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夫陪伴分娩8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柒琴,郦杭婷,何桂娟[1](2022)在《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集关于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效果的对照研究,通过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能合并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家属陪伴的常规干预相比,家属陪伴分娩可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OR=0.41,95%CI:0.34~0.50,P<0.001)和新生儿窒息率(OR=0.21,95%CI:0.10~0.43,P<0.001),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OR=2.46,95%CI:2.05~2.94,P<0.001)和助产工作满意度(OR=8.42,95%CI:4.53~15.66,P<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属陪伴分娩有助于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结论家属陪伴分娩可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升助产工作满意度。
许梦白[2](2021)在《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通过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引起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PPD的中医证候特点,进一步归纳PPD的中医病机和治则,以期为PPD临床个体化精准辨证提供理论支持。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检索中药内服方剂治疗PPD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PPD内服方药的药物组成规律及遣方用药思路,为临床治疗PPD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治疗PPD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结合PPD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中医文献方药研究,开展动物实验,建立PPD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干预。通过观察大鼠下丘脑病理组织形态、检测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激素水平、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等,探讨逍遥散治疗PPD的疗效及分子作用机制,为逍遥散治疗PPD提供具有科学内涵的客观依据,同时“以方测证”,揭示PP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病机本质。方法: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产后抑郁症调查问卷》,收集PPD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量表积分、中医症状及体征信息。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探索导致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研究,归纳PP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一步探寻PPD的中医病机和治则。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中文数据库2000年-2019年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PPD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按照筛选标准收集研究所需中药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4.0、Weka 3.8等软件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索中药治疗PPD的遣方用药规律,探析临床治疗PPD的用药思路。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以妊娠后期慢性极轻度应激(Chronic ultra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PPD大鼠模型,综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产仔及活仔量、行为学变化对模型进行评价,造模成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病理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E2、P、PRL含量;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下丘脑组织匀浆中ERα、ERβ、GPER及PKA、CREB、BDNF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分子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在基于HPG轴探索PPD的发病及逍遥散干预作用机制的同时,“以方测证”,以逍遥散为反证,揭示PPD肝郁脾虚证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结果: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1)206例PPD患者平均年龄为30.28±5.07岁;轻度抑郁患者94例,占比45.63%;中度抑郁患者72例,占比34.95%;重度抑郁患者40例,占比19.42%。在影响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心理社会因素中,产前教育是影响PPD患者抑郁程度的保护因素,新生儿疾病、经前烦躁情况、孕期焦虑抑郁、孕产期负面事件、睡眠时间不足、患者受关心和支持度低是导致PPD患者抑郁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2)206例PPD患者的高频症状及体征有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烦躁易怒、善太息、乳房胀痛、悲伤欲哭、精神萎靡、健忘、腹胀,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舌黯及舌有瘀斑瘀点,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弦、脉沉。将中医症状因子分析得出的9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共出现5个聚类结果:①肝郁脾虚证,其症状包括善太息、腹胀、胁肋胀满甚则疼痛、乳房胀痛、食少纳呆;②阴血亏虚证,其症状包括面色淡白、爪甲色淡、肢体麻木、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③肝火炽盛证,其症状包括口苦、目赤、口干咽燥、便秘、烦躁易怒、头痛;④脾肾阳虚兼痰湿证,其症状包括脘痞、恶心、胸闷、惊恐易醒、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浮肿、小便清长或(和)夜尿增多;⑤心脾两虚兼血瘀证,其症状包括心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多梦、悲伤欲哭、面色晦暗、自汗、下腹刺痛、恶露色紫暗有块。2.中医文献方药研究(1)本研究共筛选处方112例,涉及中药116味,使用频次为1216次。治疗PPD的高频药物有柴胡、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等17味。所有药物中,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温性和甘味药出现频率最高,药物功效以补益、理气、安神、活血化瘀等为主。(2)17味高频药物共聚为4类:①聚类1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甘草;②聚类2包括白术、茯苓;③聚类3包括香附、陈皮、川芎、郁金;④聚类4包括茯神、黄芪、大枣、地黄、合欢皮、酸枣仁、远志。(3)17味高频药物关联分析共得出50条关联药物组合,符合二阶关联规则的有6组,符合三阶关联规则的有18组,符合四阶关联规则的有17组。3.动物实验机制研究(1)实验一:4组大鼠产仔及活仔量无明显差异,大鼠造模后出现倦怠嗜卧、活动量减少、粪便质软、体重降低等宏观表现,行为学结果中糖水消耗率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旷场实验中穿格、站立及修饰次数出现降低趋势性变化;氟西汀组及逍遥散组大鼠宏观表现及行为学结果均有明显改善,表明模型组大鼠产后出现抑郁样改变,PP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以方测证”,以逍遥散反证本研究建立的PPD大鼠模型是PPD肝郁脾虚证的病证结合模型。