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老年住院患者疾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龚伟伟,王书奎,业海燕[1](2022)在《基于病案首页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某综合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影响-以南京市第一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病案首页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对综合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3月(疫情前)、2020年2月—3月(疫情中)出院病案首页数据,计算总权重、DRG组数、病例组合指数指数、时间消费指数及费用消耗指数等5项指标,采用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法比较科室DRG指标秩次,通过频率分布、计算直线回归方程对科室进行分档排序,同时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对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DRG指标的影响。结果 2019年2月—3月共纳入28个科室,2020年2月—3月共纳入25个科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室总DRG指标秩次(RSR)由12.982降至11.710。分档排序下降的科室有眼科、烧伤科、骨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和疼痛科;分档排序上升的科室有妇科、肿瘤科、免疫科和神经内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DRG相关指标在总权重、DRG组数方面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院总体收治难度和质量,手术科室受累明显,多个科室RSR降低档次等级。面对疫情,医院应该通过提升"技术源"、保证"病源池"、优化"流程链"、强化"新媒体"等手段来抵消或弱化疫情对医院疾病收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保证医院的高质量收治。
盛永琴,张莹[2](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刘轶宁[3](2021)在《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级综合医院包括县、区、市级医院,承担着重要的基础医疗服务任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2020年1月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发了各所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缺失,使国家在短时间内发布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20】735号),其中明确了县级医院的重要性,强调应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做到平战结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医院的建设方面,尤其是门诊部的建筑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致使二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的重要性提升。本文以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从国家医改政策和新冠肺炎疫情这两个方面探讨了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确定了现有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的设计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有研究的价值。其次,探讨了影响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相关因素,包括宏观医疗政策、医院组织结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行为模式及需求的差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影响。接着,对西安多所二级综合医院进行调研走访,总结出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医院院前广场缺少统一规划;门诊部的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不合理;自助机器位置摆放影响患者就医路线;简易的预检分诊处设计难以严格控制疫情期间的人流出入;门诊部一次候诊的模式不利于疫情防控等。然后选取了西安凤城医院、阎良区人民医院和陕西省森工医院这三所现状问题较为典型且门诊部空间类型相对不同的医院作为重点调研分析的对象,从交通组织、功能设施和疫情防控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门诊部的使用现状。之后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建设实例,从院前区交通流线、预检分诊处、功能设施、发热门诊部这四个方面对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明确了医院的院前区交通流线应呼应城市的空间形态,院区应弹性化设计,利用平疫结合的组织方式,并制定疫情期间的应急预案,合理规划预检分诊处的布局和人流引导,完善门诊部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利用二次候诊的模式加强门诊部中的感染控制,合理规划发热门诊部的位置及内部流线组织。本文采用各类图示语言详细地总结提炼了新冠疫情下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为适应疫情防控的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以解决门诊部空间设计中所忽略的医患实用需求,希望对医院建筑的设计者以及使用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马莹,刘艳军,李春燕,唐梓轩,余文兴[4](2020)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用于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量表用于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评估中的应用,为住院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成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AD量表对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自评和辅助询问评估,以>7分作为临界值,筛选焦虑和(或)抑郁患者,并对不同状态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8.40%(52/619),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11%(44/6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头颈部恶性肿瘤、周围性面瘫、感音神经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慢性鼻-鼻窦炎、真菌性鼻-鼻窦炎、喉麻痹、分泌性中耳炎和声带息肉等10类疾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HAD>7分),OSAHS、头颈部恶性肿瘤和周围性面瘫患者表现为中度焦虑抑郁(HAD>1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和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周围性面瘫患者随着病程的增加,随着病程的增加,焦虑抑郁评分也随着上升;焦虑抑郁评分也随着上升(均P<0.05)。结论:在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中,OSAHS、头颈部恶性肿瘤和周围性面瘫患者表现出显着的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心理干预。
