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燕啸东[1](2021)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许多大、中型城市规划的地铁线路已经构成网线,成为各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铁行驶时的振动及其传播将使许多已有建筑与在建工程承受动载荷的影响。尤其对于在建项目,研究地下列车振动荷载对其影响规律,针对薄弱区域采取适当加固措施是工程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研究着眼于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主要内容:首先,针对深圳市罗湖区某中学新建校区项目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该项目北侧距9号线(在运营)最近约14m,西侧距离6号线盾构(未运营)区间最近距离约74.0m。支护结构北侧长期受到地铁振动作用影响,以该工程为研究背景。根据实地勘察出的水文地质条件,得到在建工程区域土层各项参数以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外形尺寸和开挖深度。其次,针对有限域波动响应问题,提出功能梯度粘弹性人工边界层的设置方法。基于COMSOL软件进行波动问题数值模拟,进行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波动问题的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在时域分析中该人工边界层较其他传统方法更能有效降低人工边界对实际波动的影响。同时对比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得到二维结构功能梯度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吸收效果优于三维结构,因此针对三维结构,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功能梯度粘弹性人工边界层与低反射边界组成的复合边界。数值算例表明,该人工边界可以有效达到低反射、无畸变、迅速衰减的要求,被用于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再者,本文在前人对于列车振动模型研究基础上,使用MATLAB进行编程,将加速度转化为荷载,作为列车振动荷载作用力。并通过处理后的输入加速度数据的最大频率,来确定网格尺寸大小和时间步长。最后,采用COMSOL软件,对不同开挖深度下支护结构受到的列车振动荷载作用情况建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受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不同开挖深度时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受到列车振动荷载作用支护结构位移和应力峰值越大。分析了支护结构桩内拉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Mises等效应力分布。其中桩顶、桩底和冠梁位置受力更大;后排桩受到列车振动荷载作用时应力状态比较平稳;支护结构的前排桩桩顶、桩底和冠梁是受到振动作用时的薄弱位置;对比了远隧道侧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和近隧道侧动力响应情况,由于动载在土的传播过程中会衰减,当振动传播到远隧道侧时,峰值已经衰减到了输入加速度的3%~8%,远隧道侧的动力响应已经非常弱了。本文着眼于深圳市某校区的具体工程问题分析了动载下该工程基坑支护结构的响应,提出的复合人工边界方法在波动问题的时域分析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采用的方法与所得结论对相关工程应用具有理论价值。

曹浩[2](2021)在《地铁列车运行引起邻近建筑物振动响应及隔振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运营里程在不断增加,地铁线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比较显着的是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建筑物邻近地铁线路修建的情况无法避免;因此,需要全方位考虑地铁列车引起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掌握振动在土体和建筑物中的传播规律,设置合理可行的隔振和减振措施,对于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数值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和轮轨动力学相关理论,研究了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在车辆段和运营段邻近建筑物中的传播规律,并进行参数分析;提出最佳的空沟隔振尺寸,创新性地将废弃橡胶轮胎作为填充物,分析其在不同填充形式下的隔振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从振动产生的机理、振动在土体和建筑物中的传播规律以及振动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总结现阶段有关地铁列车运行引起邻近建筑物振动响应的研究成果,并阐明本文所用到的振动评价指标。(2)以地铁B型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轨道模型计算求得竖向轮轨力,将其作为激励用于后续模型的加载。充分考虑建立轨道-土体-建筑物模型(车辆段)和隧道-土体-建筑物模型(运营段)相关参数的选取,与文献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3)研究典型条件下振动在车辆段邻近建筑物中的传播规律,对比分析建筑物在不同基础形式、列车运行速度和建筑物与轨道之间的距离参数影响下的振动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桩基础建筑物的水平、竖向加速度值均小于筏板基础;楼板的竖向和水平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为: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4)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尺寸下空沟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橡胶轮胎在不同填充形式下的隔振效果。结论如下:隔振沟深度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可根据振源距离和频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隔振措施。距离较近时,在低于25 Hz的频段采用轮胎碎屑填充屏障能够取得理想的隔振效果,在25~40 Hz频段内采用轮胎填充屏障效果最好,在40 Hz频段以上时采用空沟隔振效果最佳;距离较远时,在整个频段内采用轮胎碎屑填充屏障效果最好。轮胎土体填充屏障出现振动放大的趋势最明显,这是因为轮胎为圆环形,当胎内充分填充土体时会产生“环箍效应”,导致周围土层刚度增大。

