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资源税调整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鲍春晓[1](2021)在《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税负及经营状况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仓定帮[2](2020)在《我国化石能源跨期配置问题研究 ——基于新能源替代视角》文中指出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依靠化石能源的大量投入,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新能源替代可以有效解决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问题,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解决新能源替代下化石能源的跨期优化配置问题,重点理清新能源替代对化石能源跨期配置路径的影响机理。首先,对化石能源和新能源消费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梳理。能源消费革命背景下,新能源消费占比将不断提高,而化石能源消费速度放缓,煤炭资源消费占比将会继续走低。分数阶灰色预测结果显示,到2027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将会降低到50%以下。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但是能源利用效率有降低趋势。借助改进的BASS模型得到我国能源消费峰值约为57.15亿吨标准煤,并且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还未形成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次,从微观角度研究了新能源替代对化石能源开采路径的影响。考虑的因素有新能源价格、贴现率、新能源替代规模以及新能源技术水平。(1)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在新能源替代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得到了化石能源的最优开采路径,结果显示,环境外部性和稀缺性促使化石能源价格上涨,逼近新能源价格后被完全替代。(2)借助博弈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存在新能源替代的化石能源多主体开采模型。分析了新能源替代规模、开采成本、跟随企业数量对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一个最优的开采结构,能够最大化跟随企业平均收益,并且新能源替代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程度小于成本因素和开采结构因素。(3)新能源替代使得化石能源开采贴现率呈现不确定性。借助于随机最优化方法,讨论了贴现率不确定性对开采路径的影响,发现贴现率不确定性降低了化石能源价格期望变化率,但从价资源税不受其影响。(4)通过随机优化方法,研究了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换问题。结果发现,化石能源储量不确定性和新能源技术进步不确定性会影响化石能源的开采路径。在能源替代节点处,储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和替代成本越高,替代节点越晚出现。资源税和新能源技术水平越高,替代节点越早出现。然后,从宏观经济增长角度出发,探讨了新能源替代对化石能源耗竭路径及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借助于两阶段动态最优化原理,构建了由化石能源和新能源支撑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给出了两个阶段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变化路径,对比了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污染变化率,并讨论了相关参数对替代节点的影响以及替代节点处经济增长路径表现出来的特征。结果显示两阶段的经济都可以持续增长,经济增长路径在能源替代节点处存在“跳跃”现象。技术进步率、污染治理水平及产出的污染弹性等因素对替代节点影响显着。最后,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协整分析、时间序列回归等方法,讨论了新能源替代、经济增长、环境规制、能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化石能源消费的影响,并对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和煤炭资源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可以较好的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新能源替代和能源技术的交叉作用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抑制作用显着;在新能源替代和环境规制的作用下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将在短期内出现,并且减少煤炭资源消费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煤炭资源节能减排潜力显着。该论文有图61幅,表25个,参考文献173篇。
庞军,许昀,石媛昌,高笑默[3](2020)在《我国能源资源税改革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构建包含7个城镇居民组和5个农村居民组的多收入阶层CGE模型,并将劳动力要素分为农业劳动力、技术工人和生产工人3类,在低税率、实际税率和高税率三种情景下模拟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单独实施和同时实施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对税收补偿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实施煤炭资源税或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对城镇居民组收入差距有正向的缩小作用,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但对农村居民组收入差距起到负向的扩大作用,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单独实施石油资源税改革则同时缩小了城镇和居民组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同时实施三类能源资源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与税率组合方式有关;将能源资源税收入以补贴的方式返还给农村居民可以缩小其收入差距,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
