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分公司碳素厂碳阳极出口稳居国内之首(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19)在《电解铝配铝调度的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铝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防现代化和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关键材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铝及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我国电解铝产量持续提高。配铝调度是电解铝生产中的关键工艺,是根据产品的牌号要求,确定电解槽出铝的抬包作业计划过程,配铝调度必须保证不同电解槽产出的铝液混合后满足铁、硅、镁、铜、钙、锌等化学杂质成分的上限要求,同时应满足天车操作路径最短原则,传统配铝采用人工处理,现场情况非常复杂,人工计算困难,配铝成分超标导致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针对于此,本文研究了计算机智能配铝调度的关键技术,针对两种不同生产工艺提出两种配铝调度智能计算方法:(1)针对连续浇铸工艺,提出单工区配铝算法,基于产品的牌号杂质成分上限要求,给出了能否成功配比的数学条件。在此基础上,以铝液抬包为最终合包地点,提出采用高杂质含量电解槽铝液多次平分的出铝方法解决高杂质含量铝液配比问题,以天车出铝路径最短为目标函数,采用免疫克隆算法求解最佳出铝方案;考虑到设备利用率和物流成本,对抬包组合进行二次合包,以减少汽车运输次数,提高出铝效率。(2)针对满炉起铸工艺,提出全工区铝液配铝算法,以全工区出铝电解槽为计算对象,以铸造车间的保温炉为最终合包地点,以保温炉内铝液杂质成分要求为计算约束,分别以出铝时天车行驶路径最短或保温炉铝液铁杂质含量最低为不同优化目标,应用改进免疫克隆算法分别求解最佳出铝抬包组合,为企业生产提供不同的优化方案。基于以上算法,采用电解铝工厂的实际数据完成大量计算,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开发了电解铝配铝软件系统,为下一步算法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王志亮[2](2017)在《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河南铝工业体系完整,先后经历了电解铝国内第一、铝加工与山东并列国内第一,目前沿着产业链条呈现往下游延伸的趋势,是国内产业链条最完整的省份之一。2016年河南铝工业产值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8%,其中电解铝产量314万吨、占全国10%,铝加工1117万吨、占全国19%,逐渐形成100公里区域内郑州、洛阳、焦作和长葛四地的铝工业集聚区。豫联集团通过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2001年,豫联集团确定了“煤—电—铝—铝深加工”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经过15年的战略实施,2016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在中国五百强企业中的排名位次持续上升,一体化战略初显成效,为中部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走出了新路。因此,研究电解铝企业一体化战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论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电解铝企业一体化战略,从豫联集团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概况入手,在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对国家“十三五”规划加以了解,以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和书籍,然后将他们加以总结概括;数据与理论,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对各种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将实际经济行为与具体数据结合,在实际的案例中分析该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图表分析法,本文多处使用图表分析,将各种数据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使变量、结论之间关系简洁清晰;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对电解铝企业一体化战略各个方面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一体化战略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是匹配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必将会大大改善豫联集团抗风险的能力,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对促进当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从政策、经济及财务方面来说,电解铝企业一体化战略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其次,识别出了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力资本对公司的贡献较弱,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低,环保设施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资产负债率过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刘海峰[3](2008)在《优质出口碳阳极微量元素含量的控制与生产实践》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优质出口碳阳极微量元素的控制和生产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微量元素对碳阳极品质的影响,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制订了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使生产的出口碳阳极微量元素含量全部达到合同要求。
张平[4](2008)在《生命周期评价在碳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环境管理理念,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统计学方法、物料平衡方法等方法在清洁生产审核中都得到了逐步应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正不断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已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在钢铁、化工、矿产、水泥等工业企业以及宾馆酒店等服务业和农业等行业广泛开展。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它注重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分为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4个步骤。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概念型、速成型和详细型3种类型,概念型和速成型的生命周期评价比较适合作为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具。碳素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之一,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沥青烟,其特征污染物苯丙[α]芘属致癌物质。