张政[3](2021)在《岩溶溶洞对盾构隧道掘进安全性的影响特征与处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南方大多地区属于岩溶地质,岩溶本身具有多样复杂性,岩溶的发育将会给盾构施工带来很多未知的工程问题。因此,本文以实际工程建设为依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以深圳市轨道交通16号某地铁盾构施工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1)拟软件Midas GTS NX,假定卸荷过程为线性,通过在隧道洞壁上施加法向掘进压力和千斤顶力荷载在一定时间内线性卸除,完整再现了盾构开挖施工的动态过程,并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研究盾构隧道施工掘进速度不同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掘进压力不同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和盾构刀盘掘进掌子面产生的振动对地面构筑物的振动影响分析。(2)以深圳市轨道交通16号线岩溶区间工程为依托,主要通过文献搜集、模拟分析、可靠性验证、敏感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岩溶地区地铁盾构隧道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根据地勘资料,利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盾构隧道模型,对岩溶区域溶洞的分布部位、溶洞形态的规模大小和溶洞与隧道的相对关系三个敏感性分析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岩溶区域单线隧道和双线隧洞对隧道周围应力和地表沉降不同的影响效果,并深入研究双线盾构隧道中轴线附近溶洞的分布部位和岩溶尺寸大小对双线隧道的影响。以固支梁岩层组合考虑为例,研究顶部溶洞与隧道间理论安全距离。(3)研究盾构隧道在相同的本构模型条件下,可能对地面沉降和围岩变形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土体的粘聚力c、摩擦角φ、弹性模量E、泊松比v及盾构隧道的埋深H五种参数对于盾构隧道开挖的影响,为以后的工程提供指导性参考。(4)以龙平站-双龙站区间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岩溶地区盾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内容,总结岩溶区域溶洞处理措施。根据其分布的部位及形态的规模大小,按岩溶分布深度与结构底板的关系分别评价。

张晶晶[4](2020)在《临近基坑地铁运行诱发地层振动响应及传播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地铁以其快速、舒适、便捷的特点在各个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减轻地面交通拥挤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与此同时,地铁列车运行中产生的动荷载对周边土层和建筑(构造)物造成了扰动,如周边土层的沉降、地下管线的变形、地上建筑物的变形、室内精密仪器的使用等,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临近基坑地铁列车运行诱发地层振动响应及传播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临近基坑存在对振动传播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自由场中地铁列车运行诱发地层振动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地面上不同位置拾振点和距离隧道一定距离不同深度下典型拾振点,研究了自由场中单、双向地铁列车运行诱发周围土层振动响应。(2)建立临近基坑地铁列车运行诱发地层振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地铁列车单向、双向运行种两情况下地铁列车引起周围土层振动响应。(3)分别讨论了自由场中和临近基坑存在时地铁列车振动传播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双向地铁运行时自由场中和有基坑时地铁列车振动传播特性,得出了基坑存在对地铁列车振动传播的影响规律。(4)对临近基坑地铁列车振动传播特性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考虑了不同列车速度、不同隧道埋深和基坑距右侧隧道不同距离三种情况下地铁列车运行诱发周围环境振动的传播规律。

万佳新[5](2020)在《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铁环境振动特性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地铁具有快捷、方便、安全、运量大等优势在全球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引发的振动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建筑的快速发展,装配式结构以低污染、施工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逐步活跃于建筑领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业化中有如下几方面优势: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有铰性连接、刚性连接和半刚性连接三种,而理想刚接或铰接大多是不存在的,大部分是半刚性连接。由于半刚性节点在刚度上具有半刚性,相对于刚性节点和铰接节点存在较大差别,在动力特性上会有较大差异,从而使得结构的动力响应不同。节点的半刚性对装配结构节点的强度、延性、耗能能力有很大差异,目前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半刚性的分析主要是针对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方面研究,对地铁列车引起的半刚性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振动问题研究很少。本文以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分析,验证了其模型结构的正确性,引入节点平动刚度系数与转动刚度系数,比较了节点平动刚度和转动刚度变化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还建立轨道-路基-土体-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了节点平动半刚性和转动半刚性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三个方向的振动影响,得出结构受节点平动刚度和转动刚度共同影响,且节点转动半刚性比平动半刚性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大得多,结构动力响应受节点转动半刚性影响为主。同时本文分析了不同车速、地基土性质及距离工况下节点转动半刚性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别从结构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加速度频谱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刚性框架结构对比,结果表明:结构振动的频率范围主要在0~30Hz,属于低频振动;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结构竖直方向振动响应最大,水平方向振动响应也是比较显着的,水平方向上振动响应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竖直方向上振动响应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需要对节点转动刚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列车在不同车速、地基土性质及距离等因素下,对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均有不同的影响。在研究的节点转动半刚性范围内(节点转动刚度系数T=0.1~1.0),总体上水平方向振动响应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而增大,竖直方向振动响应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增大变化幅度较小。无论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振动响应变化幅度随节点刚度减小而增大,增大幅度呈非线性递增关系,越接近刚接变化幅度越小。通过对建筑物基础处采用碟形弹簧隔振,能够有效的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在一定范围内,复合后的碟形弹簧的刚度越小,隔振效果越明显。隔振效率随着节点转动刚度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在节点转动刚度变化之间存在一个最大隔振效率值,因此在进行装配式结构设计时应结合装配式结构情况确定碟形弹簧的刚度,平衡碟形弹簧刚度与半刚性节点刚度之间的关系。

