其列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中国当前能源消耗去向可知,电力行业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占总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比重均要高于50%,故在电力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对于实现国家整体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从电力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现有成果更多的集中于发电环节,受制于电力供需时时平衡的特性,在研究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措施时,有必要讨论用户侧对发电侧节能减排的影响,开展需求侧管理。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开展了需求侧管理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与优化模型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有序用电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以电力供应不足为研究背景,研究了有序用电的节能减排效果。从用电价值、节能减排、信用等级等维度构建了用户有序用电序位评价指标体系和用户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方法,并引入综合评价方法对有序用电管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2)构建了需求响应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与分析模型。提出了确定性需求响应与随机性需求响应的建模方法,构建了需求响应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和需求响应参与日前调度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确定性需求响应和随机性需求响应参与系统调度的优化结果。(3)构建了智能用电园区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以智能用电园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智能用电园区的基本概念、用电特征及园区内分布式能源的供电特征,提出了分布式能源多目标规划与调度优化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分布式能源调度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4)构建了电动汽车与风电协同调度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引入布朗运动模拟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场景并提出了基于向后迭代法的场景削减策略;构建了风电与电动汽车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及交叉遗传粒子群算法,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5)提出了集中电采暖消纳风电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以北京市电采暖为研究对象,结合北京电采暖发展规划,提出了基于面积的采暖热负荷测算模型。然后,为了研究电采暖消纳风电的调度机制,构建了电采暖消纳风电调度优化模型,并对其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由于电采暖涉及方众多,本文测算了电采暖消纳风电的价格区间,并讨论了电采暖对风电场、电网公司和供暖企业效益的影响。
任家鑫[6](2015)在《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电力市场垄断经营的格局被打破,电力市场将逐步全面走向市场。供电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将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增强市场意识,重视客户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客户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供电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客户是供电企业电量主要购买者,也是其主要利润来源。电力大客户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造成间接的社会影响。这是因为电力大客户电压等级高,容量大,与系统直接接线,如果发生事故,给客户造成损失的同时会使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后果,从而产生大面积停电的负面社会影响。对于供电企业,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抚顺地区用电市场的现状分析,确定该公司的主要用电客户群及大客户目标市场:根据大客户用电特征,运用电力营销基本理论及SWOT分析法对大客户用电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进一步查找出该公司目前大客户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品质量、价格、促销、服务四个方面制定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普遍营销策略。通过对该公司大客户价值分析,运用多维度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客户进行识别与分类,并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并从电网基础、大客户经理组织体系、大数据营销信息技术三方面工作提出该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为供电企业开展大客户营销工作有所参考借鉴。
李宁波[7](2013)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甚至因此引起群体性事件,最近在我国出现的持续的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再次对现行的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应该说,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限于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往往走上粗放型发展之路,由此造成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也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环境恶化。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提供了欠发达地区通过移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的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机会,但因为要素条件、市场条件等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往往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这虽然可以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但却造成了极大的环境破坏,对欠发达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贻害无穷。