本文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对某碳素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界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的产生进行主动控制,降低末端治理的负担,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总体目标。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A碳素厂的碳素阳极生产过程分为煅烧、成型、焙烧三个工序,主要原料是石油焦、沥青,主要能源是电和天然气。其中,煅烧阶段的转化率为75.22%,焙烧的转化率为87.7%,达到国内一般水平。主要废弃物有烟尘、废水和固体废弃物。(2)对A碳素厂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量化表明,在十类环境影响中,碳素阳极生产过程最显着的环境影响是全球变暖影响潜能,其次为慢性职业健康影响。在三个工序中,以焙烧阶段的环境影响最大,煅烧次之,成型工序环境影响最小。(3)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确定焙烧车间为审核重点车间。对焙烧车间的产排污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提出了11条清洁生产方案,根据企业的经济条件,安排实施。(4)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碳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量较实施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慢性职业健康影响、全球变暖影响、气溶胶影响、臭氧层破坏影响等分别降低了8.9%、10%、13.1%和9%。同时方案实施后,企业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累计获得211万元的回报。员工的操作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5)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重点对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更符合清洁生产的理念,速成型生命周期评价方便快捷,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良好工具。
沈伟[5](2008)在《ERP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仓储费用高、物流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为了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国内较多企业引进了ERP系统。然而,国内企业ERP实施成功率较低,即使实施了ERP系统,企业物流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实施ERP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管理制度,实现物流管理与ERP系统的有机结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是国内企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代物流管理、ERP系统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铝股份公司ERP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对该企业ERP实施前后物流管理状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比较,归纳了ERP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ERP软件本身、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ERP实施过程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ERP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相应措施。即通过实行组织结构变革、业务流程重组等管理创新,规范企业物流管理制度,通过全面培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ERP的认识,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塑造适宜的企业文化,以使ERP系统充分发挥功能,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ERP实施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企业实施ERP系统后,必须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进行系统维护和二次开发,实现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王晶[6](2007)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循环经济是倡导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废物排放的最小化为目标。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在循环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企业,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全社会循环经济建设的成败。因此,研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讨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企业演化论、生产责任延伸制等,这些理论为深入研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企业的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传统体制下企业行为与循环经济下企业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异:经营目标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转变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循环经济下企业要自觉地把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到生产核算体系中去,作为制定企业决策和衡量企业效益的重要依据,循环经济下企业必须更多地应用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等循环经济的技术,环境质量的改善与循环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循环经济下,资源环境因素被内生化到企业生产函数中,计算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最优化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正的外部性,也面临一些难题:成本上升、技术限制、价格障碍等。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把各方利益当作连接各主体的重要纽带,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本文分析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构建了政府、消费者和企业多主体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外部主体的行为选择(政府和消费者的策略)决定企业生产行为的选择;由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伪绿色产品存在着逆向选择,因此政府必须对消费市场进行干预,政府还可以采取补贴和有效的激励、监督等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国外已经形成了企业循环经济成功模式,如杜邦模式和卡伦堡模式,对推动循环型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及指导意义。