赵倩[6](2020)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主动隔振措施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显着提高,运营期间引起的振动问题对周围敏感区域产生诸多影响。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用大量隔振措施进行阻隔振动。相对国内外对减振措施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行之有效的减振措施研究不充分,其中大部分研究停留在有限元分析方面,与试验试验相结合的验证结论研究较少,单纯的有限元数值分析其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考证,采用被动隔振措施的居多,主动隔振桩板组合结构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通过试验及有限元方式,首先建立模型试验,研究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板结构减隔振效果,并且研究桩长、埋深及填充率等因素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方式建立与试验(1:1)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无限元边界,从而验证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有效性,为足尺寸有限元模型奠定基础,最终建立足尺寸有限元模型,并从设计施工造价方面出发,分别研究实际工况条件下桩板结构减隔振效果,并且探讨桩板结构的设置除了对路堤周围土体有减振效果,对路堤结构振动是否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桩长、路堤高度、埋深、填充率对桩板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为桩板结构减隔振措施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模型试验得到如下结论:桩板结构减隔振效果明显,在距振源较远处,振幅降低比最低能达到0.220.24之间,特别是填充率为11.11%、桩长为30cm、埋深为10cm时振幅降低比达到0.22。随着桩长增加振幅降低比明显较小,可知随着桩长增加,桩板结构减隔振效果增加。随着埋深增加各点振幅降低比不断减小,埋深增加能够提高桩板结构减隔振效果。距离振源一定范围内,埋深对减隔振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此范围以外,随埋深增加振幅降低比值降低明显。随着距振源距离增大,振幅降低比不断减小,但是随着填充率增加,各点振幅降低比不断减小,填充率增大能够提高桩板结构减隔振效果。(2)对比有限元模型计算Ar值图与模型试验振幅降低比图可以看出:模型试验所得结论与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结论大致相同,即桩长在桩板结构作为主动隔振措施隔振效果明显,随着桩长的增加隔振效果增强,桩长从20cm增加至40cm过程中,振幅降低比从0.342降低至0.246,并且随着距振源距离的增加隔振效果增加,有限元计算结论可以实际反映出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其可靠性得以验证。随埋深的增加其Ar值在不断的减小,埋深从5cm增加至15cm,振幅降低比从0.837减小至0.183,并随着距振源距离的增加Ar值减小,可以看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有限元埋深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结论得以验证。填充率这一因素对隔振效果有影响,随着填充率f大,隔振效果增强,但增加速度缓慢,据f=a2/b2公式即在桩截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增大a即桩截面、减小b即桩间距可提高隔振效果。有效组合桩桩截面尺寸与桩间距可降低成本,增加隔振效果。模型试验中填充率这一因素随着填充率的增加隔振效果增加,而在有限元数值分析中填充率这一因素在主动隔振桩板结构中有隔振效果,但效果不明显;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其隔振效果在缓慢增长。所以填充率这一影响因素还有待后续研究。(3)通过足尺寸轨道交通桩板组合结构工作性能有限元研究可以得出:单一结构中仅有板的情况减隔振效果要优于仅有桩,但是仅有桩或者仅有板的情况减隔振效果明显弱于桩板组合结构。在距离板边缘一定位置处,桩长效应较为明显,随着桩长的增加,桩板组合结构减隔振效果明显提高,随着距离增加,各测点数据较为波动。随着路堤填高增加,总体桩板组合结构减隔振效果提高,可能原因,随着路堤填高,路堤变厚对振动波阻隔效果较强,此时更少的振动波传播于周围土体,故可能不是桩板结构组合效应的问题,可能是路堤土对振动波的阻隔效果。综上所述,随着板上方路堤土厚度增加,能够很好的降低振动波对周围土体的影响。随着填充率增加,桩间距减小,桩板组合结构主动减隔振效果提高,但相对路堤填高等因素,填充率对桩板组合结构减隔振效果影响较小。

李顺[7](2020)在《地铁运行对高层建筑振动及舒适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铁在城市中的运行,改善了城市的部分交通拥堵问题,但也带来了环境振动问题,从而影响周边建筑物的舒适度。现今对于地铁运行引起振动的研究,大多直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直接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缺乏实测数据的支撑,无法保证研究的正确性。本文依据某高层建筑和某在建地铁的实际测量数据,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铁运行对建筑物结构的振动和舒适度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测量获得的数据,通过对地铁运行引起高层建筑振动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分析,研究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传播规律。并对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振动加速度的傅里叶谱值图。分析地铁运行引起的高层建筑振动的频率分布以及振动在各频率段分布情况。(2)采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数值建模,并依据实测数据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所建有限元模型,以实测数据作为环境振动输入,分析了地铁运行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在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振动反应。(3)通过相关标准的要求和计算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计算数据进行舒适度分析和评价,了解地铁运行对高层建筑的舒适度的影响。采用敏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地铁运行引起的高层建筑敏感度的影响进行计算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作为对舒适度评价的相关补充。