因此,研究欠发达地区在谋求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如何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二五”计划期间,国家开始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计划,明确了要支持广西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桂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在此大背景下,贵港市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相对落后的经济形态与产业结构成为影响广西贵港市进一步发展不容忽视的障碍。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可知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对于贵港市相对滞后的经济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来说,科学选择和规划贵港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是贵港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和发展趋势,温家宝总理已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研究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发展模式,不仅对于贵港市和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探寻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也会促进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二章,讨论了论文选题的意义以及研究的主体架构、相关理论等。第三章,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贵港市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章首先讨论了贵港市经济发展现状,总结了前段时期的发展成果,分析了贵港市产业发展特征,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中发现:贵港市虽然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导骨干产业,包括制糖、造纸、建材、电力、冶金、林板、化工、饲料、羽绒、农产品加工等,但这些产业还是以大能耗传统产业为主,所以,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发展模式研究成为必要,使贵港市能可持续地发展。第四章,在贵港市目前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节能减排约束下贵港市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文章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节能减排视角出发更新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建立了更新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对广西贵港市的所有产业部门数据进行了合并、拆分等处理,形成了33个全产业链(集群)的数据集,然后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对贵港市产业链(集群)数据集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并结合贵港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贵港市10大备选主导产业链(集群):然后,与节能减排视角下广西自治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进行了与传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根据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的原则,估计了更新选择模型的节能减排效果,估计年可节约能源48957.28吨标准煤,减少537.12万吨用水量、75.33万吨废水和244331.25万标立方米废气排放量。第五章,首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的理论基础,讨论了贵港市过去产业发展模式中的问题、贵港市产业布局现状以及产业布局工作重点和思路,然后,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对其备选主导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最后对备选的主导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整合、培育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第六章,首先,根据第三章的SWOT分析,给出了贵港市产业发展的几个战略发展方向,重点是SO发挥优势抓住机会战略和ST发挥优势消除威胁战略。根据第五章讨论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对贵港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分析研究,从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环保政策、产业外贸政策、产业金融政策和产业财税政策等几方面,讨论了节能减排约束下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政策设计。最后是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讨论了节能减排的思路和措施等。总结了贵港市备选主导产业发展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贵港市所备选的主导产业中有部分是成熟甚至是衰退期的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都已是目前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对节能减排具有很大的压力,为此,论文给出了贵港市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包括:(1)调整和优化结构,控制排污增量:(2)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重点工程;(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6)重点监控,对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措施;(7)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8)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9)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10)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论文以贵港市为典型案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模式问题,研究结论可以为广西贵港市制定“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其它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节能减排条件约束下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提供参考。