黄婷[5](2020)在《县域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为提高县域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专科的服务水平,本研究在Donabedian评价框架基础上,通过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县域综合医院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县级区域的广州市东北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W医院”的各个临床专科,为该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设计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基于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TOPSIS法和RSR法,评价研究医院临床专科的服务能力。研究结果:(1)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的“结构性服务能力”指标权重0.1373,“过程性服务能力”指标权重0.6232,“结果性服务能力”指标权重0.2395,二级指标当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服务质量”,其次是“技术水平”,再次是“服务效率”。(2)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从整体上看,研究医院的临床专科整体服务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上升幅度最大;从各临床专科上看,各专科排名相对稳定,其中妇产科的服务能力最强,其次分别是眼科、心血管内科、儿科、新生儿科和普通外科,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肿瘤血液科、神经外科和ICU。研究医院的临床专科服务存在专科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尤其是妇产科与其他专科之间,其次是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和技术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3)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欠发达地区“W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提升专科管理效能,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专科服务;提高专科服务水平,形成技术与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力;加强薄弱专科支持,实现专科服务能力的均衡发展;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技术队伍的整体结构。研究结论:(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覆盖范围广,内容完整。(2)专家咨询法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可靠。(3)在专家评判基础上,采用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科学合理。(4)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研究医院,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该院的实际情况,说明指标体系能够用于县域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的评价。
张宁芮[6](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蒋志伟[7](2020)在《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医疗设施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支持。医疗设施的规划问题是跨学科命题,综合了医疗和规划两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有卫生部门主导的医疗卫生规划和规划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设施两种相关规划,缺少专门的医疗设施规划。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强等特点,有效的医疗设施规划能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因此,从心血管疾病角度出发研究医疗设施规划具有必要性。此外,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在医院设计中常常被忽视,针对心血管疾病专门化的医院建筑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从心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从规划到建筑进行较为全面完整的研究。研究主要以规划和建筑两条主线展开,全过程研究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筑策划。在医疗设施规划的研究中,首先分析我国医疗设施规划的现状,归纳总结医疗设施规划的手法和评价指标。其次,结合案例运用Arc GIS详细分析日本在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的先进经验,并通过中日案例的对比检验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在建筑策划的研究中,本文研究范围为广义的心血管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项目。因此主要针对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策划方法进行研究,分别从选址、功能与规模三个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平面分析等,归纳总结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要点,在进行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设计时,可按照本文的建筑策划方法一步步得出设计任务书,为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在两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基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和建筑策划方法进一步深化剖析,从疾病因素总结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从需求因素归纳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从不同国家因素归纳不同医疗体系对于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和建筑策划的影响,从新技术的因素探讨对于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在对我国心血管医疗设施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梳理归纳了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的评价标准。