杨帅[8](2020)在《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Duxseal-WIB隔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地铁交通已成为各大城市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截止2019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37个城市已经建成或在建地铁,总运营线路长达5187.05 km,我国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不仅对周边建筑物及科学精密仪器造成危害,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建立车辆-轨道-土层-DXWIB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带孔波阻板填充Duxseal(DXWIB)的隔振性能及其机理,主要内容包括:(1)以青岛地铁13号线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计算原理,依据工程的土质条件及特性,建立车辆-轨道-土层-DXWIB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瑞利阻尼法,计算出模型各结构的瑞利阻尼系数α、β;编制DLOAD子程序实现地铁列车移动荷载的施加,对模型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对模型四周施加粘弹性边界条件,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实测数据进行隧道壁、浮置板的加速度和位移幅值对比,验证本文建模方法的可靠性。(2)计算列车时速70km/h下,传统波阻板(WIB)、带孔波阻板(HWIB)及DXWIB三种不同隔振结构下基床表层和大地地面中各参考点的振动位移幅值、加速度、频谱、Z振级幅值曲线。结果表明DXWIB的隔振效果最优,而WIB和HWIB的隔振效果相近。(3)改变DXWIB的埋置深度(H)及厚度(B),探索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DXWIB的隔振性能及其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当埋深不变时,不同厚度的隔振效果不一样,但是均存在最优参数;将所有试验参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埋置深度(H)为0.5m厚度(B)为0.8m工况下,DXWIB的隔振效果最佳;改变带孔波阻板的孔直径(D)大小来实现Duxseal不同的比重系数,研究发现当孔直径(D)0.6m为最优比重系数;基床表层的振动规律表现为由振源向两侧横向传播中,加速度峰值整体呈衰减趋势,轨道正下方加速度峰值及Z振级幅值最大;振动源向两侧大地地面的传播过程中,加速度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距轨道中轴线20m和50m处出现局部放大效应,应作为重点隔振因素考虑。

王晓慧[9](2020)在《地铁引发隧土振动传播规律及其参数影响的数值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轨道交通日益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首选之策。地铁以其便利高效、舒适安全、空气污染小等优势,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地铁运营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众多事实证明,部分地铁线路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及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不能轻视地铁运营中产生的振动污染。研究地铁诱发的大地振动传播规律和隧道的振动响应情况对地铁建设和减振降噪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离散弹性基础轨道梁模型,建立列车-轨道耦合模型;考虑美国轨道六级不平顺谱,用周期图法模拟不平顺时间序列样本,作为耦合模型中轨道的输入激励,之后对模型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到轮轨力,即为进一步准确分析地铁引起的周围环境振动响应提供了可靠的激励条件。2.以某地铁一隧道段现场实测的土层及列车速度等参数为依据,利用本文提出的二维有限元预测模型,分别对单双线列车作用下隧道道床及地面振动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与该线段隧道内振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分别建立轨道-隧道-土层相互作用系统的有限元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考虑土体的深度、宽度和列车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计算了地面测点的振动响应,并对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所得振动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拟地铁引发隧道土体振动响应的二维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都是可靠的,计算的双线列车振动比单线列车振动更强烈。土体深度、宽度等尺寸参数的变化对地面振动响应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得到选取模型深度为75m、宽度为120m时,做仿真分析是合适的。二维和三维振动模型计算结果中,地铁振动引起的地面点的响应随着与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地面点竖向加速度响应值在与线路中心线距离23m附近处均会产生振动放大现象,这是由于振动波在软硬不同的土层中重复反射形成的。地铁列车运行速度变化对列车作用下隧道地面环境振动影响较大,地面上各测点的竖向加速度时域响应峰值,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响应值与速度近似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将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得,三维计算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预测列车的振动响应,二维模型计算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值比三维模型响应值偏大。

马伟凯[10](2020)在《砂土地层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地铁在各大城市中的快速发展,由地铁振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以石家庄地铁二号线为背景研究地铁列车振动在砂土层地基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在地铁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的液化问题。因为液化可能会导致隧道结构或周围已有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或结构性破坏,危及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营,所以本文所做的相关研究对列车的安全运营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对比研究,利用前人的相关研究,通过列车-轨道耦合解析模型结合地铁A型车相关参数,确定了地铁列车振动荷载时程曲线。结合相关规范和参考文献确定了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固液耦合的模拟方法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标准。依托石家庄地区的砂土层地基,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固液耦合模型。分别就地下水、运行列车数量、不同地层条件、不同埋深和不同地铁运行速度这几个方面对地铁列车振动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影响情况做了相关研究。并通过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的变化情况对饱和砂土地层的液化情况做了初步判断。结合石家庄地铁二号线的实际工况,就地铁列车振动作用对附近桥梁桩基础的动态响应进行研究。对施加围护桩前后的桩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程曲线做了相应分析,以及分析了不同隧道埋深对桩基沉降的影响,并针对桩基附近孔隙水压力随列车动荷载而产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讨论。本文所研究内容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对因地铁列车振动而引起饱和砂土层液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1.2.1 深基坑支护研究