陈志恩[8](2010)在《用电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文中认为根据现代营销理论,企业进行战略营销的中心,可定义为STP市场营销一一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是企业战略营销的起点,是从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市场调研和论证,将单一的市场划分成多个具有某一种或几种相似特质性的子市场(子市场之间有时会有交叉)企业从中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或认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子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R. 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一直被广泛地用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千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因此,分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需要和欲望极为相似;分属于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要和欲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本项目旨在通过对用电市场进行细分,从区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出发,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即按照用电客户群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划分,以分析不同客户群的用电特点,主要需求;分析不同细分市场情况和特点,分析和开拓市场潜力,制定差异的适合不同细分市场的营销对策,使企业对市场的管理更具针对性,细致性,从而不断扩大市场,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效益。一般而言,进行市场细分有如下优点:(1)有利于选择有效的目标市场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2)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识别市场机遇,开拓新市场。(3)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目标市场。(4)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邢小军[9](2010)在《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能源不仅仅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区域内部居民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能源问题涉及面广。区域在发展中受到的能源约束会对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而,能源约束问题的研究异常复杂。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提出了能源问题研究具有层次性的观点。能源问题的研究从下至上依次可分为“基础层”、“认知层”、“分析层”、“解决层”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构成了上一层次研究的基础。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关于能源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基本上可以发现能源问题研究较为混乱的原因,即大部分文献仅仅对分析层和解决层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少有研究诸如“能源约束是否存在?”,“能源约束如何分类?如何度量?”等能源研究的基础层和认知层的问题。提出了区域能源需求层次论。认为区域能源需求也具有层次性,即区域会依次的满足其对能源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安全需求”、“生产需求”和“享乐需求”。虽然由于区域内个体众多,存在部分高级需求先于低级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区域的能源需求还是(也应该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被满足。以此为基础,证明了“区域发展中能源约束存在”的可能性。根据区域所受到的能源约束的程度、原因等标准,提出了区域能源约束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地提出了能源约束度的概念和具体的测算方法。从开放度和发展度两个方面测算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然后从区域能源供需的数量、波动性、能源种类和空间差异四个方面分别测算其能源约束度,最后将区域所受到的能源约束的大小与其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结合,构建了区域能源约束度的测算模型,为定量的测量区域能源约束提供了途径。在对区域能源约束进行分类、度量之后,研究了能源系统和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等系统的联系,并以中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结构、经济产出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区域的能源需求。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以中国(包括各个省区)为例,实际测算了中国及各省区的能源约束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罗文胜[10](2010)在《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供电公司总体上营销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对兰州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主要制约因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电力营销市场进行分析,针对电网、用电结构、相关政策机制、营销模式、营销观念、营销队伍等制约因素,根据4P理论、4C理论,结合兰州电力市场细分特点确立公司目标市场的选择,探讨兰州供电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实施营销开拓的具体对策建议:加强配电网建设和和观念机制建设,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价格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
二、西部:高耗能企业的用电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高耗能企业的用电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序用电管理指标体系和目标 |