(2)实验二:在HPG轴中,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疏松紊乱,大量神经元出现核固缩、深染及胞体萎缩、空泡样变性、周围脱髓鞘改变等严重病理学变化,而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出现不同程度改善;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E2、P、PRL水平均明显降低;逍遥散组大鼠血清E2、P、PR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3)实验三:RT-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Rα、GPER、PK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β、CREB、BDNF基因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ERα、CREB、BDNF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β、GPER、PKA基因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ERα、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β、GPER、PKA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PKA、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α、ERβ、GPER、CREB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免疫组化对上述指标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其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ARC及VMH中广泛分布,其中,模型组大鼠下丘脑ARC中ERα、PKA、CREB、BDNF的MOD值明显降低,VMH中的ERα、ERβ、GPER、CREB、BDNF的MOD值明显降低,逍遥散则可逆转这一改变,明显升高PPD模型大鼠下丘脑ARC及VMH中已降低的相关指标。结论:1.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可作为应激源导致PPD的发生、发展。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肝火炽盛证、脾肾阳虚兼痰湿证、心脾两虚兼血瘀证及其症状表现是PPD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中医证候特点。2.女子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失调,神魂失养,存在于PPD发病的始终。基于肝脾与情志、气血的密切相关性,临床治疗PPD患者可从肝脾论治,调理气血,临床可灵活运用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等治法。逍遥散用药组合气血兼顾,肝脾同调,是治疗PPD的常用方剂。3.以妊娠后期CUMS方法可建立病证结合的PP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采用逍遥散对PPD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可通过HPG轴上调性改变下丘脑内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调节抑郁样行为。4.基于“以方测证”及“微观辨证”等中医理论基础,肝郁脾虚证是PPD的重要证候特点,以逍遥散为反证的PPD肝郁脾虚证的证候生物学基础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可能与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HPG轴功能异常、性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下调性改变抑制神经发生有关。
苏华[3](2021)在《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在初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循证理论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适合阴道分娩的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探究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在初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对阴道分娩产妇进行以助产士为主导的镇痛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研究根据循证护理研究方法制定严格的检索策略,采用AGREEⅡ(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指南进行评价,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的文献评价标准对指南以外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总结正常分娩的护理镇痛干预措施,初步拟定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邀请20位专家按照JBI证据FAME(Feasibillity,Appropriateness,Meanfolless,Effectiveness)结构表对拟定的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内容进行评价,检查此方案中各护理项目及措施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最终构建适合本地区阴道分娩的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2.本研究性质是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江苏省某三级医院进行正常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的执行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2020年4月至2020年07月正常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n=120),2020年8月至2020年11月正常分娩初产妇为干预组(n=120)。两组患者均参与了整个研究。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三个产程及产后2小时观察期间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给予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态度问卷、数字疼痛评分、分娩结局(包括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入待产室各时间段宫口开全人数、产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产后抑郁情况及产房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标。3.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应用SPSS25.0处理和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构建的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是基于循证理论初步拟定,邀请专家按照JBI证据FAME结构表逐条评价各护理项目及措施的可行性,包括6个护理项目,细化为17条护理措施。本研究会议方法对参会专家的入选对象严格筛选,邀请的20名专家均来自三级及以上医院的产科,能为本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提供有效、准确且实用的意见。本研究会议专家权威系数(Cr)为0.90,Cr值大于0.80,说明参加会议的专家对会议内容熟悉,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2.两组初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医疗费用、孕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选择陪伴者、孕期检查机构、孕期检查次数及孕妇学校上课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3.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正常分娩初产妇疼痛评分的影响:正常分娩初产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两组初产妇宫口开2cm后第1小时及第三产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宫口开2cm后第2小时~第10小时疼痛评分范围(5.38±1.23)~(7.78±0.83)分,第二产程疼痛评分(8.10±0.83)分,第三产程疼痛评分(3.97±1.74)分,产后2小时疼痛评分(5.03±1.23)分;干预组宫口开2cm后第2小时~第10小时疼痛评分范围(4.93±1.61)~(5.25±0.96)分,第二产程疼痛评分(4.46±1.40)分,第三产程疼痛评分(2.93±1.31)分,产后2小时疼痛评分(2.52±0.62)分。干预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初产妇各产程时间的影响:两组初产妇入产房后各时间段宫口开全人数比较,对照组初产妇宫口开2cm后4~7小时时间段共有51例(42.50%)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干预组初产妇宫口开2cm后4~7小时时间段共有84例(70.00%)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干预组初产妇比对照组初产妇宫口开全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产程时间(477.80±102.06)min,第一产程时间(421.45±96.13)min,第二产程时间(51.34±26.56)min;干预组总产程时间(404.88±110.54)min,第一产程时间(358.04±103.79)min,第二产程时间(41.68±21.13)min。