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法》问答

《种子法》问答

一、《种子法》知识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万志前,吴夏楠[1](2020)在《种子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以农民消费者为视角》文中指出种子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对维护农民消费者权益,提高种子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但惩罚性赔偿在种子产品责任领域的适用存在种子是否属于产品不明、损害结果要件严苛、农民消费者的界定不清、主观明知的判断难、倍比不合理等法律障碍。为此,应修改和整合相关规定:将"加工或制作"的种子纳入产品范畴;将请求权主体限制农民消费者,包括农民个体和农村承包经营户;明确主观方面的要件为"明知",包括确定知道和应当知道;损害结果要件应规定为"造成他人人身、财产严重损害",若造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严重后果的,则可适用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将惩罚性赔偿的倍比确定为"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为更好地在种子产品责任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可考虑引入责任保险、优化举证责任分配。

陈禹屹[2](2019)在《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研究 ——基于《种子法》第四十六条的反思》文中提出种子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饱含农民的希冀和承载农业的安全。因此,为了维护我国农民权益和农业安全,也为了促进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种子质量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害赔偿额更应当明确。但是,因为我国种子质量问题及其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时有发生,而损害赔偿额却在不同案件中受到不同对待,并因此导致农民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农业安全受到威胁,种业发展也受到明显的影响。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相继出台或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种子法律体系因此逐渐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以及相关的地方立法等对种子质量问题及其损害赔偿额均有涉及,特别是《种子法》第四十六条对种子质量问题的损害赔偿额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并对赔偿主体进行了责任划分,对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引。此外,我国《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在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方面也有相关规定可供适用。近年来,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相关司法案例也受到关注,但是,司法裁判在促进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因为损害赔偿额在个案上呈现出的差异影响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检讨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立法,已经成为有效解决我国种子质量问题纠纷的重要内容。现行法律法规未对《种子法》第四十六条中的“种子质量问题”进行界定,即“种子质量问题”的概念模糊,导致法官无法直接适用;此法条规定的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可得利益损失及其他损失,全国各地未对其“可得利益损失”标准进行统一,亦未见其具体计算方式;“其他损失”与《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发生冲突,《合同法》中未见损害赔偿案中的违约方需对“其他损失”进行赔偿,《种子法》则明显在赔偿额上进行了扩大,其在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值得探究。在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案中,大部分情形导致种子使用者减产或进行补种改种,但并非颗粒无收。此情形下,对购种价款及其他损失进行全额赔偿则极有可能构成不当得利之债。另外,实践中种子生产者、经营者赔偿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都加重了种子买卖双方的不平等地位,使农民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及时的弥补和有效的救济。为了推动我国种子质量法律体系的完善,我国法律需要明确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并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确保损害赔偿得以有效实现。具体而言,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应采限定性等原则,围绕限定性原则,在可得利益的计算方式上采取承诺产量优先与三年平均产值优先。同时,明确赔偿购种价款、其他损失及有关费用的具体计算,特别是应当区分绝产与减产两种情形适用不同的赔偿范围,减产或补种改种时应当按种子使用者受到的实际损失对赔偿额进行赔偿。此外,在明确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基础上,建立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确保损害赔偿的具体落实,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也分散种子经营者可能承受的风险。

余欣荣[3](2016)在《贯彻实施《种子法》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种子是带有根本性的农业生产要素,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种业。全面依法治种是发展现代种业的保障,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张延秋[4](2016)在《宣传贯彻《种子法》 开启依法治种新篇章》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新修订的《种子法》以简政放权、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为原则,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我国种业向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种子法》增加了发展现代种业的新任务,构建了新的法律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职责要求,必须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宣传贯彻到位,开启依法治种新篇章。

张延秋[5](2016)在《学深学透《种子法》,全面提高依法治种水平》文中提出2000年《种子法》的颁布实施,解决了"谁能干,谁不能干"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种业市场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种业产业化,为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农业现代化对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种业自身也正进入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原有的种子管理制度急需调整改革。基于此,全国人大牵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遵照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