2 有序用电管理的工作流程 |
2.1 工作流程 |
2.2 创新点 |
2.2.1 节点3,客户终端负控跳闸回路测试 |
2.2.2 节点5,根据客户需求编制有序用电方案 |
2.3 客户用电需求的量化 |
2.4 客户用电需求评价的主要指标 |
3 应用情况 |
(2)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 相关研究模型、方法理论综述 |
2.2.1 鱼骨图分析法理论 |
2.2.2 层次分析方法理论 |
2.2.3 对标管理方法理论 |
3 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现状 |
3.1.1 一期110KV供电系统 |
3.1.2 二期110KV供电系统 |
3.1.3 10 KV供电系统 |
3.2 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管理现状 |
3.3 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管理问题 |
4 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分析 |
4.1 基于鱼骨图法的问题分析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问题分析 |
4.2.1 指标数据采集 |
4.2.2 数据处理结果 |
4.3 基于对标管理法对策分析 |
5 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管理的实践 |
5.1 成立用电安全项目小组 |
5.2 保障组织架构作用落到实处 |
5.3 搭建现代化管理网络平台 |
5.4 建设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 |
5.5 设备安装改造情况 |
5.6 效果验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H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PEST分析模型 |
1.政治因素 |
2.经济因素 |
3.社会因素 |
4.技术因素 |
(三)波特五力模型 |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新进入者的威胁 |
4.替代品的威胁 |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四)4P理论 |
1.产品 |
2.价格 |
3.渠道 |
4.促销 |
三、H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一)公司和相关产品简介 |
1.公司简介 |
2.公司产品简介 |
(二)宏观市场形势分析 |
1.政治因素分析 |
2.经济因素分析 |
3.社会因素分析 |
4.技术因素分析 |
(三)智能电表行业分析 |
1.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2.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3.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
4.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分析 |
四、H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公司营销管理现状 |
1.公司营销组织现状 |
2.公司智能电表业务现状 |
(二)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主要产品及分项产值 |
2.产品研发与产品质量 |
3.产品品牌与知名度 |
(三)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主流品牌价格对比 |
2.H公司智能电表价格分析 |
(四)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H公司的渠道结构和管理现状 |
2.主要竞争对手渠道策略对比分析 |
(五)促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H公司促销管理现状 |
2.同行业厂家的促销模式比较 |
3.H公司促销管理的问题分析 |
五、H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营销策略 |
(一)产品策略的优化 |
1.产品的多元化 |
2.产品的技术领先 |
3.产品的质量控制 |
4.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
5.产品的优质服务 |
(二)价格策略的优化 |
1.采用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 |
2.采用竞争导向的价格策略 |
3.面向中间商分销的价格策略 |
(三)渠道策略的优化 |
1.面向直销的渠道策略 |
2.面向中间商分销的渠道策略 |
3.面向互联网线上的渠道策略 |
(四)促销策略的优化 |
1.促销管理改进措施 |
2.采用有效的促销模式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需求响应的大用户负荷调度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力需求响应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电力需求响应的概念 |
2.2 需求响应的分类 |
2.2.1 基于激励的DR |
2.2.2 基于价格的DR |
2.3 需求响应技术支持 |
2.3.1 先进计量技术 |
2.3.2 远程通信技术 |
2.3.3 智能控制技术 |
2.4 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时电价下的高耗能企业负荷调度 |
3.1 分时电价 |
3.2 问题描述 |
3.3 负荷转移建模与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
3.3.1 负荷转移建模 |
3.3.2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
3.4 算例分析 |
3.4.1 实例数据和参数设定 |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需求响应下高耗能企业新能源微网的效益分析 |
4.1 微网系统 |
4.2 微网的元件模型 |
4.2.1 风力发电机 |
4.2.2 蓄电池储能单元 |
4.2.3 变流器 |
4.2.4 电网 |
4.2.5 燃气轮机 |
4.3 基于HOMER的高耗能企业新能源微网建模 |
4.3.1 含风电的高耗能企业新能源微网供电模型 |
4.3.2 微网运行约束条件 |
4.3.3 基于HOMER的经济效益分析建模 |
4.3.4 基于HOMER的经济效益分析建模 |
4.4 算例分析 |
4.4.1 仿真场景定义 |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3 高耗能企业参与需求响应的经济效益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5)需求侧管理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与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节能发电调度研究现状 |
1.2.2 关于需求侧管理的研究 |
1.2.3 关于需求侧响应的研究 |
1.2.4 关于综合资源规划的研究 |
1.2.5 需求侧节能管理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模式对比分析 |
2.1 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内容 |
2.1.1 负荷管理 |
2.1.2 能效管理 |
2.2 国外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模式 |