张彤[4](2020)在《采矿业减税政策效应分析 ——基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后,现行税制逐步建立,随着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当前税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许多矛盾开始显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部分问题,减税一词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采矿业作为我国基础性行业,保障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可靠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的税费结构对提高采矿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采矿业的利润率至关重要。采矿业因为其特殊性质,一直以来税收负担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资源性地区如何进行绿色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西部地区作为具有资源优势的资源性地区,采矿业企业的税负变化关系着经济高效绿色发展。采矿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向行业绿色化、高效化进行转型升级。采矿行业从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主要涉及两大方向的税收政策的调整,增值税税率两次下调和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在这个过程中税收政策的支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又存在哪些缺陷都是西部地区采矿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决策支持。本文通过对增值税两次税率下调对西部地区采矿业企业综合税负、流转税负以及所得税税负影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煤炭资源税改革对西部地区采矿业企业资源税税负影响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资源税全面从价计征对西部地区采矿业企业综合税负和资源税税负影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增值税税率下调在短期内造成西部地区采矿业企业部分税负上升,但是长期来看减轻了企业的相关税负,西部地区采矿业企业增值税下调红利在短期内释放效果有限,在长期配合相关其他政策能够持续释放红利,深化增值税改革,助力采矿业转型升级。而煤炭资源税改革和资源税全面从价计征使得西部地区采矿业企业资源税税负上升,但是对企业综合税负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完善资源税改革,推动采矿业绿色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采矿业高质量发展。
焦梦青[5](2020)在《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生产效率冲击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资源作为我国工业生产的基础性以及支柱性能源,在国民生产活动的一次能源消费统计中占据五成以上比重,并且煤炭担当我国主体能源的角色定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自建国以来,煤炭工业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并且难以替代的工业产业,贡献着较大的工业产值份额。煤炭行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对于煤炭资源的使用问题亦是资源使用安全课题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目前的煤炭资源税采用从价计征模式,从价计征的改革不仅对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与转型具有方向标性质的影响,同时也会因产业链效应进而影响到下游产业,甚至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引发一定程度的变动。基于此,本文将展开研究煤炭资源税改革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冲击效应。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税从征收到不断完善的改革历程:煤炭资源税开征期、煤炭资源税征收过渡期以及煤炭资源税征收新阶段三个时期,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全面从价计征。但是对于煤炭资源的税费计征,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及漏洞。譬如,税收转嫁的路径受阻、税收优惠的负面效应以及计税价格的核定不准。本文会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计算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政策虚拟变量作为主要变量,并加入控制变量,通过构建双重差分分析的模型,以此来研究我们国家煤炭资源税的改革的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下列几个结论:(1)经OP法计算出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式上升。2012年之后实验组的全要素生产率值高于对照组,并且2014-2015年的实验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幅度较大,这与2014年煤炭资源税改革有很大的关系。(2)双重差分模型的交叉项与生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其显着水平也比较高,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这说明煤炭资源税改革这一政策变化,显着提高了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控制变量上,营业收入与生产率为显着负相关的关系,基层员工数量与生产率显着负相关,企业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显着负相关,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显着负相关,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与生产效率是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如其他变量显着。因此,国家欲想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企业欲想提高自身的产出效率,可从以上的各个角度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文章在进行稳健性的检验时,使用了固定效应模型、改变政策年份以及扩充实验组对象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发现,模型的结果能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文章在前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建议,作者认为我们国家的资源税一方面需要深化煤炭资源税改革,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综合各种因素设置更为合理的税率。另一方面提出欲想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煤炭行业具体可以从加大技术要素投入、加强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改进。