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共同点在于:清洁生产是核心,循环技术是关键,资源循环利用是目标,产业链是纽带。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成功地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建立了产业系统中不同工艺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横向共生的循环经济模式。根据企业循环产业链形成的动力源、组合方式、联系纽带的不同,循环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可分为矿产资源导向型、外向辐射主导型、技术创新推动型、企业自我延伸型、再生资源加工型企业五种模式,不同模式发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论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推行清洁生产,本文分析了清洁生产理论基础。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动力在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相关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阻力在于需要高固定资本投入、信息不对称、投资对清洁生产的监督不足,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收益表现在:提高生产力、提升技术、增加出口、提升竞争力。本文还分别对资源节约、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与ISO14000管理一体化战略进行了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深入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同时设计出企业综合能力的评价等级,以对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状况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最后在对全文进行总结基础上提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盛庆辉[7](2007)在《宏观调控下平果县铝业发展之路》文中认为概述了国家对铝工业的宏观调控及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介绍了平果县铝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平果县发展铝工业具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交通条件优势和政治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着铝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电煤等能源供应紧张、铝工业产业链短、配套产业还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对平果县的铝工业发展提出了加快电源建设、实现铝电联营,重点推进铝材深加工工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配套附属产业的建议。
于成学[8](2007)在《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工业企业对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从而造成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绿色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强调以降低污染排放物、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一经提出便引起国内外政府、企业界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势之一。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因此有必要甄别影响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影响因素、环境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一个适合我国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模型,为我国工业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提供指导。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回顾以及我国工业企业在循环经济试点过程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框架。框架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层面,即影响因素、环境行为和企业绩效,每个层面又包括若干个维度。该框架主要研究影响因素对环境行为的影响作用和环境行为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的关系。由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可能对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这两个因素作为情景因素考察其对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影响。其次,依据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测量量表,通过确认性因子分析,比较不同的划分维度,提出了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评估标准与内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评估标准包括环境管理意识、环境管理动因、管理障碍、利益障碍、外部影响主体、市场驱动与网络、绿色采购、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绿色储运与逆向物流管理、生态设计、环境管理与教育、环境绩效、社会绩效、环境成本节约和经营绩效15个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缺乏文献基础,本文对其研究是探索性的。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起很大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实施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中小企业目前还很难实施;而企业性质则对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影响较小。实践检验证明,可用该评估标准对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进行测量。再次,基于评估标准和评估内容,构建了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即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为了证明该模型能否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借鉴了生物学的logistic模型,构建了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logistic模型,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带来一定生态效益。为了证明该模型的经济效益性,本文建立了投资效益分析模型,该模型能预测出企业在实施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后的能否带来经济效益。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检验本文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和河南商电铝业集团的生态产业链分析,验证了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研究价值,突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肖华龙[9](2004)在《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国外的激烈竞争,企业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世界上成功的铝企业大多是高度纵向一体化的,那么,平果铝厂是否也应当继续走纵向一体化发展道路?