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抑制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薛亚南,李晓红[1](2021)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12例胃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麻醉指标及麻醉前和麻醉24 h后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24 h后,2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自主呼吸、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且可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韩艺伟[2](2021)在《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观察相同浓度、不同剂量盐酸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全身吸入麻醉与单纯吸入麻醉对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动物临床麻醉中麻醉方案的合理选择,寻求有效调控手术应激的麻醉方法及布比卡因的合理使用剂量,以期为在动物临床手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犬作为实验动物,将12只健康犬分成三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吸入麻醉方式;B组为低剂量实验组,采用0.25ml/kg、0.5%布比卡因硬膜复合吸入麻醉方式;C组为高剂量实验组,采用0.4ml/kg、0.5%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吸入方式。各实验组丙泊酚的诱导剂量均为6mg/kg。对照组A在诱导麻醉后,进行吸入麻醉;实验组B、C与对照组A进行同样的吸入麻醉操作,在麻醉稳定后,进行硬膜外穿刺。其中B、C组于T2时进行硬膜外穿刺,三组均于T4时进行开腹探查。各实验组均于气管插管后连接监护仪。以术前指标为基础值,分别于麻醉后5、10、15、20、25、30、45、60min、苏醒即刻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麻前指标为基础值,各实验组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2h、切皮后6h、术后24h,采取外周静脉血,监测皮质醇(CO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细胞(NE);分别于苏醒即刻、术后1h、术后2h、术后4h,对三组实验犬进行疼痛监测。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各实验组麻醉后,随着麻醉时间的增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受到抑制;布比卡因复合麻醉可以有效抑制动物在切皮后、苏醒时循环指标的波动;与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相比,低剂量实验组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2.与对照组,各实验组在切皮后2h、6h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应激、炎性反应;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实验组对术后应激反应、炎性反应的抑制无显着差异。3.不同剂量实验组均可抑制术后疼痛反应;与低剂量实验组相比,高剂量实验组随着布比卡因剂量增加,术后镇痛时间延长。结论:1.低剂量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降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抑制,可更好维持术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稳定。2.等浓度、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麻醉均可有效抑制犬术后应激、炎性反应。3.与低剂量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比,随着布比卡因剂量增加,高剂量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麻醉镇痛时间显着升高。综合结果表明,低剂量布比卡应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抑制术后应激、炎性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影响小,可在犬腹部手术中推广应用。
黄隆锴[3](2021)在《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实施根治性手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于实施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仍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ERAS理念管理对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短期疗效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价值,并评估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是否可以参加进展期胃癌的ERAS管理路径。方法:从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共96例参加了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并且这些病人术前均接受2-4周期新辅助化疗,其中实施ERAS管理路径共30例,实施常规治疗路径共66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后,30例施行ERAS管理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施行传统围术期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资料、肿瘤部位、淋巴结情况、手术时长、估计出血量、术式、消化道再建方式、是否喂养性造口、引流管数量、术后总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评分系统分级、R0切除率、病理分期、肿瘤退缩程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时间(1.5±0.6天vs.3.2±1.1天)、首次经口进食流质时间(1.53±0.5天vs.3.5±1.6天)、首次经口进食半流质时间(3.16±0.5天vs.6.1±1.5天)均显着更早(P<0.05)。而且,观察组的患者术中总尿量(321.7±111.2ml vs.436.7±151.2ml)和术中输注液体总量(1620.0±278.0ml vs.1900±389.5ml)更少,同时住院总费用更少(66215.1±18139.9元vs.86599.9±29034.8元),患者满意度更高(967±1.5分vs.93.7±1.5分)(P<0.05)。3.在观察组中,进行分层分析后显示,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和术前接受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经口进食的依从率差异显着(50.0%vs.95.0%,P<0.05;30.0%vs.90.0%,P<0.05)。有趣的是,术后住院时长和ERAS所有管理措施的总依从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此外,就术后康复时间而言,术前新辅助化疗3周期的效果显着优于仅行2周期的效果(P<0.05)。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实施根治性手术联合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是安全可行的,在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能加速机体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术后住院时长和减少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张雪逸[4](2021)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式,纳入年龄40~65岁、BMI18~30kg/m2、ASAⅠ~Ⅲ级,首次行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C组)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静脉组(V组)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硬膜外组为(E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组。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C组患者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术中以0.375%罗哌卡因6ml/h硬膜外泵注,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V组患者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同时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术中以0.375%罗哌卡因6ml/h硬膜外持续泵注,静脉以0.1μg·kg-1·h-1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E组患者以0.375%罗哌卡因合并右美托咪定0.5μg/kg共6ml硬膜外给药,术中0.375%罗哌卡因合并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以6ml/h硬膜外泵注,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维持量7ml/h,PCA量3ml,锁定时间20min)。以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首次排便、下床、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术后三天腹胀程度、排便次数;术后三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长;术前及术后三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二胺氧化酶的(DAO)含量;通过建立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分析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与C组和V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三天内的腹胀程度存在组间差异(P<0.01);术后三天内排便次数无差异(P>0.05)。与C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提前了8小时,住院时长缩短了1天。E组患者维持麻醉所用丙泊酚剂量低于C组和V组(P<0.05)。术后12h内,E组VAS评分显着低于C组(P<0.05),术后补救镇痛剂量也显着降低(P<0.01)。与C组相比,E组术中HR降低明显(P<0.05),MAP仅在麻醉诱导后1min低于C组(P<0.01)。血清TNF-α及DAO含量在不同时间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COX模型肯定了硬膜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的作用。分析模型可得,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术后胃肠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硬膜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增强患者术中镇静,并在术后12小时发挥了更好的镇痛作用。
