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患者需求分析及对策

肺癌术后患者需求分析及对策

一、肺癌术后患者的需求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胡洁蔓[1](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宁丽[2](2021)在《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希望是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死亡威胁的重要支柱。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靶向治疗具有高特异性,疗效存在着个体差异,且极易出现耐药或因严重副作用被迫减药甚至停止治疗等情况,使得希望破裂。高希望水平为靶向治疗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希望也并非越高越好,不切实际的“虚假”希望会导致患者巨大的失望和担心,反而不利于治疗。可以说,作为晚期肺癌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靶向治疗燃起的新希望有着生死攸关的独特体验,且希望燃起和希望破灭的胶着亦贯穿治疗始终,希望和担心在内心激烈地博弈。虽然已有学者对希望开展了相关研究,证据中也有诸多提升希望的干预策略,但对于这一特殊临床情境中的希望体验和希望变迁机制均尚不清晰,如何合理地应用希望干预策略,更好地管理希望、维护适度的希望也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索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过程中,对于希望的体验和希望变迁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希望管理策略,以帮助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这一新型手段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希望,从而获得更多的临床受益,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体目标包括:(1)探索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对希望的感知,形成理解希望变迁的机制;(2)构建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3)评价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研究方法】本课题先开展质性研究,探索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独特的希望变化机制,然后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希望干预的相关证据,基于课题探索的机制整合希望管理策略并进行现场评价。课题共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本部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杭州市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25名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实质性编码(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提问和不断比较等分析及理论形成技术,构建类属/范畴间关系结构图,形成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理论;第二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构建研究本部分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获取证据,按照循证的策略,对证据进行提取、评价、分析和综合,初步构建晚期癌症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其次,在第一部分形成的希望调适理论基础上,结合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特征,从博弈的视角,采用多学科专家小组讨论法,确立动机管理策略和路径管理策略。第三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本部分采用专家现场论证法,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进行评价,判断策略的可行性、适宜性、有效性和临床意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结果:1.访谈和主题编码结果:共访谈25名患者,转录18.4万余字,平均访谈时长32.5分钟。析出了“希望感知”和“希望调适”两大主题。“希望感知”主题析出四个范畴,即“希望能够活下来”与“担心治疗的可获得性”并存、“期望延长生存期”和“担忧治疗的可持续性”并存、“期盼提高生活质量”和“忧虑治疗获益不足”并存和“希冀治愈和康复”和“忧惧转移和复发”并存。“希望调适”主题提炼出了“精神信念”、“生活在当下”、“积极思考”、“专业性支持”、“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症状控制”、“期待正常”、“赋能”和“控制威胁”等10个亚主题,及20个类属及多个亚类属。2.理论研究结果:经不断比较主题/类属间路径关系对现实的解释力,形成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理论,核心内容包括:(1)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和“担心”并存且呈现博弈关系;(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和“担心”经调适可达到博弈的最近稳态;(3)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需要“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共同作用,共同对希望进行调适,以达到希望调适的目标。第二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构建研究结果:基于理论研究结果,确定了文献的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研究析出的16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试验性研究5篇、质性研究6篇。将文献中的证据进行提取和评价,共提炼出15个主题135条策略。经12名多学科专家结合患者特征和希望调适理论进行2轮小组讨论,经修订,最终形成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包括“建立生存欲望”、“活在当下”、“最大化个人力量”、“最小化不确定性”等14个主题共73条策略,包括31条动机管理策略和42条路径管理策略;其中58条强推荐,15项弱推荐。第三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结果采用专家现场论证法,对本研究所构建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同意率均在83.33%以上,临床意义评价同意率在91.67%以上。【研究结论】1.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存在着希望和担心的博弈,在不同应激事件中希望不断调适。本课题构建的希望调适理论为医护人员了解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希望感知和调适策略以及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2.基于前期形成的希望调适理论,构建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可以帮助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效地获得希望和维持希望,降低担心和绝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将靶向治疗获益最大化。

刘玉娟[3](2021)在《赋能健康教育方案在肺癌放化疗患者中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在前期调查和函询专家的基础上制定赋能健康教育方案,探究赋能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肺癌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证据支持。方法:1.调查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相关科室(内科、外科、放疗科)住院的20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采用自制患者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肺癌放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2.干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肺癌放化疗患者赋能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初步确定,经函询专家和小组讨论后制定详细的赋能教育内容。而后运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因肺癌在胸部肿瘤放疗科住院的74例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抛硬币法,将其中一个病区分为干预组,则另一病区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赋能教育。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通过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for Adults-MUIS-A)测量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通过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C-SUPPH)测量其自我管理效能感,比较干预效果。结果:1.调查研究显示,经MUIS-A量表测量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96.26±8.55)分。2.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确诊时长、疾病分期、是否吸烟和癌细胞发生转移部位数。3.干预研究显示,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93.13±8.37)分、(89.37±7.59)分,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分别为(69.50±5.49)分、(69.63±5.25)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92.06±8.08)分、(72.94±4.15)分,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分别为(70.13±4.99)分、(92.50±5.29)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进行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是中等程度。