2.2.1 美国DSM模式 |
2.2.2 芬兰DSM模式 |
2.2.3 德国DSM模式 |
2.2.4 泰国DSM模式 |
2.2.5 其他国家DSM模式 |
2.3 国内DSM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3.1 DSM现状 |
2.3.2 DSM存在问题 |
2.4 智能电网环境下DSM完善措施 |
2.4.1 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
2.4.2 智能电网下的需求侧管理手段 |
2.4.3 需求侧管理完善措施 |
2.5 小结 |
第3章 有序用电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 |
3.1 有序用电用户分类与分组 |
3.1.1 有序用电用户分类 |
3.1.2 有序用电用户分组 |
3.2 用户用电序位评价指标体系 |
3.2.1 评价指标的筛选要求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3 评价指标指标值计算 |
3.3 用户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方法 |
3.3.1 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基础 |
3.3.2 错峰避峰目标的分解 |
3.3.3 用户有序用电方案设计 |
3.4 有序用电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
3.4.1 管理效果关键因素确定 |
3.4.2 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3.4.3 有序用电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
3.5 实例分析 |
3.5.1 基础数据 |
3.5.2 算例结果 |
3.6 小结 |
第4章 需求响应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 |
4.1 用户需求响应分类与模型构建 |
4.1.1 用户需求响应分析 |
4.1.2 确定性需求响应建模 |
4.1.3 随机性需求响应建模 |
4.2 需求响应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 |
4.2.1 峰谷分时电价设计优化模型 |
4.2.2 峰谷价差对负荷曲线的影响分析 |
4.2.3 峰谷价差对发电煤耗的影响分析 |
4.2.4 实例分析 |
4.3 需求响应参与日前调度机组组合优化模型 |
4.3.1 IBDR参与下日前调度优化模型 |
4.3.2 PBDR参与下日前调度优化模型 |
4.3.3 两种DR参与下日前调度优化模型 |
4.3.4 实例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智能用电园区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 |
5.1 智能用电园区概念及特征 |
5.1.1 智能用电园区基本概念 |
5.1.2 智能用电园区用电特征 |
5.1.3 智能用电园区的分布式能源供电特征 |
5.2 分布式能源多目标规划优化模型 |
5.2.1 典型燃气分布式联供系统 |
5.2.2 分布式能源规划多目标优化模型 |
5.2.3 实例分析 |
5.3 分布式能源调度优化及节能减排评价模型 |
5.3.1 分布式能源子系统能效模型 |
5.3.2 分布式能源通用能效模型 |
5.3.3 分布式能源能效水平评价模型 |
5.3.4 实例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电动汽车与风电协同调度对电力节能减排影响分析模型 |
6.1 风电不确定性分析与模拟 |
6.1.1 布朗运动介绍 |
6.1.2 场景模拟方法 |
6.1.3 场景削减策略 |
6.2 风电与电动汽车联合调度优化模型 |
6.2.1 目标函数 |
6.2.2 常规约束条件 |
6.2.3 电动汽车约束条件 |
6.3 模型求解算法构造 |
6.3.1 粒子群算法 |
6.3.2 交叉遗传粒子群算法 |
6.3.3 模型求解步骤 |
6.4 算例分析 |
6.4.1 基础数据 |
6.4.2 仿真结果 |
6.4.3 敏感性分析 |
6.4.4 结果比较 |
6.5 小结 |
第7章 集中电采暖消纳风电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模型 |
7.1 电采暖负荷需求预测及影响分析模型 |
7.1.1 北京电采暖发展未来规划 |
7.1.2 基于面积的采暖热需求负荷测算模型 |
7.1.3 电采暖对负荷需求影响分析 |
7.2 电采暖消纳风电调度优化及节能减排评价模型 |
7.2.1 鲁棒理论介绍 |
7.2.2 电采暖消纳风电调度优化模型 |
7.2.3 调度模型求解方法 |
7.2.4 实例分析 |
7.3 电采暖实施后参与方利益变动分析 |
7.3.1 电采暖消纳风电价格测算 |
7.3.2 风电场参与电采暖效益分析 |
7.3.3 国网公司参与电采暖效益分析 |
7.3.4 供暖企业参与电采暖效益分析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作者简介 |
(6)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现状及环境分析 |
2.1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市场现状 |
2.1.1 抚顺供电公司简介 |
2.1.2 主要用电客户群分析 |
2.2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1 大客户营销组织机构 |
2.2.2 大客户营销现状 |
2.2.3 大客户营销存在问题 |
2.3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环境分析 |
2.3.1 优势分析 |
2.3.2 劣势分析 |
2.3.3 机会分析 |
2.3.4 威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普遍营销策略 |
3.1 价格策略 |
3.1.1 电价对营销策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
3.1.2 电价策略选择 |
3.2 产品质量策略 |
3.2.1 电能产品质量对营销策略制定的影响 |
3.2.2 产品质量策略选择 |
3.3 促销策略 |
3.3.1 促销对营销策略制定的影响 |
3.3.2 促销策略选择 |
3.4 服务策略 |
3.4.1 服务对营销策略制定的影响 |
3.4.2 服务策略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差异化营销策略 |
4.1 大客户细分依据及方法 |
4.2 大客户多维度聚类分析 |
4.3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分类 |
4.3.1 高电量低信用组客户群 |
4.3.2 中电量负成长组客户群 |
4.3.3 高成长低波动组客户群 |
4.3.4 低成长高波动组客户群 |
4.4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 |
4.4.1 高电量低信用组营销策略 |
4.4.2 中电量负成长组营销策略 |
4.4.3 高成长低波动组营销策略 |
4.4.4 低成长高波动组营销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5.1 电网基础保障 |
5.1.1 超前电网规划 |
5.1.2 加快电网升级改造 |
5.2 大客户经理制组织保障 |
5.2.1 大客户经理制概述 |
5.2.2 以大客户经理制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再造 |
5.2.3 大客户经理工作职责 |
5.2.4 大客户经理责任分工 |
5.3 大数据营销的信息技术保障 |
5.3.1 大数据营销时代背景 |
5.3.2 大客户大数据营销思路 |