周昊[5](2020)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EA)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身麻醉(GA)相比,GEA应用于消化道肿瘤开放手术中可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但GEA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相关研究仍较少。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GEA应用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就诊于我院的82例70~80岁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准备与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手术方式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参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4版)标准进行,所有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Roux-en-Y吻合。GE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前于患者适当的胸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间断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给予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共同维持术中麻醉深度。术后该组的镇痛方式以患者自控的硬膜外镇痛(PCEA)为主。GA组术中仅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采用患者自控的静脉镇痛(PCIA)。主要的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包括临床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PIS)、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与氧合指数(OI)、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各类麻醉药物使用量、ICU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记录术后一般并发症,并按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比较。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三、五天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素(NE)、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共有82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GEA组40例,GA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与术前合并症等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GA组相比,GEA组患者术后肺部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GEA组低于GA组(P<0.05)。GE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短于GA组(P<0.05)。术后GEA组CPIS评分低于GA组(P<0.05),GEA组PaO2与OI高于GA组(P<0.05)。GE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首次排气时间较GA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与术后第二天静息VAS评分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二、三天运动VAS评分GEA组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WBC、IL-1、IL-6、NE、Cor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GEA组IL-1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与G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显着降低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术后肺炎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较为显着。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加快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胃癌患者并不增加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是安全有效的。
胡静[6](2020)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包括左半肝切除和左肝外叶切除)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88岁,体重指数(BMI)21.34~26.98 kg/m2,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Ⅰ和组Ⅱ),组Ⅰ,即患者接受单纯全身麻醉,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5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5例。组Ⅱ,即患者接受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3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7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物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气腹开始时即刻、气腹后1小时、气腹后2小时以及气腹结束即刻这四个时间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数值、并于这四个时间点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p H数值。记录两组患者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皮质醇(Cor)以及血糖(Glu)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输液量无明显差异性(P>0.05)。2. 麻醉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较,组Ⅱ患者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3. 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4. 两组患者的Pet CO2数值气腹1小时后至气腹结束时均显着升高(P<0.05);两组患者气腹2小时后至气腹结束时Pa CO2数值显着升高,p H数值显着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 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术后1h,6h,12h静息痛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术后1h,6h运动痛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麻醉前,两组患者IL-1、IL-6以及TNF-α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在术后2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7. 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在术后2小时以及24小时CD3+、CD4+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是CD4+/CD8+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8.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血糖以及皮质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Ⅰ相比,在术后2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组Ⅱ患者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比组Ⅰ患者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 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组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较全身麻醉相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日,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张玉琴[7](2020)在《围手术期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并发症很多,最为常见的是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这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增加家庭陪护和经济负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不仅可以影响患者器官的快速恢复,而且可以增加术后并发症。而腹腔镜胃癌患者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下降,对麻醉、手术等刺激耐受性更差。这就需要我们麻醉医师深入考虑,以达到老年患者围术期平稳、安全。分别应用帕瑞昔布钠和右美托咪定在围术期间都可有效的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保护机体器官,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促使患者快速康复。