干预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5.01±2.44)min,干预组第三产程时间(5.30±1.46)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初产妇产时、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影响:对照组产时出血量(290.63±65.22)ml,干预组产时出血量(276.71±66.98)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67.50±22.25)ml,干预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60.08±15.13)ml。干预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新生儿的影响: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8.97±0.37)分,5分钟Apgar评分(8.98±0.18)分,新生儿窒息1例;干预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8.98±0.16)分,5分钟Apgar评分(9.00±0.00)分,新生儿窒息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初产妇分娩态度的影响:对照组分娩态度问卷得分(32.36±7.66)分;干预组分娩态度问卷得分(29.39±5.46)分。干预组分娩态度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分娩恐惧感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初产妇会阴情况的影响:对照组会阴侧切19例,占比15.83%,会阴完整11例,占比9.17%;干预组会阴侧切12例,占比10.00%,会阴完整9216例,占比13.33%。干预组会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对照组产后EPDS得分(10.80±2.48)分,产后抑郁高危人群85例,占比70.83%,产后抑郁症15例,占比12.50%;干预组产后EPDS得分(8.56±2.52)分,产后抑郁高危人群58例,占比48.33%,产后抑郁症2例,占比0.17%。干预组EPDS评分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高危人群、产后抑郁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对产房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对照组产房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84.89±9.86)分,干预组产房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95.52±3.52)分,干预组产房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循证理论及专家会议法构建的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在本地区应用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2.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实施后能缓解正常分娩产妇入待产室后第2小时~第10小时、第二产程及产后2小时的疼痛,缩短入待产室后等待宫口开全时间,缩短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小时出血量,降低会阴侧切率及提高会阴完整率,缓解分娩恐惧感,减少产后抑郁高危人群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初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对阴道分娩产妇提供以助产士为主导的镇痛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鲁华慧[4](2020)在《叙事护理在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和临产后分娩恐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叙事护理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妊娠≥37周)和临产后分娩恐惧的有效干预方法,形成叙事护理降低分娩恐惧和改善产程中各种不适的基本干预框架;为患有分娩恐惧的初产妇在妊娠晚期(妊娠≥37周)和临产后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降低孕妇分娩恐惧程度,帮助其重拾分娩信心,使孕妇积极主动参与分娩过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为孕妇带来一个积极的分娩体验和分娩结局。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便利选取于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内蒙古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产检、孕周37周、分娩态度问卷(CAQ)评分≥28分的初孕妇12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督促孕妇按时进行常规产检、孕期健康教育以及常规产程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通过倾听孕妇叙述困扰她的主要事件,共同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及发生原因,发掘叙述的事件对其所面临问题的积极意义并增强个人控制感,从而改变其对分娩的恐惧态度,主要以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等步骤来进行干预,孕期每周干预一次,每次干预30~45分钟,临产后在临产时、潜伏期、活跃期、宫口开全和第二产程期间根据孕妇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叙事护理干预,进行持续时间均约为5~20分钟。在干预前、干预后、临产时采用CAQ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恐惧程度进行测评,并对两组的剖宫产率、药物性分娩镇痛率、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Apgar评分等进行比较。数据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根据分布特征决定,对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服从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干预前、干预后、临产时CAQ得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比较。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研究中,122例研究对象均完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本研究中122例研究对象干预前CAQ平均得分为(36.20±3.31)分,初产妇的分娩恐惧发病率为67.78%。(2)干预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后、临产时CAQ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并且低于干预前(P<0.001)。(3)干预组研究对象剖宫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干预组研究对象药物性分娩镇痛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第一产程时间干预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干预组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研究对象产后2小时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叙事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妊娠≥37周)及临产后分娩恐惧程度,大大改善其负性、消极情绪,促使其积极面对妊娠和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药物性分娩镇痛使用,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2)应用叙事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恐惧进行干预时需将外化、解构、改写穿插重复使用,孕期干预时间以每周1次,每次约45分钟为宜,并针对初产妇具体情况进行干预时间、频率的个性化调整;临产后在临产时、潜伏期、活跃期、宫口开全和第二产程期间根据孕妇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叙事护理干预,进行持续时间5~20分钟。同时进行干预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叙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3)分娩恐惧对孕妇及其家庭存在负性影响,且发病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孕妇孕期心理状况的重视程度,及早发现存在分娩恐惧的孕妇,并及时给予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孕妇身心健康,保证母婴安全。