5.3.3 大客户关系管理动态系统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节能减排约束下的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关于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主导产业作用问题的研究 |
三、关于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研究 |
四、关于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特色和不足 |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
二、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主导产业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
二、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
三、主导产业群与产业集群 |
第二节 主导产业选择经典选择基准与节能减排 |
一、主导产业经典选择基准 |
二、节能减排问题的提出 |
三、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要求和面临的压力 |
四、关于节能减排下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讨论以及要考虑的问题 |
五、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基准 |
第三节 产业发展模式的含义、相关理论及主要内容 |
一、产业发展模式的含义 |
二、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 |
三、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
四、主导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贵港市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广西“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与贵港市经济发展 |
一、西江经济带的范围 |
二、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 |
三、“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给贵港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
第二节 贵港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 |
一、贵港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
二、贵港市产业结构变迁 |
第三节 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
一、工业主导地位日趋明显,增长速度保持领先 |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年增强 |
三、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主导产业初见雏形 |
四、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特色优势逐步显现 |
五、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贵港市经济发展的动力 |
第四节 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产业结构仍然不优,发展规划滞后 |
二、高能耗产业节能和资源供应压力大 |
三、多数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合作关联度不高 |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
第五节 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
一、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 |
二、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劣势 |
三、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四、贵港市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 |
第四章 节能减排约束下贵港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
第一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一、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
二、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要考虑的制约因素 |
一、科学选择贵港市主导产业的重要性 |
二、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要考虑的制约因素 |
第三节 节能减排约束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主导产业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模型数据的准备和处理 |
第四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
一、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方法 |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贵港市主导产业链(集群)选择分析 |
三、节能减排约束下可资备选的贵港市主导产业链(集群) |
四、节能减排约束下贵港市备选主导产业与广西备选主导产业对比分析 |
五、与传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五章 节能减排约束下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主导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指导 |
一、科学发展观是主导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指导 |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落实的工作 |
第二节 贵港市过去产业发展模式中的问题 |
一、贵港市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
二、贵港市过去产业引进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第三节 贵港市的产业布局 |
一、贵港市产业布局的现状 |
二、贵港市产业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发展重点 |
第四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
一、贵港市备选主导产业特性 |
二、贵港市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五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的整合和培育战略 |
一、现代物流产业链(集群):提升管理、联动发展 |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集群):促使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
三、非金属矿物及制品(建材)产业链(集群):淘汰落后、稳步发展 |