通过日本经验的学习和实践检验,总结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方法。在建筑策划方面,归纳总结了两类心血管医院的选址特点,功能模块的设置情况和相互之间的面积比例,并基于医疗流程进行布局优化。研究为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张玛璐[8](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刘曦文[9](2018)在《综合医院门诊科室与医技部门位置关系研究 ——基于诊疗中心化的视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兼患有多个疾病的患者屡见不鲜,而多疾病患者多科反复就诊与传统医院科室精细化分科诊疗、医院内外科分开布局的矛盾;医院科室整合和多学科合作诊疗与传统医院相关科室分离布局的矛盾;以及建筑届缺乏对医院相关科室和医技间关系的研究,迫使建筑师急需探求一套满足新时代患者就诊特点、医院科室整合和多学科合作诊疗需求的新型医院设计方法。通过归纳整理、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等方法,从医院门诊诊疗中心建设实例出发,探讨医院科室间的关系、科室与医技间关系、以及新型诊疗中心式医院的设计方法。从日本建成较完善的医院门诊诊疗中心出发,得出诊疗中心主要分为脏器中心、系统中心和疾病中心,且每类中心科室配置、涉及医技和平面布局各有特点;研究日本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医院门诊诊疗中心配置数量、种类和布局特点,得出医院门诊诊疗中心设置数量跟医院规模和等级成正相关,诊疗中心的种类与医院的规模和类型相关,以及配有不同数量种类诊疗中心医院的布局特点;对比日本相同规模、类型而配置不同数量、种类诊疗中心的医院,得出医院门诊诊疗中心的建设主要受限于医院的诊疗体制和科室组成、且相关科室和医技邻近布局更有利于医院后期诊疗中心的开设;对比科室实行各类诊疗体制对患者就诊的影响,得出双轨制更利于患者诊疗;通过重新演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满足新时代患者诊疗需求的相关科室、医技邻近布局的诊疗中心式医院设计方法、展望以疾病特征出发的诊疗中心模式构建国家甚至全球医疗健康体系网的可能。
葛亮[10](2016)在《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进行调查,评估耳鼻咽喉科首次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耳鼻咽喉科首次住院的546例患者进行SCL-90和HADS量表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调查的546例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4±19.1岁,其中男性为312例,占被调查者的57.14%,女性234例,占被调查者的42.86%;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农民为主,分别为75例(13.74%)、74例(13.55%)、73例(13.37%)。前五位疾病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73例,占13.37%,声带息肉65例,占11.90%,慢性扁桃体炎63例,占11.54%,鼻中隔偏曲38例,占6.96%,鼻出血、鼻外伤29例,占5.31%。(2)SCL-90总得分均分为137.43±24.45,每题均分为1.53±0.27分,显着高于全国常模(1.44±0.43)(t=4.55,p<0.001);阳性筛出率为15.20%。躯体化得分(1.45±0.40)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1.37±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01)。强迫症状因子得分(1.84±0.93)显着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1.62±0.58)(t=6.25,p<0.001)。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得分(1.63±0.39),与全国正常人常模(1.65±0.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204);但男性患者总得分均分和每题均分分别为(14.58±3.62)和(1.67±0.40),显着高于女性患者[(15.03±3.30)和(1.61±0.3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抑郁得分(1.61±0.39)显着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1.50±0.59)(t=4.05,p<0.05)。男性患者抑郁得分(1.64±0.41)显着高于女性(1.55±0.35)(t=2.79,p=0.005)。与全国正常人常模(1.39±0.43)相比,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焦虑得分(1.61±0.39)显着升高(t=10.39,p<0.001)。男性患者焦虑得分(1.65±0.40)显着高于女性(1.55±0.35)(t=2.79,P=0.005)。患者敌对因子得分(1.58±0.56)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1.4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患者恐怖因子得分(1.59±0.50)显着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1.23±0.41)(t=16.30,p<0.001)。与全国正常人常模(1.43±0.57)相比,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偏执得分(1.57±0.52)显着升高(t=4.98,p<0.001)。患者精神病性得分为(1.30±0.45),与全国正常人常模(1.29±0.42)无统计学差异(t=0.46,p=0.322)。(3)HAD量表分析结果表明,焦虑可疑患者为54人,占9.89%,焦虑症状肯定者137人,占25.09%。抑郁可疑患者为42人,占7.69%,抑郁症状肯定者73人,占13.37%。男性患者抑郁阳性检出率显着高于女性(χ2=15.09,p<0.001);学生和农民的抑郁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工人(χ2=6.59,p=0.037)。结论:SCL-90和HADS调查分析表明,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某些方面男性更为严重,需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二、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老年住院患者疾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老年住院患者疾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3)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来源与背景 |