这是平果铝厂面临的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问题。 学术界将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归纳为技术效率、交易成本效率、产权经济和竞争战略需要四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考察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平果铝厂的经营数据对纵向一体化在提高生产技术效率、交易成本效率、规模经济效率和规避风险效率等方面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果进行了评估,进而分析了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平果铝厂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本文回答了平果铝厂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同时对所有铝企业,乃至其它冶金企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安淑萍[10](2004)在《宏大公司基于成本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同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通过改善管理来应对挑战。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如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国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大型跨国公司购并重组高潮迭起,行业整合此起彼伏;国内投资趋于过热,资源能源空前紧张;管理者观念落后,内部机制仍需改革。而国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保证其发展战略的实现,目前尚没有较系统、完整的案例供大家借鉴。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结合国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国资委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中国长城股份宏大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过程的整体描述,试图形成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具体表现在: 1、完整的描述了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整体思路与过程,阐述方案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建立共识;建立绩效考核模型;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绩效考核的组织与实施;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绩效考核的程序;绩效考核的期限;对以往绩效考核的改进等。重点说明考核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十分关键,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做得越细越好,而考核过程则要相对简化和易于操作。否则就达不到效果或得不偿失,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的可能依然是部门及岗位的低效率运作和员工更多的怨言。 2、在描述了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整体思路与过程后,列示了系统、完整并具有创新性的绩效考核方案。与传统的统一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的绩效考核不同,结合国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与实施的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方案与责任目标绩效考评办公室组织与实施的对各职能部室和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
二、河南分公司碳素厂碳阳极出口稳居国内之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分公司碳素厂碳阳极出口稳居国内之首(论文提纲范文)
(1)电解铝配铝调度的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解铝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铝电解技术研究现状 |
1.2.2 配铝技术研究现状 |
1.3 待研究问题及课题来源 |
1.4 章节安排 |
第2章 电解铝配铝调度系统分析 |
2.1 引言 |
2.2 电解铝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
2.2.1 电解铝原理 |
2.2.2 电解铝生产流程 |
2.3 电解铝配铝工艺描述 |
2.3.1 配铝要求及重要性分析 |
2.3.2 铝液配比运输过程 |
2.3.3 配铝应用场景 |
2.4 电解铝配铝调度系统分析 |
2.4.1 系统作用及地位分析 |
2.4.2 系统需求分析 |
2.4.3 系统环境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工区高杂质含量铝液配铝问题优化方法 |
3.1 引言 |
3.2 单工区高杂质含量铝液配铝问题分析 |
3.2.1 单工区配铝实际应用 |
3.2.2 高杂质铝液配铝问题 |
3.2.3 高杂质铝液配铝数学建模 |
3.2.4 高杂质铝液配铝优化方法 |
3.3 单工区配铝充要条件及理论证明 |
3.3.1 单工区配铝充要条件证明 |
3.3.2 高杂质铝液配铝可行性证明 |
3.4 基于免疫克隆的高杂质含量铝液配载问题算法设计 |
3.4.1 免疫克隆算法 |
3.4.2 免疫克隆算法流程 |
3.4.3 免疫克隆算子、基因编码与种群初始化 |
3.5 计算实验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工区配铝问题优化方法 |
4.1 引言 |
4.2 全工区配铝问题分析 |
4.2.1 全工区配铝实际应用 |
4.2.2 车间运输问题 |
4.2.3 保温炉杂质含量问题 |
4.2.4 低品位铝液配铝问题 |
4.2.5 全工区配铝优化方法 |
4.3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的全工区铝液配载问题算法设计 |
4.3.1 Tent混沌序列和混沌扰动 |
4.3.2 改进免疫克隆算法流程 |
4.3.3 基于天车路径最短全工区配铝算法设计 |
4.3.4 基于铁杂质含量最低全工区配铝算法设计 |
4.3.5 算法比较 |
4.4 计算实验与分析 |
4.4.1 天车路径最短全工区配铝算法测试 |
4.4.2 铁杂质含量最低全工区配铝算法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解铝配铝调度系统软件实现 |
5.1 引言 |
5.2 配铝系统框架设计 |
5.3 配铝系统功能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系统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豫联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
第一节 豫联集团概况 |
第二节 豫联集团煤产业概况 |
第三节 豫联集团电产业概况 |
第四节 豫联集团电解铝产业概况 |
第五节 豫联集团铝深加工产业概况 |
第三章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
一 宏观环境分析 |
二 行业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
一 煤炭板块内部环境分析 |
二 电力板块内部环境分析 |
三 电解铝板块内部环境分析 |
四 铝加工板块内部环境分析 |