四、电力产业:改造火电、发展水电、核电 |
五、冶金产业:淘汰落后、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走特色发展之路 |
六、旅游居住业:引进先进理念、提升服务管理、协调发展 |
第六章 节能减排约束下贵港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与产业政策支持 |
第一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 |
一、发展战略选择 |
二、发展战略的具体内涵 |
第二节 贵港市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 |
一、产业政策的含义 |
二、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三、贵港市主导产业园区发展思路、目标与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用电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方案和工作基础 |
1.4.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3 研究工作基础 |
第二章 用电市场细分 |
2.1 电力市场的概念及特点 |
2.2 用电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和作用 |
2.2.1 用电市场细分的重要性 |
2.2.2 电力市场细分的作用 |
2.3 用电市场细分的原则与相关标准 |
2.4 电力市场细分的程序 |
2.5 用电市场细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用电目标市场确立与客户挖掘 |
3.1 目标市场 |
3.1.1 目标市场的概念 |
3.1.2 目标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
3.1.3 选择电力目标市场的程序 |
3.1.4 选择电力目标市场的原则 |
3.1.5 影响电力目标市场的主要因素 |
3.2 客户挖掘 |
3.2.1 寻找潜在客户 |
3.2.2 积极争取客户 |
3.2.3 巩固已有客户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用电市场营销策略 |
4.1 电力营销发展形势 |
4.1.1 社会发展与电力营销 |
4.1.2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营销 |
4.1.3 公司发展方式与电力营销 |
4.1.4 营销重点领域 |
4.2 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
4.2.1 电能产品营销策略 |
4.2.2 电价策略 |
4.2.3 供电服务策略 |
4.2.4 电力分销渠道策略 |
4.2.5 电力促销组合策略 |
4.2.6 具体的电力促销措施 |
4.3 各类别市场的营销策略 |
4.3.1 农业用电市场 |
4.3.2 工业用电市场 |
4.3.3 第三产业用电市场 |
4.3.4 居民生活用电市场 |
4.3.5 评价指标 |
4.3.6 成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佛山用电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 |
5.1 佛山地区电网概况 |
5.1.1 佛山地区电网结构状况 |
5.1.2 佛山地区电网可供电力分析 |
5.2 佛山地区电力市场供需分析 |
5.3 佛山电网用电细分 |
5.3.1 第一产业用电情况分析 |
5.3.2 第二产业用电情况分析 |
5.3.3 第三产业用电情况分析 |
5.3.4 居民生活用电情况分析 |
5.3.5 佛山地区电力市场特征总结 |
5.4 佛山用电营销战略和策略研究 |
5.4.1 目标市场的建立 |
5.4.2 开拓电力销售市场 |
5.4.3 价格营销策略 |
5.4.4 服务营销策略 |
5.4.5 节能降损策略 |
5.4.6 其余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华南理工大学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定密审批表 |
(9)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的研究成果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 |
2.1.1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2.1.2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
2.2 综合评价理论 |
2.2.1 多准则决策理论 |
2.2.2 多属性决策理论和方法 |
2.2.3 多属性综合评价理论 |
2.3 资源约束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区域能源约束的存在性分析 |
3.1 关于命题“能源约束是否存在”的现有学术观点 |
3.2 区域能源需求的层次性 |
3.3 资源的共性及能源的独特性 |
3.4 需求、有效需求和约束 |
3.5 能源特点分析及能源约束存在的解释 |
3.6 区域能源约束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的成因与分类 |
4.1 区域发展中能源约束的成因 |
4.1.1 区域能源供需在数量上的不匹配 |
4.1.2 区域能源供需在时间上的不匹配 |
4.1.3 区域能源供需在能源结构的不匹配 |
4.1.4 区域能源供需在区域内部地理空间上的不匹配 |
4.2 区域能源供需不匹配的定量验证分析 |
4.2.1 基于Hausdorff 距离的能源供需的整体不匹配性 |
4.2.2 基于动态弯曲距离(DTW)的中国能源供需的不匹配性 |
4.4 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的分类 |
4.4.1 按照区域的开放程度进行划分 |
4.4.2 按照遭受能源约束的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划分 |
4.4.3 按照区域受到的能源约束的形成原因进行划分 |
4.4.4 按照能源约束的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区域能源约束的度量 |
5.1 区域能源供需的不匹配状况的度量 |
5.2 区域发展水平和开放水平的度量 |
5.2.1 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2 现存的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
5.2.3 对现有指标体系的评述 |
5.2.4 O-EEES 模型的提出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5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 |
5.3 区域能源约束的度量方法 |
5.4 实例分析:中国各省区2007 年的能源约束度的测算 |
5.4.1 中国各省区2007 年的开放水平及发展水平评价 |
5.4.2 中国各省区2007 年能源约束度的测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域能源约束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
6.1 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影响 |
6.1.1 经济产业结构与能源需求的关系 |
6.1.2 其他经济变量与能源需求的关系 |
6.2 能源系统与人口系统的相互影响 |
6.2.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6.2.2 研究结果及讨论 |
6.2.3 能源需求与总人口数、人口城乡分布结构的数量关系 |
6.2.4 研究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解决区域能源约束的相关政策建议 |