1.1.1 我国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
1.1.2 新医改政策下二级综合医院发展趋势 |
1.1.3 新冠疫情后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急需改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概述 |
2.1 论文相关概念限定 |
2.1.1 二级综合医院 |
2.1.2 门诊部 |
2.2 影响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相关因素 |
2.2.1 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 |
2.2.2 医院组织结构的影响 |
2.2.3 患者的行为模式及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
2.2.4 医护人员的行为模式及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
2.3 新冠肺炎疫情对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设计的影响 |
2.3.1 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医院成为主要传染场所 |
2.3.2 发热门诊的设置 |
2.3.3 新冠肺炎疫情在院内传播的原因 |
2.4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基本概况 |
2.4.1 与城市空间位置关系 |
2.4.2 空间组织模式 |
2.4.3 智能运营管理模式 |
2.4.4 疫情防控措施 |
2.5 门诊部调研使用现状分析要素 |
2.5.1 建立分析要素 |
2.5.2 院前区交通流线要素 |
2.5.3 功能设施要素 |
2.5.4 预检分诊处要素 |
2.5.5 发热门诊部要素 |
2.6 本章小结 |
3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案例分析研究 |
3.1 研究过程设计 |
3.1.1 分析对象选取 |
3.1.2 分析过程设计 |
3.1.3 评估要素选取 |
3.1.4 调查问卷设计 |
3.2 西安凤城医院 |
3.2.1 基本概况介绍 |
3.2.2 使用现状分析 |
3.3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 |
3.3.1 基本概况介绍 |
3.3.2 使用现状分析 |
3.4 陕西省森工医院 |
3.4.1 基本概况介绍 |
3.4.2 使用现状分析 |
3.5 三所医院现状汇总 |
3.6 本章小结 |
4 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1 院前区交通流线优化设计 |
4.1.1 呼应城市空间形态 |
4.1.2 院区弹性化设计 |
4.1.3 平疫结合的组织方式 |
4.1.4 制定疫情应急预案 |
4.2 预检分诊处优化设计 |
4.2.1 完善信息化技术 |
4.2.2 优化布局形式 |
4.2.3 合理进行人流引导 |
4.3 功能设施优化设计 |
4.3.1 健全一站式服务中心 |
4.3.2 二次候诊 |
4.3.3 诊室三区两通道 |
4.3.4 灵活性布局设计 |
4.3.5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 |
4.3.6 智慧5G运营管理 |
4.4 发热门诊部优化设计 |
4.4.1 合理的位置关系 |
4.4.2 设置缓冲间 |
4.4.3 合理的空间布局 |
4.4.4 相关专业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二 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使用现状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调查问卷(就诊者/陪护者) |
附录四 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调查问卷(医护工作者) |
附录五 访谈录(摘要) |
致谢 |
(4)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用于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工具 |
1.2.2 资料收集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 |
2.3 不同疾病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评分 |
2.4 中度焦虑抑郁疾病患者与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 论 |
(5)县域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基础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专家咨询法 |
1.6.3 层次分析法 |
1.6.4 加权TOPSIS法 |
1.6.5 RSR法 |
1.7 统计方法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1 构建原则 |
2.2 指标选取 |
2.3 专家咨询表的确定 |
2.4 专家咨询结果 |
2.4.1 专家基本情况 |
2.4.2 专家积极程度 |
2.4.3 专家权威程度 |
2.4.4 专家协调程度 |
2.5 指标筛选结果 |
2.5.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2.5.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2.6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2.6.1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2.6.2 指标综合权重结果 |
第三章 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3.1 “W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评价 |
3.2 加权TOPSIS评价过程及结果 |
3.3 RSR法分档排序结果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4.1 讨论 |
4.1.1 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
4.1.2 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
4.1.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4.2 对策建议 |
4.2.1 提升专科管理效能,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专科服务 |
4.2.2 提高专科服务水平,形成技术与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力 |
4.2.3 加强薄弱专科支持,实现专科服务能力的均衡发展 |
4.2.4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技术队伍的整体结构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6)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调查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
2.1 本章研究目的 |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
2.2.3 比较研究 |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