2.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确诊时长、疾病分期、是否吸烟和癌细胞发生部位数。3.赋能教育在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夏丽莉[4](2021)在《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构建及临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文献回顾法重点梳理移动医疗APP(Application)构建方法,结合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结果,构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通过专家咨询及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形成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并探究支持性照护APP对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获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获取智能手机领域APP构建的原始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分析。基于课题组前期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结果及文献回顾,在支持性照护理论及多阶段优化策略下,构建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结合专家咨询,对移动医疗APP功能、模块及内容进行修改。在软件开发团队支持下,构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始版本。采用类试验研究设计,纳入宫颈癌患者共82例,其中对照组39例,干预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干预。采用妇科癌症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等量表进行测量。测量时间点为入院当天(T0)、出院当天(T1)、出院后1个月(T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比较两组患者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1.文献回顾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6个研究为质性研究,3个前后对照研究,1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3个混合性研究,3个混合性研究均包括前后对照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和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形成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稿。2.专家咨询结果:共纳入10名专家参加,专家权威系数为0.840。专家对APP专业支持模块的内容、APP功能及模块提出了意见,通过课题组讨论对专家咨询意见进行纳入与反馈,再在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下,构建了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 Android版本。患者端包括五个模块,快速评估、专业支持、互动平台、我的信息及提醒区域。后台管理端主要功能包括内容推送、数据管理、预警值管理、用户权限及交流互动。3.临床初步应用结果:共纳入宫颈癌患者共8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干预组患者43例,患者保留率73.17%。3.1两组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得分(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得分,时间效应:需求总分、各维度得分(除情感需求维度外)及特异性需求维度在不同测量时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互效应:两组信息需求维度,干预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均<0.01),分组效应:两组需求总分、信息需求维度得分、技术需求维度得分及特异性需求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比较干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需求得分的变化。需求总分、技术需求维度得分及照护需求维度得分在T1,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干预后两组需求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指出,在T2时,需求得分(除情感需求维度及照护需求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两组患者心理困扰、生活质量量表得分(1)两组患者心理困扰得分受到分组效应的影响(P<0.05),干预组患者在不同测量时点的心理困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患者心理困扰不同测量时点得分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心理困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T1,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定性反馈结果:纳入5例患者,结果提示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同时患者也对界面操作、干预内容及互动支持模块提出修改及完善建议。结论基于课题组前期的需求评估及文献回顾结果,通过专家咨询和软件开发团队的支持,形成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并进行临床初步应用。构建方法及流程系统科学,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干预结果显示移动医疗APP干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满足围术期宫颈癌患者的部分支持性照护需求,改善患者心理困扰。定性反馈结果也对移动医疗APP干预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促进了APP的可持续应用。

李宁[5](2020)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第一阶段,首先采用病例回顾分析,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现状,再采用质性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访谈利益相关人群,包括患者、家属、医生、护士,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数据,深入了解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第二阶段,采用类实验研究从临沂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设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服用知识宣教及每月一次随访。干预组依据保护动机理论中对患者服用药物依从性有影响的动机变量,制定实施针对性药物健康指导方案。干预组主要干预内容包括发放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编制的宣教资料、微信课堂、电话回访、门诊随访及组织患友交流会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微信课堂频次为1次/2周,门诊随访1次/2月,电话回访频次为3个月内1次/2周,4-6个月为1次/1月,组织患友交流会4-6个月为1次/1月。比较干预后2个月、4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中文版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性量表得分、服用口服靶向药物保护动机问卷得分、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得分等药物健康指导效果。研究数据采用SP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回顾分析结果对116例口服靶向药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回顾分析发现,77例(66.38%)患者存在服药依从性不良行为,分类及占比包括:漏服药物31例,40.26%;提前停药21例,27.27%;擅自减量12例,15.58%;擅自加量5例,6.50%;未按规定时间取药8例,10.39%。2.质性研究结果:对22个访谈对象的录音稿分析诠释,共提取有关影响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4个主题及个14个亚主题,分别为负性心理体验(病耻感;恐惧;焦虑;消极应对)、躯体状态不佳(癌因性疲乏;癌痛折磨;记忆力差)、信息缺乏(疾病信息缺乏;药物不良反应应对无效;药物信息缺乏;医疗保险、报销政策信息缺乏)、支持系统不足(无医护全程参与管理;家庭支持系统不全;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3.类实验研究结果:(1)服药依从性:干预组经类实验干预后服药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各类实验时段依从性持续改善,各时段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保护动机问卷得分:干预组在6个月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自我效能维度外,干预组在4个月和6个月时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生活质量得分:服药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总体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和症状区域条目(疲乏、恶心呕吐、疼痛)改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6个月时干预组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数据情况比较:类实验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实际依从性远低于预期评估,现状不容乐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的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需求期望与实际获得的支持干预不相匹配,其未被满足的或部分满足的需求不容忽视。2.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服药健康教育干预可加强患者对所患疾病动机变量严重性和易感性的认识,帮助其克服遵嘱服药所遇到的内外部障碍,强化其长期遵嘱服药可以获益的信念,进而提高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的信心,促进了患者遵嘱服药行为的建立与维持,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总体健康情况、认知功能和部分症状区域这三方面的维度上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升,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控制率。