杨雁鸿[5](2020)在《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通过系统评价研究死胎死产相关因素,利用国家孕前优生计划项目云南地区2010-2018年的收集的数据分析我省死胎死产相关因素,二者结合共同探讨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方 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CNKI、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在200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间出版的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RCT研究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纵向数据来源于2010年12月至2018年9月云南地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NPCP)”项目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妻子一般社会经济学特征、疾病史、生活方式、接触环境危险因素、体格检查、临床检查、早孕随访和妊娠结局随访相关变量信息,对以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 果]系统评价部分:初检相关文献3838篇,其中中文文献2311篇,英文文献1527篇,排除重复的文献1376篇,阅读剩余2462篇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1514篇后,进一步阅读剩余的948篇文献,最终纳入130个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社会经济学因素:纳入了 4个社会背景相关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0岁与死胎死产无相关性(P>0.05),孕妇BMI、居住地为城镇、孕妇年龄≥35、吸烟均与早产相关(P<0.05);其中孕妇BMI<18.5kg/m2、孕妇BMl≥25kg/m2、孕妇BMI为25-29.9kg/m2、孕妇年龄≥35岁、吸烟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且随着孕妇BMI值的升高,与死胎死产相关程度越高;居住地为城镇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OR<1.00)。(2)临床背景相关危险因素:共纳入了 27个死胎死产临床背景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贫血、妊娠糖尿病、血型、胎儿生长受限等6个因素齐性检验结果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余22因素一致性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HIV阳性、梅毒阳性、血型为O型、孕前糖尿病与死胎死产无相关性(P>0.05),产前出血、流产史、早产史、死胎死产史、贫血、前置胎盘、妊娠糖尿病、男胎、先兆子痫、小于胎龄儿、血型AB、血型B型、初产妇、多胎妊娠、辅助生殖、慢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胎位不正、先天性畸形、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剖宫产史、胎膜早破、居住地为城镇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云南地区NPCP项目数据部分:2010年-2018年云南地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NPCP)”项目累计报告死胎死产数1311例(0.62%);正常妊娠数211126例(99.38%),母亲平均年龄为26.17±4.72岁,18岁以下有4284人,占比2.02%,35岁以上有12919人,占比6.1%;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占比54.8%;户口性质大多为农村户口,占比约97.0%;农民194227人,占比92.6%;汉族占61.9%,少数民族人数排名前三位的是彝族(16.91%)、傣族(4.38%)、苗族(2.83%)。单因素结果中显示:(1)母亲基本情况:小学及以下、家庭主妇、年龄≥45岁、BMI=25-29.9kg/m2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年龄<18岁、年龄18-24岁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OR<1.00);(2)月经量少、曾经怀孕、不良妊娠结局史、足月正常妊娠1次、足月正常妊娠2次以上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月经量多、怀孕1次是死胎死产的保护因素(OR<1.00);(3)家族史: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两代家族内近亲结婚史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4)饮食行为习惯:使用可卡因等毒麻药品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5)社会心理因素:与亲友、同事的关系很紧张、感到很少经济压力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与亲友、同事的关系有点紧张、与亲友、同事的关系很少紧张是死胎死产保护因素(OR<1.00);(6)体格临床检查:孕前高血压是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OR>1.00)(7)早孕随访:未服用叶酸、不规律服用叶酸是死胎死产危险因素(OR>1.00),停经前至少三个月服用叶酸是死胎死产保护因素(OR<1.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45岁、孕前超重、不良妊娠结局、孕前高血压、是死胎死产危险因素,年龄在18-24岁死胎死产保护因素。[结 论]云南省死胎死产率稍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云南省经济较好的地区死胎死产率相对较低,傣族和拉祜族死胎死产率较高,应该加强经济落后地区及少数民族孕产妇管理。孕妇年龄≥45岁、孕前超重、不良妊娠结局史、孕前高血压、是死胎死产危险因素,年龄在18-24岁死胎死产保护因素。
李彤[6](2020)在《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定较为严谨、科学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以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为基础、以冰山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与挖掘孕妇需求,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并实施符合孕妇个人需求的分娩计划书;探讨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产妇焦虑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在查阅指南、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适用于本研究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98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对产科医疗、护理、助产实践及教育领域共计1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确定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试验,进一步对形成的分娩计划书模板进行指标的修订与调整,最终确定供本研究应用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2.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应用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海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产科进行建档并规律产检的健康初产妇9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产房分娩等常规围产期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围产期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助产士于孕妇孕28周(±3天)至分娩结束通过面对面交流、陪伴产检、微信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其建立连续性伙伴关系,结合冰山理论内涵制定分娩计划书并实施。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催产素使用率、总剖宫产率及非医学指征性剖宫产率、新生儿阿氏评分、转科率、产妇焦虑程度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等。【结果】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研制的结果本研究成功咨询15位专家,专家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宜兰(台湾)、邯郸、海口等多个地区,其中从事产科医疗实践3人、助产实践7人、产科护理实践4人、产科护理教育1人。实施两轮专家咨询后初步确立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及80项三级指标;通过预试验对指标进行调整与增减,最终确立正式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2.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应用结果(1)两组基线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基本信息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存在可比性。