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朱雪凌,梁国迪,陆靖滨,曹永欣,张妍[1](2016)在《基于IEC61970的电网物理模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IEC 61970最新版本国际规范为基础,对电网物理模型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统一各种电力信息系统底层数据的理念;其次简要介绍了CIM模型,用以描述电力系统各设备实体间的属性关系;再次通过与电网GIS平台底层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基于IEC 61970的电网物理模型设计思路和实施实例;最后通过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交互,展现站内一次接线图的CIM表达,从而验证了电网物理模型的合理性。
赖培荣[2](2014)在《基于CIM的电力通信运行管理建模》文中指出将IEC-CIM与DMTF-CIM的模型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符合电力行业标准的通信领域模型设计理念,为电力通信调度的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侯俊芳[3](2013)在《利用Varnish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缓存加速》文中研究指明伴随Web技术的不断发展,反向代理逐渐成为构建高性能Web站点的重要技术之一,从Apache到Squid,再到Nginx、Varnish,几乎所有主流的Web服务器都支持通过反向代理实现基于缓存的加速。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Varnish实现高性能的基于反向代理的Web缓存加速的原理及实现。
董军,韩丽君[4](2004)在《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象存储技术是对象管理系统 OMS(object management system)的核心。现在有许多可以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如:ConceptBase,ENCORE,Orion,POSTGRES,Rose,02,ObjectStore,Ontos,Iris,OpenODB,GemStone,Versant 等。但是这些对象数据库系统不适合作为软件过程工程环境 ISPE(integrated software process environment)的对象存储技术,它们过于庞大和复杂。主要对ObjectCore-软件过程环境 ISPE(integrated software process environment)中,对象管理系统的存储部分进行了讨论,并对对象管理系统中,对象存储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
马红妹[5](2002)在《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研究了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汉英机译系统ICENT中。 在汉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建立了汉语上下文语境模型CCM(Chinese Context Model,CCM)。CCM包括上下文语境知识的表示、获取和管理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知识系统。依据上下文语境的动态变化性,CCM采用一种结构化的语义网络表示上下文语境知识,称为概念信息体关联网络CIURN(Concept Information Unit Relation Network,CIURN),并建立了动态获取上下文语境知识以及动态地管理和维护上下文语境知识的机制。CCM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动态性、结构性和可扩充性的特点,其上下文语境知识包含句法信息、语义信息和句子之间的连贯信息,为分析汉语句子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提供了较好的支持。CCM将汉语上下文语境知识的获取与汉语分析纳入了同一个体系,建立了一种汉语上下文语境表示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基于汉语上下文语境模型CCM,本文研究了汉语事件时间信息的分析、主语省略句的处理和名词短语的定指性判定问题。 本文建立了汉语事件时间信息框架TIFCE(Temporal Information Frame of Chinese Event,TIFCE),采用时制和时体两个元素描述了汉语事件的时间信息。基于CCM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汉语事件时间信息分析方法,处理了汉语时间引用现象,获得了汉语事件的时间信息。该方法通过分析汉语时间短语的时间信息与时制,借助时间短语与事件之间的时间管辖关系,获得了汉语事件的时制;同时通过与汉语事件时体模板进行模式匹配获得了事件的时体。为给英语动词时态的正确生成提供信息,本文建立了汉英时间信息转换映射毛,将TIFCE中汉语事件的时间信息映射为英语动词的时态。通过对简化的新闻报道类汉语篇章语料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汉语篇章中主语省略现象给英语译文的主语以及其它句法成分的正确生成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本文基于CCM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汉语主语省略句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分为主语省略的识别和主语省略的恢复,提出了一种在汉语句子语义结构中识别主语省略的方法和一种从句法、语义和上下文语境多方面综合判断的“候选-选择”主语省略恢复策略。在实验语料中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为判定汉语篇章中名词短语是否定指,为给英语译文冠词的正确生成提供信息,本文基于CCM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汉语名词短语定指性判定方法。本文确立了汉语名词短语间的定指关系,提出了一种“候选-比较”汉语名词短语间定指关系建立方法,进而判定了名词短语的定指性。实验在名词短语为特指的条件下判断其定指性,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应用汉语上下文语境模型CCM及有关上下文分析方法,本文扩充了基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中间语言的汉英机译系统ICENT。原有系统主要以单句为对象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扩充后的ICENT系统可对汉语句子进行上下文分析,其上下文分析分为三个子系统:时间信息分析子系统、主语省略处理子系统和名词短语定指判定子系统,主要解决英语动词时态的生成、省略主语的确定和定冠词的添加等问题。通过对ICENT系统原有中间语言进行扩充,在中间结构中表示了上下文分析结果,为英语生成提供了上下文语境信息。 本文建立了汉语上下文语境模型,研究了汉语事件时间信息的分析、主语省略句的处理以及名词短语定指性的判定问题,并基于上下文语境模型提出和实现了相应的上下文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目前,这些上下文分析方法还只是在受限语料中进行了测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对汉语篇章语言现象及其分析方法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扩大适用语料范围,提高汉英机器翻译译文的质量。