刘一娇[6](2020)在《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Fear of Progression,FOP)的发生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过度恐惧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基于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为FOP不同风险级别的人群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研究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匹兹堡睡眠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分、广泛性焦虑量表及抑郁症筛查量表等对2019年1月-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0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问卷当场收回,建立数据库,24小时内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以及各个量表得分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对早期肺癌患者的FOP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早期肺癌患者的FO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总体均分为(29.56±6.53)分,其中29.5%的患者存在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功能失调,其平均得分为(34.67±5.00)分。恐惧疾病进展得分最高的前三位条目为:担心疾病会进展(3.16±0.95)分、担心疾病过程中会有一些大的治疗(2.98±1.01)分、在医生检查和一些定期体检前我感到紧张(2.87±1.08)分。(2)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早期肺癌恐惧疾病进展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生育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工作状态、肿瘤家族史、症状困扰、性格倾向、肺部多发结节、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睡眠潜伏期、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广泛性焦虑(General anxiety disorder-7,GAD-7)、抑郁症筛查(Patient health question-9,PHQ-9),这些因素会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产生影响。(3)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早期肺癌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AD-7、PHQ-9、肿瘤家族史、症状困扰、性格倾向、肺部多发结节共7个因素均是早期肺癌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心理的独立影响因素。(4)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Y(FOP)=31.762-0.122*年龄+0.348*GAD-7得分+0.230*PHQ-9得分+2.156*肿瘤家族史+3.541*症状困扰-1.563*性格倾向+4.298*肺部多发结节,此回归方程能解释恐惧疾病进展水平的54.3%的变异程度。研究结论:(1)早期肺癌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恐惧水平,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重视。(2)生育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工作状态、PSQI(总分)、睡眠潜伏期、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与恐惧疾病进展水平有关;年龄小、焦虑或抑郁水平高、有肿瘤家族史、有症状困扰、具有消极性格倾向、有肺部多发结节均是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本研究初步构建的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识别高危人群和预测FOP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为临床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郭菲菲[7](2020)在《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方案;2.探讨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1.调查性研究阶段。便利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于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和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困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安德森症状严重程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生命意义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取双侧0.05。2.干预方案构建应用研究阶段。在文献回顾SEGT干预要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身适应相关的前期研究、心理弹性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干预方案,并开展专家咨询、预实验后形成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SEGT干预方案施测稿。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符合标准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开展类实验研究,以病区为单位采用抛硬币法确定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病区开展的集体、床旁健康宣教和电话随访为主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采用心理弹性、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评价干预实施效果。采用描述性分析、广义估计方程等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调查性研究阶段。本次调查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0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3.6%。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6.32±9.99)分,处于中低水平;疾病症状严重程度得分为(45.39±25.91)分,症状困扰得分为(19.28±10.66)分;心理困扰得分(4.20±1.61);社会支持得分(55.52±7.21);面对应对方式得分(17.86±3.76)分,回避应对方式(13.56±1.58)分,屈服应对方式(9.81±2.95)分;生命意义感得分(78.67±12.7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症状困扰、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屈服应对、心理困扰和教育程度为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度的61.0%。2.干预方案构建应用研究阶段。干预方案施测稿主要参考依据为Classen修订的方法,干预内容以提供支持性互动环境、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开放表达经历与情感、提高问题应对技能、促进家庭社会支持、整合自我认知、调整生活优先性排序和消除或减少死亡恐惧为目标开展SEGT干预。干预过程共失访6例患者,最终完成86例,其中干预组44例,对照组42例。(1)干预前,两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情感状况维度及功能状况维度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组别效应显示,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完成后1个月和干预完成后3个月的组别效应显着(均P<0.05),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情感状况维度及功能状况维度得分在干预完成后1个月和干预完成后3个月的组别效应显着(均P<0.05);时间效应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提高显着(P<0.016),对照组患者得分变化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情感状况维度及功能状况维度得分在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均提高显着(P<0.016),对照组患者得分仅在干预后1个月有所降低(P<0.016)。结论1.本研究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为中低水平,受生命意义感、症状困扰、面对应对、社会支持、屈服应对、心理困扰和教育程度影响。2.