本课题拟在炎性因子的监测下,应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研究其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90例,男/女:46/44,年龄6585岁;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胃肠道蠕动障碍者;腹部手术史;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心率<45次/min;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严重的心律失常;服用抗精神类药物;老年痴呆及精神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P)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组和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30例。P组、PD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推;D组、PD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麻醉诱导时以0.3μg·kg-1·min-1泵注维持,输注在手术结束停止。分别在清醒时(T0)、手术开始后1 h(T1)、手术结束后15min(T2)等时点抽取血,记录IL-2、IL-6、TNF-α的监测水平。评价患者术后2h、12h、24 h的疼痛评分;术后由专人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费用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清醒时T0比较,P、D、PD三组所有患者T1、T2时的IL-6、TNF-α明显升高,IL-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D组比较,PD组T1、T2时IL-6、TNF-α明显降低,IL-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D组比较,PD组的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变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间IL-6、TNF-α、IL-2含量的变化,最主要的机制是围手术期发生了应激反应。围手术期联合帕瑞昔布钠和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对维持老年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稳定起到积极地作用。
王振兴[8](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探讨腹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的最佳处理方案。方法:1.回顾性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40例作为ERAS组,另同期选取围手术期用传统方法处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ERAS组和传统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枚数、术中出血量;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7天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IL-6及PCT水平)以及术后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恢复时间、首次经口饮食时间、鼻肠管拔管时间、肠外营养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体重与术前体重比值、术后并发症)的差异。2.前瞻性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符合标准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ERAS组40例,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5天晨7:00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方式、吻合方式及肿瘤大小、术后TMN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分别是240.56±28.04min、71.75±38.16ml、23±6.2枚,ERAS分别为237.25±48.70min、62.25±35.19ml、25±7.4枚,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补液量及切口长度分别为2440.00±182.29ml、9.7±2.30cm,ERAS组分别为2288.75±397.18ml、7.4±1.65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通气时间ERAS组54.91±24.94h,对照组65.79±22.04h;术后排便时间ERAS组63.37±26.66h,对照组74.18±20.31h;首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ERAS组18.58±3.30h,对照组25.30±4.38h;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鼻肠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ERAS组分别为19.87±8.45h、22.41±11.27h、4.60±2.00d、8.44±2.87d、9.23±2.36d、5.40±0.65万,对照组分别为41.62±7.04h、87.55±15.04h、8.12±2.47d、9.81±2.66d、10.64±2.10d、5.86±0.76万,ERAS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均缩短、住院花费更低,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5天疼痛VAS评分,术后第前3天ERAS组比对照组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第5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在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7天ERA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6.6±2.6g/L、35.6±1.9g/L,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BWR在术后第1天、3天、30天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在术后第7天ERAS组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分别比较两组炎症应激指标CPR、IL-6、PCT,两组患者中术后第1天、3天、7天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相比ERAS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ERAS组Clavien-Dindo分级I级的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术前1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1、3、5天组间比较ER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它能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降低住院费用,同时ERAS在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优势。
杨卫,刘钊,刘有才,陈志刚[9](2020)在《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进展期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12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FEV1、FVC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展期胃癌患者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显着,有利于促进早期苏醒及拔管,减轻术后疼痛,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李超,张晓栋,刘淑芳,田首元[10](2019)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胃癌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到2018-11-30。检索采用主题词加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652例患者,其中联合组327例,单纯全身麻醉325例。Meta分析显示,术后24 h CD3+水平,术后24 h CD4+水平,术后24 h CD4+/CD8+水平,术后24 h IL-6水平,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相较于全身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NK细胞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快。
二、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抑制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抑制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评价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麻醉指标 |
2.2 免疫功能 |
3 讨论 |
(2)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麻醉与应激 |
1.1 麻醉概念 |
1.2 动物麻醉研究进展 |
1.3 动物麻醉方式的分类 |
1.3.1 局部麻醉 |
1.3.2 全身麻醉 |
1.3.3 静脉麻醉 |
1.3.3.1 单次静脉输注法 |
1.3.3.2 持续静脉输注法 |
1.3.3.3 靶控静脉输注法 |
1.3.4 吸入麻醉 |
1.3.5 复合麻醉 |
1.4 麻醉药的使用 |
1.4.1 诱导麻醉剂-丙泊酚 |
1.4.2 局部麻醉药-盐酸布比卡因 |
1.4.3 吸入麻醉药-异氟烷 |
1.5 应激 |
1.5.1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1.5.2 麻醉与应激 |
1.5.3 手术与应激 |
1.5.4 麻醉方式与应激 |
第二章 麻醉监护与疼痛 |
2.1 麻醉监护 |
2.1.1 动物麻醉的监护介绍 |
2.1.2 麻醉分期 |
2.1.3 对循环系统的监测 |
2.1.4 对呼吸系统的监测 |
2.2 疼痛管理 |
2.2.1 疼痛定义 |
2.2.2 疼痛后果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准备 |
2.2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
2.3 术前准备 |
2.3.1 禁食禁水 |
2.3.2 静脉留置针放置 |
2.3.3 穿刺区域准备 |
2.4 麻醉与手术 |