包彤[6](2001)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集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来开发系统的不同部分,或对原来开发的软件,使用另一种开发方法进行更新、扩充,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不同分析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集成结构化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是异种软件开发方法集成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根据这一应用需求,重点研究异种软件需求分析方法集成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提出了集成元模型方法的集成方案,该方法可以将用两种分析方法表示的需求信息进行统一表达,以形成新的需求模型。本文还给出了分析方法集成模型的实现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罗刚[7](2000)在《面向CAD/CAM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EDBMS)是实现CAD/CAM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本文具体讨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机械CAD/CAM领域的面向对象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S)的理论和实现技术。 首先本文建立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ODM)对对象关系和操作进行了形式化的描述,从而构成了整个系统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系统的功能组成,由此构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其各部分的实现技术做了具体研究。这部分的工作主要包括实现对象标识机制的原则和方法,数据库模式动态处理的原则和算法,方法的动态联编和调用机制,约束机制的实现,对象查询模型的建立和对象结构化查询语言(OSQL)的实现。最后讨论了实现对象存储所需的存储结构,聚簇、散列和索引存取策略,并通过双缓冲机制实现对内存对象的有效管理。
郭江[8](1998)在《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技术》文中指出对象存储技术是对象管理系统OMS(objectmanagementsystem)的核心,已经研究了许多年.文章主要对ObjectCore——软件过程环境ISPE(integratedsoftwareprocessenvironment)中,对象管理系统的存储部分进行了讨论,并对对象管理系统中,对象存储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EC61970的电网物理模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CIM模型简介 |
2 模型设计研究思路 |
3 电网物理模型展现 |
4 结束语 |
(2)基于CIM的电力通信运行管理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CIM |
2 电力通信信息模型设计必要性 |
3 电力通信信息模型的设计思路 |
4 电力通信信息模型范围 |
5 电力通信信息建模 |
5.1 人员资源模型设计 |
5.2 通信基础资源模型设计 |
6 结语 |
(3)利用Varnish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缓存加速(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工作原理及优点 |
三、使用Varnish实现反向代理缓存加速 |
(1) 创建WWW用户和组 |
(2) 编译安装varnish |
(3) 创建cache文件存放目录和日志文件目录 |
(4) 修改Varnish配置文件 |
(5) 启动varnish |
(6) 启动varnishncsa将Varnish访问日志写入日志文件 |
(7) 配置开机自动启动Varnish |
四、结束语 |
(5)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机器翻译发展概况 |
1.3 汉英机器翻译的研究现状 |
1.3.1 语言知识资源的建设 |
1.3.2 研究方法多元化 |
1.4 汉英转换存在的一些问题 |
1.4.1 英语动词时态的生成 |
1.4.2 省略成分的确定 |
1.4.3 英语冠词的生成 |
1.4.4 名词短语单复数的确定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6 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
第二章 篇章分析与语境研究 |
2.1 篇章语言学简介 |
2.1.1 发展阶段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内容 |
2.2 动态语义学理论 |
2.2.1 篇章表述理论DRT |
2.2.2 文本更新语义学FCS |
2.2.3 情景语义学SS |
2.2.4 动态谓词逻辑DPL |
2.3 篇章分析技术的发展 |
2.3.1 发展现状 |
2.3.2 知识表示方法 |
2.3.2.1 语义网络 |
2.3.2.2 主题框架 |
2.3.2.3 脚本规划 |
2.3.2.4 向量空间模型 |
2.4 语境的研究与表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汉语上下文语境模型CCM |
3.1 CCM的目标与特点 |
3.2 上下文语境知识的表示 |
3.2.1 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 |
3.2.2 概念信息体关联网络CIURN |
3.2.3 概念信息体 |
3.2.3.1 基本概念信息体 |
3.2.3.2 复合概念信息体 |
3.2.4 概念关联集 |
3.2.4.1 句内关联集 |
3.2.4.2 句间关联集 |
3.3 上下文语境知识的获取 |
3.3.1 句法语义分析 |
3.3.2 上下文分析 |
3.4 上下文语境知识的管理 |
3.4.1 概念信息体联想集 |
3.4.2 管理机制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事件时间信息的分析 |
4.1 引言 |
4.2 汉语事件时间信息框架TIFCE |
4.2.1 时制 |
4.2.2 时体 |
4.3 时间短语的分析及其时制计算 |
4.3.1 时间短语的分类 |
4.3.1.1 日期 |
4.3.1.2 伪日期 |
4.3.1.3 时间区间 |
4.3.2 时间短语语义表示结构TPSRS |
4.3.3 时间短语的分析 |
4.3.3.1 时间短语识别 |
4.3.3.2 时间引用关系建立 |
4.3.3.3 时间信息知识库 |