        1.2.2 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1.2.3 列车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第二章 深圳市某基坑项目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地形地貌条件
    2.3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 COMSOL动载时域分析中的人工边界
    3.1 常用的人工边界条件
    3.2 人工功能梯度粘弹性边界层
        3.2.1 Kelvin-Voigt模型
        3.2.2 功能梯度粘弹性边界层的实现
    3.3 二维数值算例验证
        3.3.1 波动问题时域分析中的完美匹配层
        3.3.2 不同人工边界对波动时域分析影响
    3.4 三维数值算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COMSOL 软件列车振动荷载下基坑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4.1 本构模型的选取
        4.1.1 Drucker-Prager本构
        4.1.2 材料参数确定
    4.2 计算方法及其原理
    4.3 列车振动荷载的确定
        4.3.1 列车振动加速度的数定形式
        4.3.2 列车竖向激振荷载的模拟
    4.4 人工边界的施加
第五章 列车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5.1 地铁振动随机激励得施加
    5.2 不同开挖深度下基坑支护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5.2.1 基坑支护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分析
        5.2.2 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反应分析
        5.2.3 基坑支护结构压应力响应分析
        5.2.4 列车振动荷载下基坑支护结构的Mises等效应力分析
    5.3 列车振动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总体监测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地铁列车运行引起邻近建筑物振动响应及隔振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产生机理及列车移动荷载研究
        1.2.2 振动在土体中的传播规律
        1.2.3 地铁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1.2.4 振动控制措施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铁环境振动评价标准
    2.1 评价指标
    2.2 环境振动的控制标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车辆段邻近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地铁列车移动荷载的模拟
        3.2.1 地铁列车移动荷载求解方法
        3.2.2 地铁列车移动荷载模拟计算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基本假设
        3.3.2 材料参数
        3.3.3 模型尺寸
        3.3.4 单元尺寸
        3.3.5 阻尼特性
        3.3.6 边界条件
        3.3.7 积分步长
        3.3.8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 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辆段邻近建筑物振动响应及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建筑物模态分析
    4.3 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建筑物振动特性分析
        4.3.1 振动时域分析
        4.3.2 振动频域分析
    4.4 参数分析
        4.4.1 基础形式对建筑物振动特性的影响
        4.4.2 速度对建筑物振动特性的影响
        4.4.3 距离对建筑物振动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运营段邻近建筑物振动响应
    5.1 引言
    5.2 隧道-土体-邻近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建立
        5.2.1 模型尺寸的确定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地铁振动在土体中的传播规律分析
        5.3.1 振动时域分析
        5.3.2 振动频域分析
    5.4 运营段列车振动影响下建筑物振动响应分析
        5.4.1 振动时域分析
        5.4.2 振动频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空沟隔振措施研究
    6.1 引言
    6.2 典型条件的确定
    6.3 空沟隔振效果分析
        6.3.1 隔振沟深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6.3.2 隔振沟宽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6.4 废弃橡胶轮胎填充沟的隔振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岩溶溶洞对盾构隧道掘进安全性的影响特征与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工程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特性研究
        1.2.2 地铁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研究
        1.2.3 岩溶区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研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铁盾构掘进模型计算和参数敏感性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2.1.1 盾构法开挖模拟
        2.1.2 模型参数选择
        2.1.3 模拟方法
        2.1.4 盾构施工模拟步骤
    2.2 可靠性验证
    2.3 敏感性分析
        2.3.1 不同掘进速度
        2.3.2 不同掘进压力
        2.3.3 盾构机身振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区溶洞与盾构隧道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3.1 依托深圳地铁工程岩溶发育特征与形态特征
    3.2 溶洞对隧道影响分析模型
        3.2.1 模型尺寸
        3.2.2 模型材料参数
        3.2.3 有限元模拟步骤