罗小花[6](2019)在《对我国煤炭资源税改效应的反思 ——以永安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煤炭市场化程度加深,煤炭价格机制日趋完善,煤炭资源税自1994年确立的从量计征方式,割裂税价联系,税收交易成本高,整体税负水平低的弊端不断凸显,从价计征改革于2014年12月1日应运而出。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后效应逐渐显现,选取财政收入、煤炭企业、税收征管三个视角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以煤炭储量相对丰富的永安市为分析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分析从价计征实施效应下,财政收入在税收收入和行政事业收费方面发生的变化,煤炭企业的税费负担和发展能力受到的影响,税务部门面对冲击和挑战的征管应对。其次,解析影响从价计征效应的问题,指出税制设计在税率设计、计征公式、税收优惠和相关税种协调搭配上存在局限,税收征管在计税价格准确核定,洗选煤税收管理,部门协作和涉税信息共享以及税务人力资源匹配度方面存在问题,配套公共政策不健全方面有清费立税进程缓慢,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资源税分配制度不完善。然后,探寻从价计征问题成因,剖析税制设计存在局限的原因是难以匹配煤炭行业发展及其特殊性,而企业纳税意识淡薄与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引起税收征管问题,市场经济体制因素和财政体制因素导致配套公共政策不健全。最后,在问题分析和成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从价计征税改建议:一是深化税制设计;二是优化税收征管机制;三是统筹推进配套公共政策。
张言方[7](2019)在《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高增长”进入“高质量”的新常态,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短期内似乎有利于平抑煤价波动,但其长期传导影响及经济运行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以煤炭价格波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科学评估当前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效力,同时进一步分析不同煤炭价格政策传导下煤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以避免陷入“价格波动失常-政府强制干预”的恶性循环。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及特征分析部分,本文对照分析我国煤炭价格的波动趋势及政府采取的价格政策,得出我国煤炭价格波动是煤炭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干预共同导致的。同时,本文采用EEMD方法对我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价格波动会受到长期趋势、短期市场供需变动引发的高频变量和关键政策调控等重大事件引发的低频变量的综合影响,其中低频变量对煤炭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最为显着;同时,煤炭价格调控政策与低频变量的波动结构紧密相关,且可能会对煤炭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作用;此外,本文采用ARIMA模型预测出2019-2020年我国煤炭价格将保持小幅下降的态势。在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部分,本文按照政策发布主体、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构建出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分析框架,将煤炭价格政策划分为直接定价政策和间接控价政策,然后按照政策工具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煤价政策的代理变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代理变量的长期波动趋势是符合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鉴于此,本文采用GMM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炭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并根据预期理论估算出各种政策工具的前瞻性水平,其主要研究结论为:一是2008-2017年期间政府实施的直接定价政策均会对煤炭价格波动发挥抑制作用,并且政府可选择合适的长短期政策工具及政策组合来优化政策调控方案,进而最大化提高直接定价政策的有效性;二是与市场供需的调节作用相比,产量控制政策在短期并不会带来煤炭价格的大幅提升,这为该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三是无论实施的间接控价政策是否能有效抑制煤价波动,政策联合发布均会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四是不同政策工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煤炭价格政策的前瞻性,并且政策发布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前瞻性水平产生影响。在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情景仿真及方案设计部分,本文基于构建的DS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设计出无政策干预的基准情景、中长期合同政策情景、去产能政策情景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情景,DSGE仿真结果表明:政策干预会扭曲煤炭供需或其他因素对煤炭价格的传导效应,且中长期合同政策传导下煤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被减弱,但去产能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传导下,上述冲击影响会被强化;同时,不同于中长期合同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去产能政策会在长期带来总产出下降,这部分总产出损失可反映出实施该政策的经济成本。此外,间接控价政策对煤炭价格的冲击作用明显弱于市场供需的自发调节,同样地其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影响也明显小于后者。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中国煤炭价格调控方案,即政府应客观评估中长期合同政策对平抑煤价发挥的长短期作用,灵活选择政策工具及联合发布方式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水平,同时可适度加大去产能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引导和规范煤炭供需双方的市场化交易行为,以合理平抑煤价波动、有效治理煤炭产能过剩和快速提升煤炭市场化程度。该论文有图38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3篇。
范其乐[8](2019)在《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研究 ——基于企业税负视角》文中提出资源税自1984年起征伊始,历经多次改革,至2016年全面从价计征改革后,到目前已和其它相关政策一道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源税费体系。但目前由于立法层面不足,对于资源税的定位及作用仍存在争论。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构成,从当前到今后很长时间内都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一半以上,在能源安全和资源战略的角度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煤炭价格伴随经济波动变化明显,相关税费政策也都出现阶段性调整,作为主要矿种的煤炭,资源税征缴额居各矿种首位,占比在一半左右。所以煤炭资源税的研究对于梳理我国资源税的征缴变化和税负影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先通过对资源税概念、计征形式和相关理论的梳理,将煤炭资源价格及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税改革历程结合分析,从理论层面建立对资源税更全面的了解。