7.1 解决能源约束的一般性建议 |
7.1.1 解决区域能源供需在数量上不匹配的策略 |
7.1.2 解决区域能源供需在时间上不匹配的策略 |
7.1.3 解决区域能源供需在能源种类上不匹配的策略 |
7.1.4 解决区域能源供需在地理空间上不匹配的策略 |
7.1.5 解决区域开放程度不高的策略 |
7.1.6 解决区域发展水平不高的策略 |
7.2 针对中国所受能源约束的建议 |
7.2.1 扩大开放程度,利用外部资源与市场缓解国内的能源约束 |
7.2.2 提高发展水平,充分内部挖潜,解决国内的能源约束 |
7.2.3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解决国内的能源的数量约束 |
7.2.4 减轻国内的能源需求波动的相关建议 |
7.2.5 开展技术创新,解决能源种类的约束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可能的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简要评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电力市场营销特点 |
2.1 营销理论概述 |
2.2 "7P"服务营销组合新理论 |
2.3 电力市场营销特点 |
2.3.1 电力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 |
2.3.2 我国电力行业是垄断性行业 |
2.3.3 电力必须由特殊网络进行传输 |
2.3.4 电力企业市场化发展趋势明显 |
2.3.5 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有利于电力企业发展 |
2.3.6 现有电力行业管理体制仍存在很多弊端 |
第三章 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现状分析 |
3.1 兰州供电公司 |
3.2 兰州供电公司配电网 |
3.3 兰州供电公司营销组织机构及市场 |
第四章 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制约因素 |
4.1 电网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1.1 110kV电网 |
4.1.2 中低压配电网 |
4.2 电网建设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2.1 城市电网 |
4.2.2 变电站/配变站所址和线路走廊 |
4.2.3 电力建设 |
4.2.4 城市拆迁与电网建设 |
4.2.5 电力建设资金 |
4.2.6 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
4.2.7 营销管理 |
4.3 用电结构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3.1 兰州供电公司售电量的"双七"结构 |
4.3.2 兰州供电公司高耗能客户的规模 |
4.3.3 经济危机条件下对高耗能客户的具体影响 |
4.3.4 年度各类用电量比较 |
4.4 相关政策机制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4.1 电价政策 |
4.4.2 价格对比劣势 |
4.4.3 市场认知 |
4.4.4 大客户直供及自备电厂 |
4.4.5 关于客户信誉度评价 |
4.5 营销观念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5.1 营销和服务观念 |
4.5.2 市场意识 |
4.5.3 对营销的认识 |
4.6 营销模式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6.1 市场营销体系 |
4.6.2 服务水平 |
4.6.3 营销态势 |
4.7 营销队伍对电力营销的制约 |
4.7.1 营销人员 |
4.7.2 技能人才 |
4.7.3 外部形势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5.1 加强配电网等硬件建设 |
5.1.1 建设"手拉手"基本网架 |
5.1.2 打造坚强智能配电网 |
5.1.3 城市建设规划与电网建设同步 |
5.1.4 加强需求侧管理 |
5.1.5 加强变台改造 |
5.1.6 可能情况下多采用带电检修 |
5.1.7 重视配网运行线路保护 |
5.1.8 抓好急修和服务保障 |
5.2 加强观念机制等软件建设 |
5.2.1 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 |
5.2.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机制 |
5.2.3 改革电费管理模式 |
5.2.4 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营销管理系统 |
5.2.5 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负荷管理机制 |
5.3 制定适应市场营销机制的价格体系 |
5.3.1 规范电价 |
5.3.2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并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
5.4 实施用电促销策略以增加电能的使用 |
5.4.1 用优惠和利益促进销售 |
5.4.2 要注重客户需要力求服务增值 |
5.4.3 细分消费市场 |
5.4.4 开展促销活动提高电力市场占有率 |
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5.1 目前的紧要任务 |
5.5.2 具体的工作目标 |
5.5.3 广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
5.5.4 重视队伍建设实现服务促进营销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西部:高耗能企业的用电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策略[J]. 刘思贤,康军胜. 电力设备管理, 2019(08)
- [2]西藏H公司供电系统电能损耗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3]H公司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陈科.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4]基于需求响应的大用户负荷调度及效益分析[D]. 李能学. 湘潭大学, 2016(02)
- [5]需求侧管理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与优化模型研究[D]. 雷涛. 华北电力大学, 2015(12)
- [6]抚顺供电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 任家鑫.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3)
- [7]节能减排约束下的贵港市主导产业选择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 李宁波. 武汉大学, 2013(07)
- [8]用电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D]. 陈志恩.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7)
- [9]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 邢小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1)
- [10]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罗文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