    3.3 溶洞大小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3.1 侧溶洞大小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3.2 底部溶洞大小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3.3 顶部溶洞大小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4 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4.1 侧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4.2 底部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4.3 顶部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5 溶洞分布部位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5.1 侧溶洞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5.2 底部溶洞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5.3 顶部溶洞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6 溶洞分布对双线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6.1 双线隧道中线以上的溶洞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6.2 双线隧道中线以下的溶洞对隧道影响效应研究
    3.7 溶洞位于盾构隧道顶部时安全距离研究
        3.7.1 力学模型
        3.7.2 盾构隧道与顶部溶洞间岩层的势函数表达式
        3.7.3 失稳分析及安全距离的确定
    3.8 溶洞预测
        3.8.1 侧溶洞预测
        3.8.2 底部溶洞预测
        3.8.3 顶部溶洞预测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溶地区盾构隧道变形参数敏感性分析
    4.1 分析模型
    4.2 粘聚力c的敏感性分析
    4.3 摩擦角φ的敏感性分析
    4.4 弹性模量E的敏感性分析
    4.5 泊松比v的敏感性分析
    4.6 埋深H的敏感性分析
    4.7 参数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盾构隧道穿越岩溶区域处理方式研究
    5.1 依托工程
        5.1.1 工程概况
        5.1.2 区域地质背景
    5.2 岩溶发育的规模
    5.3 溶洞充填物的特征
    5.4 岩溶的分布特征
        5.4.1 岩溶的平面分布
        5.4.2 岩溶的垂直分布
    5.5 溶洞处理措施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临近基坑地铁运行诱发地层振动响应及传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列振动研究方法总结
        1.2.2 地铁列车振动传播规律
        1.2.3 隔振措施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自由场中地铁列车运行诱发地层振动响应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场地地质条件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2 自由场中地铁振动响应有限元模型
        2.2.1 土层材料及结构参数选取
        2.2.2 模型几何尺寸的确定
        2.2.3 网格尺寸
        2.2.4 地铁列车荷载的加载
    2.3 特征值分析
    2.4 动力时程分析
    2.5 单向地铁列车振动在自由场中的响应分析
        2.5.1 水平振动响应分析
        2.5.2 竖向振动响应分析
    2.6 双向地铁列车振动在自由场中的响应分析
        2.6.1 水平振动响应分析
        2.6.2 竖向振动响应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临近基坑地铁运行诱发地层振动响应分析
    3.1 临近基坑地铁振动有限元计算模型
    3.2 临近基坑单向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
        3.2.1 水平振动响应分析
        3.2.2 竖向振动响应分析
    3.3 临近基坑双向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
        3.3.1 水平振动响应分析
        3.3.2 竖向振动响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临近基坑对地铁振动传播的影响
    4.1 自由场中地铁振动传播特性分析
        4.1.1 单向地铁列车运行时振动传播特性
        4.1.2 双向地铁列车运行时振动传播特性
    4.2 临近基坑地铁振动传播特性分析
        4.2.1 单向地铁列车运行时振动传播特性
        4.2.2 双向地铁列车运行时振动传播特性
    4.3 有无基坑地铁振动传播对比分析
        4.3.1 水平方向振动传播分析
        4.3.2 纵向振动传播分析
        4.3.3 竖向振动传播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临近基坑地铁振动传播特性参数分析
    5.1 不同列车速度下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
    5.2 不同隧道埋深下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
    5.3 基坑距隧道不同距离时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成果

(5)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铁环境振动特性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引起周围环境振动研究现状
        1.2.2 半刚性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的确定
    2.1 有限元模型的合理设置
        2.1.1 基本假设
        2.1.2 土体模型尺寸的确定
        2.1.3 单元网格大小的选取
        2.1.4 积分时间步长的选取
        2.1.5 结构阻尼特性
        2.1.6 三维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
    2.2 地铁列车运行荷载的模拟
        2.2.1 激振力荷载的模拟
        2.2.2 荷载作用方式
    2.3 单元的选取
    2.4 轨道-路基-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2.5 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确定
        2.5.1 半刚性节点的有限元模拟
        2.5.2 半刚性节点刚度的确定
        2.5.3 模型的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刚性节点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分析
    3.1 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
    3.2 半刚性节点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
    3.3 建立轨道-路基-土体-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
    3.4 节点平动半刚性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分析
        3.4.1 加速度和位移影响
        3.4.2 加速度频谱分析
    3.5 节点转动半刚性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分析
