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孙杰[1](2021)在《农村普通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的策略分析》文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要让大多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生在从业前后接受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应该在农村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袁桂林[2](2014)在《城乡分殊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从历史线索和发展的角度看,城乡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必然应该有所区别,甚至校际之间都应该有所不同。培养目标的特色化不是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等保障条件的差距,更不应该固化现在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农村学校应在城乡一体化保障下,在遵循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建构规律过程中稳步发展。
袁桂林[3](2009)在《农村教育政策的误区与建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农村教育发展政策进行了研究,指出从政策方面看,国家提出的"三级统筹"、"绿色证书"等封闭性政策,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过于强调统一的规模效应,缺乏民主参与过程的简单化的政策是导致农村教育滞后的政策误区。为了摆脱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需要进行政策调整。给农村学校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给农村学校更多的资源,允许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鼓励特色学校建设等十分重要。
曹春艳[4](2009)在《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研究 ——与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即农民的上岗凭证。普通中学的“绿色证书”教育是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对象的一种扩展和延伸。我国在农村初中进行,称为“绿色证书”教育,加拿大在高中实施,称为绿色证书培训。我国的初中和加拿大的高中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或技能,因此具有可比性。加拿大普通高中实施的绿色证书培训是成功的,整个培训过程都围绕技能展开,也实现了实施的目的,其中很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力求通过两国做法的比较和对我国的实施情况的调研,了解我国“绿色证书”教育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我国“绿色证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拿大的做法中寻求改进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加拿大绿色证书培训的引进情况和实施状况,并对实施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从中寻求借鉴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对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由来和实施状况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吉林省C县S乡中学为个案,对“绿色证书”教育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在第四部分中借鉴了加拿大的成功做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改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解决经费问题、政策激励、就业优势引导、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以及提高农民地位方面的作用;二是完善我国的实施过程,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培训、转变培教育内容的开发方式、教育方式、实施方式、学生选择方式、提高实施的学段以及严把考核关,确保培训质量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对加拿大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对我国的研究除文献法外,还运用了调查法,以吉林省C县S乡中学为个案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和问卷了解“绿色证书”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奠定基础。比较法一直贯穿全文。
亢明明[5](2008)在《吉林省S市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从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初中的课程改革对于落实科教兴农方针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农村初中课程改革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论文选取吉林省S市农村初中L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对L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既总结了L中学课程改革以来的成效,又探索了该校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分析了影响L中学课程改革的各种因素,进而从完善农村初中课程发展体制的角度提出了深化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有关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及研究现状,总结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国家有关政策对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对个案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包括研究对象的确定和研究的基本过程,以及吉林省S市L中学实施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影响吉林省S市L中学实施课程改革的因素。第五部分,推进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王景英,曹春艳[6](2007)在《中国和加拿大农村普通中学绿色证书制度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拿大高度发达的农业得益于其发达的农业技术教育和完善的就业准入制度,"绿色证书培训"是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和加拿大的绿色证书制度在实施学段、普通教育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学生的选择、考核与评价以及证书的获得与价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吴雨才[7](2007)在《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现代农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等是有效推进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重要举措,但这又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村人口为重要条件。而中国大量的素质较低的农村人口已成为推进这一历史性任务的重大障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迅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显得尤为迫切。由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低,加之思想认识水平所限,以及企业的投资具有“天然性”特征和社会捐赠、彩票发行等其他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式在农村发展相当不成熟等原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显然存在着诸多局限。有鉴于此,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效果也难如人意,特别是现阶段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与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意愿及其效果不强,农民严重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大量进城农民工失业与企业技能性岗位人才短缺现象并存的局面,促使人们深深地思考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政府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本文基于政府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政府经济行为、法律行为、行政行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政府三大行为之间的协调问题,并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政府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及其经验借鉴的分析。该内容为本文的第三章。国外政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对加快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探讨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教育体系以及良好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管理和运作机制等经验借鉴。