(2)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情况比较:干预组第一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剖宫产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第二产程时间与第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及会阴侧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比较:干预组新生儿转入NICU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min、5min阿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焦虑程度比较:两组产妇入组时组间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入产房待产宫口开至7-8cm时,对照组产妇焦虑程度显着高于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房待产时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入组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产妇产科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干预组产妇在孕期产检、知识宣教、疑惑解答与分娩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褥期知识宣教的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构建了具有一定科学性、可靠性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可为今后分娩计划书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2.实施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可增进助产士与产妇间联系与信任,促进彼此沟通与理解;有效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及新生儿转科率,增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并最终提高分娩服务满意度,有利于丰富助产士角色内涵,推动助产专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李亚敏[7](2019)在《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既往研究认为产妇配偶陪产体验可能影响产妇分娩体验,但关于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存在争议。既往关于陪产体验与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访谈获得的主观资料进行现象分析的质性研究,无法验证客观事实及因果关系,缺乏客观的证据;且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国外,存在文化差异。因此,有必要采取量性的研究方法探讨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以期明确产妇配偶陪产体验和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产妇和配偶的分娩体验,改善分娩结局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描述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探讨其影响因素;(2)描述产妇的分娩体验,探讨其影响因素;(3)探讨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用Dencker的产妇分娩体验问卷和Katri的配偶陪产体验问卷,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481名产妇及其参加陪产的配偶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产妇分娩体验和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产妇及配偶的一般资料481名产妇及其配偶,其中初产妇363人(75.47%),经产妇118人(24.53%)。产妇年龄为31.1±3.7岁(20岁~43岁),产妇配偶年龄为33.0±4.1岁(23~52岁)。(2)陪产体验与分娩体验的现状及相关性产妇分娩体验的总分为68.94±9.41分(35~92),标化后总分为2.76±0.38分,其中产妇的安全感知维度得分最高,标化后得分为3.07±0.593分;产妇的参与性维度得分最低,标化后得分为2.52±0.51分。配偶陪产体验的总分为132.71±12.73分(95~169),标化后总分3.90±0.37分,其中配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感受最佳,标化后得分为4.21±0.45分;对妻子的感受最差,标化后得分为3.65±0.46分。产妇配偶陪产体验总分与产妇分娩体验总分呈正相关(r=0.30,P<0.01);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四个维度与产妇分娩体验总分具有正相关性(r值为0.058~0.319,P<0.01);产妇分娩体验的四个维度与配偶陪产体验总分具有正相关性(r值为0.173~0.291,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产妇的民族(t=2.518)、有无医保(t=2.473)、预期分娩方式(t=9.298)、是否为经产妇(t=7.795)、上次分娩距本次分娩的时间(t=3.356)、是否接受孕妇学校课程(t=2.336)、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F=8.923)、对陪伴分娩的了解(F=2.273)、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F=22.964)、对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的信心(t=12.152)、总产程时间(t=14.180)、本次分娩情况(F=18.314)、是否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t=6.507)、是否实现孩子性别预期(t=6.507)、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t=18.289)和配偶陪产体验(r47.468)等不同亚组间的分娩体验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2)。产妇配偶的教育程度(t=3.118)、是否独生子(t=2.278)、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t=10.750)、对孩子性别的期待(t=2.259)、与妻子的关系(t=1.937)、陪产动机(F=2.717)、决定参与陪产的时间(F=1.877)、配偶是否接受孕妇学校课程(t=7.472)、孕妇学校课程类型(F=2.327)、是否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妊娠分娩知识(t=6.181)、对经阴道分娩的了解(F=8.920)、对陪伴分娩的了解(F=8.580)、对分娩的恐惧或焦虑(F=20.485)、是否有信心顺利完成分娩(F=35.616)、是否实现孩子性别预期(t=8.736)、妻子是否为经产妇(t=1.698)、上次产妇分娩配偶有无陪产(F=2.859)、产妇本次分娩情况(F=6.088)、产妇是否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t=0.075)、产妇分娩体验总分(r47.468)等不同亚组间的配偶陪产体验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总产程时间、陪产体验总分、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是否有信心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本次分娩情况、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和民族8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分娩体验总分变异系数的25.1%;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是否有信心完成陪产、配偶参加孕妇学校课程的类型、分娩体验总分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配偶陪产体验总分变异系数的26.4%。研究结论:(1)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呈正相关。配偶陪产体验越好,产妇分娩体验越佳。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给予陪产配偶更多信息和情感支持,增进产妇配偶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缓解产妇配偶焦虑或恐惧的情绪,进而达到改善产妇分娩体验和分娩结局的目的。(2)产妇总产程时间、配偶陪产体验、对经阴道分娩的了解程度、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本次分娩情况、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和民族等是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产妇分娩体验,应增加产妇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减轻产妇分娩焦虑或恐惧的情绪,减少产钳助产和会阴侧切的使用,鼓励产妇配偶作为住院期间的主要照顾者。(3)产妇分娩体验、配偶参加孕妇学校课程类型、对分娩的恐惧或焦虑、是否有信心完成陪产等因素是配偶陪产体验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配偶陪产体验,应鼓励配偶参加分娩体验课,减轻配偶对分娩的恐惧焦虑感,增加其陪产的信心。