再结合调研数据,对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两个不同体量的煤矿企业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通过资源税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改革前后企业税费及收益情况的变化,研究资源税改革对企业影响,从实证角度对资源税改革的效果进行论证。最后结和外国相关政策经验,提出关于我国资源税发展方向的政策建议。通过资源税改革对税收效用、调节功能和企业收益等因素影响的分析,本文认为:资源税从价计征优于从量计征,可以对市场起到更好的调控、优化作用,适合当前需要。但也存在因整体税负中占比较小而调控能力欠缺,或可通过上下游集团化联营,降低产品价格,减轻税负等情况。根据发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完善法律基础,加强地方自主权,继续加强“清费立税”等,在实现保障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同时,推动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何芳[9](2019)在《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资源税是煤炭行业的重要税种之一。2014年我国拉开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序幕,从价计征从理论上来讲在增加政府收入、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开采方面都会有积极作用。现距煤炭资源税改革已有四年时间,相关的经济数据均可查,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此次煤炭资源税改革对地方收入、企业税费负担、煤炭开采与洗选行业、煤炭消耗相关行业的影响,以弥补现有研究缺乏实际数据作支撑的研究空白,并根据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煤炭资源税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征收资源税的理论基础,从量与从价计征的效应对比分析,以及煤炭资源税改革对地方政府收入、企业税费负担、煤炭开采与洗选行业、煤炭相关行业的影响路径分析。在实证部分均以2011-2017年为时间区间,以实际经济数据为数据基础,以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探讨。首先通过历年煤炭资源税收入、煤炭资源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比重以及各大产煤大省的资源税占地方税收收入来研究改革对地方政府收入的影响,其次通过上市公司税费负担的变化来研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第三通过煤炭价格、煤炭产量、行业收入与利润来研究改革对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影响。最后通过煤炭消费量、行业产值、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来研究改革对煤炭消耗相关行业的影响。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煤炭资源税改革显着增加了地方税收收入,且产煤量越大的省份增收效应越明显。其次,改革对上市企业的税费负担影响并不明显,这也符合改革之初不增加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要求。第三由于税费负担并未明显变化,因此其对煤炭开采与洗选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该行业的价格、产量、收入、利润的变化主要受煤炭行业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最后改革减少了相关行业的煤炭消费量与行业产值,从而相关行业的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也下降,且煤炭消耗量越高的行业下降的幅度越明显。针对煤炭资源税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与适当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两条可行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统计分析法,这种方法使得结果更加直观与清晰,也避免了用模型进行研究在设定模型时由于选择变量时存在主观性而造成的误差。但是统计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对于数据的完整性要求较高,然而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某些年份的数据由于统计的时滞性未能取得,从而使得结论稍显论据不足。
孙凤萍[10](2018)在《基于耗减价值补偿的煤炭资源税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降低能耗、物耗,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可再生的特点使其在开采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代际外部性,实现代际公平要求对煤炭开采产生的代际外部性进行补偿,即要求对煤炭资源使用的耗减价值进行补偿,煤炭资源税费正是主要的补偿手段。2014年以来,新一轮煤炭资源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从价计征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同时清理相关收费基金,值此改革推进之际,基于资源耗减价值补偿视角,对煤炭资源税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煤炭资源税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煤炭资源税在节约煤炭资源方面的作用无法替代的原因为煤炭资源税是唯一能发挥替代作用的税种,而它要发挥替代作用的前提是功能定位,发生替代作用的动因是税负高低,发生替代作用的保障为税款的用途。其次,对煤炭资源税的功能进行定位。目前,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对煤炭资源税定位未明确提出,而大多数学者从不同理论出发赋予煤炭资源税的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级差收入、组织财政收入、保护环境和补偿代际外部性,多元化目标的设计使得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应有之义无法体现,本文对煤炭资源税的主体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认为其应定位于对资源耗减价值的补偿,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煤炭资源税对耗减价值完全补偿的实现条件。最后,对现行的煤炭资源税改革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认为当前的煤炭资源税税率的设计未考虑对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资源价值耗损,通过修正的使用者成本法,对我国煤炭资源的耗减价值进行测算,将应补偿的耗竭成本与我国实际征收的煤炭资源税费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费远不能补偿煤炭开采产生的资源价值耗损,测算出对煤炭资源耗减价值完全补偿的煤炭资源税税率应当为30%,再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不同税率下GDP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煤炭资源消耗量的影响,结合现实,提出改革建议。