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对提升肺癌患者心理弹性整体水平,促进患者坚韧、自强、乐观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彭晶[8](2020)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和相关症状严重度的影响,评价该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护人员利用便捷有效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远程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长沙市某三甲肿瘤医院两个不同胸内科住院的肺癌首次化疗患者,共126例。采用抛硬币法将两个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干预组(n=63)。对照组住院期间行肺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给予出院指导并于出院后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除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指导外,出院后实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共4个化疗周期。护士通过延续护理平台向出院患者推送健康宣教知识、进行化疗并发症症状预警和与患者远程沟通交流来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三个时间点,使用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L)、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及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c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研究对象失访情况:实验前两组分别纳入63例,共失访16例,最终总样本量110例,其中干预组54例,对照组56例。2.基线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FACT-L得分:干预组为(88.75±13.63)分,对照组为(88.75±10.24)分;SUPPH得分:干预组为(84.43±12.66)分,对照组为(85.38±11.94)分;两组患者FACT-L、SUPPH和MDASI-C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干预效果(1)两组患者FACT-L的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得分的干预效应和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生理状况和附加关注状况的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状况得分较基线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SUPPH的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自我决策维度外,两组患者自我减压、正性态度维度及自我效能总分得分均受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自我减压、正性态度维度及自我效能感总分明显较基线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MDASI-C得分的比较:重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睡眠不安、苦恼、胃口差、口干、体重下降、与他人关系、生活乐趣7个条目的干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疲劳、睡眠不安、苦恼、健忘、胃口差、口干、体重下降、情绪、与他人关系、生活乐趣等条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能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降低症状困扰,但不能改变疾病进行性恶化的本质;4.应用互联网技术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省时高效,值得推广应用,但是其远期长效性和大样本的效果有待研究。

王丽婷[9](2020)在《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调查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现状。2.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基础,汇总最佳证据,构建管理策略。3.在i-PARIHS循证理论框架的方法学指导下,将静脉血栓管理策略高效率应用于临床。优化护理管理系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VTE的发生。[研究方法]1.采用病历回顾、知情人半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胸外科护士预防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管理现状。2.在i-PARIHS循证框架的方法学指导下筛选文献,运用AGREE Ⅱ指南评价工具纳入高质量指南文献,提炼证据,通过结合背景、专家论证会议、可用性分析生成预防策略。3.建立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在充分考虑组织背景的前提下,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指导将证据高效运用于临床。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证据应用后系统环境、护理人员及患者三个层面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1.研究者共回顾肺癌手术病例403例,从中筛选出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19例。对这19例病例运用胸外科专用CAPRINI评估量表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查看护理记录了解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临床上存在着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风险评估工具未被充分利用、静脉血栓护理预防措施执行率低,执行不完善的现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存在着知识与能力欠缺,重视不足,人力、物资不足,医护理念不统一,患者不配合等障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表达了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希望管理者完善相关制度的期望。2.通过检索,筛选,运用AGREE Ⅱ指南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定,最终纳入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5份,专家共识1份。通过提炼最佳证据,结合背景构建实践策略,专家论证,最终拟定了包含评估、健教、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五个方面共14个条目的VTE预防管理策略,可用性分析显示策略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3.通过将护理策略高效率地应用于临床,在系统、护士、患者三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系统层面的成效:(1)制定了规范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流程以指导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预防;(2)建立了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防执行记录单,规范了护理操作;(3)优化评估工具并设计宣教手册减轻了护理工作负担。(4)建立了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规范护理行为,优化组织环境。护士层面的成效:通过开展阶段性的培训和指导,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改变了陈旧的护理观念,建立了循证意识,护士 VTE预防知、信、行水平及预防策略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患者层面的成效: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宣教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住院期间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发生率由之前的4.7%降低到了 0%[研究结论]以i-PARIHS循证理念框架为指导,将循证所得的胸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高效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地优化组织系统,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VTE预防知、信、行水平,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血栓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减少了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管理层提供了较好的管理和决策依据。