        3.5.1 加速度和位移影响
        3.5.2 加速度频谱分析
    3.6 节点平动半刚性与节点转动半刚性对结构影响的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铁环境振动特性及控制研究
    4.1 不同车速对半刚性节点框架结构的影响
        4.1.1 振动加速度峰值规律分析
        4.1.2 振动位移峰值规律分析
        4.1.3 振动加速度频谱分析
    4.2 不同地基土质对半刚性结构的影响
        4.2.1 振动加速度峰值规律分析
        4.2.2 振动位移峰值规律分析
        4.2.3 振动加速度频谱分析
    4.3 不同距离对半刚性框架结构的影响
        4.3.1 振动加速度峰值规律分析
        4.3.2 振动位移峰值规律分析
        4.3.3 振动加速度频谱分析
    4.4 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
        4.4.1 引言
        4.4.2 基础处隔振碟形弹簧的设计和模拟
        4.4.3 隔振前后的三维数值自振周期分析
        4.4.4 隔振前后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对比
        4.4.5 隔振前后的振动位移峰值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主动隔振措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城市轨道交通荷载研究现状
        1.2.2 城市轨道交通诱发振动波传播规律
        1.2.3 轨道交通减振措施计算模型现状分析
    1.3 轨道交通减振措施研究现状
        1.3.1 控制振源研究现状
        1.3.2 控制传播路径研究现状
        1.3.3 控制受保护对象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目标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及动力响应计算方法
    2.1 环境振动影响
        2.1.1 振动对人的影响
        2.1.2 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
        2.1.3 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2 振动评价标准[53][54]
    2.3 动力响应计算方法
        2.3.1 动力方程建立
        2.3.2 动力方程时域分析方法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研究措施与减振效果评价标准
    3.1 试验仪器
        3.1.1 振动台系统
        3.1.2 场地描述
    3.2 有限元软件简介
    3.3 减振效果评价标准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非连续主动隔振措施性能试验研究
    4.1 非连续主动减隔振措施性能研究
        4.1.1 试验方案
        4.1.2 桩长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
        4.1.3 埋深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
        4.1.4 填充率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
    4.2 本章结论
第5章 非连续主动隔振措施减隔振效果有限元研究
    5.1 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对比
        5.1.1 模型概括
        5.1.2 模型材料参数及布设荷载
        5.1.3 桩长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5.1.4 埋深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5.1.5 填充率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5.1.6 本节结论
第6章 轨道交通桩板组合结构工作性能有限元研究
    6.1 足尺寸有限元模型概况
        6.1.1 模型尺寸及边界设定
        6.1.2 模型材料参数
        6.1.3 网格划分
        6.1.4 列车荷载条件
        6.1.5 数据采集点的布设
    6.2 有限元试验及结果分析
        6.2.1 板、桩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意义分析
        6.2.2 桩长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6.2.3 路堤高度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6.2.4 桩间距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分析
    6.3 本章结论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地铁运行对高层建筑振动及舒适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振源问题的研究
        1.2.2 地铁运行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
        1.2.3 舒适度问题的研究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铁环境振动现场实测
    2.1 引言
    2.2 振动数据的采集
        2.2.1 某在建结构的地铁环境振动的现场实测
        2.2.2 某高层建筑的数据采集
    2.3 实测数据分析
        2.3.1 总体的振动数据分析
        2.3.2 单趟地铁单个测量点分析
        2.3.3 振动在三个方向上的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层建筑有限元建模及验证
    3.1 引言
    3.2 高层建筑模型的建立
        3.2.1 ANSYS软件介绍
        3.2.2 结构模型
        3.2.3 网格尺寸及步长
        3.2.4 阻尼特性
        3.2.5 加载方式
    3.3 模态分析和重力荷载变形分析
        3.3.1 模态分析
        3.3.2 重力荷载引起的建筑结构变形
    3.4 模型准确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响应数据分析和舒适度评价
    4.1 引言
    4.2 模型数据分析
        4.2.1 不同楼层对于地铁振动的影响
        4.2.2 同楼层不同位置对地铁运行引起振动的影响
        4.2.3 不同运行时间地铁(不同载重)对建筑的影响
    4.3 舒适度分析
        4.3.1 舒适度简介
        4.3.2 对高层建筑舒适度的计算和评价
    4.4 基于敏感度的舒适度评价计算
        4.4.1 敏感度的基本介绍
        4.4.2 基于敏感度的舒适度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Duxseal-WIB隔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1 工程背景
    2.2 振动响应计算原理
    2.3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2.4 数值模型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WIB、HWIB及DXWIB隔振对比
    3.1 环境振动评价方法
    3.2 WIB、HWIB、DXWIB隔振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DXWIB隔振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4.1 埋深0.3m不同厚度DXWIB隔振性能分析