2.3.3 分析结果 |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
3.1 本章研究目的 |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
3.2.1 概况 |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
3.2.3 功能设置 |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
3.3.1 概况 |
3.3.2 功能设置 |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
3.4 比较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
4.1 本章研究目的 |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
4.4.2 选址策划 |
4.4.3 规模策划 |
4.4.4 功能策划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今后研究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目录 |
附录A 问卷 |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
(7)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定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4 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调研对象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医疗设施规划方法 |
2.1 本章研究目的 |
2.2 我国医疗设施规划现状 |
2.2.1 区域卫生规划 |
2.2.2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2.2.3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规划 |
2.2.4 我国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现状 |
2.3 医疗设施规划基础研究 |
2.3.1 医疗设施规划手法 |
2.3.2 医疗设施规划指标 |
2.4 日本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 |
2.4.1 五疾病 |
2.4.2 医疗圈的划分 |
2.4.3 区域医疗保健计划 |
2.4.4 案例分析—东京都 |
2.4.5 案例分析—大阪府 |
2.4.6 案例分析—石川县 |
2.4.7 小结 |
2.5 日本模式的实践检验 |
2.5.1 对比研究—常州市与兵库县 |
2.5.2 对比研究—滁州市与青森县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策划 |
3.1 本章研究目的 |
3.2 建筑策划基础研究 |
3.2.1 选址策划 |
3.2.2 功能策划 |
3.2.3 规模策划 |
3.3 心血管医院选址布局 |
3.3.1 医院总体布局 |
3.3.2 与院内其它区域的关系 |
3.4 心血管医院功能设置 |
3.4.1 功能模块的种类 |
3.4.2 门诊区 |
3.4.3 急诊区 |
3.4.4 医技区 |
3.4.5 住院区 |
3.4.6 公共区 |
3.4.7 办公辅助区 |
3.5 心血管医院规模设置 |
3.5.1 病床数的计算 |
3.5.2 医院总体建筑规模 |
3.5.3 功能模块的面积比例 |
3.6 心血管医院布局优化 |
3.6.1 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流程 |
3.6.2 心血管医院流线设置 |
3.6.3 基于医疗流程的布局优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 |
4.1 本章研究目的 |
4.2 疾病因素 |
4.2.1 心血管疾病特点 |
4.2.2 心血管疾病特殊性对医疗设施规划的影响 |
4.2.3 心血管疾病特殊性对医院建筑的要求 |
4.3 需求因素 |
4.3.1 三种类型需求 |
4.3.2 医疗设施的分级 |
4.3.3 防灾防疫时期的特殊需求 |
4.4 不同国家因素 |
4.4.1 不同国家医疗体系及评价标准比较 |
4.4.2 不同国家心血管医院建设情况比较 |
4.5 新技术与新理念因素 |
4.5.1 互联网的发展 |
4.5.2 医疗中心与医疗健康城 |
4.5.3 规划理念下的医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5.1 结论 |
5.1.1 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的评价 |
5.1.2 心血管医疗设施的规划方法 |
5.1.3 心血管医疗设施的建筑策划方法 |
5.2 今后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目录 |
附录 A 中国文献研究动向 |
附录 B 欧美文献研究动向 |
附录 C 日本文献研究动向 |
附录 D 近年来我国历次区域卫生规划概况 |
附录 E 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
附录 F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
附录 G 心血管系统及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 |
附录 H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外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访谈 |
附录 I 心血管医疗设施案例 |
(8)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目的 |
1.1.3 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效率系统研究 |
1.2.2 单一效率研究 |
1.2.3 现有研究不足 |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
2.3.1 实践问题归纳 |
2.3.2 理论研究梳理 |
2.3.3 现状问题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
3.2.4 使用年限 |
3.2.5 其它外部支持 |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
3.3.1 系统内部作用 |
3.3.2 系统外部作用 |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
3.5 本章小结 |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
4.4 本章小结 |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
5.1.1 参数类型 |
5.1.2 取值途径 |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
5.5 本章小结 |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
6.3.1 案例基本情况 |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综合医院门诊科室与医技部门位置关系研究 ——基于诊疗中心化的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上篇工程图纸 |
0.1 设计表现 |
0.2 项目介绍 |
0.3 总体规划 |
0.4 平面设计 |
0.5 立面剖面设计 |
下篇工程研究报告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定义及研究范围 |
1.2.1 定义 |
1.2.2 研究范围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