韩凤[10](2020)在《正念癌症康复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正念癌症康复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研究者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对某三甲医院胸外科符合要求的120例肺癌患者通过抛硬币的形式将其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宣教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干预组进行8周正念癌症康复训练,每周一个主题,每周至少6次,每次30min左右。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一个月和三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其中,研究者于患者第四周练习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正念水平的测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的得分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进行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干预后的癌因性疲乏、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两组患者前后癌因性疲乏、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进行各时点两两比较。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失访41例,最终干预组40例,对照组39例。将41例脱落的失访对象与79例已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失访组和未失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线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人口学资料、癌因性疲乏、一般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正念水平得分均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干预组各时间点总疲乏及各维度疲乏、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总疲乏及各维度疲乏、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焦虑、抑郁得分在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处理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做重复测量概要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干预组总疲乏及各维度疲乏、焦虑、抑郁得分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得分上升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5.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总疲乏及各维度、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焦虑、抑郁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干预后、一个月、三个月随访后两组总疲乏及各维度、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干预后两组正念水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干预后两组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和三个月随访两组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各时间点总疲乏及各维度、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焦虑、抑郁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时点自身对照两两比较:干预组总疲乏及各维度得分比较,除T2与T4时间点干预组患者总疲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比较总疲乏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2、T4和T3、T4两个时间点干预组患者躯体疲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比较躯体疲乏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T3、T4时间点干预组患者情感疲乏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两比较情感疲乏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2与T4时间点干预组患者认知疲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比较认知疲乏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干预组不同时间点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正念水平得分比较,除T3、T4时间点干预组患者正念水平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比较正念水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抑郁得分比较,除T1、T2及T3、T4时间点干预组患者抑郁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干预组患者抑郁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得分比较,干预组除T3和T4患者焦虑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后焦虑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总疲乏及各维度疲乏得分较高。8周正念癌症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缓解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及总疲乏,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和正念水平,且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二、肺癌术后患者的需求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术后患者的需求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二)晚期癌症患者希望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四、基本概念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抽样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接近和确定
        (四)资料收集方法
        (五)资料收集工具
        (六)资料分析
        (七)理论饱和
        (八)质量控制
        (九)伦理审查
    三、研究结果
        (一)感知
        (二)调适
        (三)希望调适理论的构建
    四、讨论
        (一)希望存在着动态可调适性
        (二)希望与担心在患者心中并存
        (三)希望与担心在患者心中博弈
        (四)希望调适理论的解读
        (五)希望调适理论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三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的构建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专家小组讨论法
    三、研究结果
        (一)文献研究结果
        (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
    四、讨论
        (一)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讨论形成调适策略
        (二)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解读和分析
第四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的现场论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论证专家
        (二)论证工具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一)希望调适策略的可行性
        (二)希望调适策略的适宜性
        (三)希望调适策略的临床意义
        (四)希望调适策略的有效性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招募访谈对象说明书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伦理审查批准件
附录5 访谈录音转录稿1(节选)
附录6 访谈录音转录稿2(节选)
附录7 访谈备忘录
附录8 访谈资料的分析样稿
附录9 专家论证会讨论稿(第一轮)
附录10 专家论证会讨论稿(第二轮)
综述 希望理论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3)赋能健康教育方案在肺癌放化疗患者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赋能教育在患者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2.2 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1.2.3 对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理论依据
        1.3.1 赋能理论(Empowermnt Theory)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疾病不确定感
        1.5.2 赋能教育
第2章 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调查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剔除标准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2.2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Scale for Adults)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2.6 结果
        2.6.1 肺癌放化疗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2.6.2 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
        2.6.3 不同人口学资料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差异
    2.7 讨论
        2.7.1 肺癌放化疗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7.2 一般资料对肺癌放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2.8 结论
第3章 赋能健康教育方案在肺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样本量的确定
        3.2.2 分组方法
        3.2.3 研究工具
        3.2.4 干预过程
        3.2.5 资料收集
        3.2.6 质量控制
        3.2.7 伦理要求
        3.2.8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3.3.2 赋能健康教育对肺癌放化疗患者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分析