郑海霞[8](2019)在《共同决策视角下影响产妇分娩决策的多维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质性访谈了解医务人员、产妇和家属对共同参与分娩决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鼓励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分娩方式选择,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产妇参与分娩决策的调查,探讨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实施规范化、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决策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对2018年5月至10月在天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事产科诊疗工作的医生和助产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半结构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提炼主题,诠释访谈对象对共同参与分娩方式决策的态度和影响因素。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54例,选取同期阴道分娩的产妇15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相关因素。结果1.通过对医生7名和助产士5名、产妇7名及产妇家属6名半结构访谈得到:得到两个方面的结果:1.1访谈对象均认为共同参与分娩方式决策的有利于分娩结局,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共同决策可以增强产妇信心和安全感,利于产妇配合分娩,利于母儿的健康,提高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也体现医疗体制的进步。1.2影响产妇参与分娩方式决策的因素,包括临床经验的缺乏,职业倦怠感,沟通的能力弱,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患信任缺失,缺乏有效沟通,产妇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和担忧,对分娩方式全面正确认知有利于产妇参与决策,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医学信息沟通。2.通过对308名产妇进行调查问卷得到如下结果:2.1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分娩知识来源、职业、婆媳关系等采取χ2检验,产妇的社会支持程度及产妇感知参与决策程度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种及以上分娩信息来源、孕前体重指数正常、孕次2次及以下、无剖宫产史、无胎儿因素、估计胎儿大小在25003999g之间、骨盆测量结果正常、无焦虑状态、社会支持程度高、产妇感知参与程度高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的人数多,工人或公司职员、分娩前体重指数≥30、无阴道分娩史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人数多。2.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知识来源(OR=0.227)、阴道分娩史(OR=0.078)、社会支持程度(OR=0.776)及病人感知参与程度(OR=0.703)是产妇倾向选择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剖宫产史(OR=51.180)、胎儿因素(OR=5.731)、骨盆测量结果(OR=21.342)均为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结论1.通过半结构访谈得到两个方面的结果,即共同参与分娩决策的态度及好处,影响共同参与分娩决策的因素,从而提出促进共同参与决策的措施,促进临床共同决策的顺利实施。2.针对质性访谈对影响共同决策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提出干预措施,通过为产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提供有效的分娩信息,加强信息交流,转变分娩模式,摒弃陈旧观念,倡导科学分娩,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尊重产妇意愿,共享临床决策,以促进共同参与分娩方式决策。3.通过对308名产妇进行调查问卷得到如下结果:分娩知识来源(OR=0.227)、阴道分娩史(OR=0.078)、社会支持程度(OR=0.776)及病人感知参与程度(OR=0.703)是产妇倾向选择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剖宫产史(OR=51.180)、胎儿因素(OR=5.731)、骨盆测量结果(OR=21.342)均为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
王聪[9](2018)在《全程陪伴式导乐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收治孕产妇的分娩过程进行护理干预,调查在产科服务中引入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Doula on whole process-accompanied delivery)这一方式对产妇产程进展、疼痛感受、心理状态、分娩结局、产后抑郁、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其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全程陪伴式导乐在分娩全程的应用效果与意义,为提高自然分娩率、优化分娩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某三甲医院妇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1831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产程记录、产后回访等方式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根据其自愿选择进行分组,其中知情同意且按全程陪伴式导乐干预流程处理的归为干预组;未进行导乐干预常规分娩流程处理的归为非干预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分娩结局、产后心理等方面有何差异。所收集记录数据和资料按分组进行对比分析,SPSS 22.0及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行平均得分差检验。结果1.分娩态度:分娩前干预组有221人(39.25%)对分娩从不感到害怕,有316人(56.13%)对分娩轻度紧张、但尚未恐惧,有15人(2.67%)感觉即将分娩已造成了一定的烦扰,有11人(1.95%)感到十分担心、已影响到自身健康;非干预组有988人(77.92%)对分娩从不感到害怕、有244人(19.24%)对分娩轻度紧张、但尚未恐惧,有25人(1.97%)感觉即将分娩已造成了一定的烦扰,有11人(0.87%)感到十分担心、已影响到自身健康。2.心理状态:产后48h测评,干预组中度焦虑人数由125人(22.20%)降至116人(20.61%),重度焦虑人数由22人(3.91%)降至13人(2.31%);非干预组中度焦虑人数由318人(25.08%)降至299人(23.58%),重度焦虑人数由84人(6.62%)升至91人(7.18%)。3.分娩疼痛:干预组评分为优(02分)的有155例(27.53%),评分为差(>8分)的有39例(6.93%);非干预组有373例(29.42%)评分为优(02分)、118例(9.31%)评分为差(>8分)。4.分娩结局:干预组有81例(14.39%)最终转为剖宫产,其中中转剖35例(6.21%),计划外干预46例(8.17%),非干预组共有253例(19.95%)最终转为剖宫产,其中中转剖146例(11.51%),计划外干预107例(8.44%)。5.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28例少于非干预组85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不满10分者32例少于非干预组113例。干预组尿潴留发生例数11例少于非干预组48例。6.产后抑郁:干预组评分等于或低于9分者289例(51.33%),非干预组为565例(25.2%);干预组评分等于或高于13分者可进行综合干预的产妇有61例(10.83%),非干预组为245例(13.38%)。结论1.干预组的孕产妇在临产前对分娩的紧张、恐惧程度要明显低于非干预组,良好的心态对促进自然分娩、保证产程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2.在整个产程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方式(合理体位、导乐球、音乐、导乐仪等)对产妇进行全程陪伴式的干预,能够影响产妇的分娩过程:表现在缓解产妇分娩焦虑、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减轻产后抑郁等方面。这与导乐师在产妇分娩时给予的全程陪伴、对产妇心理生理感受的高度关注以及科学、有效的干预和疏导等有关。3.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分娩感受、促进了产妇的分娩舒适度,这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妇良好预后、保证母婴健康等有积极作用,对提升产科服务质量有临床指导意义。
魏兴[10](2018)在《丈夫陪伴联合镇痛分娩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镇痛分娩的方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结果进行临床实验分析,并结合丈夫陪伴的方式,为产妇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4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探究,对照组为镇痛分娩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丈夫陪伴,对吼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疼痛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从产妇疼痛程度上看,观察组的产妇的疼痛度最小,且心理状态表现良好。此外,在随访过程中,在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技巧上,观察组产妇的掌握程度更高,即优良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丈夫陪伴联合镇痛分娩的方式对初产妇而言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身体的疼痛度。此外,在喂养操作水平上掌握较好,这与丈夫的参与度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需要对这种方式进行推广应用,帮助初产妇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二、丈夫陪伴分娩8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丈夫陪伴分娩8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3 文献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