二、煤炭资源税调整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炭资源税调整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化石能源跨期配置问题研究 ——基于新能源替代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能源分类 |
2.2 理论基础 |
2.3 文献综述 |
3 我国化石能源和新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分析 |
3.1 化石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 |
3.2 新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 |
3.3 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能效分析 |
3.4 新能源替代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3.5 新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路径直接影响检验 |
3.6 本章小结 |
4 新能源对化石能源微观配置路径影响研究 |
4.1 Hotelling最优开采模型 |
4.2 新能源替代与污染约束下化石能源开采路径研究 |
4.3 新能源替代下多主体开采问题研究 |
4.4 贴现率不确定性对化石能源开采路径的影响研究 |
4.5 储量、技术不确定性对替代节点的影响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5 新能源替代对化石能源宏观配置路径影响研究 |
5.1 新古典增长研究框架 |
5.2 基于新能源替代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研究 |
5.3 最优替代节点 |
5.4 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5.5 微观替代与宏观替代协调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新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路径影响实证分析 |
6.1 化石能源消费多因素分析 |
6.2 化石能源消费峰值预测 |
6.3 煤炭资源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创新点与政策建议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政策建议 |
7.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我国能源资源税改革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方法与数据 |
1.1 多收入阶层CGE模型 |
1.1.1 生产模块 |
1.1.2 贸易模块 |
1.1.3 居民收入 |
1.1.4 |
1.1.5 |
1.1.6 |
1.1.7 |
1.2 基尼系数和MT指数 |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1.4 情景设置 |
2 模型结果及分析 |
2.1 能源资源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
2.1.1 能源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
2.1.2 能源资源税改革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
2.2 引入补贴后能源资源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4)采矿业减税政策效应分析 ——基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减税政策研究动态 |
二、关于不同视角下税收政策效应研究动态 |
三、关于税收政策效应测定方法研究动态 |
四、关于不同视角下采矿业税收政策效应研究动态 |
五、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减税政策相关背景 |
第一节 减税政策有关概念 |
一、减税概念 |
二、其他有关概念 |
第二节 减税政策背景 |
一、减税政策的国际背景 |
二、减税政策的国内背景 |
第三章 采矿业减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采矿业减税政策框架与分析 |
一、减税政策框架 |
二、采矿业相关减税政策梳理 |
三、采矿业相关减税政策分析 |
第二节 采矿业减税政策成效 |
一、采矿业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成效 |
二、采矿业资源税改革政策成效 |
第四章 西部地区采矿业减税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西部地区采矿企业增值税税率调整政策效应分析 |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 |
三、实证分析 |
第二节 西部地区采矿业煤炭资源税改革政策效应分析 |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 |
三、实证分析 |
第三节 西部地区采矿业资源税全面从价计征政策效应分析 |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 |
三、实证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一、西部地区采矿企业增值税改革结论 |
二、西部地区采矿企业资源税改革结论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一、深化增值税改革,助力采矿业转型升级 |
二、完善资源税改革,推动采矿业绿色健康发展 |
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采矿业高质量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5)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生产效率冲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资源税的理论依据 |
一、地租理论 |
二、可耗竭理论 |
三、外部性理论 |
第二节 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
一、煤炭资源税改革与煤炭行业税负 |
二、煤炭资源税改革与煤炭行业生产效率 |
三、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影响机制 |
第三章 煤炭资源税制度的变革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煤炭资源税制度的变革历程 |
一、煤炭资源税开征期 |
二、煤炭资源税征收过渡期 |
三、煤炭资源税征收新阶段 |
第二节 我国资源税的征收现状 |
一、资源税的现行征收税率 |
二、资源税的收入现状 |
第三节 当前煤炭行业资源税费存在问题 |
一、煤炭企业税负转嫁路径受阻 |
二、税收优惠的负面效应 |
三、计税价格的核定不准 |
第四章 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生产效率的冲击效应 |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一、OP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 |
二、指标选取 |
三、模型构建 |
第二节 基于OP方法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
第三节 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 |
一、双重差分方法的适用性检验 |
二、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 |
第四节 模型检验 |
第五节 实证结果总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深化煤炭资源税改革 |