刘红[6](2011)在《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不强,与发展现代林业和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管理工程科学、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林业学科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林木种苗发展的理论技术体系、研发生产供应管理体系、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世界林木种苗发展特点,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中国林木种苗发展典型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城乡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阐述了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林木种苗发展的系统工程论”的构想及其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林木种苗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林木种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林木种苗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用心探索。笔者建议,林木种苗事业建设是国家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中国的林木种苗事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长期的国家林木种苗发展体系和保障机制,即: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种苗技术要求特点出发,按主导功能和生产目的,将林木种苗建设划分为公益性种子建设工程(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林木良种生产和林木种子贮备等工程)、商品性苗木培育工程(包括,绿化观赏苗木培育、造林绿化的各类种植材料培育等工程)和兼融性种苗建设工程(包括,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工程)三大类,进而制定不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郭振启[7](2008)在《对我省林木种苗执法工作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法》实施以来,我省林木种苗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市场规范、质量提高、供需基本平衡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从总体来看,经费不足、水平不高、各地工作不平衡,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与林业大发展对林

聂建农[8](2008)在《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行政执法的渊源,阐述了农业行政执法的性质、特点、内容及其执法主体以及当前国内外农业法制和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分析了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构建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的设想。并通过对福州市现有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及其运作的法律依据和职权分解的研究,探讨较为理想的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机构设置和运作的模式。This article introduced our country agriculture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origin,elaborated the agricultural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nature,the characteristic,the contentand the law enforcement main body and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agricultural legal system and the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lawenforcement present situation.Has analyzed the Fuzhou agriculture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and the influence factor,propo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nstructsthe Fuzhou agriculture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system thetentative plan.And through the research which decomposes to the Fuzhouexisting agriculture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agencyestablishment and the operation legal basis and the authority,discussesthe more ideal Fuzhou agriculture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system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and the operation pattern.

郭振启,李秀文,赵永才[9](2007)在《关于河北省实施《种子法》的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加强林木种苗执法管理工作,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行为,加快林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6a来河北省实施《种子法》执行情况的调查,总结了经验,分析了种苗管理和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国家林业局[10](2004)在《国家林业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种子法》实施情况意见和建议的函》文中研究表明