    4.2 埋深0.4m不同厚度DXWIB隔振性能分析
    4.3 最佳埋深及厚度参数
    4.4 Duxseal填充率对隔振性能的影响
    4.5 DXWIB的振动响应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地铁引发隧土振动传播规律及其参数影响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地铁荷载研究现状
        1.2.2 地铁振动在结构中的传播响应及规律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限元理论及地铁振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有限元理论
        2.1.1 有限元基本理论
        2.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2.2 轨道不平顺
        2.2.1 轨道不平顺理论
        2.2.2 典型不平顺功率谱密度
    2.3 地铁列车激励模型
        2.3.1 车轨耦合参数选取
        2.3.2 列车-轨道模型
        2.3.3 轮轨耦合关系
        2.3.4 竖向荷载的模拟
    2.4 动力学模型
        2.4.1 动力学计算的内容及方法原理
        2.4.2 动力学方程及求解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地铁振动响应分析
    3.1 土体模型假定
    3.2 列车竖向荷载的确定
        3.2.1 不平顺激励振源
        3.2.2 轮轨力计算
    3.3 隧道-土体模型的数值参数
        3.3.1 模型尺寸确定
        3.3.2 模型网格尺寸
        3.3.3 人工边界处理的方法
        3.3.4 计算时间步长
        3.3.5 阻尼特性
        3.3.6 模型的建立
    3.4 二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
        3.4.1 道床点的数值模拟结果
        3.4.2 隧道壁上点的数值预测结果
        3.4.3 地面点的数值模拟结果
        3.4.4 土体尺寸改变对振动的影响
        3.4.5 道床上测点振动的实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模型的数值计算
    4.1 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
        4.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 列车移动荷载的施加
    4.3 模型尺寸对振动响应的影响
        4.3.1 模型深度的影响
        4.3.2 模型宽度的影响
    4.4 车速对振动响应的影响
    4.5 三维模型与二维模型结构的振动响应对比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砂土地层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车振动荷载研究概况
        1.2.2 砂土振动液化研究概况
        1.2.3 桩-土体系动力响应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力分析基础及方法
    2.1 动力时间步
    2.2 边界条件
        2.2.1 静态边界
        2.2.2 自由场边界
    2.3 力学阻尼
        2.3.1 瑞利阻尼
        2.3.2 局部阻尼
        2.3.3 滞后阻尼
    2.4 动孔压模型
        2.4.1 Matin-Finn-Seed孔压模型
        2.4.2 Byrne模型
    2.5 砂土液化的机理和判别标准
        2.5.1 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2.5.2 本文采用的判别方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辆动力荷载确定
    3.1 地铁列车振动荷载形成机理
        3.1.1 轮对因素导致振动的机理
        3.1.2 轨道不平顺因素
    3.2 车辆-轨道耦合解析模型
        3.2.1 车辆系统的动力方程
        3.2.2 轨道系统的动力方程
        3.2.3 车轨耦合关系
        3.2.4 车轨耦合系统的动力方程
    3.3 小结
第四章 均匀砂土地层地铁列车振动传播规律
    4.1 地下水的影响
        4.1.1 构建模型
        4.1.2 传播规律分析
    4.2 单列列车、双向会车的影响
    4.3 地层条件的影响
        4.3.1 砂土层参数选取
        4.3.2 传播规律分析
    4.4 盾构隧道埋深的影响
    4.5 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4.5.1 不同车速下列车荷载
        4.5.2 传播规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列车振动荷载对周围地层和桥梁桩基的工程影响
    5.1 工程概况
    5.2 饱和砂土地基动力响应
        5.2.1 构建模型
        5.2.2 材料参数的选取
        5.2.3 地层动力响应分析
    5.3 饱和砂土层液化分析
        5.3.1 单列列车、双向会车的影响
        5.3.2 盾构隧道埋深的影响
        5.3.3 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5.4 地铁列车振动下桩基的动力响应
        5.4.1 构建模型
        5.4.2 材料参数的选取
        5.4.3 桩基动力响应分析
        5.4.4 桩隧位置对地层位移影响分析
        5.4.5 饱和砂土层液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D]. 燕啸东.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地铁列车运行引起邻近建筑物振动响应及隔振措施研究[D]. 曹浩.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岩溶溶洞对盾构隧道掘进安全性的影响特征与处理方法研究[D]. 张政. 山东大学, 2021(12)
  • [4]临近基坑地铁运行诱发地层振动响应及传播特性研究[D]. 张晶晶.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5]半刚性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铁环境振动特性及控制研究[D]. 万佳新.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6]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主动隔振措施性能研究[D]. 赵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1)
  • [7]地铁运行对高层建筑振动及舒适度影响研究[D]. 李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地铁移动荷载作用下Duxseal-WIB隔振性能研究[D]. 杨帅.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地铁引发隧土振动传播规律及其参数影响的数值分析[D]. 王晓慧. 长安大学, 2020(06)
  • [10]砂土地层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分析[D]. 马伟凯.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3)

标签:;  ;  ;  ;  

地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