2.5 麻醉监测 |
2.5.1 对循环系统的监测 |
2.5.2 对呼吸系统、体温的监测 |
2.5.3 对皮质醇的监测 |
2.5.4 对血糖的监测 |
2.5.5 对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监测 |
2.6 对疼痛的监测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组动物一般资料 |
3.2 麻醉各组对呼吸、体温的影响 |
3.3 麻醉各组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
3.4 麻醉各组对血浆皮质醇(COR)的影响 |
3.5 麻醉各组对血糖的影响 |
3.6 麻醉各组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
3.7 麻醉各组对疼痛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硬膜外复合全身吸入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
4.2 硬膜外复合全身吸入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4.3 硬膜外复合全身吸入麻醉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
4.4 硬膜外复合全身吸入麻醉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
4.5 硬膜外复合全身吸入麻醉对疼痛的影响 |
4.6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实施根治性手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语表 |
附录二 并发症的定义 |
附录三 Clavien-Dindo分级 |
附录四 ASA分级 |
附录五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 评估表 |
附录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 |
附录七 AJCC第八版胃癌病理分期 |
附录八 TRG分级(Becker分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2.1 新辅助化疗 |
2.1.1 新辅助化疗方案 |
2.1.2 新辅助化疗期间安全管理 |
2.2 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 |
2.2.1 术前管理 |
2.2.2 术中措施 |
2.2.3 术后策略 |
2.3 传统围手术期管理 |
2.4 手术操作的标准化 |
2.5 康复标准 |
2.6 出院标准 |
2.7 观察指标 |
2.7.1 主要观察指标 |
2.7.2 次要观察指标 |
2.8 统计分析 |
结果 |
1.研究对象术前一般资料 |
2.手术情况 |
3.术后恢复情况 |
4.术后病理结果 |
5.术后并发症情况 |
6.观察组情况 |
6.1 ERAS依从性 |
6.2 ERAS依从性和术后恢复时间的相关性 |
6.3 术前新辅助化疗周期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
6.4 术前新辅助化疗周期与术后病理的关系 |
6.5 术前新辅助化疗周期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
1.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生机制 |
1.1.2 术后胃肠功能与胸段硬膜外阻滞 |
1.1.3 术后胃肠功能与右美托咪定 |
1.2 右美托咪定作为硬膜外佐剂的应用 |
1.3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3.1 主要仪器 |
2.3.2 主要药物 |
2.4 研究方法 |
2.4.1 围术期管理 |
2.4.2 手术方式 |
2.4.3 麻醉及干预措施 |
2.5 观察指标 |
2.5.1 基线数据 |
2.5.2 术中 HR 和 MAP |
2.5.3 术后镇痛 |
2.5.4 术后胃肠功能 |
2.5.5 术后并发症 |
2.5.6 TNF-α和DAO的浓度 |
2.5.7 COX模型的建立 |
2.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试验流程图 |
3.2 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
3.2.1 患者基线数据及手术特征的比较 |
3.2.2 丙泊酚用量的比较 |
3.3 术中 HR、MAP 的变化 |
3.4 术后镇痛情况 |
3.5 术后胃肠功能 |
3.6 术后并发症 |
3.7 血清样本的比较 |
3.8 胃肠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胃肠术后功能评估和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英文缩略表 |
附录 |
(5)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试验设计 |
2.设备与药品 |
3.研究对象与分组 |
4.ERAS术前准备 |
5.手术方案 |
6.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 |
7.观察指标 |
8.样本量计算与盲法 |
9.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试验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
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
3.两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4.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比较 |
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对比 |
6.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品使用量对比 |
7.两组间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
8.两组间术后炎性指标的对比 |
9.两组患者间应激激素变化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6)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记录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
3.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_2、Pa CO_2和pH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后48h内VAS评分 |
3.7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 |
3.8 两组患者IL-1、IL-6 以及TNF-α水平水平的比较 |
3.9 两组患者CD3+ 、CD4+、CD4+/CD8+水平比较 |
3.10 两组患者血糖以及皮质醇水平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
参考文献 |
(7)围手术期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第一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出院标准 |
1.4 观察项目及指标 |
第二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胰岛素的影响 |
2.1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2.2.1 检测方法与仪器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第一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第二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胰岛素的影响 |
讨论 |
第一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第二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胰岛素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9)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使用麻醉药物 |
1.2.2 麻醉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
2.3 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10)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文献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情况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两种方案的术后24 h CD3+水平 |
2.3.2 两种方案的术后24 h CD4+水平 |
2.3.3 两种方案的术后24 h CD4+/CD8+水平 |
2.3.4 两种方案的术后24 h IL-6水平 |
2.3.5 两种方案的术后24 h NK细胞水平 |
2.3.6 两种方案术后2 h、72 h时评价患者IL-6、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 |
3 讨论 |
四、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抑制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薛亚南,李晓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21(31)
- [2]布比卡因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D]. 韩艺伟. 吉林大学, 2021(01)
- [3]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实施根治性手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D]. 黄隆锴.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D]. 张雪逸. 兰州大学, 2021(12)
- [5]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 周昊. 青岛大学, 2020(01)
- [6]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D]. 胡静.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围手术期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D]. 张玉琴.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 王振兴.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J]. 杨卫,刘钊,刘有才,陈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3)
- [10]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李超,张晓栋,刘淑芳,田首元. 实用医药杂志,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