二、《种子法》知识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种子法》知识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2)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研究 ——基于《种子法》第四十六条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种子质量问题及其损害赔偿额的基本理论
    (一)种子质量问题及其损害赔偿额的界定
    (二)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确定的理论基础
    (三)完善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现实需求
二、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立法与司法
    (一)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立法
    (二)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司法实践
三、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法律不足
    (一)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不明确
    (二)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存在冲突
    (三)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实现的现实障碍
四、完善我国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建议
    (一)明确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限定性原则
    (二)界定种子质量问题相关损害赔偿额
    (三)完善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的司法适用
    (四)构建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责任保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背景
        1.1.2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及供应体系概况
        1.1.3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
        1.1.4 林木育种和苗木培育科学研究进展
        1.1.5 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
        1.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2 林木种苗发展比较研究
    2.1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2.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
        2.1.2 第二阶段:研究试点阶段(1960年代初~1978年)
        2.1.3 第三阶段:基地生产阶段(1978~1999年)
        2.1.4 第四阶段:依法治种阶段(2000~2009年)
    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空间比较研究
        2.2.1 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
        2.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发展特点比较
    2.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SWOT分析
        2.3.1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优势分析
        2.3.2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机遇分析
        2.3.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不足与危机分析
    2.4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方向
        2.4.1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
        2.4.2 建立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扶持制度
        2.4.3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
        2.4.4 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
        2.4.5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2.4.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意识
    2.5 本章小节
3 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3.1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1.1 概念
        3.1.2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形成
        3.1.3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2 林木种苗发展与中国林业分工理论
        3.2.1 中国林业分工理论内涵
        3.2.2 林业分工理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指导意义
    3.3 林木种苗发展与现代林业理论
        3.3.1 世界各国现代林业思想
        3.3.2 中国现代林业理论内涵
        3.3.3 用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4 林木种苗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
        3.4.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3.4.2 生态文明理论内涵
        3.4.3 林业和林木种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
    3.5 林木种苗发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3.5.1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3.5.2 系统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5.3 霍尔三维结构(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
        3.5.4 用系统工程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6 林木种苗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3.6.1 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
        3.6.2 分析
    3.7 林木种苗发展与公共管理理论
        3.7.1 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3.7.2 公共政策理论
        3.7.3 公共财政理论
        3.7.4 行政法理论
    3.8 林木种苗发展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涵
        3.8.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基础
        3.8.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
    3.9 林木种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3.9.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9.2 科学发展观
        3.9.3 林木种苗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3.10 战略管理理论与国家种苗发展体系
        3.10.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3.10.2 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构想
    3.11 本章小节
4 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
    4.1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1 研究背景
        4.1.2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1.3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4 主要启示
    4.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1 研究背景
        4.2.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核心内容
        4.2.3 浙江省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4 林木良种创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成效分析
        4.2.5 主要启示
    4.3 河南省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基地发展典型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发展历程
        4.3.3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经营形式及主要特点
        4.3.4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成效分析
        4.3.5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主要经验
        4.3.6 主要启示
    4.4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4.1 研究背景
        4.4.2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核心内容
        4.4.3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成效分析
        4.4.4 主要启示
    4.5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1 研究背景
        4.5.2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3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成效分析
        4.5.4 主要启示
    4.6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典型研究
        4.6.1 研究背景
        4.6.2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核心内容
        4.6.3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典型案情分析
        4.6.4 主要启示
    4.7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
        4.7.1 研究背景
        4.7.2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核心内容
        4.7.3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成效分析
        4.7.4 主要启示
    4.8 本章小节
5 国家林木种苗供需研究
    5.1 全国林木种苗供需现状
        5.1.1 林木种子供需情况
        5.1.2 苗木供需情况
        5.1.3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种苗生产供应应对措施
    5.2 发展趋势分析
        5.2.1 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
        5.2.2 追求质量——品质优良化
        5.2.3 多元体制——分工合理化
        5.2.4 市场运作——运作市场化
        5.2.5 法制环境——管理规范化
        5.2.6 强化服务——服务社会化
    5.3 需求预测
        5.3.1 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品种丰富的良种壮苗
        5.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林木种苗发挥更大作用
        5.3.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要求
        5.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木种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3.5 城市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林木种苗的发展空间
        5.3.6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造林对林木种苗生产和供应提出了紧迫和艰巨任务
    5.4 本章小节