第四章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目标与任务及实施效果 |
第一节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目标与任务 |
第二节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产业效果 |
第三节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总体效果 |
第五章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第一节 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实施中人力和组织机构问题 |
二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实施中环保问题 |
三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实施中高精铝产品质量和市场开发问题 |
四 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实施中财务成本问题 |
第二节 今后的主要改进措施 |
一 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二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设施 |
三 进一步提高高精铝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
四 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生命周期评价在碳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清洁生产审核现状和展望 |
1.2 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和展望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材料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碳素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 |
4.2 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实施 |
4.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常规方法的异同 |
5.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5)ERP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概述 |
1.2.1 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
1.2.2 物流的概念 |
1.2.3 现代物流和现代物流管理 |
1.2.4 现代物流分类 |
1.2.5 物流信息系统 |
1.2.6 国内外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1.3.2 研究现状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1.3.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ERP系统简介 |
2.1 ERP的概念 |
2.2 ERP的发展过程 |
2.2.1 物料需求计划阶段(MRP) |
2.2.2 闭环MRP系统阶段 |
2.2.3 制造资源计划阶段(MRP Ⅱ) |
2.2.4 企业资源计划阶段(ERP) |
2.3 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
2.4 ERP系统的特点 |
2.4.1 ERP的主要功能 |
2.4.2 ERP管理模式的特点 |
2.4.3 实施ERP的作用和效益 |
2.5 实施ERP对我国企业的现实意义 |
2.5.1 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
2.5.2 实施ERP对我国企业的现实意义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RP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3.1 ERP与企业物流管理 |
3.1.1 ERP下物流的特征 |
3.1.2 ERP与企业资源的关系 |
3.1.3 ERP与企业物流管理 |
3.2 中铝股份公司的物流管理现状 |
3.2.1 中铝股份公司概况及经营状况 |
3.2.2 中铝股份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
3.2.3 中铝股份公司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
3.2.4 中铝股份公司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中铝股份公司ERP系统实施状况 |
3.3.1 中铝股份公司ERP系统选型 |
3.3.2 中铝股份公司ERP系统实施规划 |
3.3.3 中铝股份公司ERP实施过程 |
3.3.4 中铝股份公司ERP系统实施前后物流管理对比 |
3.3.5 ERP应用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RP下的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 |
4.1 ERP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 |
4.1.1 ERP在国外 |
4.1.2 ERP在国内 |
4.2 ERP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物料采购供应 |
4.2.2 物料申报 |
4.2.3 ERP实施的信息化数据不规范 |
4.2.4 ERP系统集成的数据和信息的利用程度低 |
4.2.5 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 |
4.2.6 部分流程烦琐 |
4.3 ERP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不能正确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
4.3.2 对ERP软件认识的误区 |
4.3.3 ERP软件本身的局限性 |
4.3.4 培训力度不够 |
4.3.5 企业文化问题 |
4.4 解决ERP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对策 |
4.4.1 变革组织结构,切实做好业务流程重组 |
4.4.2 慎重选择ERP软件 |
4.4.3 真正实施"一把手工程" |
4.4.4 全面做好培训工作 |
4.4.5 建立与ERP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工业生态学理论 |
2.4 系统理论 |
2.5 企业循环经济理论 |
3 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均衡 |
3.1 循环经济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与影响 |
3.2 资源环境内生的生产函数 |
3.3 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分析 |
3.4 生产者均衡 |
4 循环经济下企业的运行机制 |
4.1 循环经济的外部性 |
4.2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机制分析 |
4.3 循环经济下经济主体的博弈分析 |
5 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
5.1 关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现状 |
5.2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共同特点与模式分类 |
5.3 矿产资源导向型企业循环经济模式 |
5.4 企业自我延伸型发展模式 |
5.5 外向辐射主导型企业循环经济模式 |
5.6 技术创新推动型企业循环发展模式 |
5.7 再生资源加工型的企业循环模式 |
6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清洁生产 |
6.1 清洁生产的产生及概念 |
6.2 清洁生产的有关理论基础 |
6.3 企业清洁生产的经济分析 |
6.4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清洁生产的实施路径 |