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经济行为分析。该内容为本文的第四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政府经济行为主要指政府财政投入、动员社会资金和运用信贷、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本章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的渠道、投资的效益、政府投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特点与作用;进而分析了政府投资农村教育、卫生保健等现状;对城乡、区域间投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体制存在弊端、政府运用其他经济手段不够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了改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财政投资管理体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投资结构,特别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政府运用其他经济手段,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体系等路径选择。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法律行为分析。该内容为本文的第五章。法律行为是一定社会中,与一定的意志或意识表示相一致,具有法律意义能够引起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立法行为是其他法律行为的先导。本章仅从国家立法的视角,探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法律行为。论文分析了建国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及有关部委等制定的有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卫生等法律法规及其特征,进而分析了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法律法规存在着滞后性、权威性不高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对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法律行为的立法层次、相关政策以及综合协调和监管机制等进行了探讨。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行政行为分析。该内容为本文的第六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行政行为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权力加强对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行政推动、管理和监督,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政府行为。本章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措施,进而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行政行为存在着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了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行政监管等政府行政行为的完善与创新。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三大行为协调关系分析。该内容为本文的第七章。本章阐释了协调关系的概念;构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经济行为是基础、政府法律行为是核心、政府行政行为是保障的协调关系的分析框架;进而从基础薄弱、核心不突出、保障不力及其三大行为间协调性不强等方面分析了协调政府三大行为,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突出法律核心地位、务实经济基础、提升行政保障力度等协调政府三大行为,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构想。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基于涉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应当成为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其他投资方式运用不多以及投资结构不合理乃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明显不足的重要原因;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与执法不力,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程;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行政管理行为的不到位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政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三大行为间的协调性不够,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滞后性。进而提出了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加强政府的经济行为、法律行为、行政行为三者间的协调等相关政策建议。
李晓蓉[8](2007)在《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所谓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就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在农村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就是对未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技术和致富信息,以适应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强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
曾本友[9](2006)在《新课改下“绿色证书”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重庆市渝北区课题组,陈捷,余国源[10](2006)在《农科教结合的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是农科教结合思想的有效实践模式。它突破城市初中升学预备教育或简单技术培训的办学思路,以适合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及其子弟生存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施教方式,引入最有助于贫困人群脱贫的“绿色证书”教育内容。在课程方面,致力构建国家分科课程、区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和校级农科教结合实践课程;在教学方面,致力构建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为上位结构和以校园实践、庭园实践、田园实践为下位结构的教学模式;在办学思路方面,致力构建文化教育中心、农技培训推广中心、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农村初中新模式。该模式探索出了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的一系列具体运作方式,从思想引领、工作职责、师资配置、校本课程、督导评估、政策机制等方面入手,搭建了支持平台,推进了制度创新;产生了教育、经济和社会多方面效益,具有课程综合化、教学实践化、办学社会化、资源市场化、服务多元化、效益连锁化等多方面特征。
二、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普通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证书教育概述 |
二、农村普通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的意义 |
1. 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农业的了解 |
2. 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与技术 |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展质量 |
三、农村普通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的策略 |
1. 实行“三个统一” |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3. 加强学习基地建设 |
四、结语 |
(2)城乡分殊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
二、英才教育学校集中办在城市 |
三、毛泽东赞同城乡分殊 |
四、改革开放后城乡小学课程分殊的尝试 |
五、农村“绿色证书”教育陷入窘境 |
(4)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研究 ——与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 |
(二) 研究综述 |
二、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的基本情况 |
(一) 加拿大概况 |
(二) 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的引进情况 |
(三) 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的状况 |
(四) 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实施成功的原因分析 |
三、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的由来和实施状况 |
(一) 我国概况 |
(二) 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的由来 |
(三) 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的实施状况 |
四、完善我国普通中学“绿色证书”教育的几点建议 |
(一) 加强政府的作用 |
(二) 健全运行机制 |
(三) 逐步完善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 |
(四) 逐步提高农民的阶层地位 |