6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6.1 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
        6.1.1 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6.1.2 确认识和把握林木种苗发展的十大关系
        6.1.3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
        6.1.4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体系(种苗"四化"的指导方针和种苗"四大体系"建设)
    6.2 战略布局与战略目标
        6.2.1 战略布局
        6.2.2 战略目标
        6.2.3 战略途径
    6.3 战略重点
        6.3.1 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6.3.2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6.3.3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
        6.3.4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本章小节
7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
    7.1 国家林木种苗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7.1.1 战略目标
        7.1.2 战略重点
        7.1.3 战略措施
    7.2 公益性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战略问题
        7.2.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战略问题
        7.2.2 林木良种繁育战略问题
        7.2.3 林木种子贮备战略问题
    7.3 苗木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7.3.1 战略目标
        7.3.2 战略布局和重点
        7.3.3 战略措施
    7.4 兼容性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4.1 重点林木采种基地发展战略问题
        7.4.2 重点国有苗圃发展战略问题
    7.5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5.1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与现状
        7.5.2 战略目标
        7.5.3 战略重点
        7.5.4 战略措施
    7.6 国家林木种苗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7.6.1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2 油茶产业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3 城市绿化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7 林木种苗发展的监管和服务战略问题
        7.7.1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问题
        7.7.2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问题
    7.8 本章小节
8 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8.1 现行政策回顾及理论分析
        8.1.1 林业政策取向与种苗建设
        8.1.2 林木种苗发展政策回顾
        8.1.3 当前林木种苗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
        8.1.4 理论分析
    8.2 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国家支持体系
        8.2.1 林木良种财政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林木种苗财政支持建议
        8.2.3 广泛的民间投入机制
    8.3 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研究
        8.3.1 我国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现状
        8.3.2 基本思路
        8.3.3 建立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8.4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系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研究
        8.4.1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制现状
        8.4.2 基本思路
        8.4.3 主要任务和内容
        8.4.4 完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机制的建议
    8.5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8.5.1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现状
        8.5.2 基本思路
        8.5.3 健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8.6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研究
        8.6.1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现状
        8.6.2 基本思路
        8.6.3 完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建议
    8.7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时空和内外部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方向
    9.2 初步建立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为构建林木种苗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9.3 通过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建立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典型模式
    9.4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供需状况,预测了林木种苗发展趋势
    9.5 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战略,构建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框架
    9.6 理清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分别提出了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
    9.7 完善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体系,提出了林木种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1 发表的论文
    2 编着的书籍
    3 获得的奖项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8)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农业行政执法的源流
2 农业行政执法的主体、性质、特点、内容及分类
    2.1 农业行政执法的主体
    2.2 性质和特点
    2.3 内容及分类
3 国内外农业法制建设和农业行政执法现状
    3.1 国外农业法制建设情况
    3.2 国内农业管理法制化及农业行政执法现状
        3.2.1 农业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3.2.2 农业执法机构设置和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
4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
    4.1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现状
        4.1.1 福州市、县两级现有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及农业执法机构的设置情况
        4.1.2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依据
        4.1.3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职权分解
        4.1.4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及运作现状评述
    4.2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
        4.2.1 制约福州市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和运作的主要因素
        4.2.2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5.1 指导思想
    5.2 基本目标
    5.3 构建和完善的对策措施
        5.3.1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机构
        5.3.2 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制度
        5.3.3 依法分解执法职权,明确执法职责,规范执法主体
        5.3.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5.3.5 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保证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
        5.3.6 建立和完善农业执法的保障体系
        5.3.6.1 贯彻农业政策,加强地方农业立法,完善农业法律体系健全农业执法依据
        5.3.6.2 落实执法经费,保障执法开支
        5.3.6.3 加强农业执法基础建设,建立健全执法信息网络
        5.3.6.4 重视解决人员的福利和待遇,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
        5.3.6.5 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6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的再探索
    6.1 模式一
    6.2 模式二
7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9)关于河北省实施《种子法》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做法
    1.1 深入学习宣传《种子法》
    1.2 制定配套法规与规章制度
    1.3 加强种苗管理机构和职能建设
    1.4 落实“两证一签”制度
    1.5 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1.6 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
    1.7 依法开展林木品种审定和推广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县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壮大执法中坚力量
    3.2 加大种苗管理投入,逐步提高执法能力
    3.3 加大核发“两证”力度,尽早消除无证生产经营情况
    3.4 明确林木良种范围,规范林木良种生产、经营和推广秩序
    3.5 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和谐种苗市场

四、《种子法》知识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种子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以农民消费者为视角[J]. 万志前,吴夏楠. 环境法评论, 2020(02)
  • [2]种子质量问题损害赔偿额研究 ——基于《种子法》第四十六条的反思[D]. 陈禹屹. 西南大学, 2019(12)
  • [3]贯彻实施《种子法》推进现代种业发展[J]. 余欣荣. 农村工作通讯, 2016(02)
  • [4]宣传贯彻《种子法》 开启依法治种新篇章[J]. 张延秋. 种子世界, 2016(01)
  • [5]学深学透《种子法》,全面提高依法治种水平[J]. 张延秋. 中国种业, 2016(01)
  • [6]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 刘红.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7]对我省林木种苗执法工作的思考[J]. 郭振启. 河北林业, 2008(05)
  • [8]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的研究[D]. 聂建农.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9]关于河北省实施《种子法》的调查报告[J]. 郭振启,李秀文,赵永才. 河北林业科技, 2007(05)
  • [10]国家林业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种子法》实施情况意见和建议的函[J].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 2004(04)

标签:;  ;  ;  ;  ;  

《种子法》问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