2.3 定性分析结果 |
2.3.1 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第一至第三产程及总产程耗时的影响 |
2.3.2 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 |
2.3.3 家属陪伴分娩对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 |
2.3.4 家属陪伴分娩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 |
2.3.5 家属陪伴分娩对助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2.3.6 家属陪伴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文献纳入方法与质量 |
3.2 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分析 |
3.2.1 家属陪伴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和助产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3.2.2 家属陪伴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 |
3.2.3 家属陪伴对初产妇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 |
3.3 研究局限性 |
(2)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产后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2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3 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病机及治则分析探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雌激素受体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
1 雌激素受体 |
2 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中医治疗产后抑郁症用药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逍遥散治疗产后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产后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HPG轴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逍遥散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产后抑郁症大鼠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2 创新性 |
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在初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理论基础 |
1.3 操作性定义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章 基于最新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构建 |
2.1 目的 |
2.2 方法 |
2.3 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的构建 |
第3章 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在初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对象 |
3.3 评价指标及评价工具 |
3.4 干预措施 |
3.5 资料收集 |
3.6 统计分析方法 |
3.7 质量控制 |
3.8 伦理原则 |
3.9 结果 |
3.10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药物分娩镇痛措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叙事护理在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和临产后分娩恐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1.1.研究背景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操作性定义 |
1.4.研究目的 |
1.5.研究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研究对象 |
2.2.研究工具 |
2.3.干预方法 |
2.4.效果评价 |
2.5 资料收集方法 |
2.6.统计学方法 |
2.7.质量控制 |
2.8.伦理原则 |
2.9.技术路线 |
3.结果 |
3.1.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比较 |
3.2.叙事护理对研究对象分娩恐惧的干预效果比较 |
4.讨论 |
4.1.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分析 |
4.2.叙事护理对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及临产后分娩恐惧具有积极作用 |
4.3.叙事护理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及临产后分娩恐惧的基本干预框架 |
4.4.叙事护理降低初产妇分娩恐惧的案例展示 |
5.结论 |
6.创新性 |
7.研究不足及展望 |
7.1.存在的不足 |
7.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恐惧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标 |
4 理论框架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纳入标准 |
2 文献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 |
5 评价指标及数据提取 |
6 文献质量评价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文献的筛选流程及结果 |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第二部分 云南地区死胎死产危险因素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基本情况 |
2 死胎死产组与正常妊娠组单因素分析 |
3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云南地区死胎死产流行病学 |
1.1 基本情况 |
1.2 云南省不同地区死胎死产率差异较大 |
1.3 云南省不同民族死胎死产率不同 |
2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 |
2.1 居住地 |
2.2 孕妇年龄 |
2.3 孕妇BMI |
2.4 产前出血 |
2.5 妊娠史 |
2.6 贫血 |
2.7 妊娠期糖尿病 |
2.8 血压 |
2.9 初产妇 |
2.10 多胎妊娠 |
2.11 辅助生殖 |
2.12 胎儿相关因素 |
2.13 剖宫产史 |
2.14 胎盘因素 |
结论 |
建议 |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1 创新之处 |
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死胎死产危险因素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理论框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工具 |
2.1.4 质量控制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研究小结 |
3.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分娩计划书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剔除标准 |
3.1.4 样本量的确定 |
3.2 研究步骤 |
3.2.1 分组方法 |
3.2.2 干预方案 |
3.2.3 评价指标 |
3.2.4 数据收集与工具 |
3.2.5 质量控制 |
3.2.6 统计分析 |
3.2.7 伦理原则 |
3.3 研究结果 |
3.3.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3.3.2 研究对象资料 |
3.3.3 分娩结局指标 |
3.3.4 两组产妇主观心理指标的比较 |
3.4 讨论 |
3.4.1 基本资料分析 |
3.4.2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3.4.3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妇女主观心理的影响 |