(五) 完善实施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吉林省S市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主要研究方法 |
一、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及研究现状 |
(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 |
(二) 国家有关政策对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 农村初中课程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 |
二、L 中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
(一)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二) 研究的基本过程 |
(三) L 中学课程改革的成效 |
(四) L 中学课程改革中的困难与问题 |
三、影响L 中学课程改革的因素 |
(一) 观念因素 |
(二) 体制因素 |
(三) 教师因素 |
(四) 投入因素 |
(五) 社会因素 |
四、深化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
(一) 改善课程的三级管理 |
(二) 建立农村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校内机制 |
(三) 建立促进农村教师队伍主动发展的体制 |
(四) 建立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评价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中国和加拿大农村普通中学绿色证书制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拿大的绿色证书制度 |
二、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的绿色证书制度 |
三、中、加两国绿色证书制度实施状况比较 |
(一) 实施的学段 |
(二) 普通教育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 |
(三) 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
(四) 学生的选择 |
(五) 考核与评价 |
(六) 证书的获得与价值 |
(7)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二章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行为的基础理论 |
2.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
2.1.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
2.1.2 农村人力资源及其特征 |
2.2 政府行为理论 |
2.2.1 政府行为的涵义及特征 |
2.2.2 现代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及其缺陷 |
2.2.3 政府行为关系分析 |
2.2.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行为 |
2.3 其他相关理论 |
2.3.1 政府公共品供给理论 |
2.3.2 公共政策理论 |
2.3.3 责任政府理论 |
2.3.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三章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及其经验借鉴 |
3.1 美国 |
3.2 德国 |
3.3 日本 |
3.4 韩国 |
3.5 印度 |
3.6 经验借鉴 |
第四章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
4.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经济行为的原理 |
4.1.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人力资本的类型 |
4.1.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系统 |
4.1.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收益计算法 |
4.1.4 政府投入的特点与作用 |
4.2 政府农村教育投资 |
4.2.1 基础教育投资 |
4.2.2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投资 |
4.3 医疗卫生保健投资 |
4.4 案例分析 |
4.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经济行为主要问题分析 |
4.5.1 主要问题 |
4.5.2 原因分析 |
4.6 改善政府经济行为的路径选择 |
第五章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法律行为研究 |
5.1 政府法律行为的立法演进 |
5.1.1 政府教育法律行为 |
5.1.2 政府医疗卫生法律行为 |
5.1.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法律行为的主要特征 |
5.2 政府法律行为的立法缺陷 |
5.3 完善政府法律行为的设想 |
第六章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府行政行为研究 |
6.1 政府行政行为的进展 |
6.1.1 农村基础教育 |
6.1.2 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
6.1.3 农村医疗卫生 |
6.2 政府行政行为的缺失 |
6.3 政府行政行为的完善与创新 |
第七章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的协调分析 |
7.1 对协调内涵的简要剖析 |
7.2 政府三大行为协调关系的分析 |
7.3 政府三大行为协调的瓶颈 |
7.3.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基础薄弱 |
7.3.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法律核心地位不突出 |
7.3.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行政保障不力 |
7.3.4 政府三大行为间协调性不强 |
7.4 政府三大行为协调的构建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
(9)新课改下“绿色证书”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结合农村初中新课改,开发“绿色证书”课程 |
1.1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拓展“绿色证书”课程开发空间 |
1.2 以灵活的方式,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绿色证书”课程资源 |
2“绿色证书”课程的实施方案 |
2.1 严格执行课时标准,灵活设计开课方式与选修模块 |
2.2 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优化课程的实施 |
3 实施“绿色证书”课程的评价改革 |
3.1 更新评价标准,进行正确的评价导向 |
3.2 紧扣新课改,设计师生考评办法 |
(10)农科教结合的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题背景及内涵 |
二、模式框架设计 |
(一) 以“绿色证书”为载体的农科教结合课程模式 |
(二) 以“绿色证书”为载体的农科教结合教学模式 |
(三) 以“绿色证书”为载体的农科教结合办学模式 |
三、模式运作方式 |
(一) 课程模式运作方式 |
1.课程内容: |
2.课程安排: |
3.教材建设: |
(二) 教学模式运作方式 |
1.课型设计: |
2.教学方式: |
3.教学评价: |
(三) 办学模式运作方式 |
四、模式支持平台 |
(一) 加强思想引领。 |
(二) 落实工作职责。 |
(三) 配置专业师资。 |
(四) 开发校本课程。 |
(五) 坚持督导评估。 |
(六) 建立政策机制。 |
五、实验研究效益 |
(一) 教育效益 |
(二) 经济效益 |
(三) 社会效益 |
六、基本特征讨论 |
(一) 课程综合化。 |
(二) 教学实践化。 |
(三) 办学社会化。 |
(四) 资源市场化。 |
(五) 服务多元化。 |
(六) 效益连锁化。 |
四、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普通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的策略分析[J]. 孙杰. 新课程, 2021(11)
- [2]城乡分殊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思考[J]. 袁桂林.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03)
- [3]农村教育政策的误区与建言[A]. 袁桂林. “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4]我国农村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研究 ——与加拿大普通高中绿色证书培训的比较[D]. 曹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5]吉林省S市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D]. 亢明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6]中国和加拿大农村普通中学绿色证书制度比较[J]. 王景英,曹春艳. 外国教育研究, 2007(12)
- [7]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研究[D]. 吴雨才.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8]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J]. 李晓蓉.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01)
- [9]新课改下“绿色证书”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J]. 曾本友. 教学研究, 2006(06)
- [10]农科教结合的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研究报告[J]. 重庆市渝北区课题组,陈捷,余国源.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标签: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 农村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人力资源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