        3.4.2 赋能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肺癌放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3.4.3 赋能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可提高肺癌放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性
    4.3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一
附录2 知情同意书二
附录3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4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
附录5 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
附录6 专家函询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肺癌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构建及临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负性结局
        1.2 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研究现状
        1.3 移动医疗APP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2 理论依据
        2.1 支持性照护理论框架(Supportive Care Framework)
        2.2 多阶段优化策略(Multiphase Optimization Strategy,MOST)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相关定义
第二章 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构建与内容修订
    1 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初步构建
        1.1 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
        1.2 癌症患者移动医疗APP构建现状
        1.3 支持性照护APP草案形成
    2 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内容修订
        2.1 专家咨询
        2.2 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开发
第三章 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 APP 临床初步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干预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2.3 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
        2.4 定性反馈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的构建
    2 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 APP 的应用效果
    3 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APP的优化措施
    4 局限性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癌症领域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构建方法的系统评价
    参考文献

(5)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基于PMT的健康教育干预对NSCLC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创新性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6)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肺癌流行病现状
        1.3.2 FOP的流行现状
        1.3.3 FOP概念界定及测量工具
        1.3.4 FOP的影响因素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样本量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4.1 资料收集前准备
        2.4.2 资料收集步骤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
        3.1.1 一般资料情况和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3.1.2 恐惧疾病进展得分分析
        3.1.3 匹兹堡睡眠情况得分分析
        3.1.4 医学应对方式得分分析
        3.1.5 社会支持情况得分分析
        3.1.6 焦虑、抑郁情况得分分析
    3.2 恐惧疾病进展的单因素分析
    3.3 恐惧疾病进展的多因素分析
    3.4 建立恐惧疾病进展的风险预测模型
        3.4.1 预测模型的构建
        3.4.2 预测模型对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
4 讨论
    4.1 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情况分析及风险预测的重要意义
    4.2 恐惧疾病进展的单因素分析
        4.2.1 早期肺癌患者人口学资料对FOP水平的影响分析
        4.2.2 早期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对FOP水平的影响分析
        4.2.3 早期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对FOP水平的影响分析
    4.3 恐惧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4.3.1 年龄越小的早期肺癌患者,其FOP水平越高
        4.3.2 早期肺癌患者的肿瘤家族史阳性与FOP水平的关系
        4.3.3 降低早期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助于改善FOP水平
        4.3.4 改善早期肺癌的症状困扰情况有助于降低患者的FOP水平
        4.3.5 消极性格倾向的早期肺癌患者,其FOP水平越高
        4.3.6 正确认识肺部多发结节有利于降低患者的FOP水平
    4.4 其他因素与恐惧疾病进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5 预测模型的评估价值及使用说明
5 小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肺癌化疗患者面临诸多心身适应问题
        1.2 提高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1.3 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
        1.4 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的研究现状
        1.5 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或可提高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方法
        2.3 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患者心理弹性及其他测量变量得分情况
        3 患者心理弹性与其他测量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 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单因素分析
        4.2 多因素分析
    三、讨论
        1 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现状分析
        2 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育程度影响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2.2 症状困扰影响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2.3 心理困扰影响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2.4 社会支持影响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2.5 应对方式影响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2.6 生命意义感影响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3 影响因素对修订干预方案的思考
第二部分 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SEGT方案的应用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1 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SEGT干预方案构建
        1.1 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1.2 修订干预方案
        1.3 形成干预方案施测稿
        2 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SEGT干预方案的影响研究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干预内容与方法
        2.5 资料收集和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二、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两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2.2 干预前两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3 干预前两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3 SEGT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的影响
        3.1 SEGT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3.2 SEGT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讨论