3.4.4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助产士角色定位的影响 |
4.研究结语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创新点 |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国内外分娩计划书的研制与运用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操作性定义 |
(一) 陪产体验 |
(二) 分娩体验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陪伴分娩 |
(一) 概述 |
(二) 陪伴分娩的历史和发展 |
(三) 陪伴分娩的意义 |
二、陪产体验 |
(一) 陪产体验的概述 |
(二) 陪产体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三) 陪产体验的测量 |
三、分娩体验 |
(一) 分娩体验的概述 |
(二) 分娩体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三) 分娩体验的测量 |
四、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 |
(一) 产妇配偶陪产利于产妇分娩 |
(二) 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存在争议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一、研究类型 |
二、研究对象 |
(一) 研究总体 |
(二) 研究样本 |
(三) 样本的选择 |
(四) 样本量的确定 |
三、研究指标、工具和测量 |
(一) 一般资料 |
(二) 配偶陪产体验 |
(三) 产妇分娩体验 |
四、资料收集步骤 |
(一) 资料收集前准备 |
(二) 资料收集过程 |
五、资料录入与分析 |
六、质量控制 |
(一) 研究设计阶段 |
(二) 资料收集阶段 |
(三)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
七、伦理问题 |
第四章 结果 |
一、问卷的完成情况 |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三、分娩体验的现状 |
四、陪产体验的现状 |
五、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相关性 |
六、分娩体验和陪产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一、产妇的一般资料和分娩体验的现状 |
(一) 产妇的一般资料 |
(二) 产妇的分娩体验现状 |
二、产妇配偶的一般资料和陪产体验的现状 |
(一) 产妇配偶的一般资料 |
(二) 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现状 |
三、一般资料差异性对产妇分娩体验影响的分析 |
四、一般资料差异性对配偶陪产体验影响的分析 |
五、产妇分娩体验与配偶陪产体验的关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一、结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性 |
四、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知情同意书1 (配偶) |
知情同意书2 (产妇) |
附录二 一般资料 |
一般资料调查表1 (配偶) |
一般资料调查表2 (产妇) |
附录三 配偶陪产体验问卷 |
附录四 产妇分娩体验问卷(CEQ 2.0) |
附录五 技术路线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8)共同决策视角下影响产妇分娩决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研究意义 |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假设 |
相关概念的界定(WHO) |
一、共同决策视角下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质性研究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研究原则 |
1.1.4 研究设计 |
1.1.5 资料收集 |
1.1.6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医务人员的访谈结果 |
1.2.2 产妇的访谈结果 |
1.2.3 产妇家属的访谈结果 |
1.3 讨论 |
1.3.1 提高产科医生围产知识及技术水平,转变分娩模式 |
1.3.2 重视非医疗因素的影响,提高分娩满意度 |
1.3.3 加强人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 |
1.3.4 医务人员与产妇及家属做好有效沟通 |
1.3.5 提倡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
1.3.6 加强孕期及产前宣教,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认知能力 |
1.3.7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为产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支持 |
1.3.8 尊重产妇意愿,共享临床决策 |
1.4 小结 |
二、共同决策视角下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分析 |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研究工具 |
1.1.4 研究设计 |
1.2 结果 |
1.2.1 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现状 |
1.2.2 影响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单因素分析 |
1.2.3 产妇的社会支持程度度及病人感知参与程度对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产妇倾向选择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分析 |
1.3.2 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的创新点 |
局限性 |
建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分娩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全程陪伴式导乐对产妇分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方法 |
2.2.1 调查方法 |
2.2.2 调查内容 |
2.2.3 流程图 |
2.2.4 质量控制 |
2.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分娩态度差异比较 |
3.3 全程陪伴式导乐分娩对分娩过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
3.3.1 导乐对产妇分娩焦虑的影响 |
3.3.2 导乐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 |
3.3.3 导乐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3.3.4 导乐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4.2 分娩态度与导乐意向的相关性 |
4.3 导乐干预对孕产妇焦虑、疼痛的影响 |
4.4 导乐干预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4.5 导乐干预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我国分娩方式的现状 |
2.全程陪伴式导乐干预分娩的具体做法 |
3.导乐干预分娩在提高分娩质量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丈夫陪伴联合镇痛分娩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丈夫陪伴分娩8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属陪伴分娩对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J]. 杨柒琴,郦杭婷,何桂娟. 护理与康复, 2022(01)
- [2]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D]. 许梦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集束化镇痛护理方案在初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研究[D]. 苏华. 南华大学, 2021
- [4]叙事护理在降低初产妇妊娠晚期和临产后分娩恐惧中的应用[D]. 鲁华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5]基于纵向队列死胎死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杨雁鸿.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李彤.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7]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D]. 李亚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共同决策视角下影响产妇分娩决策的多维研究[D]. 郑海霞.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全程陪伴式导乐对产妇分娩的影响[D]. 王聪. 郑州大学, 2018(03)
- [10]丈夫陪伴联合镇痛分娩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分析[J]. 魏兴. 心理月刊,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