6.5 清洁生产与ISO14000管理体系的关系 |
6.6 清洁生产案例分析 |
7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 |
7.1 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内涵和性质 |
7.2 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
7.3 循环型企业发展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
7.4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设置 |
7.5 建立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 |
7.6 综合评价实例 |
8 结论与对策 |
8.1 结论 |
8.2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在研)的科研课题和论文 |
(7)宏观调控下平果县铝业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铝业宏观调控概况 |
二、平果县铝业发展现状 |
三、平果县铝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一) 政策优势 |
(二) 资源优势 |
(三) 区位、交通条件的优势 |
(四) 政治优势 |
四、平果县铝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铝工业产品结构单一 |
(二) 电、煤等能源供应紧张 |
(三) 铝工业产业链短, 配套产业还不完善 |
五、对平果县铝业发展的建议 |
(8)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工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 |
1.1.2 政府背景 |
1.1.3 企业背景 |
1.2 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进展 |
1.2.1 相关概念解释 |
1.2.2 绿色物流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3 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
1.4.1 现实意义 |
1.4.2 实践价值 |
1.4.3 学术价值 |
1.5 主要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2.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2.1.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2.2 循环经济理论(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TCE) |
2.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
2.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2.3 工业生态学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TIE) |
2.3.1 工业生态学的内涵 |
2.3.2 工业生态学的原理 |
2.3.3 工业生态学的特点与目标 |
2.4 系统工程理论(Theory of Systems Engineering,TSE) |
2.4.1 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定义 |
2.4.2 系统的特性 |
2.4.3 系统工程方法论框架 |
2.5 生态经济学理论(Theory of Ecological Economy,TEE) |
2.5.1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2.5.2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 |
2.6 环境成本理论(Theory of Environmental Costs,TEC) |
2.6.1 环境成本定义 |
2.6.2 环境成本的内容 |
2.7 理论基础小结 |
3 研究假设与设计方法 |
3.1 研究假设 |
3.1.1 理论框架 |
3.1.2 因素分析 |
3.1.3 研究模型和假设小结 |
3.2 设计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问卷开发 |
3.2.3 问卷构成 |
3.2.4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3.3 样本描述 |
3.3.1 企业情况 |
3.3.2 回答者情况 |
3.3.3 企业规模 |
4 数据分析 |
4.1 影响因素数据分析 |
4.1.1 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2 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4.1.3 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
4.1.4 影响因素信度检验 |
4.2 企业环境行为数据分析 |
4.2.1 环境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环境行为相关分析 |
4.2.3 环境行为因子分析 |
4.2.4 环境行为信度检验 |
4.3 企业绩效数据分析 |
4.3.1 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绩效相关分析 |
4.3.3 绩效因子分析 |
4.3.4 绩效信度检验 |
4.4 回归分析 |
4.4.1 影响因素(IF)—环境行为(EB)回归分析 |
4.4.2 环境行为(EB)—企业绩效(EP)回归分析 |
4.5 情景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
4.5.1 企业规模与影响因素和环境行为间的分析 |
4.5.2 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间的分析 |
4.5.3 企业性质与影响因素和环境行为间的分析 |
4.5.4 企业性质与企业绩效间的分析 |
4.5.5 情景因素分析总结 |
5 模型构建 |
5.1 生态工业园模式的风险与障碍 |
5.1.1 风险概述 |
5.1.2 经济障碍 |
5.1.3 机制障碍 |
5.1.4 技术障碍 |
5.1.5 小结 |
5.2 管理模型构建 |
5.2.1 模型要素分析 |
5.2.2 管理模型构建 |
5.3 生态效益分析的logistic模型构建 |
5.3.1 logistic模型介绍 |
5.3.2 假设 |
5.3.3 生态效益分析logistic模型 |
5.3.4 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及生态效益测量 |
5.3.5 小结 |
5.4 投资效益分析模型构建 |
5.4.1 相关符号描述 |
5.4.2 约束条件 |
5.4.3 主要变量描述 |
5.4.4 投资效益分析模型 |
5.4.5 小结 |
6 实例分析 |
6.1 实例1:中国鲁北企业集团生态产业链 |
6.1.1 产业、资源利用现状 |
6.1.2 生态产业链(EIC) |
6.1.3 生态产业链网络集成 |
6.1.4 效益分析 |
6.1.5 小结 |
6.2 实例2:河南商电铝业集团生态产业链 |
6.2.1 产业、资源利用现状 |
6.2.2 生态产业链(EIC) |
6.2.3 EIC数学模型及分析结果 |
6.2.4 效益分析 |
6.2.5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 |
附录B 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
1.3 国内外铝企业纵向一体化实践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 |
第2章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现状分析 |
2.1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现状 |
2.1.1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结构 |
2.1.2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特点 |
2.2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效果分析 |
2.2.1 在货物运输方面的效果分析 |