二、提高煤炭行业生产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对我国煤炭资源税改效应的反思 ——以永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煤炭资源税改的理论内容与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煤炭资源税改历程 |
一、煤炭资源税制空白期:1949 年至1983 年 |
二、煤炭资源税制的演进:1984 年至2014年12 月之前 |
三、煤炭资源税改方案的出台:2014年12月1 日实施 |
四、煤炭资源税改原因分析 |
第三节 煤炭资源税改的三重效应 |
一、税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
二、税改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
三、税改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二章 永安市煤炭资源税改效应现状 |
第一节 税改对永安市财政收入的影响 |
一、税改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
二、税改对行政性收费的影响 |
第二节 税改对永安市煤炭企业的影响 |
一、永安市煤炭企业税改实施背景 |
二、税改对永安市煤炭企业税负的影响 |
三、税改对永安市煤炭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
第三节 税改对永安市税收征管的影响 |
一、永安市税收征管概况 |
二、税改后永安市煤炭资源税征管情况 |
第三章 煤炭资源税改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税制设计层面存在的局限 |
一、税率设计不科学 |
二、计征公式存在缺陷 |
三、税收优惠政策不全面 |
四、相关税种搭配欠缺协调 |
第二节 税收征管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一、计税价格的准确核定存在问题 |
二、洗选煤税收管理存在漏洞 |
三、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不畅 |
四、税务人力资源配置匹配度不高 |
第三节 配套公共政策不健全 |
一、清费立税进程缓慢 |
二、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 |
三、资源税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
第四章 煤炭资源税改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税制设计局限的成因 |
一、税制设计难以匹配行业发展 |
二、税制设计难以匹配行业特殊性 |
第二节 税收征管问题的成因 |
一、企业纳税意识淡薄 |
二、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
第三节 配套公共政策不健全的成因 |
一、市场经济体制因素 |
二、财政体制因素 |
第五章 完善煤炭资源税改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深化税制设计 |
一、合理设计税率 |
二、将“回采率”引入计征公式 |
三、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四、协调推进相关税种联动 |
第二节 优化税收征管机制 |
一、准确核实计税价格 |
二、完善洗选煤税收管理 |
三、推进涉煤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四、优化税务人力资源配置 |
第三节 统筹推进配套公共政策 |
一、加大涉煤收费项目清理 |
二、健全煤电价格传导机制 |
三、建立健全资源税收入分配制度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1 中国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 |
2.2 煤炭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 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的波动研究 |
2.4 煤炭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
3.1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历史趋势及政策调控 |
3.2 中国煤炭市场的发展态势分析 |
3.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 |
3.4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预测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分析 |
4.1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构成 |
4.2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特征分析 |
4.3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代理变量设计 |
4.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及前瞻性分析 |
5.1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传导模型构建 |
5.2 中国煤炭直接定价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 |
5.3 中国煤炭间接调价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 |
5.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前瞻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模型设计 |
6.1 DSGE模型概述 |
6.2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系统构建 |
6.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DSGE模型设计 |
6.4 模型参数的校准和估计 |
6.5 DSGE模型的稳健性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政策传导下中国煤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情景仿真和调控方案设计 |
7.1 煤炭价格政策调控情景设计 |
7.2 无政策干预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
7.3 中长期合同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
7.4 去产能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
7.5 市场结构调整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
7.6 中国煤炭价格调控方案设计 |
7.7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研究 ——基于企业税负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资源税费理论研究 |
1.3.2 资源税费制度研究 |
1.3.3 资源税费征收方式研究 |
1.3.4 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资源税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资源税的定义 |
2.2 资源税的划分 |
2.3 资源税的征收方式 |
2.3.1 从利征收 |
2.3.2 从量征收 |
2.3.3 从价征收 |
2.3.4 混合征收 |
2.4 资源税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矿山地租”理论 |
2.3.2 外部性理论 |