4.3.3.4 时间短语分析算法 |
4.3.4 时间短语的时制计算 |
4.3.4.1 日期算子 |
4.3.4.2 时间短语时制计算 |
4.4 事件时制的计算 |
4.5 事件时体的分析 |
4.6 汉英时间信息转换 |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7.1 时间短语分析实验 |
4.7.2 事件时间信息分析实验 |
4.8 小结 |
第五章 主语省略的处理 |
5.1 引言 |
5.2 省略的促成因素 |
5.3 主语省略处理的基本原理 |
5.3.1 处理过程 |
5.3.2 “候选-选择”恢复策略 |
5.3.2.1 省略所指候选的确定 |
5.3.2.2 选择的判断条件 |
5.4 主语省略的识别 |
5.5 主语省略的恢复 |
5.5.1 规则的定义 |
5.5.2 规则的优先级 |
5.5.3 恢复算法 |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6.1 逻辑主语约束集的获取 |
5.6.2 实例分析 |
5.7 小结 |
第六章 名词短语定指的判定 |
6.1 引言 |
6.2 名词短语间定指关系 |
6.2.1 指同关系 |
6.2.2 联想相关关系 |
6.3 表达式侯选 |
6.4 定指关系判定 |
6.4.1 基本概念 |
6.4.2 判定原理 |
6.4.2.1 指同关系的判定 |
6.4.2.2 联想相关关系的判定 |
6.5 定指关系的建立 |
6.5.1 指同关系的建立 |
6.5.2 联想相关关系的建立 |
6.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7 小结 |
第七章 CCM在汉英机译系统中的应用 |
7.1 汉英机译系统ICENT的特点与进展 |
7.1.1 基于中间语言的翻译模式 |
7.1.2 句法分析 |
7.1.3 语义分析 |
7.2 CCM在ICENT系统中的应用 |
7.3 ICENT的上下文分析 |
7.4 ICENT中间语言的扩充 |
7.5 应用实例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8.2 进一步的工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结构化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集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软件需求工程 |
第二节 SA方法 |
第三节 OOA方法 |
第四节 SA方法与OOA方法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
第五节 SA方法与OOA方法集成研究的目的 |
第六节 集成需求模型的应用范围 |
第七节 软件分析方法集成的研究现状 |
第八节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
第二章 SA方法和OOA方法集成的方法与实现途径 |
第一节 异种分析方法集成概述 |
第二节 分析方法集成模型的功能、建立原则和建立步骤 |
第三节 分析方法集成模型的组成结构 |
第四节 SA方法元模型 |
第五节 OOA方法元模型 |
第六节 集成元模型 |
第七节 集成元模型的方法数据模型 |
第三章 SA方法元模型的定义 |
第一节 实体—关系图对象 |
第二节 数据流图对象 |
第三节 数据字典对象 |
第四章 OOA方法元模型的定义 |
第一节 类图对象 |
第二节 用例视图对象 |
第三节 数据字典对象 |
第五章 集成元模型的定义 |
第一节 实体——类图对象 |
第二节 数据流图——用例视图对象 |
第三节 数据字典对象 |
第四节 对象实例 |
第六章 分析方法集成模型辅助建模工具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一节 辅助建模工具原型设计概况 |
第二节 辅助建楼工具原型的逻辑流程 |
第三节 应用程序接口 |
第四节 系统服务器的结构 |
第五节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七章 原型的用户操作命令定义及实现 |
第一节 数据定义命令语言 |
第二节 数据操纵命令语言 |
第三节 数据控制命令语言 |
第八章 验证软件 |
第一节 验证软件结构 |
第二节 验证软件功能 |
第三节 小结 |
第九章 演示软件 |
第一节 演示软件结构 |
第二节 演示软件功能 |
第三节 小结 |
第十章 验证实例 |
第一节 建立SA元模型 |
第二节 建立OOA元模型 |
第三节 建立集成元模型 |
第十一章 结束语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发展与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REFERENCE) |
(7)面向CAD/CAM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综 述 |
1.1 工程数据库系统简介 |
1.2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
1.3 本文的任务 |
第二章 系统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 |
2.1 系统的数据模型 |
2.2 对象关系和操作的形式化描述 |
2.3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三章 对象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3.1 对象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
3.2 查询处理 |
第四章 存储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4.1 总体结构 |
4.2 持久对象的管理 |
4.3 内存对象的管理 |
第五章 结 论 |
致 谢 |
四、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EC61970的电网物理模型设计研究[J]. 朱雪凌,梁国迪,陆靖滨,曹永欣,张妍. 电工技术, 2016(12)
- [2]基于CIM的电力通信运行管理建模[J]. 赖培荣. 自动化应用, 2014(11)
- [3]利用Varnish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缓存加速[J]. 侯俊芳.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03)
- [4]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J]. 董军,韩丽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S1)
- [5]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上下文语境的表示与应用研究[D]. 马红妹.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01)
- [6]结构化分析方法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集成的研究[D]. 包彤. 北京工业大学, 2001(01)
- [7]面向CAD/CAM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D]. 罗刚. 西安理工大学, 2000(01)
- [8]ObjectCore的设计与实现技术[J]. 郭江. 软件学报, 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