2.2.2 在贸易结算方面的效果分析 |
2.2.3 在产品销售方面的效果分析 |
2.2.4 在生产库存方面的效果分析 |
2.2.5 在规模经济方面的效果分析 |
2.2.6 在抗击风险方面的效果分析 |
2.3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
2.3.1 电力后向一体化不彻底问题 |
2.3.2 铝加工前向一体化缺位问题 |
第3章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战略的深化 |
3.1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必要性分析 |
3.1.1 提高技术效率 |
3.1.2 降低交易成本 |
3.1.3 减少合同条款中的灰色区域 |
3.1.4 提升企业竞争力 |
3.2 铝电后向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外部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
3.2.2 内部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
3.3 铝加工前向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外部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
3.3.2 内部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
3.3.3 前向一体化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
第4章 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实施 |
4.1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总体原则 |
4.2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实施步骤 |
4.3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筹资办法 |
4.4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制度保障与企业文化建设 |
4.4.1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制度保障 |
4.4.2 纵向一体化战略深化的企业文化建设 |
4.5 铝电后向一体化实施方案 |
4.6 铝加工前向一体化实施方案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10)宏大公司基于成本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绩效考核及其作用 |
1.1 绩效考核的概念 |
1.2 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 |
1.2.1 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
1.2.2 绩效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 |
1.2.3 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
1.2.4 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 |
1.2.5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 |
1.2.6 绩效考核是平等竞争的前提 |
第二章 宏大公司现状分析 |
2.1 公司背景 |
2.1.1 历史沿革 |
2.1.2 基本情况 |
2.1.3 组织结构 |
2.2 公司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制定的发展战略 |
2.2.1 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
2.2.2 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 |
2.2.3 中国长城股份宏大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 |
第三章 中国长城股份宏大公司以低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方案设计 |
3.1 建立共识 |
3.2 建立绩效考核模型 |
3.3 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
3.3.1 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
3.3.2 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依据 |
3.3.3 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原则 |
3.4 绩效考核的组织与实施 |
3.4.1 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和实施的对管理者进行的绩效考核 |
3.4.2 由责任目标绩效考评办公室(简称考评办)组织和实施的对各部室和各经营单位的绩效考核 |
3.4.3 两条考核主线的关系 |
3.5 绩效考核的方法 |
3.6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
3.6.1 公司人力资源部对管理者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
3.6.2 考评办对各二级单位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
3.7 绩效考核的程序 |
3.8 绩效考核的期限 |
3.9 对以往绩效考核方案的改进 |
第四章 中国长城股份宏大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方案 |
4.1 人力资源部对各二级单位和中层以上管理者的考核方案 |
4.2 公司责任目标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及责任目标绩效考评办公室(简称考评办)对各单位的考核方案 |
4.3 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效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四、河南分公司碳素厂碳阳极出口稳居国内之首(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解铝配铝调度的优化方法研究[D]. 刘璐.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9)
- [2]豫联集团一体化战略评价研究[D]. 王志亮. 郑州大学, 2017(06)
- [3]优质出口碳阳极微量元素含量的控制与生产实践[A]. 刘海峰. 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8
- [4]生命周期评价在碳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研究[D]. 张平.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4)
- [5]ERP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D]. 沈伟. 东北大学, 2008(03)
- [6]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 王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7]宏观调控下平果县铝业发展之路[J]. 盛庆辉. 学术论坛, 2007(02)
- [8]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D]. 于成学.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9]平果铝厂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肖华龙. 中南大学, 2004(04)
- [10]宏大公司基于成本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D]. 安淑萍. 郑州大学, 2004(04)
标签:纵向一体化论文; 绿色物流论文; 绩效考核方案论文;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