2.3.3 耗竭资源理论 |
2.3.4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
第3章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及资源税制度沿革 |
3.1 我国煤炭资源基本情况 |
3.1.1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
3.1.2 煤炭资源分类和用途 |
3.1.3 我国煤炭资源的产销情况 |
3.2 煤炭行业资源税费政策演变 |
3.2.1 资源税制度确立 |
3.2.2 资源税从量计征阶段 |
3.2.3 资源税从价计征阶段 |
3.3 现行煤炭资源税费体系 |
3.3.1 一般性企业税费 |
3.3.2 矿产资源开发专有税费 |
第4章 资源税计征方式改革对煤炭企业影响 |
4.1 调查对象与内容 |
4.2 对大型企业影响 |
4.2.1 S煤基本情况 |
4.2.2 从量计征税费负担 |
4.2.3 从价计征税费负担 |
4.2.4 从量、从价税负对比 |
4.3 对小型企业影响 |
4.3.1 Z煤基本情况 |
4.3.2 从量计征税费负担 |
4.3.3 从价计征税费负担 |
4.3.4 从量、从价税负对比 |
4.4 大型、小型企业的影响对比 |
4.4.1 共性影响 |
4.4.2 存在的差异 |
4.5 资源税改革效果评述 |
第5章 国外资源税费制度借鉴 |
5.1 澳大利亚资源税费制度及经验借鉴 |
5.1.1 澳大利亚资源税费基本情况 |
5.1.2 澳大利亚矿业税改革 |
5.2 俄罗斯的资源税费制度及经验借鉴 |
5.2.1 俄罗斯资源税费基本情况 |
5.2.2 俄罗斯的超额利润税 |
5.3 美国的资源税费制度及经验借鉴 |
5.3.1 美国资源税费基本情况 |
5.3.2 美国的跨州资源税 |
第6章 政策建议 |
6.1 保持资源税现行从价为主的计征方式 |
6.2 完善措施 |
6.2.1 加强资源税的立法建设 |
6.2.2 征收方式上赋予地方政府更自主权 |
6.2.3 清费立税政策继续深化执行 |
6.2.4 资源税暂不纳入超额利润税因素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介 |
附录二 调查表及采集数据 |
(9)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文章结构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征收煤炭资源税的理论依据 |
2.1.1 地租理论 |
2.1.2 外部性理论 |
2.1.3 可耗竭资源理论 |
2.2 从价征收与从量征收的理论分析 |
2.2.1 从价征收与从量征收的特点分析 |
2.2.2 从价征收与从量征收的效应分析 |
2.3 改革对财政收入、企业以及行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
3 煤炭资源税制改革简述 |
3.1 超率累进征收阶段(1984-1986) |
3.2 定额征收阶段(1986-2014) |
3.3 从价征收阶段(2014-至今) |
4 从价计征改革影响分析 |
4.1 对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影响 |
4.2 对企业税费负担变化的影响 |
4.2.1 相关数据说明 |
4.2.2 税费负担影响分析 |
4.3 对煤炭主要加工及消耗行业的影响 |
4.3.1 对煤炭开采与洗选行业的影响 |
4.3.2 对煤炭消耗相关行业的影响 |
5 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总结与建议 |
5.1 总结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10)基于耗减价值补偿的煤炭资源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可能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资源税相关研究 |
2.1.1 我国资源税功能定位的研究 |
2.1.2 资源税改革及影响研究 |
2.2 资源开采的外部性及其补偿研究 |
2.2.1 环境污染及其补偿研究 |
2.2.2 资源耗减及其补偿研究 |
2.3 资源耗减价值核算研究 |
2.4 简要述评 |
3 煤炭资源税的作用机理 |
3.1 煤炭资源税发挥作用的理论分析 |
3.1.1 社会福利损失与资源收益 |
3.1.2 煤炭资源税的替代效应 |
3.2 煤炭资源税作用的实现 |
3.2.1 煤炭资源的替代形式 |
3.2.2 煤炭资源税替代作用的发挥 |
4 煤炭资源税的主体功能定位 |
4.1 我国目前煤炭资源税主体功能定位 |
4.1.1 调节级差收入 |
4.1.2 财政收入功能 |
4.1.3 保护环境功能 |
4.2 目前煤炭资源税主体功能定位适用性辨析 |
4.3 主体功能应定位于补偿资源耗减价值 |
5 补偿耗减价值的煤炭资源税税率设计 |
5.1 现行煤炭资源税税率及存在问题 |
5.1.1 煤炭资源税改革现状 |
5.1.2 现行煤炭资源税税率存在问题 |
5.2 煤炭资源税税负补偿耗减价值的实现 |
5.3 资源耗减价值测算与补偿分析 |
5.3.1 煤炭资源耗损测算方法选择 |
5.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5.3.3 资源耗减价值测算结果与补偿现状 |
5.4 基于耗减价值补偿的煤炭资源税税率设计 |
6 基于耗减价值补偿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影响 |
6.1 模型构建 |
6.1.1 建模目的与系统边界的确定 |
6.1.2 系统中的因果关系与流图 |
6.2 模型仿真 |
6.2.1 系统参数与方程设定 |
6.2.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6.2.3 政策模拟与分析 |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煤炭资源税改革建议 |
7.2.1 突出煤炭资源税的主体功能 |
7.2.2 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 |
7.2.3 建立专款专用管理机制 |
7.2.4 煤炭资源税的配套改革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煤炭资源税调整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税负及经营状况的影响研究[D]. 鲍春晓.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2]我国化石能源跨期配置问题研究 ——基于新能源替代视角[D]. 仓定帮.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我国能源资源税改革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 庞军,许昀,石媛昌,高笑默.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6)
- [4]采矿业减税政策效应分析 ——基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据[D]. 张彤.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生产效率冲击效应研究[D]. 焦梦青.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6]对我国煤炭资源税改效应的反思 ——以永安市为例[D]. 罗小花.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张言方.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8]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研究 ——基于企业税负视角[D]. 范其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影响研究[D]. 何芳.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基于耗减价值补偿的煤炭资源税改革研究[D]. 孙凤萍. 南京审计大学, 2018(12)
标签:资源税论文; 煤炭论文; 化石能源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