1.3.1 欧美 |
1.3.2 日本 |
1.3.3 中国 |
1.3.4 小结 |
1.4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不同类型诊疗中心建设研究 |
2.1 诊疗中心的分类 |
2.2 脏器中心 |
2.2.1 心脏(心血管)中心 |
2.2.2 肾脏中心 |
2.2.3 脑神经中心 |
2.2.4 眼科中心 |
2.2.5 耳鼻喉科相关中心 |
2.2.6 口腔中心 |
2.2.7 乳腺中心 |
2.3 系统中心 |
2.3.1 消化系统中心 |
2.3.2 呼吸系统中心 |
2.3.3 睡眠中心 |
2.3.4 内分泌中心 |
2.3.5 心·脑血管中心 |
2.3.6 慢性创伤中心 |
2.3.7 脊椎脊髓中心 |
2.3.8 骨科中心 |
2.3.9 整形中心 |
2.3.10 女性骨盆底中心 |
2.3.11 生殖医疗中心 |
2.3.12 周产期母子医疗中心 |
2.3.13 女性诊疗中心 |
2.3.14 儿童医疗中心 |
2.4 疾病中心 |
2.4.1 糖尿病中心 |
2.4.2 过敏中心 |
2.4.3 风湿·胶原病中心 |
2.4.4 皮肤病中心 |
2.4.5 血液病中心 |
2.4.6 精神卫生中心 |
2.4.7 疼痛中心 |
2.4.8 肿瘤中心 |
2.4.9 认知症医疗中心 |
2.4.10 高血压中心 |
2.4.11 唇腭裂中心 |
2.4.12 脑卒中中心 |
2.4.13 癫痫中心 |
2.5 小结 |
第3章 不同医院诊疗中心配置研究 |
3.1 总述 |
3.2 不同规模医院诊疗中心配置研究 |
3.2.1 分类 |
3.2.2 20-199床 |
3.2.3 200-399床 |
3.2.4 400-599床 |
3.2.5 600-799床 |
3.2.6 800床以上 |
3.2.7 对比研究 |
3.3 不同类型医院诊疗中心配置研究 |
3.3.1 分类 |
3.3.2 特定机能医院 |
3.3.3 地域支援医院 |
3.3.4 一般医院 |
3.3.5 高度综合医疗设施 |
3.3.6 国立高度专门医疗研究中心 |
3.3.7 对比研究 |
3.4 小结 |
第4章 考察 |
4.1 总述 |
4.2 医院诊疗中心设置与否及配置不同比较研究 |
4.2.1 同规模医院诊疗中心设置与否及配置不同比较研究 |
4.2.2 同类型医院诊疗中心设置与否及配置不同比较研究 |
4.2.3 小结 |
4.3 医院科室实行中心化诊疗模式与否比较研究 |
4.3.1 分科诊疗制 |
4.3.2 中心制 |
4.3.3 双轨制 |
4.3.4 对比研究 |
4.4 诊疗中心式医院平面设计方法研究 |
4.4.1 功能配置及相互关系 |
4.4.2 平面布局 |
4.4.3 诊疗中心式医院平面设计思路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1.1 诊疗中心层面 |
5.1.2 医院层面 |
5.1.3 医疗体系层面 |
5.1.4 理论层面 |
5.2 提案 |
5.3 今后研究课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文献研究动向 |
附录B 日本研究案例基本情况 |
附录C 日本研究案例各类诊疗中心配置情况 |
(10)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资料收集过程 |
4 资料统计分析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信息 |
2 SCL-90 总得分及检出率 |
3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躯体化因子得分 |
4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强迫症状因子得分 |
5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 |
6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抑郁因子得分 |
7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焦虑因子得分 |
8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敌对因子得分 |
9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恐怖因子得分 |
10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偏执因子得分 |
11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SCL90精神病性因子得分 |
12 HADS得分 |
讨论 |
1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信息 |
2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得分 |
3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躯体化得分讨论 |
4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强迫症状得分讨论 |
5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人际关系敏感得分讨论 |
6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焦虑抑郁得分讨论 |
7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敌对得分讨论 |
8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恐怖得分讨论 |
9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偏执得分讨论 |
10 耳鼻咽喉住院患者SCL-90 精神病性得分讨论 |
11 HADS得分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老年住院患者疾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病案首页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某综合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影响-以南京市第一医院为例[J]. 龚伟伟,王书奎,业海燕. 华西医学, 2022
- [2]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3]西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门诊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刘轶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用于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的调查研究[J]. 马莹,刘艳军,李春燕,唐梓轩,余文兴.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06)
- [5]县域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黄婷.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7]心血管医疗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蒋志伟. 东南大学, 2020(01)
- [8]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
- [9]综合医院门诊科室与医技部门位置关系研究 ——基于诊疗中心化的视点[D]. 刘曦文. 东南大学, 2018(05)
- [10]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 葛亮. 皖南医学院,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