        1 SEGT可提升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
        1.1 SEGT有利于增强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的坚韧
        1.2 SEGT有利于促进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的自强
        1.3 SEGT有利于提高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的乐观
        2 SEGT可提高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生活质量
        2.1 SEGT可改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社会/家庭状况
        2.2 SEGT可改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情感状况
        2.3 SEGT可改善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功能状态
        2.4 SEGT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生理功能和肺癌相关症状改善不明显
        3 研究思考与小结
结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2.1 研究的创新性
        2.2 研究的局限性
        2.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操作性定义
    1.6 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测量工具
    2.5 数据收集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失访情况
    3.2 干预组化疗并发症预警反馈结果
    3.3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3.4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4.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
    4.3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
    4.4 互联网技术对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护理的意义
    4.5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6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互联网在肺癌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肺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二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附录三 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
    附录四 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附录六 症状预警评测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静脉血栓是发生率高且危害极大的肺癌术后并发症
        二、肺癌患者静脉血栓高发的原因分析
        三、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
        四、国内VTE预防护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定义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五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VTE护理预防实践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VTE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描述性回顾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VTE预防护理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三、伦理考量
        四、质量控制
        五、研究结论
        六、讨论
第三章 证据汇总及策略构建
    第一节 文献筛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提炼最佳证据构建管理策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三节 护理策略的专家论证及修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论证结果
    第四节 护理管理策略的可用性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四章 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环境评估
        四、流程设计
        五、证据引入临床7(详细见二,三,四节)
        六、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七、资料分析
        八、质量控制
        九、伦理审查
    第二节 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一、建立证据应用项目核心小组
        二、制定相关评价工具
        三、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第三节 证据引入临床
        一、拟定变革策略
        二、明确变革障碍及解决措施
        三、学习培训
        四、实施变革
        五、证据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六、结局指标汇总
    第四节 效果评价
        一、系统层面
        二、护士层面
        三、患者层面
    第五节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手术患者VTE研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10)正念癌症康复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癌因性疲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正念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总体
        2.2.2 研究样本
        2.2.3 样本的选择
        2.2.4 样本量的确定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干预内容
        2.3.3 评价指标及工具
        2.3.4 资料收集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2.7 研究流程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流失率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3.3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3.3.1 一般资料比较
        3.3.2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癌因性疲乏、一般自我效能、正念水平、抑郁及焦虑得分比较
    3.4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的效果分析
        3.4.1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3.4.2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一般自我效能的影响
        3.4.3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正念水平的影响
        3.4.4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抑郁水平的影响
        3.4.5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4.2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的影响
    4.3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正念水平的影响
    4.4 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4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肺癌术后患者的需求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D]. 宁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赋能健康教育方案在肺癌放化疗患者中应用研究[D]. 刘玉娟. 南昌大学, 2021(01)
  • [4]围术期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构建及临床初步应用[D]. 夏丽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依从性的研究[D]. 李宁. 青岛大学, 2020(01)
  • [6]早期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D]. 刘一娇.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7]支持-表达性团体干预对肺癌化疗早期患者心理弹性的效果研究[D]. 郭菲菲. 郑州大学, 2020(02)
  • [8]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续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彭晶.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D]. 王丽婷. 苏州大学, 2020(02)
  • [10]正念癌症康复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研究[D]. 韩凤.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肺癌术后患者需求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